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作者:禁忌书屋

    海岛农场主第12部分阅读

    无可奈何。

    其实人的适应力都是很强的,执行一段时间后,大家也就渐渐习惯了。每天一到中餐晚餐的营业时间,店内店外总是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原有座位已经明显不足了,吴大娘就准备了一些折叠圆凳,放在店门外,让客人们坐在上面用餐。有时候连圆凳都不够用的时候,许多食客就端起盘子,在路边站着吃,这也成为合林路西部的一景。

    吴大娘看人的眼光很准,新来的张凤兰确实是位不错的员工,手脚麻利,干活勤快不偷懒,对待客人也是非常的耐心周到。有了她的加入,吴大娘祖孙俩变得轻松多了。

    这天实习单位来了个紧急任务,职员们全体加班,江逸晨和几位同学自然也不例外,帮着打下手和整理资料。

    一直干到晚上八点钟,这才结束,至于加班费自然是分文没有,唯一的优惠是一顿免费的晚餐。

    下班回到宿舍,已经是夜里九点多钟了。

    宿舍里只有齐泽辉和马得韬。他们的实习单位和江逸晨没有分在一处。至于肚子圆和方旭,爹妈在本地,借着实习的功夫,晚上自然也就回家去了。

    齐泽辉坐在电脑前,仍然在进行撸啊撸的伟大事业,神情专注,口中霍霍出声。

    马得韬在另外一边上网聊企鹅,键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

    “晨子,这么晚啊。”马得韬听见开门声,扭头一瞧是江逸晨,不由问道。

    “是啊,赶上单位加班。”江逸晨答道,将随身的提包放到自己的书桌面上。

    “加班好啊,发加班费了吧,没准儿还要下一顿馆子。”马得韬将头转回去,一边打字一边说。

    “靠,又被干掉了,真是猪一样的队友。哎,你们刚才说什么呢,p的加班费,咱们实习生就是免费劳动力,我没说错吧,晨子。”齐泽辉趁着等英雄复活的时间,插了一句嘴。

    “猜对了,加十分。不过凡事儿得往好处想想,人家单位不是也是免费让你增加工作经验,这年头儿经验最值钱啊。所以就不要太计较了。”江逸晨说着,拿起暖瓶倒了杯水,往里面加了点儿冰块,坐到椅子上喝。

    水质纯净通透,一口下肚,周身清爽舒坦,这比他过去尝过的所有饮料都好喝。

    即便是在麻辣烫店,食物味道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却没有这种通透的感觉。当然,如果在汤锅里放点儿空间冰,无疑会更上一个档次,但是限于条件却不方便弄,也就不了了之了。

    “说的也是,现在人才招聘会上,动不动就要求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唉,咱们毕业生可不好混啊。”马得韬叹了口气,继续打字。

    “要是两年以上泡妞经验还差不多。”齐泽辉又接了一句。

    “要求多塔撸啊撸的经验那就更好了,要照这标准,你小子没准儿能混个部门经理干干。得了,都想开点儿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人家怎么过来的咱们也怎么过。”江逸晨安慰了一句,把目光停留在马得韬的电脑屏幕上,这家伙正在与一个挂着清纯小萝莉头像的人聊得火热,各种卖萌的表情符号乱飞。

    “嘿,你这厮又在网上勾引mm呢,跟你说过,网上的mm大多都是假货,恐龙还好说,搞不好对方是个人妖呢。”江逸晨嗤笑道。

    “人妖倒还好说,搞不好对方是个抠脚大汉。不过没准儿韬子就好这口儿也说不定。”齐泽辉在附和道。

    “去,你们两个家伙,一唱一和的,就是嫉妒俺吧。”马得韬只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转头瞪眼怒斥道。

