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325部分阅读

    的咆哮先吓了那海盗一个愣怔。

    夏浔眼中顿时闪过一抹异色。

    他没有看错,这人果然不是一个普通的流浪商人。

    一个商人做不到这样果断娴熟地杀人,更不可能见了血时,露出这样暴戾十足的神情。

    不错,费英伦是个海盗。

    为了避免暴露身份,他本可以找个角落缩起来,但他不能那么做,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使他无法适应这种思维,哪怕是寄人船上的时候。

    与敌人遭遇时,绝对不可以转身逃跑,这是他从小就知道的信条,并已深深沁入他的骨髓。

    逃跑是可以的,在他们西方,如果指挥官下令之前你转身逃跑你跳海避战,对方绝不会追杀你,追杀一个已经无害的逃兵是不光彩的行为,丝毫不能增加对方的荣誉,反而是一种耻辱。但你一旦逃了,你将被所有的同伴抛弃,就算是你的家人,从此都会漠视你的存在。

    逃兵的生与死将没有什么两样,活着所到之处迎来的只有嘲讽和鄙视,所以他多年来的海盗生涯,使他形成了一种作战本能:见到敌人,立即冲上去

    费英伦本来就是一支海盗队伍的船长,因为拒绝一股强大海盗的收编,所以跑到遥远的东方来讨生活。

    费英伦的海盗队伍力量比较小,他本以为到了东方能够如鱼得水,结果到了这里才知道东方的海盗远比他们那儿的海盗力量更加庞大,来到遥远的东方,没有立足根本,他只得选择了同最强大的一股海盗合作,这支东方海盗自然就是陈祖义。

    同陈祖义接触的时候,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理念,使得东西方海盗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碰撞。

    在西方的海盗船上,船长并不拥有生杀予夺的独裁大权,他只在战斗时才有绝对的指挥权,其它事情一概所有同伙公议表决,比如要到东方来碰碰运气,就是全体海盗投票表决,他是不可能自己独断专行的,见识了陈祖义皇帝般的威风之后,他倒是很羡慕陈祖义的无上权力。

    在他那边,就连食物都是统一配给的,抢到的财物要按人头均分,船长只能多拿一份,可是人家陈祖义,漏漏指缝赏赐给手下一点儿,手下都要感激涕零了,这样的区别,没法比呀。不过,东方海盗的一些行为,也让他很看不惯。

    比如,西方海盗从不挂什么海盗旗,挂着海盗旗让商船早早看见,望风而逃,再费力地去追赶么愚蠢可东方海盗似乎也讲究师出有名,一出海就挂着很拉风的海盗旗子,这一点费英伦很不适应。

    另一方面,西方海盗不允许在船上赌博偷盗斗殴,j滛妇女的行为更是绝不允许,违者处死,对船员的约束如同军人,而陈祖义的海盗团体生冷不忌,渐渐把他的船员也带坏了,而他本就不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这一下更难管理船员,叫他很是头疼。

    偏偏这时,陈祖义又打起了他的主意,那时陈祖义已准备投奔渤林邦,不需要依附于他的那些小型海盗团体了,他以为费英伦从遥远的西方一路抢掠而来,一定积攒了很多钱,想在卸磨杀驴的同时赚上一把,就对费英伦动了手。

    天可怜见,西方海盗根本没有东方人那种积蓄的好习惯,他们根本不会积攒什么财宝,然后藏在什么“金银岛”上。海盗过的是朝不保夕的亡命生涯,手里只要有点钱,就酗酒嫖妓,恨不得当天就花光了,藏宝攒钱他们怎么肯干这种愚蠢的事情。

    结果,陈祖义固然大失所望,费英伦也失去了他的船和船员,侥幸余生的他,根本不敢奢望能有向强大如陈祖义这样的海盗王报仇的机会,他只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去,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日子不好过呀。

    正因为他吃过黑吃黑的亏,深知陈祖义的为人,所以才担心陈祖义有诈,可他又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被这些东方帝国的官兵把他绞死,如今眼见双方未打照面便大打出手,自己暴露身份的可能大大降低,他还不趁机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怒么

