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地枭雄 作者:禁忌书屋

    三国之北地枭雄第105部分阅读

    前就有仇怨的公孙瓒,原来公孙瓒听闻祖昭和袁绍在对峙,也带着军队要来截取幽州,此刻遇到刘虞溃败,知道祖昭还有后军防备,不敢进军,二十捉拿了刘虞,劝刘虞一通组织军队进攻祖昭。

    刘虞刚吃了败仗,又对公孙瓒的为人很不耻,被擒后大骂公孙瓒。这惹怒了公孙瓒,下令将其斩杀,其子刘和拼死得脱,直奔陈有志营中来,细说父亲被杀之事,声泪俱下,好不感人。部将鲜于银尾敦等人听到消息之后,也痛哭不止,得知公孙瓒居然捏造罪名于刘虞身上,更是愤怒不止,向陈有志等人表示,如果能放了他们便让他们带兵夺回刘虞的尸首,那么他们愿意将西川拱手相让,宁可让祖昭得了西川也绝对不能让公孙瓒那暴戾之人得了。

    陈有志思量再三,又感其对刘虞的义气,同意放了鲜于银和尾敦,并且给他们八百精甲骑兵前去抢夺刘虞尸首。刘和尾敦和鲜于银等人痛苦拜谢,带着军队前去和公孙瓒交涉。

    且说刘和等人带着军队前往公孙瓒部,于路上遇到一支军队,正是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继,他奉命押着刘虞的尸首前往京都请赏。刘和见势就要冲杀出去,尾敦告曰:“公孙瓒部下常年交战,现在军士个个都是英勇异常,现在我们虽然有祖昭的精甲骑兵,可是我们只有八百多人人,而他们却有两千多人,若是正面冲锋的话,一定会吃亏的,不如这样。”说完在刘和与鲜于银耳边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

    两人大赞其可行,于是刘和带着两百士兵正面冲向公孙继的军队,告知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希望公孙续能将刘虞的尸首归还。谁知那公孙续和他父亲公孙瓒一样狂傲好战,现在见到刘虞的儿子刘和来了,心中大喜,若是能将刘和也抓住,这样就可以斩草除根,让刘虞家族彻底绝根,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还能让朝廷多一些赏赐,于是乎带领着军队就直取刘和。

    两军相交,战不武士回合,刘和败走。公孙续见刘和败走,挥军杀来,一直追到一个葫芦谷中。有谋士谏曰:“前方地形险要,恐有埋伏,而且四面多枯草杂木,如果敌人用火攻,则我们有危险。”

    公孙续笑道:“刘和小儿,残军败将,岂会有什么埋伏,只管冲杀将其抓住了大家都有赏。”

    谋士道:“少将军,不可轻敌啊。刘虞向来主张仁和,其军队不善于作战,只是公孙将军能多次以少胜多。可是我观刘和现在带来的两百骑兵,确实攻防有度,在我们千人的围攻之中,依旧不慌不乱,两百人都顺利逃走,不得不防啊。”

    公孙续冷冷一笑,说道:“你害怕的话留在这里看着刘虞老家伙的尸首,带我去擒了刘和来,到时候可没你的功劳。”说完分兵五百给谋士,让他看守刘虞的时候,自己带着一千五百军队追杀刘和。

    且说公孙续挥军杀来,刘和只顾着狼狈逃跑,逃到一峡谷之中,前面被一乱石挡住去路,带着军队回头,与公孙续对峙。公孙续见此,笑道:“刘和小儿,命中注定你今天是要丧命与此了,你是自己了断还是让我亲自动手”

    刘和冷冷笑道:“谁死还不知道呢。你如此狂傲,该有一死。”话未毕,就听得峡谷两边一阵鼓响,两边伏兵齐出,接着草木掩饰,其不着调有多少。公孙续见了,心中大惊,知道果真中了埋伏,带着军队就要往回走,谁知道没走几步,就见前面杀出一波军队,右有鲜于银,左有尾敦,两人背后的骑兵,立有数面大旗,上书“幽州精骑”。

    公孙续见到这旗幡,更是心惊,问道:“你们背后,可是祖昭麾下的精甲骑兵”