    “好好,你就踏踏实实做个美梦吧。”江逸晨不再打扰马得韬,端着水杯来到肚子圆的书桌前坐下,打开了他的电脑。

    系统启动,要求输入开机密码,江逸晨敲击键盘,输入duzhiyun几个字母,随即正常进入。

    等过些时候经济条件好些,从麻辣烫店拿到第一笔分红,自己也买台电脑吧,老用别人的确实不大方便。

    江逸晨心里想着,点开浏览器,来到一个大型门户网站,开始看看新闻。

    头版都是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内容,匆匆略过,下面印入眼帘的,是一个重头新闻,京城及周边地区持续的雾霾天气,环保部门号召单位及市民减少开车。以缓解废气污染。

    然后是有关专家发表专栏文章,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各地环境污染的现状。

    看着图片上那些戴着口罩在大街上行走的市民,江逸晨不由叹了口气。

    这些年来,上面天天喊环境保护,可是大气水质食品土地污染却愈演愈烈,ri趋严重。

    尤其是水污染这一块儿,每天都有大量的工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江河湖泊,许多小河是黑水滚滚恶臭连连,连鱼虾都死个jing光。

    先不说地方环保部门是否尽职,就算那些认真监察的,也往往被黑心老板耍得团团转,来人查就关掉排污阀,人走了就继续开。长年打游击战,屡禁不止。

    就拿粼江市所处的交东省来说,前些ri子媒体报道,有些地方因为查得严了,黑心企业主另辟蹊径,专门打排污井,用高压泵往地下排放工业污水,这些废水对土质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很难自然降解,被称为遗祸百年。

    至于粼江市本地,做为旅游城市,在环保方面还算是做得不错的了,市zhèng fu每年下大力气整治监督。即便如此,前两年近海闹赤cháo,造成海边滩涂养殖的鱼虾贝类海参什么的都大批死亡,养殖户们血本无归,yu哭无泪。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cháo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粼江的zhèng fu就算再重视,毕竟也管不了境内各路江河水上游的污染啊,自然也不可能在入海口加个过滤装置。

    海水水质恶化,造成相关海产品品质也急剧下降,上次市里有位著名的陈姓美食家发表文章,说当前的海鲜产品,无论是捕捞的,还是人工养殖的,肉质都无法和以前相比,令他非常失望。

    第五十九章 岛屿初步开发的新思路

    江逸晨看着网页上关于海水土质污染的报道,不觉连连摇头,这种事情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已经由来已久,到现在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至于造成的食品安全危机,大部分人的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又不是全能鉴定专家,所以基本上采取鸵鸟策略,眼不见为净。

    继续往下看,这时,边角处的一篇小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中说,澄海边某地有个渔村,距离渔村两海里的海面上有几座小型岛屿,由于这些年来近海渔业资源ri渐枯竭,当地渔民便改弦更张,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登上小岛在上面放牛放羊放鸡鸭,有的还利用岛上的滩涂进行鲍鱼海参养殖。

    岛屿环境优于大陆,岛上泉水水质也不错,牛羊鸡鸭都是放养,以吃天然植物和虫子螺蛳之类为主,不喂饲料和激素。

    结果一段时间,在岛上长大的家禽牲畜被宰杀后送进厨房,烹制成菜品摆上餐桌,人们品尝之后才发现,这些牲畜的肉质鲜美,滋味口感足,与陆地上的同类要强得多。鲍鱼海参等水产品更是如此,究其原因,也主要是因为岛屿周边的海水相对大陆边上的要干净。

    于是,相关的海岛养殖产品,在附近市场上受到欢迎,渐渐闯出了名头,凡是打上那个渔村标签的肉制品,价格飙升到了同类产品的三倍以上,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成为渔村的致富路。

    到了近期,甚至还有不法商贩开始用普通的肉制品挂上渔村标签,以次充好,谋求暴利。遭到相关人士的揭露和抨击。

    但是,文章作者最后以专家的身份提醒大家注意,海岛和陆地一样,都属于国家所有,任何集体和个人,上岛进行经营活动,都需要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江逸晨看到这里,双手枕头靠在椅背上,心中不由浮想联翩。