    板斧在费英伦的手中挥舞着,肆意地收割着生命,好不快意,费英伦发出疯狂的狞笑

    当陈祖义派在港湾外面,以打渔小船身份为掩护的警哨看到大明舰队驶进港湾的时候,便匆匆赶去通知留在外海等候封堵出口的十艘战舰,这些战舰匆匆忙忙赶来时,他们只看到海面上飘浮着许多破烂的木头碎片,还有许多浮尸,港湾里还有几处没有燃尽的破船,依旧支愣八翘地矗在海面上燃烧着。

    港湾深处,则静静地停泊着无数舰船,上面都扬着大明的旗帜,岸上也没有刀光剑影的场面,远远的似乎有一些人正在搬运着尸体

    短短时间,尘埃落定,试图打劫大明舰队的陈祖义甚至没有等到他安排在外的伏兵赶来,就已冰消瓦解一溃千里。

    领头的海盗首领倒抽一口冷气,急急命令:“快快转舵,去南港找施进卿,一齐逃了吧”

    第1013章 身后天下事

    渤林邦了旧港一战,明军杀海盗五千余人,俘五千余人,逃亡者寥寥,烧敌舰十艘,严重损毁多艘,余者尽被剿获,陈祖义仓惶逃跑,被大明骑兵生擒活捉,用鱼网兜住给提了回来。

    当天下午,驻扎在南港的施进卿率领舰队赶来投诚,自旧港逃出去的那十艘舰船上的陈祖义党羽尽被施进卿抓获,其首领都捆了来。

    郑和下令将陈祖义的一众心腹党羽尽皆斩首,唯独留下陈祖义一人,囚于大舰上,等待将来解缚回国,由皇帝治罪,悲催的陈祖义注定要在不见天日的牢舱里住上一年甚至两年之久了。

    因为施进卿揭发陈祖义j谋有功,郑和任命他为“代大明旧港宣慰使”,主持旧港政务。之所以给他的官职上加个代字,是因为委任如此等级的官吏,必须由皇帝陛下亲自任命,渤林邦国的名字也就此改成了旧港,以此宣示归属大明所有,而非独立一国。

    施进卿喜出望外,他很清楚,所谓等待大明皇帝来任命,不过是走个过场,如今他既做了这虽不称王,却实同土皇帝的大明宣慰使,就注定了是大明在海外的一方诸侯,皇帝陛下是不会轻易更改任命的。

    施进卿是读书人出身,心里的正统观念还是很重的,如今从一个海盗骤然成为天国上朝的一方诸侯,他的心中颇有一种终成正果的喜悦,对大明算是死心踏地的臣服了。

    郑和又召集施进卿及其手下一干首领和本地土人的部落首领,向他们宣明了陈祖义的罪名,以及将渤林邦国改称旧港从属大明的缘由,施进卿一伙人自无异议,本地山民渔民的那些族长首领们也是唯唯喏喏,完全没有亡国的激愤,倒令暗自紧张的郑和松了口气。

    这个地方所谓的国家和国王,比不了安南那种从秦汉时期就大量汲取中原文化,已经形成封建制小朝廷的王国,这个地方的王,其实就是山民土人共推的一个势力最大者,代表该岛与外界联系而已。所以其统治体系松散的很,各土人山民部落也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

    若非如此,陈祖义也不至于轻易就能取代麻那者巫里成为该国国王,而该国上下无一人反对他了。故而对郑和的任命和安排,这些土人山民渔民们,只是唯唯听命,毫不反对。大首领是称王还是叫宣慰使,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两样,能攀上大明做总后台,他们反而有些沾沾自喜。

    之后,郑和又代表大明天子,向他们宣读了永乐皇帝晓谕海外流民的诏书:“尔本国家良民,或困于衣食,或苦于吏虐,不得已逃聚海岛,劫掠苟活。朕念好生恶死,人之同情,帝皇体天行道,视民如子,当洗涤前过,咸俾自新。故已获者悉宥其罪。就俾赍敕往谕尔等,朕已大赦天下,可即还复本业,安土乐生,共享太平”

    这道诏书可不是郑和代拟的,而是他出发前永乐大帝就针对南洋多中原遗民所下的一道圣旨,那些唐宋时期就移民南洋的就不用说了,但是还有许多移民,是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几位失败者逃出中原的旧部,还有就是如施进卿这样苦于衣食被迫从盗,或者犯了罪逃出中原的逃犯。

