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风云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403

    红楼之开国风云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403

    们。小牛子笑道,“江南这仗再打几年,咱们关外就发了。”

    林靖道,“银子再多有什么意思,非得兵将得力,保得住地盘,方是长久基业。”

    小牛子受教。

    林靖自来没将银钱放在眼里,当然,他也明白,银钱的作用不可小觑。不然,如谢家这样的豪门世族,也不能段钦差这刚入土,谢家就迫不及待的到银号来提段钦差存下的银两。

    其实,在银号界,这是极其不合规矩之事。

    不过,谢家势大,霍东家又一直依附谢家过海,也无甚法子。甚至,谢家还要求,倘有拿着先时段钦差所开具银票来取银子的人,必要扣下。谢家这种要求,表面儿上看,也合乎情理,毕竟,银票各有其防伪标识,段钦差所兑银票,押花便是不同。只是,谢家说的容易,霍家银号又不只淮扬这一家,举朝上下,霍家虽不是最大的银号,但分号也有几十家。这要如何留心?

    也就是霍东家晓得那银票的去处,谢家又死活非要提银子,霍东家没法,征得林靖同意后,只得让谢家把银子提走。

    原本,霍东家还想着,这李秀才不愧是做秀才的,手虽则黑些,人到底清高,不似谢家这般死要钱的,李秀才直接就把这大笔银子让谢家提走了。这人,当真气魄不凡啊!

    关键是,林靖这里一松手,霍东家总算不必叫两家挤兑的上吊。

    只是,饶是霍东家也没料到,林靖敢对谢家人下手啊。段钦差虽则高官,却并非姓谢的。这次过来提银子的谢公子可不同,这是正正经经、地地道道的谢氏族人哪。更要命的是,那些被谢家提走的银子,此刻就如同一团烧得极旺的通红炭火,又回到了霍家私库。林靖打发人与霍东家说的,“凭谁也料不到,银子还在霍家,你就先存着吧。”

    把个霍东家险没吓死,别人过年都是往胖里过,独霍东家过年,被林靖烤烤的腮帮子都不若以往圆润了。

    陈粮商见他这形容颇为担忧,还问他是不是身子不适,霍东家心说,谁家库里放着百万两赃银,能适的起来啊!霍东家一脸愁苦道,“我每想到谢公子之事,就心惊肉跳。那可是国公府的人,就这么……哎,谢公子都……何况咱们这些人。平日里瞧着好像也人模人样,以后到底如何,真不好说啊。”

    好吧,陈粮商也是霍东家一伙。

    陈粮商听霍东家说起谢家公子遇难之事,也不禁一叹。

    因着谢公子出事,淮扬诸多地头蛇,颇有些唇亡齿寒、心有戚戚之感。

    至于京城谢家,这个年过得似乎也有些冷清。而接下来的,淮扬两位大员出缺,孔国公上本所荐的两位官员皆未得中,谢国公精神头不济,没参与淮扬巡抚、总督位的角逐。最后,淮扬总督花落大学士郑泉,淮扬巡抚则由一位林靖的老熟人夏三郎接掌。

    林靖正研究朝廷这份邸报时,章总督何先生二人也在说此次淮扬两大巨头的任命,章总督对于孔国公荐人没荐上的事并不清楚,只是,他在官场多年,一看这番任命,不禁道,“看来,陛下更青睐清流啊。”

    何先生明白章总督的意思,他在章总督身边多年,虽则未入仁途,但于官场之事也知道的不少,何先生道,“郑泉郑大学士不是一直在翰林院修书的么,总督要掌一地军务。淮扬亦有倭匪之患,朝廷如何着这位大人任总督之位?”

    章总督倒并不觉奇怪,他道,“清流得陛下信赖,一地总督,军务自然要紧,但,陛下的信重,更为要紧。何况,倒是听闻这位夏巡抚少时曾任武职。”

    何先生好笑,“如此说来,此番淮扬任命,倒是反着来的。”

    反不反着来,章总督不清楚。不过,章总督这个年过得很痛快,要说先前章总督因着徒小三跟他的时间尚短,对徒小三总不很放心,自谢氏族人在淮扬出事后,章总督对于徒小三的忠心再无半分疑虑。得一如此心腹,章总督不忘与何先生道,“年前事情多,年后你去一趟泉州,可得亲自叮嘱他们,再不可胡来了。”

    何先生笑,“是。”

    第254章

    眼下,非但章总督何先生在说此次淮扬两大巨头的任命,便是林靖,也对此任命长眉微锁。徒小三打仗自然是行家,但,徒小三虽则官高,不过,他在官场中浸淫的时间太短,如淮扬这番官场任认,就是林靖研究邸报,徒小三研究林靖了。

    徒小三对官场中人不大了解,郑泉与夏三郎,他正是哪个都不认识。但,徒小三了解林靖啊,见林靖皱眉,徒小三心说,这邸报难不成哪里不对?只是,徒小三又有些别个心思,他虽不认得这两大高官,可徒小三性情机敏,他一见有个姓夏的,便不禁多想,想着他家阿靖之前岳家便是姓夏的,不会是他家阿靖见着夏字,便想到前妻了吧。

    一念及此,徒小三心下还微微的醋了一回,却又在琢磨着,如何开解林靖方好,毕竟,人死不能复活。

    徒小三正准备如何开口,林靖忽就道,“不对呀。”

    “有何不对?”徒小三连忙问。

    林靖道,“这姓郑的,原是德宗皇帝在位时的一个翰林,这些年,记得他在翰林修了十来年的书,后来,转任礼部、国子监,最后,又回了翰林做大学士。完全没有半点外任经验,朝廷如何会派这么个人到淮扬任总督?”由此一句,便可知林靖对官场之熟稔,较之何章二人皆毫不逊色。说来,自从离家,林靖远离京城,不过,他这些年有个好习惯,只要是朝廷邸报,从来都会认真细致研究。故而,他一看郑总督之名,饶是与此人并无交情,林靖竟是将此人履历说的大致不差。

    徒小三则是道,“做官就看品阶,大学士也是从一品,品阶够了,陛下看重,就把人派来了呗。”

    不得不说,徒小三此语,与章总督颇有灵犀。

    林靖却是道,“江南正值多战之秋,这几年,倭匪跟脑子有病似的,就爱往浙闽跑。可淮扬亦是临海之地,不见得就太平。太平年间,派个太平总督则罢了,这是什么时候,派这么个大学士出身的总督,能抵什么用?越发昏馈了!”最后这句,完全是点评陈柒宝。

    徒小三却道,“这位郑总督,谁也没见过,也不好说。人家毕竟大学士,不都说大学士极有学问么,说不得人家真人不露相哪。”

    林靖一向刻薄,轻哼道,“这个郑总督,都六十五了,大半辈子没露相的人,突然来淮扬他就能露相了?倒是夏三哥,还有些军中经验,只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他到底只是个巡抚,又不是说了算的那个。”

    徒小三见林靖果然认识这位夏巡抚,不禁道,“你与这夏巡抚很熟啊?”

    “是啊,我们小时候在一起玩儿过。”说

    分卷阅读403

    -

    分卷阅读403

    -

章节目录

红楼之开国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红楼之开国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