    以前瞧过海岛承包的相关报道,各种手续完备之后,上岛建设,搞农场也好,搞旅游也好,自然是踏踏实实的,毋庸置疑。

    但海岛承包一签就是五十年,和买地建房子的七十年也相差无几,所需费用可不是小数,另外在岛上搞基础建设,花费成本要比陆地上高好几倍。两样相加,随便都要上千万的资金,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得出来的。

    所以地方zhèng fu开展这项业务至今,似乎并不大顺利,与城市及周边长盛不衰的房地产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只有部分条件优越的岛屿被富豪接手。比如离岸较近岛上有淡水水源植被丰富风景秀丽有高等级的沙滩等等。

    其他的岛屿至今荒芜,于是就出现了上述文章中被渔民无偿使用的现象。

    那么云沙岛呢根据后来查阅的相关资料,它距离最近的陆地七海里,距离粼江港十海里,属于比较远的了,更是人迹罕至。

    上次听救他那艘渔船上的伙计说过,早年间附近的渔船在那一带捕捞作业,闲暇之余,渔民们有时候还上岛补充淡水,休整一下。后来因为当地海域的鱼类越来越少,渔船出海航行也越走越远,就很少再有人上去了。

    既然如此,自己手中有空间冰的资源,何不也照样利用一下呢。尤其是在尚无力承包海岛的情况下。

    养殖牛羊或者海产品,暂时还没有条件和jing力,那么到上面种植点儿调料似乎还可以考虑。

    当前,自己只是借用学校苗圃的一小块地方,种了大葱小葱生姜小茴香辣椒五种调料,其他的乔木类,比如花椒和大料,虽为调料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但限于条件却无法栽种。

    如果上岛去,找地方先种上一些花椒树和大料树,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了。要知道这些东西的生长周期可是比较长的。

    至于岛上土质环境适不适宜它们的生长,似乎问题不大,空间冰水的威力可不容小觑。当然,也正好验证一番。

    思路还可以再放开点儿,等毕业后有了jing力,先去岛上小打小闹地养殖点水产,比如在滩涂上弄个鱼塭,蓄上海水,里面再加入空间冰,那么养出来的鱼虾螃蟹什么的,品质会不会出类拔萃呢想想真是令人期待。同时把调料种植转移上去,毕竟学校苗圃不大可能让自己长期使用。

    这个工作光靠自己一个恐怕不行,到时候还得招几个人住在上面专门干这活儿。

    如果仅凭目前种出的调料,让麻辣烫店一点点的发展,以此来筹备承包建设岛屿的庞大资金,步子太慢,那需要的时间周期可就很长了。

    要是能够拥有高等级海鲜产品,那么还可以在粼江市的高端餐饮市场上争取一席之地。

    至于刚才这篇文章中说的什么违规问题,估计也没什么,云沙岛离岸这么远,只要不大规模地破坏生态,恐怕也没人吃饱了撑的上去检查。而且距离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离陆地越远,海水水质越好,更适宜养殖生产。

    想到这里,江逸晨不由兴奋起来,他将右手放在书桌面上,中指不住敲打。

    对了,实习结束至学校开新课,中间还有几天时间的空闲,不如趁这机会去一趟云沙岛实地考察一番,也算是故地重游。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云沙岛位于粼江市东南方向海域,距离粼江港十海里。

    虽然去那里没有专门的渡船,但仅仅十海里的航程,租个小舢板划上两三个小时应该也就到了,自己现在的身体状态相当好,兴许还能更快一些。

    快艇之类当然更优,但是需要的票票当前可承受不起。以后等条件具备了首当其冲就是购置一艘,做为海上主力交通工具。

    另外,到时候得注意天气预报,小舢板可是非常脆弱,稍微大一点儿的风浪,就能将它给吞没了。

    还有,到那里找找海豚乐球,就是不知道它还在不在云沙岛附近活动。

    想起乐球,江逸晨的嘴角自然上弯了一道弧线。

    第六十章 准备重返云沙岛

    既然计划好了出行方案,江逸晨便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他委托苗圃的廖老头儿,帮他打听一下哪儿有品种较好的花椒树苗和大料树苗。廖老头儿虽然不种这些东西,但是干这行已经有很多年了,应该认识不少外面大小苗圃园林园艺公司等地方的人。

