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到底多缺钱呢,这个从崇祯朝加征的“明末三饷”就能看出个大概。
    崇祯元年,加征辽饷,循万历四十八年旧制,天下田,每亩加征银九厘,每年加征税银五百二十余万两。
    崇祯三年,再加辽饷,每亩再加征银三厘,每年再加征税银一百七十余万两,辽饷累计至每年七百余万两,自此成为定制。
    崇祯十年,加征“剿饷”,每亩再加征银六厘,每年加派税银三百四十余万两。
    崇祯十二年,又加征“练饷”,每亩再加征银一分二厘,每年加征税银七百余万两。
    也就是说,到崇祯十二年,每年加征的三饷累计起来就是一千七百四十余万两,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四百余万两税赋,从崇祯十二年开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累计达到二千二百余万两!
    辽饷、练饷、剿饷,等“三饷”的加派,成了崇祯一生的最大污点和罪证,为此他可谓背上了千古骂名。
    要知道,天启朝,税赋最高的天启六年也就五百五十余万两,崇祯朝,一年就是二千二百余万两,如此横征暴敛,到底为了什么?
    天启朝总共才那么点税赋,魏忠贤还能“抠出”三百多万两为自己修筑陵墓,还能加封亲族十七人,赏赐此财物总计达四百余万两。
    崇祯朝税赋如此之重,但是,到崇祯十七年,崇祯还是穷的跟京城官员借钱,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崇祯骄奢淫逸,天天花天酒地,顿顿酒池肉林吗?
    不是,崇祯相当的勤俭节约,他当朝十七年,甚至宫殿都没修缮过一次!
    崇祯之所以这么缺钱,是因为军费支出太大了。
    崇祯三年,后金皇太极率军突袭京城,京畿震动,生灵涂炭,大明各地四十余万大军进京勤王,不加征税赋,这么多人吃什么?
    崇祯十年,又是皇太极率军入寇,破昌平等十六城,崇祯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以致农民起义军没人压制。
    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二十余万,进攻蕲州、霍山等地。
    李自成收拢高迎祥旧部,挥军进军四川,破城十余座。
    大明风雨飘摇,不调集大军征剿,亡国之祸不远矣,不加征税赋,哪来的军费!
    崇祯十二年,又是皇太极率军入寇,攻破山东济南府,克城十余座,崇祯调集数路大军均为其所败,大明京城戒严。
    张献忠趁机降而复判,联合罗汝才、张天琳等先后再起,破房县、保康,在罗猴山歼灭明军主力左良玉部。
    李自成趁机进入河南,不出数月便聚集义军十数万。
    大明危在旦夕,如不集结大军,倾力而为,亡国之祸近在眼前,还是老问题,不加征税赋,哪来的军费?
    当然,这些都是张斌没有穿越发生的事,现在张斌穿越而来,所谓三饷,会不会加征呢?
    很遗憾,崇祯二年,原本崇祯元年就要加征的辽饷,还是开始加征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说西北农民起义,不说西南的安奢之乱,更不说张斌这福建剿海盗的事。光算算辽东现在的军费支出就知道了。
    辽东当时定下的粮饷,步卒每月粮一石,银一两五钱,骑兵每月粮一石,银二两三钱,牧草折价七钱,如果把米再折算成银子,不算其他军费支出,光是粮饷,步卒每月二两五钱,骑兵每月四两。
    那么辽东这会儿到底集结了多少大军呢,蓟辽督师麾下,蓟州镇、山海关、关宁锦一线,还有山东登莱一线,还有东江镇,共有蓟州边军五万余,辽东军十万余,关宁铁骑五万余,登莱水师步足总计三万余,东江军十万余。
    当然,这都是各军将领自报的数量,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其中水分最少的应该是辽东军和关宁铁骑,崇祯朝多次实数,这两支劲旅总兵力都在十三万左右,水分有一点,但是不多,水分最大的应该是东江军,袁崇焕实数了一次,总共才两万八千人。
    但是,不管实的还是虚的,这些军队报上来的粮饷,朝廷还是要支付的,不支付很有可能会出事。
    按报上来的算,步卒二十八万余,骑兵五万余,每个月应支付的粮饷就是七十万加二十万共计九十万两,一年就是一千零八十万两。
    各军将领报上来了,如果朝廷不支付会怎么样呢?