    朱棣下这道圣旨给他们,尽赦了他们的一切前罪,有那愿意归国的便可放心回去,若有那已在南洋扎下根来,不愿回国的,朝廷自然也不会勉强他们。

    这道圣旨宣罢,连同揭发陈祖义罪行的公文,由书办誊写多份,施进卿就派了人,代为传达到尼科巴巴拉望麻尼拉爪哇婆罗洲等岛国去了。

    此一举,一则宣扬陈祖义罪行,免得诸国妄生揣测;一则是借此晓谕诸岛中国移民,让他们自择取舍;一则就是杀鸡儆猴,告诫心怀不轨者了,可谓一举三得。

    郑和在岛上忙着宣抚军民安排政务处置降俘,同时协助几位大木材商在此地安家落户事宜的时候,夏浔也没闲着。他并没有上岸,一直待在许浒舰上,此时被他用作客厅的舱中,夏浔坐在椅上,翘着二郎腿,悠然地喝着茶,瞟着面前的费英伦。

    费英伦完全没有了他执斧杀人时的剽悍,他站在那儿愁眉苦脸,一脸无奈。费英伦受伤了,他的一只眼睛受了伤,戴了一副黑眼罩,更像夏浔心目中的海盗形象,但他面对夏浔的询问,坚持说他是一个善良的航海家一个一心要还清债务的有责任心的商人,任凭夏浔如何盘问,他始终不改口。

    许浒听得不耐烦,说道:“奶奶的,这家伙敬酒不吃吃罚酒,国公把他交给我,我来整治,不信他不招”

    因为费英伦几乎完全不懂汉语,许浒的吴地方言味儿又浓,根本不怕他能听懂自己对夏浔的称呼。

    夏浔笑吟吟地摆摆手,直视着费英伦,突然问道:“你敢对着你的上帝发誓,说你没有撒谎么”

    通译用阿拉伯语重复了一遍,费英伦毫不犹豫地以手捂心,郑重发了誓言。

    夏浔微微蹙了蹙眉,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这货来自威尼斯恐怕不假,他没必要在这一点上进行隐瞒,不过他改变信仰这事,到底是真心皈依,还是权宜之计夏浔微微眯起眼睛,对通译道:“你再问他一遍,这回不要把上帝译成安拉,译成god”

    夏浔也不知道威尼斯人用的是什么语言,知道了他也不会说,但英语他是懂的,他相信费英伦即便不是很精通英语,以他海上漂流,周游天下的见识,也一定知道god指的是什么。

    那通译还真不知道中文中的上帝还可以译成这个发音,他也不知道这个发音是哪一国的神灵,只管按照夏浔的吩咐对费英伦又说了一遍,费英伦脸色一变,果然迟疑着不敢作答了。他是海盗,他不介意说谎,可要他以上帝的名义说谎,他不敢。

    敬畏鬼神的人,心中总有一个底限是他不敢触及的。

    夏浔直视着他,忽然又对通译道:“你再告诉他,如果他是海盗,我有重用。如果他再说自己是什么商人,我就把他绑到锚上,丢进海里,去跟海龙王谈生意”

    费英伦听了通译转述的话,脸上阴晴不定,半晌没有作答。

    夏浔忽又呵呵一笑,微微带些狡黠的神色道:“费英伦先生,你应该知道,很多以商人名义出海的人,其实都有另一重身份,他们可以做生意,但是碰到了肥肉,也不介意干上一票,你懂我的意思么”

    费英伦听了通译的话,一只独眼突地放出光来,鼻息也有些粗重了:“夏先生,你你是说你也是”

    夏浔温文尔雅地点头:“不错,现在你是否可以对我直言了”

    费英伦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时代,南海商人至少有一半有海盗背景,而西洋何止一半,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半商半盗,甚至许多公爵伯爵也扮成海盗领着骑士们出海捞偏门,英女王敢公然把一个大海盗封为爵士,若非此前官方人员客串海盗已蔚然成风,她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正因如此,费英伦丝毫没有怀疑夏浔的话,他现在一无所有,夏浔能打他什么主意,他唯一可资利用的只有他纵横七海所积累的知识和见闻,所以费英伦很爽快地承认了。

    他像遇到臭味相投的知己好友似的,热切地对夏浔道:“我承认,正如夏先生所言,我是一个海盗。夏先生是需要我的帮助么”