    另外就是要攒点儿钱,购买一些野营用品,还得准备租船的费用。

    鼎香园麻辣烫店的开张,已经把他的积蓄掏空,店里的生意虽然很好,但毕竟才刚刚开始经营,还不到分红的时候。预支数目不能过多。

    那么暂时主要得依靠在盛煌进行魔术表演的出场费了。

    十一月中旬,历时半个来月的首次实习期终于结束了,辛苦没有白费,江逸晨和他的同学们都得到了实习单位给予的好评,算是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回到学校才知道,他们这一组算是结束得早的,其他的同学大多还没有回来,包括二零六宿舍的几位舍友。

    趁着空闲,江逸晨前往五金商店和户外用品商店进行采购。

    主要是工具,铁锹小镐头多用军刀绳索背包睡袋烧烤炉小煤气罐汤锅手电筒指南针收音机移动电源防风打火机保温水壶望远镜潜水镜照明应急灯药品急救包等。

    杀虫剂防叮剂之类也得准备点儿,虽然经多次实践证明,他当前这副偏凉的体质,并不吸引蚊虫叮咬。但总要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至于帐篷暂时就不需要了,云沙岛上有石头洞,即遮风又避雨的,就住在那里即可。

    另外准备了一些食品,比如面包火腿肠方便面啤酒之类,以及食盐和自己种植的各种调料。还有从农贸市场上采购来的十几斤鲤鱼鲫鱼,这是给海豚乐球准备的礼物。

    上次登岛逃生,吃尽了缺乏物品装备的苦头,这回可得准备周全。

    这么一大堆东西,还不敢全买名牌货,即便如此也花费了将近三千块钱。不过这些物品以后大多都可以长时间使用,也还算值得。

    与其他旅行者出门背着大包小包的情形相比,他拥有一个天然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随身自带一个空间,将上述物品直接往里面一放,即可轻身上路。

    如果被同好者们知道,定然羡煞。

    苗圃那边,廖老头儿还挺够意思,让朋友送来了六株花椒树苗和六株大料树苗,据说都是不错的品种,价格也不贵。目前栽在地里,等他随时取走。

    江逸晨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到苗圃菜地里干活儿,该收的收,该补种的补种,然后取出部分调料装入一个编织袋中,其他的仍保存在廖老头儿的库房里。

    拎着编织袋出了苗圃,江逸晨一路北行,来到了鼎香园麻辣烫店。

    此时已是傍晚五点多钟,店里店外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吴大娘正在外面的餐桌旁招呼客人,腰间挂了个拉链大钱包。