    有的虚的的厉害,比如东江军,他们本来就是抱着能骗多少就是多少的想法,你不给他也不会怎么样,只会继续催。
    有的虚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实的,朝廷不支付,那就不得了了,因为,拿不到粮饷的士兵很有可能会兵变!
    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就是因为朝廷拖欠粮饷。
    其实,辽东兵变并非单只有宁远,袁崇焕是拿着银子去吧宁远十三营兵变平息了,但是其他地方又起了兵变。
    比如,蓟州镇的东游兵和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就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高声怒吼,不给粮饷,就要反了!
    崇祯能有什么办法呢?
    张斌才给他送来多少钱?
    高采和陈尔翼那里,抄没贪腐所得一百余万两;
    月港两万亩地租给商户年数不等,总计五十余万两;
    剿灭各路海盗,先后上缴贼赃一百九十余万两;
    消灭盘踞在东番的荷兰和西班牙守军,缴获一百余万两;
    崇祯元年的船引所得八十五万两;
    崇祯元年月港税赋所得五十余万两;
    加起来总共五百多万两,差不多,抵消了一年的辽饷。
    但是,到了崇祯二年,张斌能上缴的唯有月港的船引和税赋所得,这百来万两对于辽东庞大的军费开支根本不值一哂,面对雪片般的催饷奏折,崇祯被逼的没办法了,唯有遵循万历四十八年旧制,加征辽饷了!
    不过,这个辽饷可不是你想加征就一定能征到的,崇祯可以下旨,加征辽饷,但收不收的上来却是户部的事。
    负责征收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可不能跟地方上耍泼,你交不交,不交收拾你。
    当然,很有可能,他最后交上征缴清单的时候,哪里没交上来的,崇祯会将其地方官员撤职查办,但是,这样的话,就把人得罪狠了,人家敢怨恨皇上吗,当然不会,要恨也只会你个户部尚书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并不是那种二愣子式人物,他没有蛮干,而是亲自写信,向各省巡抚又或是布政使说明情况,列出各项支出,列举不按时拨付粮饷所激起的兵变,请大家理解,请大家配合,一定要把辽饷缴上来。
    福建巡抚张斌作为福建最高军政长官,自然也收到了毕自严的亲笔信。
    崇祯二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东番大员巡抚衙门到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但是,巡抚大人张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天中午,他又被母亲黄氏逮住了。
    这次,就不是单独谈话这么简单了,黄氏直接把戚银一家和洪先春一家直接请到主宅用膳,并“强令”张成德和张斌父子作陪。
    黄氏是满面春风,陪着戚芳华和洪蓉儿的父母有说有笑。
    戚芳华和洪蓉儿是娇羞无比,满面通红,还时不时幽怨的偷瞄张斌两眼。
    张成德和张斌父子则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趁着黄氏给戚银夫妇和洪先春夫妇劝酒的功夫,张成德偷偷摸摸的对张斌道:“臭小子,你到底什么意思,蓉儿和芳华哪点配不上你啊,你这磨磨蹭蹭的都几年了,不愿意你说啊,你这么拖,都把人家拖成老姑娘了。你娘天天在我跟前唠叨,我这耳朵里面都起茧了你知道吗,你能不能饶了你老爹啊?”
    张斌翻了个白眼,无奈的道:“谁说不同意了,这不没时间吗。”
    张成德翻了个一模一样的白眼,抱怨道:“成个亲要多久啊,你这点时间都没有吗?”
    这时黄氏突然凑上来,拍着张成德的肩膀轻声道:“老头子,你总算说了句人话,不错,继续,给老娘好好教育这个臭小子。”
    父子俩同时翻了个白眼,这什么话啊,什么叫总算说了句人话!
    这时,戚银夫妇和洪先春夫妇都投来期盼的眼神,眼巴巴的看着张斌,那意思很明显:巡抚大人,你就点个头,把事给办了吧。
    张斌顿觉鸭梨山大,冷汗都快冒出来了。
    他很想说,建奴都要打到京城来了,喜事能不能打退建奴再办啊?