    夏浔笑而不答,扭头对通译道:“给费英伦先生换一个房间,调到二层去,另外,膳食标准提两级。”

    客厅的后面是一个小房间,本来是会客间隙用来小憩的,现在房门被反锁着,舷窗也被关紧,房间里光线昏暗,里边关着一个人。这人正爬在榻上,耳朵贴在舱壁上倾听着前边隐隐传来的说话声,昏暗的灯光下,那身子纤细苗条,四肢修长曲线流畅。

    客舱里没有声音了,小狗似的趴在那儿偷听的人坐下来,背倚舱壁,抓起枕头砸到对面舱壁上去,小嘴撅了撅,愤愤地道:“关我禁闭说话不算话”

    客厅里,只剩下夏浔一个人了,静悄悄的。

    桌上不知何时摊开了一副地图,那是郑和上次下西洋时所画就的,上面的海域地理国名绘制得非常详细。

    夏浔的手指在旧港的位置点了点,然后依次划下去:阿鲁苏门答剌南巫里。再从南巫里出发,横越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到达锡兰山。从锡兰绕过印度半岛,便会到达印度的小葛兰柯枝古里今卡利卡特,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

    这里,就是上一次郑和船队驶到的终点,而朱允炆的消息也正是在那里出现在那里消失的。所以,上一次的终点将成为本次远洋的起点,他们还有很远很远的路程要走。而那将要走的路,在地图上还是一片空白,等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

    夏浔喃喃地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建文皇帝,你真的被罗大人藏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么罗大人把你藏起来,一者全了君臣之义,二者可以让锦衣卫长盛不衰。身故十年,依旧可以影响政局如此心机如此谋略我不及他”

    第1014章 树欲静

    舰队在旧港停泊了十五天,然后继续出发,这时张熙童已率他的舰队赶来与之汇合。

    舰队会师以后,从旧港出发,一路所向,经阿鲁苏门答剌一直到南巫里

    这一路,不断有商团离开队伍,也总有新的商团加入进来。

    从大明出发时,舰队大小船只军舰商船,全部加起来仅三百多艘,如今虽分出几支舰队执行各自不同的探索任务,一路上也总有商团就地扎根,退出远洋行列,舰队的总船舶量还是暴增到了四百六十二条。

    他们在南巫里停泊了较长的时间,因为从此下去,要横越孟加拉湾,需要补给较多的物资。

    郑和在此会晤了南巫里王,赐予其王金织文绮金绣龙衣销金帏幔及伞盖等礼物,南巫里王欣喜不胜,尽其可能地对大明舰队给予了种种便利条件。

    该国的豪商巨富们自然也抓住这个机会,纷纷加入舰队,借助大明舰队强大的武力西行淘金。好在,这些商船完全是自己负责行程中各种补给的,没有给大明舰队增加这方面的负担。

    几天后,一切准备停当,这支滚雪团般壮大到五百零六条船的舰队启程了。

    他们的下一站是锡兰山斯里兰卡,在那里休整一下,补给食物和饮水之后,再绕过印度半岛,就能到达郑和上一次远洋的终点:小葛兰柯枝和古里。

    巨舰乘风破浪,夏浔郑和张熙童等人站在船首,眼前碧波万里,浩渺无边。

    郑和向夏浔介绍道:“由此下去,就是锡兰国。我上一次来时,该国国王是阿烈苦奈儿,这人正当壮年,如今尚未过得多久,该国国王应该还是他。此人残暴贪婪,经常纵容手下扮作海盗劫掠来往船只,他纵兵为匪已是公开的秘密,奈何他矢口否认,诸番畏他兵势强大,也奈何不得他。”

    夏浔目光微微闪动,说道:“虽说如此,以我大明兵势之强,料他也不敢下手吧”

    郑和笑道:“那是自然。上一次我来时,阿烈苦奈儿虽未对我舰队有所刁难,但是对我颇为冷淡,我便没有在此多做停留,到了柯枝之后,向人打听起锡兰情形,我才了解到较多情形。

    这锡兰崇信佛教,国内有一圣山,山顶有一个奇怪的印迹,形如一个大脚印,传闻是释迦牟尼用来辩识信徒的圣物。山上宝石甚多,每当暴雨时节,雨水奔流而下,汇聚成溪,常常挟带有大量的宝石于泥沙之中冲下来。