    江逸晨定睛一瞧,今天在人行道上居然摆放了五张桌子,最东面那个甚至已经入侵到了邻居建材五金店的地盘。

    “大娘,这桌子怎么都摆到人家那里去了,这容易招惹麻烦啊。”他对吴大娘提出疑问。毕竟无论开店还是住家,这邻里关系都是相当重要的。

    “哦,小江来了。咳,你说那桌子啊,没事儿,隔壁赵老板同意的,他们一家三口儿现在可喜欢吃咱们的麻辣烫了,我都给优惠的。”吴大娘一边给客人结账一边解释道。

    原来如此,美食的威力确实够强大啊。江逸晨暗暗感叹。

    “那注意每天关门的时候给人家收拾好,尤其是地面的垃圾,可别让人家说三道四的。”他继续提醒道。

    “这个我当然懂,对了,小江,你来拿钱的吧,稍等一会儿啊。先生,这是找您的钱,慢走啊。哎,来了来了。”吴大娘给客人结完帐,又马不停蹄地走向另一桌招手的顾客。

    “没事儿,我不着急。你先忙吧。关门以后再说。”江逸晨应了一声。他今天已经提前给吴大娘打了电话,要从店里预支三千块钱。

    他拎着编织袋走进店里,一身白sè工作服的苏晓佳正守在两口大汤锅后面,不时地将各种串串取出放入,然后将白sè的点菜单插到旁边的铁签上,动作利索,有条不紊。

    穿在铁签上的单子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摞,看来生意兴旺如常。

    见到江逸晨来了,苏晓佳无暇分神,只是冲他微微一笑,然后低头继续忙活。

    江逸晨也不打扰她,点点头,继续往里走。

    “江总,你好。”同样身穿白sè工作服的张凤兰端着盘子,匆忙间向他问了声好。

    江总第一次有人这么称呼他,听上去怪怪的,但感觉倒还蛮不错。

    看来这种虚衔也挺有诱惑力,让人受用。不过如今的什么老总董事长满大街都是,早就泛滥不值钱了。江逸晨不禁自嘲地笑了笑。

    他上到二楼,掏出钥匙,打开楼梯边上小库房的门走进去。

    在店铺里,这间小库房属于重地,里面存放特种调料和其他一些相对贵重的物品,只有他和吴大娘有钥匙。

    江逸晨把编织袋放到台子上,从里面取出各种调料,分门别类称了重量,登记在账本上,然后各归各类,收入货柜中。

    前些ri子,他已经与吴大娘交代清楚,让她妥善保管好这些物品,调料是专供麻辣烫店限量使用,不得外流,否则后果严重。

    当前是开业初期,人员配置尚不完善,核心工作都是由吴大娘一人把持。但这只是个过渡时期,店铺虽小,好歹也是一个经营单位,晚些时候必须完善配套,财务库管后勤采购,都得分工负责。

    晚上七点半钟,店铺打烊。苏晓佳和张凤兰接着收拾桌椅准备晚餐。

    趁这功夫,江逸晨与吴大娘交接清点了一下新进调料,这次由于要出门,所以各种调料准备的量都大了一些,以保证不会断货。

    第六十一章 观看海豚湾

    吴大娘整理收好新进调料之后,接下来,两人又一起查看了账本。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这一瞧,江逸晨的心头不由一阵惊喜。

    开店二十余天,平均每ri销售各类荤素串四千多串,再加上啤酒,毛利总额已经达到了五万余元。

    即便扣掉房租水电人工工资外加各项营业税费等等,净利润也有三万多元了,当然,其中相关残疾人创业的税收优惠为店里节省了不少开支,也算沾沾政策的光吧。

    没想到如此一个小店,盈利能力还挺足的,这还仅仅是开始阶段。

    吴大娘自然也是非常高兴,这段时间以来,她感觉自己的jing神头儿比以前好了许多,每天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地来回转悠,也不觉得多累人。

    不像以前在小吃街摆摊时那样,艰难度ri,过一天算一天的,完全没有什么奔头儿。其实她一个老太婆自己倒也没有什么,就是连带着孙女儿一起受苦,怎么也不是滋味儿。

    而且孙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就以这样的条件,到了夫家ri子长了总难免会受欺负。每每想起这些,她心里总是不好受。

    吴大娘随后将准备好的三千块钱交给江逸晨,后者在收条上签字后,告诉她自己要出门几天,有什么事情打手机联系。

    为了表示庆祝,江逸晨交代吴大娘让厨房多准备几个菜,大家一起聚餐。

    晚餐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餐桌上除了丰盛的饭菜,还上了两瓶啤酒。

    四个人一边谈笑一边用餐,江逸晨说店里的生意不错,大伙儿都很辛苦,平时的相关开支可以放松一点儿,尤其是伙食方面更应该提高标准,吃得好才能保证足够的体力。

    说罢举起啤酒杯,大家一起碰了一下。

    张凤兰开始还有点儿拘谨,不过两口啤酒酒下肚,也很快放开,与这位年轻又随和的小江老板有说有笑地打趣起来。

    她来鼎香园之前,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只是认为和她以前待的工厂一样,混碗饭吃而已。

    谁知上班之后才发现,这个小小的店铺,生意竟然如此火爆,每天一开张几乎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远超过街上的同行们。虽然很累,但她并不感到烦躁,反而起了小小的心思。

