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 作者:老胡十八

    分卷阅读19

    江春入旧年 作者:老胡十八

    分卷阅读19

    成。

    故直等到太阳慢慢升起来,快八~九点钟的样子,两个穿青衣的小厮来开了门,江春几人先跟着采药人进去。

    只见他们收购药材倒也公道,那野生的茯苓、白芨、重楼都是当地道地药材,一个小厮样样翻检过来,先将干燥的和新鲜的区分开,再各自将那大小、形状均不错的归一堆,剩下有缺损的、过小的作一堆,次一点的价格要便宜几文。若有运气好,挖到野山参等名贵药材的,青衣小厮道自家不能做主,要待师傅来了才能辨验。

    趁此机会,江春忙上前道:“小哥哥,我家祖母近几日心慌心跳,乏力懒动的,可有什么药给她老人家买点去?”

    小青衣见她六七岁的样子,扎着两个毛茸茸的小揪揪,穿的也是补丁衣裳,也端得又伶俐又可怜。遂带她到药柜旁,推荐了参苓壮脾丸、人参丁香散、养气丹三样。

    本来王氏的情况,吃点归脾丸、八珍丸都是可以的,但这两样后世常见的中成药,在这个朝代尚未问世,好像是元明时期才有。

    只得拿起一瓶养气丹看起来,小青衣见她仿若识字似的,道:“这养气丹在汴梁可流行嘞,道家师傅人手一瓶。”

    可不是嘛,里面全是些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烧的,可见五代的“服石”风气尚有余温呢。这些矿物药不适合王氏,自然排除。

    余下的人参丁香散治王氏的脾虚气胀倒是可以,只不能多吃;参苓壮脾丸又补益太过,治心之力不足。挑选半日,好像没有适合她吃的,只花三十六文钱给军哥儿拿了一瓶乌梅丸,回去几个小的都能吃几粒打打虫。

    出了熟药所,三人直往米市而去。江春的意思是,趁今日有爹老倌和三叔这两个壮劳力在,多买点白米回去也不错,日日三顿麦粑粑快要了她猫命了。

    江老大却不肯,只道这几日青黄不接的,米价正是贵的时候,再有半个月,自家新米都要出来了,不划算买市面上的。见白米十文一斤,只买了十斤回去备着有亲戚来了可以招待的,余下买成了五十斤的糙米,掺了些糠皮在里,管饱,也才花了四百文。

    江春又提议去割几斤猪肉,江老大也道要待请工做活时才来割……

    江春:……这生活没法改善哪!我们要长个子!

    江春爹老倌没听到自家姑娘内心的抗议,反要往杂货铺去,道自家媳妇炒菜用了三次娘家带来的砂糖,现在该用公中的钱买了补回去,倒也只花了三十文,三叔无异议。

    江春:……啊喂!江老大!你只管你老婆,你撒狗粮的时候,你姑娘儿子都要长不高了你就不管管吗?!

    于是,带着剩下的二两银子并六吊钱,以及江春受到的一万点暴击,几人往家去了。

    第13章 车前

    江春一行虽未给王氏买到药,但看了三人带回来的合同文书(虽然不识字),晓得自家以后每集都能有上千文的进账后,王氏病都好了三分。又听三个儿子将自家在镇上的见闻一一道来,将自家大孙女如何有气势,万事能做主的情形形容一番,自觉病都好全了。

    近一个月来,王氏对自家这大孙女是愈发满意了。做事麻利、不讲口舌、不画妖精、嘴皮伶俐……这简直就是幼年版的自己啊!

    江春自是能看得出来王氏对自己好感度的提升,遂想趁这机会从爹妈房里搬出来,自家住一间去。

    于是,趁着帮奶奶做中饭的时间,江春就把这想法提了。王氏眼看着孙女也大了,再跟爹娘住一屋委实不妥,遂也同意了,只道让她中饭后先把以前江芝的屋子收拾出来。

    待吃完中饭,江家大人下地的下地,进田的进田,江春叫住文哥儿,让他帮着自己收拾房间。

    两姊妹先把原先摆放在嬢嬢房里的农具杂物清理出来,里面还余江芝的一个梳妆台,虽不是什么好木头,但也聊胜于无了。更重要的是,梳妆台上居然还有把镜子,而且不是模糊的铜镜,是介于铜镜与后世玻璃镜之间的一种材料。清晰度还不错,以江春现在的眼力,隐约可见脸上的毛孔。

    年轻女孩子,又有哪个不爱美呢,据说这把镜子还是王氏卖了几天的菜买给姑娘的,可惜姑娘远嫁,嫌这东西易碎,落家里的。

    两人再把地板墙面打扫干净,打开门窗通风散气。待日头下晒足两个时辰,屋里霉气除得差不多了,又把原先床上自己用的床单铺盖搬过去。小江春衣裳也没两件,倒也方便,没两个回合就收拾干净了。

    待两人弄完,文哥儿终于得解放出去耍了,江春看日头也不烈了,背上挎篮出门找猪草去。

    且说江家众人,初见小猪仔,个个爱得不行,只是爱的并不是那滚~圆的小萌物,不过“望梅止渴”罢了,爱的仍是年底那肥满流油的猪肉。开始几个小的天天争着上山找猪草,恨不得每顿多喂点儿猪草就能几天催成大肥猪似的;等过了新鲜劲,天天喂也是一个样子的时候,再找猪草就不太叫得动了。

    因为这年代活物不好养活,人且吃不饱呢,还得伺候猪老爷?再者高原气候变化大,人尚且有伤风感冒死人的呢,更何况动物了,再发个瘟疫什么的,血本无归是常事,所以饲养的人不多,找猪草就比较好找了。

    江家对门就是一座小山丘,坡度稍微有点儿陡,因而种不了粮食。山上树丛低矮,土壤黑厚,草木皆丰。虽然山上能作猪草的野草很多,但江春每日只选着最养猪的酸浆草和灰笤菜,用镰刀割下树尖上肥嫩的部分,不用好久就能割满一篮。

    割完猪草,江春看时间尚早,就顺着山丘的另一面往下走,没有着急家去。

    此时,江春会想起初中一年级学过的现代诗——“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不过,在这里,山的另一面是另一条河。从另一个村流下,水流量较王家箐村里的那条大得多,因河道蜿蜒,泥沙瘀积较多,两岸菜地绿茵成片,故人称“蛇水弯”。

    刚开始王氏领春夏两姊妹上山找猪草的时候,曾吓唬过爱玩耍的江夏,道那蛇水弯里水蛇多,专吃小孩,见到一个吃一个……当然,这种噱头是只对五岁的江夏有用的。

    江春挎上篮子,顺着蜿蜒的小路,往山下的蛇水弯而去。路上少有行人,因日暮西陲,大人自回家造饭去了,小儿也在村里玩耍,山上正是人少的时候。小江春却也不怕,反有一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净。

    才下到山脚,就明显感觉出蛇水弯的不同来,这里沙土肥沃,树少地平,水草丰富。没走几步就可见一簇簇墨绿的蛤~蟆菜,在夕阳映照下,格外讨喜。

    能不讨喜吗?这简直就是宝啊!江春内心激动。

    蛤~蟆菜,本是西

    分卷阅读19

    -

    分卷阅读19

    -

章节目录

江春入旧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老胡十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胡十八并收藏江春入旧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