    因而更受信徒崇敬,但凡往来使者,都要上山虔诚礼敬。我上一次来,并不了解这些,想来该国国王冷淡,就是因为我没有朝觐他们的圣山,故而受到冷遇,我想,到时主动提出去圣山朝觐,以此善意举动,缓和彼此关系。”

    许浒听了忍不住道:“公公何必委曲求全呢所谓锡兰王势大,难道还大得过咱们大明的舰队咱们把舰队开进港口,炮口对准岸上,看那锡兰王是否还敢藐视天朝”

    另一员水师大将也道:“不错我在南巫里时便听说,海湾这边,以陈祖义势力最强,海湾那边,以锡兰王兵马最盛,咱们打那陈祖义,如杀鸡屠狗一般,那锡兰王若是不敬,便擒了他来,与陈祖义作伴”

    郑和斥道:“我等奉圣谕西来,与天下万国交好,岂能如此好战兵者,国之大事前番,我等立满剌加王,捉渤林邦王,虽说陈祖义自有取死之道,可难保诸国不心生忌惮。如果咱们再把那锡兰王捉了,你叫南洋诸国怎么想”

    夏浔也道:“意气之举,实不可取,国与国之间,可比普通人交朋友要难上许多。两个人只要意气相投,就能成为朋友,而国与国之间,有着诸般利益掺杂其中,又有不同的民俗风气,要想达成友好,那是需要耐心的,岂能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

    夏浔说完,轻轻一拉郑和,郑和会意,与他走到一边,夏浔低声道:“公公,上一次,公公是在古里一带听到建文消息的,所以,到达锡兰国后,我想,便带双屿舰队,扮作海盗先行上路,早于公公抵达该处,做一番秘密查访。”

    郑和道:“嗯,过了锡兰山,此后诸处,国公都要走在郑和前面,古里一带还好说,再往前去,我们不曾到过,不管是海域水情,还是地理风俗,一概不知。国公行在前边,无异于先行探路,风险难免,千万小心。”

    夏浔笑道:“无妨,我已有了一个极好的向导,料无大事。双屿卫桀傲不驯,我也恐他们惹是生非,把他们带在身边,可以加以约束。如果万一有事,他们都是海盗身份,公公也可一推了之,自与我天朝无关,免得坏了陛下名声。”

    郑和会意,两人对视一眼,嘿嘿笑了两声,都有点老j巨滑的味道。

    不远处,张熙童一众文官正摇头晃脑,吟诗作赋,那诗赋随风飘来,隐隐入耳,两人对视一眼,又有些好笑的味道。

    这一趟来,文官们对下西洋是不遗余力地支持,随船而来的官员们也是不辞辛苦,如此行径,与朱棣拍板改朝贡贸易为自由贸易允许文官参与远洋之前,实是判若两人。说到底,还是利益作祟。

    下西洋太赚钱了,因为太赚钱,而某些人却赚不到,甚至是堵死了他们的财路,自然招致疯狂的反对。

    朱棣一朝,重大工程数不胜数。六次下西洋每次出行舰船数百艘水卒数万人;五次征漠北,动辄数十万大军三次大规模的讨伐安南万里大迁都大兴土木修筑京师疏通大运河修撰永乐大典修建万里长城

    以某些败家亡国的帝王教训,够永乐大帝亡国十几次了,但是朱棣的王朝一直稳稳当当的,甚至越到永乐后期越敢花大钱,最后还留给儿孙一个仁宣盛世,是朱元璋留给了他花不完的钱么

    朱元璋建国前,天下大乱,等把北元赶出中原,天下已成了烂摊子,朱元璋三十年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确实让国家走上了正轨,让大明接近了小康水平,但是绝对还没到隋文帝时富得流油的地步。紧接着四年内战打了稀哩哗啦,朱棣登基时可不富裕。

    永乐之后,朱高炽只做了一年皇帝,所谓仁宣盛世,其实有点名不符实,从登基到驾崩仅仅一年,他能对国家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仅仅几个月,他就能让朱棣“弄散了架的”大明朝再度暴富

    而朱瞻基也仅仅做了十年皇帝,这中间还有抢皇位平皇叔的战争。在这十年间,又有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王景弘的再下西洋,如果朱棣真的航海败光了家当,留下一个烂摊子,朱瞻基还能十年间败出一个“永宣盛世”