    照这样下去,麻辣烫店以后一定会大有发展啊。现在就这么几个人的时候,她及时加入进来,那么就算是元老级别的,将来前景可观。

    文化程度不高的她,也敏锐地发觉到了自己的潜在机会。相对而言,那一个月试用期满转正后的工资反而算不了什么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要好好干,给吴大娘和小江老板留下好印象。毕竟谁也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打工者,为了家为了孩子,现在辛苦一点儿绝对值得。

    苏晓佳破天荒的也喝了一杯,不过在酒jing的刺激下,倩巧的脸蛋很快变得像红苹果一般,在暖sè灯光下显得格外娇艳。

    看得江某人不由愣了楞神儿,没想到几乎从不打扮化妆的晓佳妹子原来也是如此清丽动人。

    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小姑娘,竟然如此命苦,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让她去京城的大医院瞧瞧,甚至国外的也行,决不能轻言放弃。

    江逸晨心中暗暗想道。

    晚上回到宿舍后,江逸晨照例打开电脑上网,先上门户网站浏览了一会儿新闻,没有什么感兴趣的内容。他又转到了一个视频网站,瞧瞧有什么片子。

    这时,网站主页上一个名为海豚湾的片名吸引了他的注意,点进去一瞧,原来是一部高清记录片。

    江逸晨以为这是部描写海豚生活内容的电影,想起乐球,正好了解一下,于是便点击了播放图标。

    谁知刚看了一会儿,他的眉头便深深蹙起。

    这部电影的拍摄地点在ri本南部某渔村,这里三面环海,风景秀丽。但谁能想到,平静的表面背后竟然隐匿着一个海豚屠宰场。

    每年九月至次年二月的捕鲸季,也是海豚遭受捕杀的季节。每天傍晚,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长杆置入海中,不断敲打并制造出一排声浪,目的是让海豚这种主要依靠敏锐听觉生存的动物受到惊吓。随后,渔民们会开船将海豚驱赶到用渔网封锁的海湾之中。

    次ri天清晨,来自全球各地的商人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一头特别聪明的海豚可能会卖出几万甚至十万欧元的高价。一旦这些商人挑选完毕,剩下的海豚就只能等待被屠杀的命运。渔民们用长钩刀砍海豚,用尖锐的长枪将其刺杀,然后拉上小船,准备送往集市分割出售。

    几十上百头受到惊吓的海豚在拦网范围内四处游窜,试图逃命,却无济于事。

    俯拍镜头下,原本蔚蓝sè纯净的海水,漫出大片大片鲜红的血sè,最后整个海湾都被刺眼的红sè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的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叫声。

    据统计,每年遭到ri本渔民捕杀的海豚数量超过两万三千万头,令人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种惨剧至今仍在继续。

    电影播放完毕,江逸晨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良久,他在桌子上砸了一拳,饮水的杯子都差点儿翻倒。

    “这些畜生养的”他咬牙切齿地骂道。

    在我国,海豚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杀属于违法行为。

    但在ri本,这种行为却是合法的。

    可惜的是,每年大量的海豚却偏偏傻傻地往那边跑,完全不知晓迎接它们的悲惨命运。

    而我国沿海海豚的数量却相对较少,也许是因为环境水质的关系。

    江逸晨长叹了一口气,却无可奈何。要知道就连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都无法阻止这些野蛮渔民的行为,更何况个人呢。

    对了,乐球,不会也犯傻往那边跑吧。想到这里,他的心又提了起来。

    海豚是海中的游泳冠军,最高时速可达四十公里。从澄海游到ri本海域是很轻松的事情。

    一念至此,他想见到乐球的心思更为迫切了。当然现在只能暗暗祈祷老天保佑。

    第六十二章 出发前往海岛

    两天之后的上午,在位于粼江港区附近的龙湾村海鲜码头,一艘陈旧的木制舢板离岸出发,向东南方向驶去。

    龙湾村是个古老的渔村,距离粼江市区很近,地理位置优越,村边的海鲜码头更是久负盛名,每天大大小小的各式渔船出海归来,引得来自市里的各路水产贩子和酒楼采购人员纷涌而至,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在如此热闹的背景下,一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舢板出海,自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身穿一件灰sè夹克衫头戴一顶遮阳帽的江逸晨,此时正坐在船尾,两手奋力地划动着双桨。

