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辅房遗爱 作者:石九溪

    分卷阅读211

    大唐首辅房遗爱 作者:石九溪

    分卷阅读211

    爱的儿子李泰这样,老天仿佛一下子看不过眼,把磨难和难题都堆积在今年。

    他的太子,心头那颗最重的珍宝, 他的继承人……居然被一个男人废成这样。

    ——李世民起了废立心思。

    他反反复复,一会儿按捺下,一会儿又觉得应当被废。

    他确实跟长孙无忌说的真切话, 心痛不已。

    培养一个太子容易吗, 现在数一数, 能有资格继承皇位, 又能服众朝臣的,只有太子和晋王了。

    而李世民也知道, 如果废太子,立晋王。是可以,甚至只要说明原因, 朝臣们慢慢的大多数人会接受的, 除非太子可以舍弃房遗爱的命。

    或者, 李世民逼着房遗爱自杀,或赐死。

    可是这样的话,身为皇帝,做了这么多年的理智明君,李世民的智谋和远略是非常强大的。

    他十分懂得人性和人心,若是那样,太子过于重情,恐怕他的心也会随之而死,弄不好适得其反……李世民想到了隋炀帝杨广。

    若是太子脾性大变,就是再英明果敢,也能把一个偌大的帝国弄得崩塌,四分五裂。

    这天下说不好又要大乱。

    李世民一直拿前朝作警戒,拿亲戚杨广做比较。

    他心底也知道,很多人都觉得他和杨广类似,聪明果敢的类似,又有血脉关系。

    而李世民成为明君,杨广成为昏君,大隋亡国不是三世,而是杨广这个隋二世——他们之间真正的区别就是,李世民做事谨慎,从不轻浮或激情的下决定。

    杨广没有远略么……

    他是极有才华的。

    李世民甚至也赞同很多杨广的治国策略,那些策略其实都是非常的有远见,能遗泽后世百年,乃至大胆想象一下,遗泽千年也未尝可知。

    例如现在征服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只要他的后人能维持住这件事百年以上,能同化这三国三代以上,便是大唐帝国一夕之间倾覆,下一任皇朝也是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的。

    中原地区富贵繁华,便是战乱,很快也休养生息。他们独有的礼仪和汉文化、语言,是多少周边蛮夷羡慕的,想学习的……

    李世民深信,慢慢来,唐帝国的疆土将会前所未有的大,国力亦会前所未有的强大。

    万国来贺的这一天,并不遥远。

    李世民在被内心的犹豫不决折磨了好几天后,他终于召集了几个可信可重用的朝臣。

    皇帝说出了欲废太子的话,这让众人面面相觑。

    除了早就有所准备的长孙无忌。

    他倒是好整以暇作壁上观,其实长孙无忌已经接近晋王,提醒李治最近要多多孝顺皇帝,更要表现的聪颖果敢一些,不能再似之前那般天真不知世事,或者心软不谋求上进……

    一开始李治并没当回事,可是当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点明要支持他去争一争这太子之位,李治有些傻眼。

    他偶尔虽然有些嫉妒或羡慕太子的地位,和受到父皇的更多重视,但阿耶其实也是很宠爱自己,或者说溺爱居多。

    毕竟他是嫡子,有时小儿子。

    他就是李世民的心头宝,一点儿不为过儿。

    李治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明确,他这十几年来学习的东西也是风花雪月或诗词歌赋等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的东西。

    只要他能管理好王府就行,甚至来说,只要他遵纪守法,晋王府还有长史和王妃在呢。

    李治如今是娶妻纳妾了,家里还有两枚儿子一个女儿在,最近他很是高兴。

    他是做父亲的人了,但在皇宫见阿耶时,还是会撒娇讨好,作小儿状。

    不过是习惯使然,外加李世民喜欢这样放松身心的亲情沟通方式,所以李治便这样做了。

    他其实是一个极为聪明的皇子。

    当然,他在太子储位安稳的时候,从来都是注意自己的言行,至少表面上从未觊觎过太子之位。

    当长孙无忌亮出刀光血影的夺嫡之剑的时候,李治甚至无辜的眨了眨眼,然后吃惊的大步往后退。

    他嘴上连忙拒绝,“不不不!绝对不可以!”

    “……”长孙无忌无奈,甚至叹息一声,但还是好言好语说尽了心里话。

    ……长孙无忌知道李治的那点野心会逐渐浮上来,并为之扩大。

    之前太子被弹劾,魏王又突然落下去,李治也不是很是关注朝廷情态么。

    何况,长孙无忌心中有数,也有眼线,李治虽然做的不明显,但他的晋王府还是收纳了不少原本是魏王一派的人脉。

    也许是下意识的,正因为是下意识的,才能证明晋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甘于寂寞的人,只要有温润的土壤在,李治应当亦是可以有“野心”的,并未之行动和努力。

    长孙无忌这点看得清楚,何况他现在根本不希望太子上位,尤其知道了太子和房遗爱两人之间的关系。

    他一夜都为睡。

    太子是对他这个舅舅爱搭不惜理,但毕竟他是太子的亲娘舅,就是不受重视,一时长孙家也没落不了,皇帝一代接着一代,还有下一代,只要注重培养人才和人脉,长孙家长久的昌盛下去,也未必不可能。

    君不见五姓七望,都几百年了,经历过了多少王朝,这些世家还生机勃勃的存在着,乃至默默隐形的影响着大唐帝国的运行。

    连皇帝有时候都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和意见,长孙无忌知道皇帝一直想推行科举制,可是李世民只敢录用极少量的寒门子弟,大部分的进士们,其实都是被五姓七望人家垄断了。

    何况,便是不参加,他们这些世家也都有举荐人才的人脉和权势,皇帝也不得不妥协。

    长孙无忌并不看好科举,前隋就是因此灭亡的。

    李世民是个谨慎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他做事是按照步骤来的。

    科举一事,急不得。

    急了,便有可能亡国,或者失去皇位。

    他们世家的能量之大,皇帝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这些道理都是李世民手把手,或者太子在观览朝政朝会时,慢慢用心体会和了解到的。

    这也是李世民为何觉得废太子是个冒险的决定。

    太子的聪颖和手段,乃至最近心性都很好,不再像以前那么跟他对着干,或者心软偏激。

    好像是自从房遗爱入了东宫当值开始,太子就开始变化了,从太子詹事和太子老师们的反馈来看,李承乾是越发的稳重和有威严,甚至不乏精细手段和狠厉,以控制和管理东宫人等,和一些倚老卖老的家伙。

    李世民嘴上说着让太子尊重他们,实则在太子处理一些事情,和一些利益相对的人互相弹劾、勾心斗角的时候,他心里其实是乐见其成的。

    这也是帝王该有

    分卷阅读211

    -

    分卷阅读211

    -

章节目录

大唐首辅房遗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九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九溪并收藏大唐首辅房遗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