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作者:唯刀百辟

    分卷阅读88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作者:唯刀百辟

    分卷阅读88

    手轻脚的走过去,突然暗处灌木丛里窜出团花影子,后面跟了个人,你追我赶到她跟前,吓得她一声惊呼。定了定神,才发现是徐文钧追着一只花猫在玩。再要仔细看,那一人一猫一溜烟的跑远了。

    徐太太徐先生自然是被惊动了。楚望抱歉笑笑,远远的说道,“文钧少爷怎么舍得来这边了?还这么好兴致。”

    “孩子嘛,玩心大。没人陪他玩,一个人憋闷坏了,总想找点乐子与玩伴。你徐教授不也是么?”徐太太抬眼看徐少谦,“以为你定是要去欧洲的,临别那天写完信便去躲起来不肯见你,指不定上哪哭去了。”接着笑眯眯同楚望招招手,“过来我瞧瞧,总觉得这些天不见,都瘦了许多。”

    徐少谦笑道:“是么?兴许我真是去哭了。”

    “我这不是又回来了么?”楚望笑说道,“师娘看起来倒是精神不少。”

    “净说瞎话夸我。前些日子才病了一场,昨天刚从医院出来,今天你就来了电话,倒也巧。”

    “嗯?师娘怎么身体不舒服了?”

    “老毛病了,不提也罢。”徐少谦替徐太太接过话题,“欧洲不好么?人人都想去欧洲,为了留学,变卖家产的,考七八年公费留学的,大有人在。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肯去?”

    楚望低头想了想,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老师给我那封信。‘一位物理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我想了很久,想来问问您是怎么想的。当下,科学能救国么?”

    徐少谦笑了,“痴肥病人,转身也难,病又太重。什么药方都开出了,却都不大见效。”

    他抬头想了想,又说,“内战,大员腐败,民不聊生。留学生们回国之前谁不想着科学、实业救国?可万丈高楼怎可能建在沙滩上。”

    思索片刻,楚望说:“归根结底,就是国家不重视教育,因而钱不够。”

    徐少谦笑道,“可以这么说。”

    楚望松了口气。

    “徐教授?”

    “嗯?”

    “我有个不情之请。”

    “哪里不情?”

    “最近在考虑未来专业方向选择,故而我本想去图书馆搜集您的著作文献资料加以学习……无奈图书管理糟糕,我遍寻不到,只好来找您这位正主讨要,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徐少谦乐了。徐太太在一旁附和,“行,怎么不行?我替他答应了。”

    徐少谦正色问道:“将来想学什么,应用物理,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楚望毫不犹豫的说道,“……的原子核物理方向。”

    “这个简单。家中似乎有一部分,我可以先给你一些,剩下的,过两日到学校再给你。”

    ——

    她拿着那份文件辞别徐家众人,一坐上巴士便迫不及待一页页翻开,坐在巴士靠窗座位上的楚望似乎变成了一台高速阅读机器,一行行英文字母在她眼中飞快掠过,“铀”、“u”、“衰变热”、“衰变链”、“半衰期”字样被无限放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原子核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对放射性元素超铀原子学术理论了如指掌;而他们,距离核裂变的发现,只缺少一个极为偶然的机遇——徐少谦也是其中之一。

    终于确认这一点,她心咚咚直跳。

    该如何为国效力?她想了许多天。

    这个想法,由于她对近代史的不熟悉,故而一开始只是个小小雏形。虽然小而模糊,但却因此有个决然的声音在说:不能去欧洲。

    近代史上无数留学生梦想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终成为一个笑柄。

    科学救国是行不通的。这是无数人尝试后失败了的——只因社会动荡,国家左右支绌,国库虚空,哪有更多钱支持教育。正如徐少谦所说:万丈高楼怎可在沙漠中起?——故而后世诸葛常常对症下药,总结声称:近代中国,只能也只可能从政治角度入手救国。

    1840年以来中国屡次战败,国家财政要用以缴纳各国赔款。庚子年的退款是一笔大肥肉——被无数贪官盯上,瓜分数次。剩余退款,大多数用作清华公费留学基金。而国库钱财,几乎都用在了置办军械和扩充军队上。

    这便是徐少谦那封信中所说的——国是日非,战乱频仍,教育不兴。

    所以,一位物理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自然不能去欧洲。

    中国没有钱支持教育,更没有钱去支撑建立一个核物理实验室。那么,英国有么?

    香港大学建立最初的背景,便是当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内陆成立大学时,港督卢押向英国提议:英国也应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一来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提议一经提出,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也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于是出钱支持。

    因此,支撑香港大学的教育经费,全部来自于英国政府和诸如汇丰银行的香港英资。

    若这些资金还是不足,那么,能不能让那些带着大笔项目基金的科学巨头——到中国来?

    如果,如果中国也能出现一位名声赫赫的科学家,有足够资历与天赋去组建一支全新科研队伍。凭什么他们——不想来中国,带着他们的项目基金?

    曼哈顿计划从计划伊始到正式成功,花费了足足二十亿美金。

    所有这些钱加起来,十年时间,够不够支撑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经费?

    1940年起,包括德国纳粹在内,人人觊觎“核”。“核计划”与“曼哈顿”计划赛跑,而当时世人所知的较大量铀矿在捷克、加拿大与刚果。而2014年中国发掘的第一个万吨级铀矿床,如今正躺在新疆伊犁盆地。

    因此楚望愿意尝试着推演一下——倘若这一万吨级矿床提早被发掘,有没有道理使得中国也盯上核链式反应这块肥肉,使得他们心甘情愿将大笔充作军用的钱,匀出一部分来支持这个项目?

    “为什么你们不在国内读书,要远涉重洋的来我们的大学。究竟你们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我们拥有领先于你们的理论,那么,凭什么要我们过去?为什么不能你们过来?

    “整个20世纪30年代,没人能解释为什么用铀做的实验总是失败。”——后世关于核裂变反应的教课书上,有一句楚望永远记得的话。

    1927,远在欧洲的奥.海也许正在哥廷根大学进行他的量子力学博士论文演讲。

    当世许多科学家在这些年距离链式反应只差1%的临门一脚,却足足推迟了十余年才成功。

    若是核裂变理论基础提早问世12年,只12年,第一次核爆便不会1945年才发生。

    若1937年之前,在远东大陆“铀计

    分卷阅读88

    -

    分卷阅读88

    -

章节目录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唯刀百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唯刀百辟并收藏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