    问题就在乎,朱棣没有做到平衡,对各个利益集团的平衡。他的下西洋,富的是朝廷和皇家,受益的是平头百姓,把那可以左右朝政的力量最庞大的中间阶层给扔到一边去了。

    而今则不然,自上而下,各个阶层俱享其利,自然就能做到如西洋诸国航海一般,举国上下一致支持,庞大的文官集团从下西洋的反对者变成了拥戴者,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其找到了无数的理论依据。

    夏浔的想法是对的,不管怎么说,文官集团是大明的文化精英,是左右政治和文化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左右民族进程的中坚力量,把他们扔到对立面,绝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把他们拉进来,才能成为促进进步的积极力量。

    如今,这种力量已经开始产生作用,换作以往,把满剌加从暹罗国割离出来,擒陈祖义而不还政于前渤林邦王之子,还不被这些文官以道义之名口诛笔伐,抹黑得一塌糊涂更不要说派官兵以海盗名义出海了。

    而现在呢,他们悠哉悠哉的,对舰队一路下来种种行为全无异议,尽是歌颂赞美,就连方才两位水师将领杀气腾腾的话,站出来表示反对的居然也只有夏浔和郑和,而非这些一向以圣人门徒自居的鸟人。

    小舱房里,唐赛儿眼泪吧喳地向苏颖诉苦:“颖姨,人家被关了好久好久好久了,到底什么时候才放人家出去呀”

    苏颖道:“这一次,我都不会向着你说话你虽习过武,终究是个女孩儿,气力不足,哪能跟那些凶悍的海盗们比船上冷箭飞斧标枪不断,万一伤了你呢你跟船出来,是他答应过的,万一你有个好歹,你叫他回去以后如何面对你娘,怎么向她交待”

    唐赛儿抽抽答答地道:“人家以后不敢了,保证听话还不行么”

    苏颖在她额头点了一下,恨道:“你这丫头,真不省心好啦好啦,我去跟他说说,早点放你出去就是了。”

    “嗯颖姨最疼我了”

    唐赛儿破涕为笑,讨好地看着苏颖,苏颖瞪了她一眼,起身走出去。

    房门一关,唐赛儿脸上还挂着泪珠呢,便忙不迭爬到窗口,伸手一推,那窗子本来卡死了的,也不知几时被她给弄开了。唐赛儿手忙脚乱地便往回收线:“坏了坏了,耽误这么久,鱼一定脱钩了,啊居然还在好大的鱼”

    片刻功夫,一条大鱼被拖进船舱,唐赛儿抱着活蹦乱跳的大鱼,仿佛年画上怀抱大红鲤鱼的童子,大鱼一阵扑腾,唐赛儿跪坐不稳,“哎哟”一声就倒了下去。

    她有鱼线鱼钩,居然还有鱼饵,看样子,她绝对没有在船舱里关了好久好久。

    第1015章 风不止

    “尔当祗顾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锡兰国大殿上,郑和高声宣旨,锡兰王阿列苦奈儿避让座下,与文武百官一起听旨,通译官在一旁悄声耳语,把郑和宣读的圣旨一句句译给他听。阿列苦奈儿听那大明皇帝句句告诫,盛气凛人,心中不由暗恼,只是因为早有计较,故而隐忍不发。

    郑和声音朗朗,因为要等通译翻译他的话,故而说的较慢,说一句停一下:“今赐锡兰王金织文绮金绣龙衣销金帏幔及伞盖诸物,以示恩泽”

    “臣阿列苦奈儿,谢大明皇帝陛下”

    听郑和宣旨已罢,阿列苦奈儿高声接旨,双手自郑和手中接过圣旨,交给大臣收好,便笑容可掬地道:“小王欣闻天使远来,欣喜之至,已然命人大排筵宴,款待天使。如今筵席尚在筹备当中,天使请,先请至本王御花园中小坐”

    阿列苦奈儿说着,向他的儿子塞纳克王子递了个眼色,塞纳克会意,趁着郑和随同父王走向后宫的时候,悄悄逸出皇宫,王宫外面,早有五百士兵在此等候,约四百余骑兵,还有近一百名象兵,塞纳克翻身上马,一声令下,便往港口赶去。