    尾敦冷冷道:“算你还有些见识,幽州精骑对抗你公孙家的控弦兵,绰绰有余,今天你能死在这支部队的手上,也算是对你的一种安慰。“

    公孙续摇头说道:“你们偷袭祖昭后方打败,他们怎么可能让你们带着他们的精甲骑兵出来,你少吓唬我。这只怕就是你们的残兵败将故弄玄虚而已。”

    尾敦道:“你若如此认为,那么只管试试。”说着挺枪而指公孙续:“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你们父子以下犯上,杀害刘虞大人,当受此诛。”说完手中长枪一指,两边箭下如雨,公孙续的士兵纷纷闻弦而倒,峡谷之中顿时尸堆如山。

    公孙续带着侍卫几次冲杀,皆被乱箭射回,不多时,身边一千五百士兵全部被射杀,公孙续也身上多处受箭伤,倒在地上气息奄奄。刘和冲将上来,一枪将其刺死,割下首级悬于马前。

    出了谷外,副将鲜于通早就将刘虞的尸首抢回,留守的那个谋士也被活捉。刘和将公孙续的首级扔给谋士,说道:“带着它回去见你们主公,告诉他西川已经属于祖昭之地,他若是胆敢妄图进军西川,则只有死路一条。”

    谋士捡了性命,踉跄而逃。刘和夺回了父亲尸首之后,回见陈有志等人,说他们愿意献出西川,不会再和祖昭作对。陈有志对其派送粮草食物,又派一支军队护送刘和等人回西川,让其厚重安葬刘虞,同时遣使接手西川。

    就此,西川顺利归属祖昭之下。

    第124章,杀公孙

    却说刘虞偷袭祖昭后军不成,逃跑途中被公孙瓒所杀的消息早就传到了袁绍的耳中。袁绍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禁拍案而起,大骂刘虞就是废物一个,完全不足以和他谋士。田丰心中也是沮丧不已,本来他已经告诫刘虞,不要贪功贸进,只有夺得辽东就选择坚守就行,想不到那家伙居然想要偷袭涿郡,被人前后夹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公孙瓒杀了刘虞的消息祖昭也得知,对此他也是有些惋惜,刘虞怎么说都是一个好官,若不是处在不同阵营中,倒是真值得结交这个人的,现在被公孙瓒杀了,是在是值得叹息。他知道公孙瓒一定也会图谋辽东,所以命陈有志等将领主动出击攻打公孙瓒,现在他的大军和袁绍在前线对战,袁绍定然不会撤军,这正是消灭公孙瓒的一个好时机,若是让他们联手了,那么到时候曹操再掺合进来,祖昭觉得自己的兵力虽然雄厚,可是也不足以和他们三路大军抗衡,而且曹操现在手中有天子,其他诸侯自然也是会听从曹操的话,现在乘着曹操没有出兵,袁绍被围之际,正是除掉公孙瓒的大好时机。

    陈有志得了祖昭的命令之后,尽起西川之兵,同时联合幽州的五万军队,共十七万军队对公孙瓒发动了追击。起初公孙瓒因为儿子被杀,心中很是愤怒,以此鼓舞军心,让他们奋力和陈有志带领的军队一决雌雄,可是他智谋终究不及陈有志,先是被诱入埋伏圈中被火烧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后来又是低估了陈有志的精锐力量,两军发生正面冲突,结果被苏德带着军队偷袭了他们的后军粮草,从而导致他们溃败,一直逃会自己的最后方基地。

    败走之后,随着陈有志的追击,他本来有好几次能共反攻的机会,而是由于他的害怕和保守情节,不敢触及,以前的猛虎气势已经不再,看着公孙瓒如此没有了斗志,手下将士对其也很是失望,逐渐离去,多有投靠成有志大军者。

    看着自己的部将越来越多的逃离,公孙瓒心中更是害怕,成天成夜的命令民众和士兵修筑很是高大的堡垒,势必借助这些堡垒和陈有志大军抵抗。可是随着陈有志大军的不断推进,公孙瓒的堡垒被一点点的推掉。

    最终,公孙瓒躲在一个由铁块组建成的高大堡垒中,将自己锁在里面,又防止自己的部下被人买通要杀自己,每天他都只是让十岁一下的孩童带着食物进来,而且必须是让孩童先试吃,等半个时辰过后孩童没有事情了,他才敢吃。见到公孙瓒这样,将士们知道他已经彻底的没救了,离弃者更是十有八九,本来原先公孙瓒还有十多万军队的,可是现在,除了一些追随自己多年的亲信部队还队还不忍离去之外,几乎都走完了,现在他身边不剩下两万的军队。

