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小农女 作者:三三

    分卷阅读317

    重生八零小农女 作者:三三

    分卷阅读317

    杨梅根本就没有对这年头的火车速度抱什么希望,但从省城到浙江金华,整个行程竟然长达十二个小时,还是让她很是吃了一惊!而且这年头最坑爹的还是这么长时间的行程,竟然连张卧铺票都买不到。

    列车上的卧铺数量不多,而且还需要凭单位开具的出差证明才能购买,根本就不对私人出售!

    “这都改革开放好几年了,怎么还兴这一套呢?”杨梅真是觉得委屈极了。万一这条路走得通,往后说不定就得经常往外跑了,一趟趟的硬座坐下来,人还不彻底的累废了啊?

    果真钱能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像这样遇到用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让人无力!

    “这已经算好了,早几年咱们这样大摇大摆的想出门?难呢!”钟修文跟向前都是过来人,自然感触很深。特别是向前,当初下乡到了外省的一个山村,一年到头省吃俭用的省下块八角的车费了,到头来生产队不批假,不开证明,照样回不了家,据他的心酸回忆,曾有过连着三年都没能赶回家过年的事。

    在杨家村里,杨梅老听人说一句俗语:钱是人的胆,子是父的威。

    向前辞去了纸盒厂的工作后就进了‘闻湘悦’当厨房学徒,虽然目前还不能掌勺,只能打打下手,但杨梅仍然给出了四十八元的工资,金凤是餐馆的领班,工资要高很多,两夫妻一个月最少也有百来块的进项,收入丰厚了,向前的胆子也大了很多。

    没了初见时贫病交加的窘迫,现在的向前说话做事,都带了从容,浑身散发出让人不自觉信任的舒服感觉,仿佛天生的带着亲和力。每个人的气质都不同,但像向前这样的气质,如果不做商人,杨梅都觉得亏得慌,这也正是她在‘闻湘悦’的后厨见到他时就觉得那个岗位不适合他的原因所在。

    杨梅除了感慨乘车条件实在太差,她也没有什么好感慨的,钟修文和向前两个人却是谈古论今,忆苦思甜,谈得很是投入,感叹着国家的变化之大,发展之迅速。

    这样的话题在火车上相当的能引起共鸣,不大的功夫,这两人的身边就聚拢了另两名参与者。

    他们也是从湘省的火车站上的车,目的地也是金华。相逢即是缘,能同乘一列火车且起始点相同的更是缘中有缘。钟修文、向前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

    杨梅却是目不转睛,近乎失礼的盯着人家看,这可就是浙江商人啊!而且还是最正宗的义乌商人,靠鸡毛换糖起的家。

    说到义乌的批发市场,就万万不能绕开‘鸡毛换糖’这个典故。

    正文 第321章晕船

    “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这是旧时浙江义乌鸡毛换糖人独特而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曾广为流传。

    义乌鸡毛换糖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早时换糖人外出所带货物一般只是本地所产的红糖,及用红糖加工的各种糖粒糖块,换取鸡毛,再将所交换来的上好的羽毛加工成鸡毛掸子后出售,余下的边角料则用来做肥料。正是靠着这样聚少成多的方式一点一点的积累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糖担里逐渐增加了针线、发夹、手帕、头巾之类的货物,改变了单一的鸡毛换糖经营方式,增售日用小商品,并逐渐以此为主业。

    换糖人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开始转变经营策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换糖人专做长途贩运生意,逐渐也由此形成了一只小商品采购大军。同时,其中部分心灵手巧的人开始自己摸索加工一些小商品,在集市上卖给外出的换糖人或者消费者,于是,一个自发的小商品市场悄然形成,这就是今后要享誉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城的前身。

    杨梅他们这次要去的,就正好是这个自发形成的小商品市场。

    从偶然同路的易富、易强两兄弟的口中,杨梅得知这个市场已经由自发过渡到了政府接管。这时候的义乌,还只是一个县级城市,由县政府接管的市场位于县城湖清门附近,被称为‘湖清门市场’。

    有了管理的市场与散漫的野生状态完全不同,虽然都是露天,但已经在铺设了水泥板的地面上,整齐的划分出了七百多个固定的摊位,这批拿了营业执照的合法商户们,正是靠着正规化的管理与经营,让市场健康有序的成长着。

    杨梅知道,义乌小商品市场很快就会迎来它的第二次、三次,甚至第四次飞跃式的建设和发展。这一趟出来,总算是来对了!

    心里有了盼头,似乎这一路的艰难旅程都变得不那么无聊和难受起来,特别是这易家兄弟,正是从小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换糖人。滔滔不绝的闲话和不时变换的主题深深的吸引了杨梅,经过她如饥似渴般的追问,这个年代的大概情形在她的脑海中更加形象和立体起来。

    到金华火车站下车的时候,正好天色微亮,已经壮大起来的队伍在易家兄弟轻车熟路的带领之下,很顺利就登上了去义乌的轮船。这兄弟两人都是走南闯北的好手,回程也是大包小包的货物,但有四个人互相帮忙,转动时都顺畅了很多,相处得多了,在轮船上时,已俨然老友一般,相处轻松自在。

    眼看着义乌县城在望,两三个小时就到,大家的情绪都不错,只除了杨梅。

    原本以为痊愈了的晕车症,毫无征兆的又犯了,这回车倒是不晕了,结果晕船!一踏上那艘轮船,整个人就晕得天昏地旋,脚底下船随着波浪的起伏,让杨梅的腿脚瑟瑟发抖,人软得跟下锅煮过的面条似的,心仿佛被吊到了嗓子眼儿,胸口一阵阵的发紧。

    她的一张脸很快就已经惨白,豆大的冷汗顺着头发滑落下来,整个人如同水里捞出来的一般,在火车上杨梅根本就没什么吃东西的胃口,这会儿恶心想吐却偏又无物可吐,只一个劲儿的犯恶心。

    开始的时候杨梅还在强撑,照她晕车的经验,晕着晕着就习惯了,她并不想因为自己而麻烦大家。可是显然她对今天的这个症状估计不足,不大的功夫,人就已经变得气若游丝,有气无力了。

    大家分开坐着,杨梅并没有出声,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杨梅的异样,最后还是距离她不远的向前想跟她商量怎样卖蚊帐的事才发现,“梅儿你怎么啦?”

    杨梅这会儿才突然想起乔云临出门时给她塞的那一包生姜片,忙虚弱的用手指了指行李,让向前给她翻出来。只是一路都平安

    分卷阅读317

    -

    分卷阅读317

    -

章节目录

重生八零小农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三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三并收藏重生八零小农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