    他的动作有些生硬,两支桨的用力不太一致,导致船头时偏时正。

    也难免如此,他很长时间都没有摸过这东西了,只是以前在公园里的湖上玩过。

    今天的天气很好,从早上开始一直阳光普照。根据天气预报,近海海面只有偏南风三四级,而且未来几天均是如此。

    刚才他在龙湾村码头找到了一户渔民,租下这艘已经歇业许久的旧舢板,舢板很小,长度只有六米左右。

    即便如此,租金也并不便宜,每天两百大元,还收了一千八百块的押金。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现在的渔船都是能跑远航的大家伙,这种小船已经丧失了原先的作用。

    不过听船主说,还是有不少城里来的钓客租用小舢板出海垂钓,这些人的心态大多很好,收获多少无所谓,主要也就是图个乐子。

    船上还装了那六株花椒树苗和六株大料树苗,根部带土,用塑料布包裹。苗身上洒了些水,还盖了一张旧布防晒。

    至于其它随身物品,大部分都搁到了寒冰空间中,所以船上显得空荡荡的。要不是因为树苗怕冻,也会跟着一起放进去。

    江逸晨又划了一阵,开始慢慢找到了感觉。双臂协调起来,船速也渐渐加快。

    感觉到了深水区,他暂停片刻,转身将尾部的舵叶往下放一点,然后继续划桨行进。

    他的膂力早已今非昔比,一旦掌握正确的姿势,航速自然不容小觑。

    只见船头扬起,两侧哗哗激起白sè浪花。整条船笔直地向前行进,如果测速的话,估计最高能达到五节以上。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江逸晨放缓了速度,此时已经远离岸边,四周一片蓝蓝的水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粼粼波光。比龙湾村码头附近颜sè发黄的海水看上去要舒服得多。

    浪不大,一层层推来,船头轻轻起伏,像摇篮一样。

    天海间似乎只剩下他和这艘小船,心胸也像这无边的海面一样,宽广无际。

    他拿起水瓶,喝上几口,然后从口袋中掏出指南针,校正了一下方向。

    应该没错,就是这个方位。

    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他又划动了小舢板。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他感到掌心开始痛起来,停桨一瞧,右手掌上磨出了一个黄豆大的水泡。

    哎,自己终究还是个书生啊。江逸晨不由叹了口气。

    由于寒冰空间的融身,导致他现在的体力耐力已经空前强大。

    但手脚上的皮肤可没能及时跟上,比如长出厚厚的老茧什么的,所以经过如此长时间剧烈的运动,打水泡也就在所难免了。

    尽管这段时间在学校苗圃菜地也干了不少农活儿,但那终究只有几十平米的地,土质又松软,劳动强度毕竟有限。

    好在携带的物品齐全,于是他从空间的背包中找出缝衣针,挑破掌心的水泡,挤干,再粘上一块创可贴。

    这样放慢一些揺桨速度,也还能承受。

    临近正午,此时已经出发两个半小时了。江逸晨的视线内,终于出现了一个黑sè的小点。

    他掏出望眼镜,观察远方,所料不差,果然是此行的目的地。

    云沙岛,我来啦。他顿时兴奋起来,似乎一下子忘掉了身体的疲劳和手掌上的疼痛。

    乐球,现在在哪儿呢会不会还在岛屿附近玩耍

    他收好望远镜,再次补充了一下水份,然后继续向前划。

    前方的黑点儿越来越大,大黑点的后方,两个小黑点儿也隐隐出现了。

    江逸晨知道,那是云沙岛东南方向的另外两个小岛,与云沙岛呈三角形分布。他在网上查看过,一个叫秤砣岛和一个叫鸡公岛,后者有一块貌似雄鸡的大岩石以得名。

    两个岛屿的面积都比云沙岛要小得多,大约在几十亩至一百亩之间。

    航线确认无疑,江逸晨增大手上的力度,小舢板加速向前行驶。

    云沙岛越来越大了,那熟悉的半月形陡峭崖壁首先印入眼帘,依旧是那么雄峻壮观,即便是风力不大的当前,峭壁底下的礁石丛中也是漩涡阵阵,激浪飞溅。无数海鸥在其间飞舞,发出嘹亮尖锐的鸣叫。