    成有志得到这个军中消息之后,立刻就带着精锐部队发动总攻,最终将所有的堡垒攻下,之由公孙瓒所在的那个堡垒是实在是坚固,里面的一个士兵足以抵得上外面的十个,所以成有志开始攻击的时候,损失了一些士兵,之后他就没有再选择强攻,而是令人将堡垒包围了起来,同时命人从四面八方开挖地道,想要直接让那堡垒落入地下。

    士兵们就在公孙瓒能见的地方开挖隧道,同时也大肆的在他面前运送泥土,完全就是让他之后,就算他躲在堡垒里面有了好几年的存粮,最终也一定将他的堡垒给挖塌了,让他死在里面,出来投降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公孙瓒见了,心灰意冷,知道自己死期到了,于是招来家小进了自己所在的那个堡垒之中,提剑将他们全部杀了,最后自己个自刎身亡。知道公孙瓒死后,他的亲信部队尽皆投降,归顺成有志。

    陈有志命人炸开那个堡垒,进了公孙瓒所在的屋子,见到里面到处都是尸体,都是他的家小,其中一个,穿着一身盔甲,头上兜鍪也不曾退下。有士兵告诉陈有志,自从公孙瓒躲进这里之后,一直都是盔甲不离身,吃放睡觉都是一样,而且就是吃饭的时候手中都是拿着剑的,也不敢低头吃饭,每吃一口,都要警惕的看看四周然后确认安全后才吃第二口。

    曾经有孩童给他送饭的时候,就因为汤里面有一把铁勺,公孙瓒怀疑那是要刺杀他的武器,直接就一剑将那孩子杀死了。这些事情后来被祖昭知道了,也是叹息不已,曾经那么勇猛的一个人,带着五十个人将一队近千人的北方蛮族杀的丢盔弃甲的一个猛将,最终却落得这个一个疑心病比曹操还重的下场,不禁不让人叹息。

    陈有志当初听闻了公孙瓒的事情之后,也是哀叹不已,完全就没有想到他会如此,想刚刚和他交手的时候,让陈有志都很是小心翼翼,丝毫不敢大意,后来却发现他原来是一个这么败不起的人,一战败了,就没有什么勇气再战了。

    想想之前的公孙瓒,对于保护大汉疆土还是有不少的功劳的,所以陈有志也命人将公孙瓒和家人厚葬,至于他的那些非直系的亲戚,陈有志也很是友善的对待他们,还让他们在那里做了些官职,共同管理那个地方。

    诛灭了公孙瓒之后,祖昭的大后方完全没有了威胁,这为以后他争雄天下和曹操和江东集团一决雌雄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这点上陈有志等人算是功不可没的。

    且说在陈有志和公孙瓒交手的期间,祖昭和袁绍大军也是时有冲突,不过两军都是成对峙之势,谁也没有主动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因为谁都知道,一旦失败了,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看到祖昭迟迟没有发动总攻,而袁绍大军也难以一时间发动反攻,田丰又想袁绍建议,现在他们对峙的地方,是辛氏郡望,可以让辛家出面攻打祖昭,这样就能消耗祖昭的军力,到时候可配合着辛家将祖昭一举灭了。

    袁绍听从田丰的话,立刻就命沮授去陇西狄道说服名门望族辛家出兵。且说这辛氏,在高祖反秦的时候给高祖大军提供了跟多的帮助,那时候辛家就是很强大的一个家族,有十几万的家族军队,可谓是独霸一方,形成国中之国之势。后来高祖夺得天下,感于辛家的功劳,他亲自下诏陇西为辛家郡望,任何人若是敢进犯辛家,那就是要反国,朝廷必须派出军队帮助剿灭。

    且说沮授听了袁绍的命令,到了狄道求见辛家郡守辛常道。此人之前在朝中为官,官至尚书令,可是后来永远灵帝的昏庸,所以辞官回到了陇西。灵帝又下诏辛常道为陇西的郡守,统管这里的一切。

    辛常道听到袁绍派人前来,因为袁绍是四世三公,他也敬畏几分,忙让人接着进来,对沮授也是以礼相待。席间,沮授说道:“辛氏为陇西名望之族,高祖时期就有皇规,任何人胆敢进犯陇西,那么就是和朝廷为敌,如今我能来到这里的见郡守大人,真是三生有幸啊。”