    锡兰国在这一带算是非常富有强大的国家之一,且距大明已远,并不把大明如何放在眼里,因其国富有,且传承久远,也不在乎朱棣的赏赐,朱棣赏赐给他的不过是金织文绮金绣龙衣销金帏幔黄罗伞盖一类的仪仗器物,他岂能放在眼里

    这里与陈祖义的渤林邦国相距已远,两人都是暴君,在周围国家中声名狼藉,又同样贪婪成性,彼此又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平素往来,关系一向不错。陈祖义被擒,一些余党逃得性命,有心为陈祖义报仇,便跑到锡兰国来,对阿列苦奈儿大进谗言,讲那中国使者倚仗兵势,如何的飞扬跋扈。

    他们知道仅是如此,未必打动阿列苦奈儿,知其贪婪,又大讲明国使者此来,欲往西方交易,带有多少珍贵货物,中国的麝香纻丝色绢瓷器铜钱樟脑等物,俱为该国极为畅销紧俏的货物,这一说果然打动了阿列苦奈儿。

    陈祖义余党的目的是挑唆阿列苦奈儿对明军舰队下手,他们因为逃得匆忙,还不知道陈祖义还活着,而且就被囚在船上,否则必然更进毒计。阿列苦奈儿虽然心中并不敬畏大明,却也知道大明的实力确实在他之上,并不妄想将大明舰队一网打尽。

    他对陈祖义余党所说的诸多财物大为动心,又吝啬成性,不舍得使金银珠宝去买,便故意滞留郑和,派儿子到码头诈取货物,只说是郑和代表天子赏赐,诳了货物到手,郑和回头闻听真相,也不怕他讨要,这是自己的地盘,他就吃了这个哑巴亏,又能奈何

    此时,他的儿子塞纳克正是得了父亲授意,却码头诈骗货物的。

    狮园内,几头雄狮正在园中懒懒走动,上边突然传来一阵凄惨的叫声。

    狮子纷纷仰起头来,朝巨石垒起的园墙上看去,一个身着短衫彩衣,露着腹肌小腿,赤着双足,足踝上系了铜铃的秀丽女子惊恐万状,满脸是泪,正在园墙上苦苦哀求。左右两个穿坎肩赤膊头戴装饰了羽毛的缠头巾下身穿肥大短裤,同样赤着双脚,肋下悬刀的宫廷武士正牢牢地架住她的胳膊。

    “求求你,大人,饶了我吧”

    一个宫廷武官暴戾地道:“得罪了大王,还想活命吗丢她下去”

    “求啊”

    那少女一声惊叫,已被丢下高台,重重落地,她摔断了一条腿,急急爬起未及逃命,那些等待多时的狮子已一涌而上,少女立即被淹没有狮群身下,急促的几声惨叫后便没了声息。

    那武官站在园墙上,探头朝下看了看,满意地一笑,摆手道:“走”

    阿列苦奈儿的御花园里少有什么奇花异草,反而蓄养了许多虎豹狮象,每样都不下百头。他生性残暴,官民百姓稍有冒犯,便即处死,因他饲养的猛兽太多,所以其它的刑罚干脆都省了去,一概喂狮虎处理。

    这个宫女是给阿列苦奈儿打扇的,因为在阿列苦奈儿睡着时打了瞌睡,便受到了身葬兽腹之刑。

    这边处理了那宫女仅仅一炷香的时间,阿列苦奈儿便引着郑和缓缓走来。

    “呵呵,本王饲养猛虎一百二十二头,雄狮一百二十七头,豹子更有两百唔,多少来着”

    阿列苦奈儿笑着向郑和介绍,郑和听了动容道:“仅是饲养这许多猛兽,每日喂食便须许多骨肉吧”

    阿列苦奈儿得意洋洋地笑道:“我国富有,每日耗费千万斤肉食也不算什么。”

    郑和听了只是淡淡一笑。

    俯身高台之上,郑和向狮园中看了看,狮子们已经散去,那少女掉落的地方只剩下一滩血迹。

    她的整个人都已被狮子撕得粉碎,一些狮子叼了血淋淋的肉块,正在角落地进食,乍一看去,谁又知道,刚刚有一个活色生香的少女,在这里饱了狮吻。

    郑和的目光十分锐利,他本来是想欣赏一下那狮虎的雄姿,忽地瞥见草地上一片带血的衣帛碎片,定睛再一看,不远处一枚沾了血的足铃,在阳光下隐隐地正放着光。郑和微微一怔,目中便闪过一丝阴翳。