    他再次调整了一下方向,将船驶向小岛的西面,那里有碎石滩和泥滩,就是他上次登岛的位置。

    就在这时,前方水面出现一件灰sè的物体,个头儿不小,看上去似乎是条大鱼,正向船右侧漂过来。

    江逸晨心头一紧,老天,可别是。。。

    他不由闭上了眼睛,数秒后再度睁开。

    物体漂近,终于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头死去多时的年轻灰海豚,白sè的肚皮向上翻起,身体已经开始变sè,全长大约有一米五六的样子。

    还好,不是乐球,乐球的体型要比它大得多。江逸晨见状长舒了口气。

    再仔细瞧瞧,很快发现了灰海豚的死因。他不由愤怒起来。

    只见海豚身上,伤痕累累,创口附近出现了很多水霉,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腰部尾鳍上赫然挂了十几二十个铁钩子。

    这东西他认识,就是大名鼎鼎的滚钩,沿海不少渔民都喜欢使用这个捉鱼。

    滚钩通常由一条结实的主线和几百个钩子组成,投设于水中后,大鱼一旦被挂住,挣扎之际,便会越粘越多,无法摆脱。

    对于大体积的水生动物来说,滚钩是非常残忍的一种自制工具。

    根据相关法规,电鱼炸鱼密眼网具滚钩等均属禁用渔具。然而,出于监管不力等种种原因,在沿海沿江渔民手中,此类渔具却仍是很普遍的存在。

    第六十三章 抵达山洞种植花椒大料

    眼前这头灰海豚,明显是在经过拼命挣扎后,凭借力大拽断了滚钩的主线,但依旧无法逃脱死亡的悲惨命运。

    海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却仍然遭到如此毒手,看来生活在哪里都不安全啊。以后要是能撞上投放滚钩的凶手,一定得想法子狠狠教训这帮人渣一番。

    他心中想着,目送灰海豚渐渐漂远,暗暗为它默哀。

    江逸晨叹了口气,重新划动双桨,向碎石滩方向驶去。

    十几分钟后,他挽起裤腿光脚跳入水中,用力将小舢板向滩上推。

    当前正值中午,处于半cháo期,舢板很顺利地抵达到了一处礁石丛旁。

    江逸晨抛出船头的缆绳,套在一块细长的礁石上,然后用力打了个结。

    安顿好舢板,他将一个挎包背在身上,里面是水杯和鞋子。随后又弯腰抱起放在船舱中的十二棵小树苗,向海滩高处走去。赤脚踩在小石子上,不断发出咯吱咯吱的摩擦声。

    故地重游,亲切感不禁油然而生。

    来到一块扁石处坐下,拿出毛巾擦了擦脚,穿上鞋子。

    凭借记忆,找到了前往石洞的小土路,一路上举目四望,景sè如昔,和上次登岛时没有太大差异。

    最重要的是,似乎没有发现有人活动过的痕迹,看来此地仍然是荒岛一座。

    来到接近半月峭壁的地方,果然找到了那个石洞,江逸晨特意观察了一番,没有看到附近留有动物粪便之类的东西。

    他先将树苗放在洞口外,用水壶淋了点水,然后低头走入进洞中。

    来到那个大石台旁边,他开始将存放在空间中的物品取出。

    睡袋烧烤炉汤锅煤气罐铁锹小镐头收音机等等,一一摆放到石台面上。

    还有食品,为了防止它们在空间中冻得硬邦邦的,特地准备了一个泡沫保温箱,就是街上卖冰棍小

    海岛农场主第12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海岛农场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禁忌书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禁忌书屋并收藏海岛农场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