    辛常道说道:“沮先生能来,也是我们辛家的荣幸。辛氏得高祖恩德,倍感于心。沮先生乃是四世三公的袁本初麾下的知名谋士,不知道此次前来,所谓何事。”

    沮授道:“我主和祖昭在陇西形成对峙之势,我想大人已经知道了吧。”

    辛常道点点头,说道:“我自然知道。袁本初是朝中重臣,可是我听说这祖昭也不是什么小角色,他师承卢植,颇有学识,将辽东治理得井井有条,本来幽州是一个贫穷的地方,可是在他的治理的辽东郡和辽西郡,可是商贾来往不绝,其繁荣程度不亚于京都洛阳啊。”

    沮授却摇头哈哈一笑,说道:“恕我冒犯了,大人只知道其一,却不知其二啊。”

    “哦此话怎么讲啊”辛常道倒是也不生气,而是想听听沮授是怎么说。他没有见过祖昭,对于祖昭的事情只是听人说起,所以此刻倒是真想听听身为敌对势力的沮授会是如何的说。

    沮授说道:“祖昭那人,治理地方确实有一套,不过这都是建立在毁灭地方权贵的。大人难道不听闻他先是灭了辽东名门公孙度,后又用玄菟郡太守的女儿相威胁,让公孙王或家族也被他压制,后来更是逼走幽州牧刘虞,此人狼子野心,穷兵窦武,想在他想要打败我家主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败了,他接下来会如何”

    辛常道眉头一耸,已经揣测到了沮授的话中之意,问道:“先生不防之言。”

    沮授笑道:“其实我不说,大人也已经知道了。按照祖昭小儿的习惯,他每占领一个地方,必然是打压当地贵族名门,然后利用百姓的仇富仇权心理共同声讨地方权贵,最终消灭了地方名门权贵,却赢得了百姓的心,他于是就会继续侵占其他地方,直到将大汉疆土全部占领了。说白了,他就是要一步步的消灭朝中的地方力量,然后夺取政权。之前十常侍董卓和现在的曹操,虽然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他们都不敢谋朝成为,天下始终是大汉的,可是这个祖昭,他要是得了天子,那么必定就谋朝了,现在他出兵陇西,我大胆的猜想一下,若是我家主公退兵了,他的目标应该是你们辛家。”

    辛常道早就怒不可歇了,拍案而起,说道:“无知小儿,也敢妄图天下,真是反了。我辛家得高祖隆恩,岂能让他如此胡来。先生回去告诉袁本初,我辛家不会袖手旁观,我会立刻整顿军马攻击祖昭。真是岂有此理,我不提着他的脑袋去见皇上,我都对不起这郡望太守之名。”

    沮授见说动了辛家出手,心中一阵高兴,也没有在辛家多做停留,而是借着要回去将消息告诉袁绍的理由,速速离开了。辛常道也不挽留,一直将沮授送出城中,这才折身而回。

    回到城中之后,辛常道立刻就召集大小将领前来议会,商议出兵攻打祖昭的事情。有将领不解,本来他们两大军阀的争斗,这和他们辛家无关的,为何他们要出兵呢,他们可是只听从朝廷的调度的,或者说就是朝廷也要保护他们的,为什么突然之间要攻打祖昭军呢。

    辛常道早就知道会有将领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在见到沮授之前他也是这种想法了,现在听到别人的疑问,他将沮授的话变换着方式向众将领说了,说的众人也是义愤填膺,叫嚣着一定要诛灭了祖昭,让他知道什么是厉害。

    这时候却出来一人还是不建议出兵,众人一看,此人正是辛常道的女儿辛爱奴,家族之中的唯一一个女将领,而且才智勇武都是数一数二的一个女将。

    她说祖昭一直都是很爱护百姓的,他之所以和袁绍大军对峙,本就是袁绍要侵犯他,现在袁绍打不过了,这才想着要让辛家出面,这是被袁绍军利用了。幽州本就是一个穷地方,可是在祖昭的治理下,已经是一个堪比洛阳的繁华之都。特别祖昭还评定了北方诸国,先是让新罗归降,然后又征服乌桓高句丽和朝鲜岛上的所有部族,让近几年来北方一直没有受到战火的燃烧。试问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是父亲口中说的那样呢,她甚至直接就问父亲这一番话是不是就是袁绍的使者说的,现在最好就是不要插足他们的事情。

