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琴韵悠扬 作者:九少爱狐狸

    分卷阅读39

    重生之琴韵悠扬 作者:九少爱狐狸

    分卷阅读39

    制琴大师都有点诧异的,一千余年的木头啊!没有一丝丝腐朽,反而仍旧弹起来音色这样通透!江颜没法说自己的琴也就是日常保养,它看起来这么好是因为琴师和器灵都在。

    还好大家也没有太过纠结于琴,接下来就把高老爷子请上来为大家演奏,顺便科普教授古琴的一些基础弹奏方式。高老爷子的孙女这次是一起到过巴黎的,所以江颜相当于他们家救命恩人。加上小姑娘人也一直不骄不躁的,琴技十分了得,很得老爷子欢心,所以老爷子科普之余,不着痕迹的把江颜夸上一夸。不露痕迹的卖安利,后果就是这一期结束之后江颜微博又多了三十多万粉丝。

    其实不止江颜,华夏古琴协会官博粉丝也都均有所长进。其实华夏人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不是不爱自己的民族乐器。只是时代发展太快蒙住了眼睛,走的太快来不及回头。现在因为《礼乐华夏》,又有人把我们祖先留下的,我们遗忘的,再次捡了起来。于是掀起了一股古琴热,不说大家都去学,但是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听不进去太高雅的,就买张《动人心弦》听一听,不会弹也会哼哼。

    家长们也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我们民族乐器上,不再单一的劝说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而是会考虑要不要学个古琴,学个琵琶,学筝或者二胡。

    ......这些影响慢慢的开始渗透,一大波宣传《匠心非凡》,于是我们古老的手艺活儿再次兴起,街头巷尾开始出现了布老虎、草编的蜻蜓。年轻人不单单迷恋手游,没事儿自己也买卷儿线玩刺绣。到不一定说这些人真的会下苦工或者真的做得多好,但是全民热就会让更多人眼光聚焦到这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能发现自己是打心眼里面对这个喜欢,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我们祖先留下的手艺,就不至于失传,不至于断流。而且大家都开始喜欢,意味着更多的人愿意做,意味着市场,意味着发展!社会是怎样进步的呢?靠人啊!喜欢的人多了,大家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各式各样的创意,把这些传统的东西带动起来,玩出花样来,于是就精进了,贴合大家的生活了。

    一部分留下完整的传承,一部分我们创新改革,我们总要会些什么,记些什么,这样以后和我们的后辈才有交代,而非迷失在进步和水泥森林中。我们都要知道自己是谁,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也有,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再完整的留给他们。

    礼乐华夏开始,课堂捡起了《三字经》,孩子们启蒙的故事,除了《安徒生童话》,《山海经》占了一席之地。古诗古文不再是死记硬背,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从网络上购买汉服,于是八月重阳,还能看到帝都的街上,更多人穿着曲裾直裾,更多人去茶楼品个茶,读读诗。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礼乐华夏》就让大家慢下来。两周一集,一集一个小时,两集一样乐器,满满都是干料,其中普及到某样乐器的发源地,还附带地理风情和当地的好吃的!什么地方适合读书,什么地方适合弹琴,什么地方适合游山玩水,你看《礼乐华夏》准能知道。为人父母读什么书,为人子女怎么尽孝,为人师表怎么授业,为官做宰什么最重要,你看《礼乐华夏》也能知道。

    老祖宗的智慧并不止这一点点,满月抓周是礼,结婚嫁娶是礼,丧葬出殡也是礼,从降生到死亡,礼乐中国会告诉你我们需要遵守什么,我们忘记了什么。甚至吃个饭拿筷子我们都有不同的讲究,不然怎么叫上邦大国呢!

    在魏晋时期开始,不守礼节的都是野蛮人,包括哪些不会用筷子的人。衣食住行,婚葬嫁娶皆有讲究。偏偏这个节目讲的并不枯燥,他还会给你对比古今的差别。包括我们的陋习,也会一一剖析,我们比祖先进步的地方,我们不如前人的地方。还会展示一些古董国宝,当然,关于乐器遗留的不会很多。

    从弦乐开始,半年有余才将将讲完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就要登场,伴随而来的正是更热闹的行业——戏曲。戏曲还有另一档节目《曲艺中华》,是接档《礼乐》的,这个还在筹备中。打击乐器热闹的地方多了,用的地方更多,比如婚假,比如丧葬,比如京剧,比如相声。没错,这就是响铜和响木——快板和大锣小锣呢。板请了两位,一位是她的师父言喻,一位是德云社的二爷,一位京剧,一位太平歌词。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下班太晚了。节目差不多明天就能写完,然后我们江·弓箭手·颜就要去环游世界偶遇庄羽去了。节目是用来刷信仰之力的,猜一猜下面一位出场的大神~猜对有红包哦!

    谢谢大家的收藏和评论么么~没有收藏的记得收藏一下哈~爱你们哦!

    然后非常感谢大家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28章 征程:神与信仰

    京剧中的“板式”说的是唱腔,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散板等等,是一种表现手法。今天言喻来展示的此板非彼“板”,说的是京剧里管用的打击乐器,板。也就是响木中的一种,这个一般唱旦角的不怎么用。但是作为唱念做打四门功课都学,言喻到现在,京剧的基本乐器,弦儿啊板啊自己也在慢慢琢磨研究。

    二爷来介绍的是太平歌词用的御子。叫御子其实就是两块板,一般为竹子制成.相声演员演唱太平歌词的时候当作伴奏工具,也是响木其中的一种。“御子”正字应为“御赐”,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

    这几位青年表演艺术家,从二爷到江颜,包括柳卿音、赵雷等等,这个人设就跟吹出来似的,但却又都是实打实的功夫,不是开玩笑。背地里为了磨炼自己的一份技艺,吃过多少苦头人家是自己知道,从不往外说。柳卿音凭的是什么去给国外的皇室、国王演奏,光长得好看就完事儿了?真不是吹,我泱泱华夏就不缺人,14亿为基调,里面好看的海了去了。真的下苦工啊!去摸一摸人家手上的茧子就知道什么叫真练,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领悟,创新。

    老时候看这个人从事什么行的,一眼就能瞧出来,有着气质。从谈吐,从走路,你就能知道,嗯,唱戏的。听说话的强调,唱曲儿的。听说话的频率,嗯,说相声的。这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相反,“他们将自己钟爱的行当,当成了生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王老师也感慨着。言喻一上台,一亮相,都不用开口,你就能看出来,这个人应该是曲艺工作者,他走路的姿势,他的神态。灵动优雅,神采奕奕!

    “看您小徒弟呢,怎么,不放心啊?”王刚看言喻一直瞧着江颜,就出口调侃。“这个孩子主意大,这几次没给我吓出个好歹来。我不

    分卷阅读39

    -

    分卷阅读39

    -

章节目录

重生之琴韵悠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九少爱狐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少爱狐狸并收藏重生之琴韵悠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