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事不好了 作者:顾了之

    分卷阅读166

    昭西南。

    大顺二十万铁蹄所向披靡,不到半月便攻占了西南三省。大昭政权本就尚未稳固,尤其是远离京城的西南一带,如此攻势之下,许多县城大开城门以示投降,几乎战意全无。

    九月初八,一支十万大军自皇甫南境秘密南下,随时准备支援大昭,领兵人正是方才自岭北凯旋的喻衍。

    面对大顺的铁蹄,一月前还剑拔弩张互相撕咬的皇甫与大昭忽然同心协力起来。关于这一点,世人是想不通的,但三国高层却都心知肚明。

    大昭这个政权是“虚”的,再耗个几年,待时机成熟,皇甫要它亡,它便不得不亡。可一旦微生玦打入大昭建立新的政权,那便成了“实”的,届时,南国将重新脱离皇甫的掌控。

    蛰伏近二十载,好不容易扳倒了微生王朝,帝业将成,大统在望,神武帝又如何能容许这样的事发生?

    而他选择喻衍的理由也很简单:合适。此人比朝中几位老将更了解厥人,也绝对精通防御战,且从岭北战事来看,他对朝廷暂时没有二心,也与皇甫弋南不存在瓜葛。更重要的是,相比面临皇子领兵出京的风险,上台一位将军根本算不得什么。

    九月二十五,皇甫十万大军进驻大昭西南,表意声援大昭。

    九月二十八,大顺铁蹄在横扫西南第八省时受到皇甫阻碍,两军于长空野正面相遇,连战七天七夜,仍旧僵持不下。

    好似是天意要弥补当世两位将才四月前未能在尚原全力一战的遗憾,长空野成了微生玦和喻衍的对决之地。前者尤擅灵活的游击战以及大胆的突围进攻战,后者则精于防守,一个锐不可当,一个坚不可破,可谓是矛遇上盾,盾遇上矛,谁也讨不着好。

    无边旷野,血火漫天,这一战的激烈已不能单单用死人白骨来清算,据说在那七天七夜里,所有流经长空野的大小河川都被染成了赤红色,周边三省一时竟无水可饮。

    萧瑟秋意里,长流之水被热血浸泡得滚烫,远望宛如煮沸的茶汤。

    很多年后,长空野一役被誉为矞洲大陆史上最旗鼓相当的战役之一,无数军事大才猜测,倘若不是后来的第三方插足,这场仗恐怕要打个地老天荒,打到两边的主将都精疲力竭而亡才是。

    不过,又有人说了,皇甫那位倒确实是个实心眼,可以大顺卫玦的狡猾心性,怎么也不会让自己活活累死的嘛。

    打破了长空野一役僵持局面的是来自昭京的皇城军。大昭的军力一直很虚,就跟这个政权本身一样空有皮囊,可皇城军的战力却是不容小觑的。一味固守京城显然不明智,一旦西南全境沦陷,大顺军队必然一路东深,到时,即便皇城守备再森严也不过是一张纸,一推便倒。因此,大昭怀盛帝此番也算下了血本,不惜冒着滞空京城兵力的险,誓要将大顺阻在西南之外。

    十月初八,大顺同时面临皇甫与大昭两边的炮火,终于支持不住,退守龙泉省。

    十月半,皇甫与大昭乘胜追击,意图收复失地,却被大顺铁蹄阻在龙泉之外,难进半分。

    刚打破的局面又陷入了僵持。尽管此战不过打了不足两月,却因其极强的侵略性与铁血攻势,令三国消耗巨大,不论哪方都已不堪重负。

    大顺前身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藩国,即便西厥全民皆兵,二十万兵马也已是倾国之力,自然经不过折损。大昭更是不必说,本就空有军队而无战力,岭北战事又令其大损元气,此番连皇城军都搬出来了,可见也是走到了穷途末路。至于皇甫,十万精军虽算不得什么,可问题在于,这是大昭和大顺的战事,插手已是破了例,难不成当真要源源不断支援南国吗?

    皇甫朝堂日日“鸡飞狗跳”,无数官员大臣上书请求陛下撤兵。十万精军兵损过半,如今不过余寥寥三万,能阻挡大顺的攻势已是不易,真要替大昭收复失地,起码还得再派出一支同等数目同等精锐的大军,即便最后胜了,皇甫也将大伤。岭北初定,太多事亟待处理,皇甫不能再为大昭耗费太多心力了。更何况,大顺占领的西南七省尚未擦着皇甫边境,待国内休养生息数年,哪怕数月,到时,再做打算也不迟。

    一连七日,奏折叠了近半人高,神武帝终不能一意孤行,于十月二十三下旨退兵。

    十月二十六,皇甫军队撤退,大昭挣扎几日后自知无力挽回局面,为保存皇城军实力,只得灰溜溜向东撤离。

    虽是没了两国的掣肘,大顺却也并不贪婪,立即停止了向北向东深入的攻势,急急收束兵力,开始着手整顿西南七省。

    十月二十八,一个惊世消息再度自西南传来。大顺向世人宣布,将全力扶持一个政权上台,并甘为其附属藩国。这个存在了短短两百多日的王朝就此倒台,而它所扶持的这个新立政权的当政者,他的名字叫微生玦。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当年微生皇城里第一顽劣、第一愚钝、第一不学无术,以风流二字‘誉’满天下,后于亡国之际弃城出逃,为无数人所不耻的皇三子,失踪近两年,却原来从未远离过世人的眼睛。

    那个令敌军望而生畏闻风丧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顺卫玦,竟是微生玦!

    一朝国破家亡,他甘愿被世人唾弃,甘愿俯首尘埃,孑然一身入西厥,再度走出时,却是凤凰涅槃。

    这么多年,是世人错看。那是真正的王者,胜过每一位死在城破里的皇子,十七岁的少年用自己的脊梁背负起整个家国,从此雄心深潜。一朝归来,他一柄□□一身金甲,以铁血手腕踏碎仇人的山河,不死不休。

    西南七省在听见这个名字时终于放弃了最后的挣扎抵抗。微生两百余年的政权并非说倒台就倒台,相比大昭,这才是众望所归的正统。王朝后继有人,复国大业已然开始,他们除了臣服别无选择,也不欲做别的选择。

    十一月初一,在大顺的全力支持与拥立下,微生玦于矞洲大陆西南部龙泉省登基称帝,国号“乾”,年号“帝业”,定都南回,取微生王朝传世剑“破军”为尊号,世称“破军帝”。

    尽管这一日已经酝酿许久,世人也早有预料,消息传出的一瞬却还是炸开了一锅的沸水。西南七省,微生玦偏就挑衅似的选了最靠近大昭边境的龙泉登基。寓意繁荣昌盛的年号上百上千,他却偏要将这一年称作“帝业元年”。

    纵观矞洲大陆历史,哪位开国帝王敢将年号取出这种霸道的气势?大乾不过与大昭我三你七分了南国疆土,拿的还是小头,却摆出这样的阵仗来,不就等于告诉世人,他微生玦要的是皇图霸业,要的是天下大统,一切不过只是一个开始吗?

    据说,对此,大乾破军帝表示:“朕不过吓吓他们,这些人也忒没

    分卷阅读166

    -

章节目录

陛下,大事不好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顾了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了之并收藏陛下,大事不好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