    辛常道却丝毫不听女儿的话,尽说祖昭杀公诉度,躲玄菟郡,逼走刘虞的事情,还说他就是一个战争狂人,将来要是被热得了天下,一定会战乱四起,国家永远不会得到平安。

    辛爱奴还是不服气,说祖昭治理的辽东和辽西,之前就招收了所有的去那里避难的百姓,所有的往来商客无不对祖昭点头称赞的,怎么可能是一个穷兵窦武的人呢,他之所以要出兵大战,完全是这乱世之中要保得一方平安,这次和袁绍作战,完全就是袁绍先挑衅的。

    辛常道说道:“爱奴,你看问题太简单了。总之现在若是不除掉祖昭,今后会很麻烦的。你若是一直坚持不和祖昭开战,那么你手下的将士,以后直接归我管,你好好的回到闺中,该绣花就绣花,该织布就织布,我早就不希望你舞刀弄枪的了,一点都不向一个女孩子家。”

    辛爱奴听了,立刻就不高兴了,厉声说道:“父亲,你这是要削了我的兵权么,我可不同意。什么女子的,之前和高祖一同打天下的我们辛家前人不就是女子居多么。好,既然你执意要和祖昭开战,那么我也无话可说。不过在和祖昭开战的时候,对于袁绍不可不防,我们辛家当受到朝廷的保护,必须让朝廷下诏,所有军团不能对我们辛家图谋不轨,否则就是与朝廷为敌。”

    辛常道笑道:“这你就多虑了,袁本初志大才疏,他定然不敢碰我们辛家的。而且现在是他有求于我,他连祖昭都摆不平,又岂敢再动我辛家,这不是自取灭完么。传令下去,立刻整顿精锐部队,准备对祖昭军队发起攻击。”

    辛爱奴道:“父亲,就算不防袁绍,要攻打祖昭,也不可操之过急,我听说祖昭手下谋士众多,手下大将更是个个勇猛非凡,其中如张远赵孟和赵元等人,解释万千军马中来去自如的猛将,更有陈宫这等旷世奇才为军师,我们若是贸然进攻,万万不可。”

    辛常道很是不不屑的笑道:“爱奴啊,你终究就是太女孩子气了。那陈宫,我听说了,本就是一个小小县令,能有什么过人之处,祖昭用那等人为军师,岂有不败之理啊。”

    辛爱奴道:“父亲别忘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却是用三十万的军队包围了袁绍五十万的军队,袁绍手下有田丰沮授郭攸等天下闻名的旷世奇才,却敌不过一个陈宫,这难道还不够厉害么”

    “沮授等人才倾天下,可是袁绍不尽听言,这才有所一败。我非袁绍,自然不会自高自大却又胆小如鼠,现在我有兵三十万,我就不信还打败不了祖昭。爱奴,你带着你的五万精兵留守后方吧,前线之事就交给我了。”辛常道说道。

    辛爱奴还想再说,可是辛常道却不听,已经下令整顿军马,即刻出击。辛爱奴无奈,只得暗自祈祷父亲出兵得胜,她则带着军队留守后方,她始终都放心不下袁绍这人,反客为主的事情他可不是没有干过,现在这世道,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辛常道整顿二十万人马,带着几十名将领,浩浩荡荡的离开了狄道之城,向祖昭大军驻扎的地方前进。他听了沮授的话之后觉得很是有理,想到公孙度被杀死,刘虞那样的好官被逼走,他就觉得祖昭真心就是一个乱臣贼子,殊不知其实刘虞是被公孙瓒逼走了。

    第125章,劲敌

    得知辛氏出兵,沮授建议袁绍立刻组织军队突击,这样祖昭两面受敌,就算不能突围,那么辛家那里也能得到优势,在接下来的斗争中,祖昭必定会节节败退,最终将其一举消灭未尝不可。

    袁绍犹豫不决,又问了其他人的意见。其中一人却坚决反对,此人姓江名阔,字建文,乃是袁绍的老乡,追随袁绍多年,在沮授等一众谋士追随袁绍之前句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对抗黄巾军上,他的次略多次有效,让袁绍以损失最少的力量取得了最大的成功。所以他是袁绍麾下资格最老的一个谋士,每次袁绍犹豫不决的时候,都是要听取他的意见。