    阿列苦奈儿看见郑和俯身向园中观望,心中忽然涌起一阵莫名的冲动:“如果我这么一推郑和一死,群龙无首,他的舰队还不任我摆布去迎他的大臣不是说,他那舰队五百多艘,只有百余条战船么剩下四百多船都是大明宝货啊我将一举成为全天下最富有的君王可大明”

    阿列苦奈儿心中跃跃欲试,可那手终究没敢伸出去。

    郑和回过头来,淡淡地道:“对豺狼虎豹,本钦差一向没什么兴趣,听说贵国的茶在南洋一带很有名气,我倒想尝上一尝。”

    锡兰地广人稠,民俗饶富,虽然这一代国王是个暴君,兼之对过往商船常行打劫之举,使得贸易较之以前萧条了一些,可是贸易较之其他南洋国家还是非常的繁荣。

    别罗里码头,到处可见上身赤膊,下系肥裤的当地人在做生意,又有许多南来北往的商人,夏浔与苏颖和终于被解除禁闭的唐赛儿信步行来,只见商旅形形色色,其中仅凭衣饰特点便能叫他辩识来处的,只有来自印度的商人。

    人群中又有许多牛悠闲地走来走去,此地崇信佛教,尊敬象牛,所以这里是牛的天堂。他们只食牛孚仭剑桓页耘h猓绻k懒耍仓荒苈裨幔皆着u撸12创λ溃耘t谡舛热嘶棺鸸蟆br >

    许多商人已经登岸,同当地人做起了生意。

    宝石珍珠,就摆在摊位上叫卖,这年头想找假货比真货还难,唐赛儿渐渐长成大姑娘了,渐渐萌醒了爱美的天赋,夏浔见她的目光在一盘颗颗饱满大小如一的珍珠项链上留连了较长的时间,不禁微微一笑,走过去问道:“这盘珠子,多少钱”

    通译说完,那货主嚼着槟榔打量夏浔一番,再认真看看他的服色气度,狡黠地道:“不,我不要钱,如果你喜欢这盘项链,那么就用瓷器来换。”

    大明的瓷器,下等品质的在这个地方也值一百多贯,而这样一盘上等珍珠,在这里连十贯都不值,如果把这两样商品一起拿回大明,那么它们的价格就得颠倒一下了,这就是贸易的奇妙。

    夏浔知道他想占自己便宜,不禁笑道:“若拿瓷器来换也无不可,不过你看我的样子,像是随身带着一堆瓷器么”

    那货主眼中登时放出贪婪的光来,“呸”地一口吐掉槟榔,咧开嘴巴,露出一口黑黑的牙齿笑道:“没有关系,这里距港口并不远嘛,我可以跟你去取。”

    “嗯”

    夏浔想了想,扭头看看唐赛儿,唐赛儿的目光早飘到一边儿,好像对这项链全不在意似的,夏浔笑笑,便道:“那好,跟我走吧,这件这件,这几样都包起来,我全要了”

    一旁唐赛儿努力地保持着脸部的平静,可是眉呀眼呀,连那嘴角,都不知不觉地向上翘起来。

    码头,海浪轻拍堤岸,战舰轻轻起伏。

    夏浔手中拿着一只薄如磬润如玉白如脂,青花朵朵素肌玉骨的上品瓷盘,屈指一弹,清音袅袅。夏浔就像一个黑心商人似的,笑得一脸灿烂:“换不换不换,就把你的东西背回去吧”

    那个货主咬牙切齿,好不甘心,可终究是忍受不了那只中国瓷盘带给他的强大诱惑,他跺了跺脚,痛不欲生地道:“换啦换啦给你”

    他把那半口袋珍珠宝石往夏浔手里一塞,抢过那只瓷盘,赶紧宝贝似的揣到怀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似乎生怕一回头,就会忍不住反悔,这个黑心的大明商人,用一只瓷盘换走了他五盘珍珠,几十块宝石啊虽说那宝石就是他在山里捡的,可

    夏浔哈哈大笑着返回船头,把口袋递到眼巴巴地望着他的唐赛儿手里:“去,跟你颖姨到房间

    锦衣夜行第325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