    但是,这话,他还真不敢说出来,就算面对家人也不敢说,建奴进攻京城,这也太骇人听闻了,人家没打过来之前,说出去,不知道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正当他被人盯的头皮发麻时,外面突然传来赵如的通传声:“大人,毕懋康毕大人和蔡善继蔡大人有急事求见。”
    张斌还没反应过来,黄氏突然蹭一下站起来,跑到门口,一把揪住赵如的耳朵,怒喝道:“臭小子,皮痒了是吧,要不要我叫你娘过来,给你松松皮啊?”
    赵如不敢反抗,只能向张斌投去求援的眼神。
    张斌这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连忙追问道:“什么急事啊?”
    赵如龇牙咧嘴道:“毕大人说,京城传来八百里加急公文,请大人去处理。”
    张斌闻言,脸色一变,八百里加急公文,不会是皇太极打过来了吧!
    他蹭的一下站起来,拱手道:“抱歉,诸位,失陪了。”
    说罢,一溜烟往前堂书房跑去。
    黄氏被“八百里加急公文”吓的手一缩,愣愣的看着张斌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赵如则小心翼翼的看了黄氏一眼,随后,偷偷转身,溜之大吉。
    张斌匆匆跑到书房,接过毕懋康递过来的公文一看,竟然是户部发过来的,令各省即刻加征辽饷!
    原来是这事,还好不是皇太极偷袭京城。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毕懋康又递给他一个信封,神色凝重的道:“这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大人的亲笔信,随公文一起发过来的。”
    张斌连忙结果信封,拆开看起来。
    一开始,毕自严竟然列出很多场兵变!
    原来不止宁远兵变,还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兵变,最严重的莫过于蓟州镇了,这会儿东游兵和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就已经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高声怒吼,不给粮饷,就要反了!
    后面毕自严还列出了辽东军各项军需开支,总计达到一千多万两。
    他列举了这么多,就是请张斌即刻加征辽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最后,他竟然还说了点私事。
    原来,凑巧的很,宁远兵变的时候,毕自肃刚被乱兵所持,催逼粮饷,张斌那一百万两银子正好送到京城。
    崇祯发话,给他们补发粮饷,毕自严连忙八百里加急,通知宁远驻军将领,言明马上拨付饷银,请他们劝劝乱兵,不要做出过激举动。
    结果,袁崇焕拿着钱跑到宁远,不但平息了兵变,还救下了毕自肃。
    朝廷都答应补发粮饷了,那些乱兵自然不会再虐待毕自肃,逼的他自杀,就这样,张斌间接救了毕自肃的命,毕自严自然对他感激不尽。
    张斌看完书信,不由唏嘘不已,救下毕自肃自然是功德一件,但是这辽饷怎么办呢?
    别看一亩才加征九厘,一般农户家里可不是一亩地而是十亩左右,十亩就是九分,对农户已经是相当大的负担了。
    这会儿要是明朝初年,洪武盛世,永乐盛世,一户老百姓普遍都四五十亩地,一家吃喝穿用之后还能有点盈余,这九分银子还真不算什么。
    但是,这会儿可不是明初,而是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一户老百姓才十来亩地,收成稍微少点,吃都吃不饱,九分银子,有时候能逼死人!
    毕懋康见张斌站在那里皱着眉头就是不说话,不由忧心忡忡的问道:“大人,这个辽饷怎么办,收还是不收啊?”
    蔡善继同样心忧的表情,紧紧的盯着张斌,他们都是难得的好官,可以说是一心为国为民,这会儿国家有难,朝廷想出的办法却是把这个转嫁给老百姓!
    为国着想呢还是为民着想呢?他们真的矛盾了。
    张斌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叹息一声,无奈的道:“征吧,没办法,朝廷现在生不出钱来,不加征辽饷,兵变必将愈演愈烈,无法收场啊!”
    毕懋康和蔡善继闻言,也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上千万两啊,谁也生不出这么多钱来。
    张斌最后叹息道:“现在只能这样了,大家都想想办法吧,看怎么给老百姓谋福利,把这钱补偿回来。”

章节目录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星辰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辰玖并收藏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