    江阔道:“我认为我军不宜出兵。辛家乃是名门望族,享受国家贵族的待遇,这次辛家出兵,不论他们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好事,而我们现在不该贸然出手,而是应该等待。”

    “愿闻其详。”袁绍说道。

    江阔说道:“主公,列位,你们想一下,若是祖昭打败了辛家,那么就是得罪了辛家,朝廷自然会派兵援助,我们那时候出击,也算是帮助了辛家,这样一来我们既败了祖昭,又对辛家有恩德。若是辛家胜了,那时候我们再出击,则更是能轻易的击败祖昭,我们保存了最大的实力,这不是很好么,为什么非要现在出兵呢,我认为沮先生的建议实在的不妥。”

    其他众多谋士听闻了江阔的言论之后,都是纷纷赞同,只有田丰还是赞同沮授的意见,希望袁绍出兵。可是最终袁绍却听取了江阔的意见,选择保存实力,先让辛家去打头阵。

    沮授和田丰叹息不已,这本来是一个灭掉祖昭的大好时机,可是袁绍却不听从。他们也只能祈祷让辛家得胜。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辛家尽起十二万军队去抗衡祖昭的四十万军队,若是正面交锋,完全不是祖昭军队的对手。况且祖昭军队装备优良,就是十二万对十二万的交锋,最终辛家也不见得就能胜利。

    而且,辛家虽然有些猛将,可是才能冠天的谋士却没有,祖昭麾下却有陈宫这种旷世奇才,每个大将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辛家出兵,完全指望他们胜利的机会太小了。

    且说早在田丰赶往辛家求援的时候,陈宫就料到了这事情,他找祖昭商议该如何解决,或者是他们应该抢在袁绍之前去拉拢辛家。不过祖昭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袁绍本人很是寡断无谋,他手下虽然有沮授田丰这样的谋士,可是他的优柔寡断会让这些人的才华得不到发挥。就算他们求得辛家的帮助,也不足为患,他真想让辛家看看他祖昭军队的厉害,让辛家很是自愿的投靠他,而不是因为被打败而投靠他。

    陈宫听了祖昭的昭的话,很是赞喜,不过他还是当心袁绍军队也会发动突击,让祖昭还是防备一点的好。祖昭口中虽说袁绍无谋不足为虑,不过这个人却是一个很让人难以猜得透的人,有时候他会在人意料之外的出兵,正是这样怪异到令人吃惊的行为,让他们身边还是谋士不断,很多人愿意追随着他不愿意离开。所以相距百里之外发现一大批部队,足足有十万之众,尽打辛家旗号,领军之人应该是陇西郡望郡守望兼家族族长辛常道。

    “想不到是辛常道亲自领兵前来,看来袁绍派去的说客还真有些不得了呢。”祖昭说道。

    陈宫道:“有这等口才能说得辛常道亲自领兵前来的,袁绍手下也就只有沮授田丰和郭攸三人,不过郭攸留守后方,沮授刚才从西川回来,这前去辛家做说客的,自然就一定是田丰了。”

    祖昭道:“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实在是有些可惜。”说这话的时候确实是真心话,不过他很快就考虑到陈宫在身边,自古都是英雄相惜,文人相斥,他这样当着一个谋士的面说另外一个谋士的好,实在有些让人心中有恙,于是急忙说道:“当然,我有公台你,就算卧龙凤雏等人不能为我所用,也不惧天下不得。”

    陈宫笑道:“主公休要如此说,我知道你爱才,现在说这话就是怕我心生嫉妒,其实我陈宫知道自己有多少才华,也是有胸襟的人,对于主公的手下谋士,我一定是全力配合协助,而不敢捣乱争功的。”

    陈宫的这番话更是说的祖昭心花怒放,心想自己得了陈宫,真心不输给刘备得了诸葛亮。在说现在,诸葛亮还在隆中种地呢,刘备也一直盘踞在徐州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自己的到来确实改变了整个局势的发展,限制了刘备,却依旧成就了曹操,看来最终的一战免不了是要和曹操打的。

    “公台之言,甚得我心,你非但是一个谋士,更是一个能让我觉得一个可以谈心的人。对于其他将才,我自然希望他们归顺与我的,可是我最高兴的就是得了你这么一个知己,很多时候你似乎都知道我心中想的是什么。”祖昭说道。

    陈宫笑道:“窥视主公内心,这不算是侵犯了主公么”

    祖昭亦是哈哈大笑,说道:“我非曹操,又岂会这般对人。”原来这个时候曹操因为疑心病重而杀死手下谋士和服务他的那个老者的事情早就被天下人知道了,这也是祖昭特意在各种制造的舆论效,让天下人知道曹操是怎么样的一个恐怖的j雄。

    两人说完都是哈哈一阵大笑,不过对于此次辛氏出兵,该怎么大还是好好商量了一番,两人都认为必须打败辛氏,却不能辱了辛家,他们是这一代的名门贵族,有很长得历史了,要是辱没了他们,会给天下的其他大家族中造成一定的坏影响,这对于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很容易就被人利用。相反,如果是友好的征服了辛家,那么有他们辛家的传扬,这就最好不过了,比起祖昭自己自吹自擂要好很多的。

    夜晚,祖昭着急所有将士,命赵云带领一部分军队防守袁绍精锐部队的攻击,赵孟张预带着大军防备袁绍军队的突围,余下十万兵马由祖昭带着迎敌辛家。一切分拨已定,次日,祖昭亲自带着于禁张远等上x将一同去抵抗辛常道的进攻。

    祖昭带着军队在距离辛家军营三十里的地方扎营,营地还未稳,就有辛家使者前来,祖昭将其接入。辛家使者傲慢异常,可是祖昭却依旧以礼相待,却又丝毫没有示弱的表现。这让使者都有些佩服,他带话来,让祖昭大军立刻撤离陇西,这样辛家就不会追究,若是祖昭执意要在陇西开战,那么辛家只有出兵。

    祖昭对使者说道:“我军和袁绍大军在陇西决战,本无意牵扯你们辛氏,而且我祖昭一直对于辛氏持有仰慕之情,不敢有什么怪异想法。之前多次想要登门拜访,却都是被军士缠身,你们也知道幽州一直都是贼兵四起,先死黄巾贼作乱,后来又有赵慈等叛乱,北方蛮族更是时常马蚤扰我百姓,所以我必须防备。本来这次来到陇西,于礼应该是登门拜访的,可是正处于和袁绍交战之际,我恐怕会有人觉得我想要对辛家怎么样,所以一直没有去。没想到辛家却出兵了,这让我实在是遗憾。劳烦使者回去告诉辛大人,我祖昭无益于要和辛家有什么纠纷,更不希望两军开战,不过要是实在被逼无路,我们也只能还击。”

    使者听了,从话语中知道祖昭对于辛家是很敬重的,可是他却似乎也不怕辛家要攻打过来。所以在将辛家的意思带给祖昭之后便离去了。不过这人在途中却被袁绍军队给截住了,然后对起很是友好,还许诺给他很多得金银珠宝,让他回去向辛常道多说祖昭的不是之处。这使者得了袁绍军的好吃,已经初步怀疑了袁绍军其实实在利用辛家,不过他见钱眼开,回见辛常道之后,先是简短的说了祖昭对辛家的仰慕和敬重,继而话锋一转,说祖昭如何的傲慢,言辞之后表现出的是完全不将辛家军队放在眼中,要是辛家敢去,一定要好好教训一顿云云,说得辛常道愤怒异常。

    被使者那么添油加醋的一说,辛常道认定祖昭真的一个完全不将各种大家族放在眼中的人,这样的狂傲之人正是辛常道所记恨的,所以他立刻就下令士兵准备好,第二天就和祖昭决战。

    次日一早,辛家军队就出发了,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祖昭大营门外,辛常道命令大将辛无畏前去门前搦战。这辛无畏是辛家的一个猛将,使双戟,力大无穷,曾一人扛着即将被风吹到的大旗傲然而立一夜,一夜成为辛家的大英雄。

    祖昭得知辛常道带着军队来了,立刻也带着军队出去,两军对战,祖昭策马上前,便没有带什么兵器,高声说道:“请郡守大人出来说话。”大叫三声后,辛家军队中出现一个中年男子,脸上有些浓密的胡须,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他正是辛常道。

    祖昭见有人出来,问道:“阁下可是郡守大人,辛家族长。”

    辛常道说道:“没错,就是我。你就是祖昭祖烈臣么”

    “正是。郡守大人,我无意于进犯你们辛家,你们又何必听信他人之言而贸然出兵了,这样做只会让人利用了。”祖昭很是恳切的说,他实在是不想和辛家交手,当然,这不是代表怕。

    辛常道哈哈一阵笑,摸着胡子说道:“说得倒是好听,什么叫我被人利用了,你这是在讽刺我不明事理么你本在辽东,现在却打到我家门口,还说我是被人利用,难道我要在家中等着你攻打进去无条件投降不成么”

    祖昭道:“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想必郡守大人也应该知道,我祖昭一直在安心治理辽东,可是这次是袁本初他先攻打我的,我不得已才出兵,试问我有什么错如今我们在陇西对峙,我一直没有去打扰辛氏,就是敬重辛氏,不希望你们参与到这不属于你们的战争。郡守大人,你还是罢兵吧,我们两斗下去,只会让人捡了便宜。”

    辛常道说道:“袁本初是四世三公,你是无名小儿,偶然得志而已,你说我是信他呢还是信我呢我听闻你人还是不错的,也很爱戴百姓,现在对我也算态度恭敬,我劝你收拾了军队回辽东去吧,这样我就不会追究了。”

    祖昭摇头道:“大人,我若此刻退兵,袁绍自然会联合其他人对我形成包围之势,试问我现在有能力战胜他,为何又要退兵呢。”

    “这么说你是一定要与老夫交战了”辛常道冷冷的问道。

    祖昭不慌不乱的说道:“如果郡守大人要苦苦相逼,那么我祖昭也唯有应战了。”

    辛常道闻言,哼了一声,策马而回,让辛无畏上前叫阵。祖昭见劝说不过,只能无奈回身,命令张远出战。张远得令,策马而出,报上名号之后两人就打了起来。你来我往,大战五十回合依旧胜负不分。

    两人又相互冲杀五十回合,依旧打得难舍难分,最后两人回阵换了马,继续交战,又战五十回合,还是没有瞧得对方任何破绽。张远心中不禁也是吃惊,暗道:“我纵横沙场这么多年,大笑将领斩杀过几百人,却没有遇到过一个使用双戟如此了得的人,想不到辛家军中会有这样的猛士,若是放在战场上冲杀,早就封侯拜将了。”

    那辛无畏也是心中惊叹,听闻祖昭身边有大将名为张远,从无败战的,如今见了,果然是好汉一枚,若不是在战场上相遇,倒是可以和他成为朋友也说不定。

    两人思量一番,又继续冲杀,越战越精神,谁也不落下风,看得两军都是骇然,时不时的发出阵阵震天的吼声。张远在和辛无畏拼了一阵之后,知道这家伙力气之大在自己之上,和他这样耗下去自己一定讨不到便宜,不过佯装败走,引他来攻,然后再用回马枪将其刺落下马。想到这里,张远卖了一个破绽,纵马而回。

    那辛无畏却在后面冷冷一笑,便没有追来,而是也骑着马回军营去了。辛常道见张远败了而不追,怒问这是为何。辛无畏道:“大人,他张远善于使枪,他故意卖了破绽佯装败走,就是想要引我去追击,然后一个回马枪攻击我,我又岂能上当呢。”

    辛常道听了,微微点头,又派另外一个大将辛无疾出击。且说这辛无疾乃是辛无畏的表兄弟,两人一同长大,一同习武,用的也都是双戟,两人经常切磋武艺,都是未能分出胜负。

    见到又是一个虎背熊腰的人冲了过来,祖昭命于禁出战。于禁得令,抖擞精神而出,之前看到张远和辛无畏交战,他就手痒痒的,恨不得和辛无畏交战的是自己,现在又看到一个同样是使用双戟的大将出马,他心中早就激动不已了,没等祖昭下令之前,他就准备好了只要祖昭嘴一动,他就冲杀出去,才不管他要让谁出战呢。最终祖昭点将点的居然就是他,这更是让他激动异常,精神百倍。

    两人又是相互报了一通姓名,双腿一拍冲杀起来,

    三国之北地枭雄第105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三国之北地枭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禁忌书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禁忌书屋并收藏三国之北地枭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