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些农民百姓们下了城墙,李世民便一脸忧色的道,“朝廷此次收粮,还需得比市价高一些才是,农民百姓的钱,朝廷还是不赚为好。”

    孙享福闻言,却是笑道,“无需如此,咱们大唐以后的粮食产量,只会越来越多,臣刚才这么说,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而且,如果朝廷出面抬价,坑害的,就是那些商贾了,商贾和农夫,可都是大唐的治下子民,陛下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闻言,李世民又是一愣,片刻之后,便与众多大臣一样,再度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所以,朝廷这次收粮,是一笔亏本买卖?”

    “如果只做粮食上的交易的话,确实是一笔亏本买卖,目前市场上的粮价,斗米差不多十二钱,未来一两年,只怕会再跌价一半。”

    “斗米五六钱?”

    众多朝臣一齐呼出了一个他们难以自信的数字,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的粮价,就从来没有比现在低过,可孙享福却说,未来一两年,粮食价格还要跌一半,这是天下要大治的节奏了么?

    “你说,只做粮食交易的话,朝廷会亏本,那做别的交易呢?”李世民敏锐的捕捉到孙享福话里留下的伏笔,追问道。

    “那就是赚多和赚少的问题了,粮食,可以变成很多的商品,现在一斤麦子的价格,差不多是一文钱,可把这一斤麦子,磨成面粉,制作凉面,至少可以做出四份,凉面在长安夜市的售价是三文,四份,就是十二文,除去调料方面大概三四文的成本,还能盈利七八文。

    如果将其酿成啤酒,以市价,至少可卖出五六十文钱,酿成高度烈酒的话,以市价,至少可以卖三百文钱······”

    酒在这个时期有多贵,就不用一一赘述了,李白的《将进酒》里面有“斗酒十千恣欢谑”。王维的《少年行》里有“新丰美酒斗十千”。

    可见,一斗好酒的价格,就是十千钱,也就是一万钱,而唐朝一斗酒是六千毫升,大概十二斤左右的样子,也就是说,一斤好酒的价格,就是八百多钱,而以后世酿酒的数据,大概是三斤麦子酿一斤六十五左右的酒,勾兑稀释成这个时期的美酒的度数,至少也是两斤多,虽然因为酿酒厂的大规模出货,导致这个时期的酒水的价格,比盛唐时期还低了近一半,但孙享福说一斤麦子,酿烈酒,至少可以卖到三百文,却是个十分保守的数据。

    因为,以这个价格出售的酒,在大唐基本是卖方市场,酒厂以两百文一斤的价格批发出售烈酒,基本上是出多少货,各地的商人就能吃下多少货,因为有市场可以销售出去。

    像渭南的工人们,想喝点酒,还得到酿酒厂托关系,才能少量打一些自己喝,因为酒厂出的酒现在一般都是运往北方市场,甚至是西域去,在那边,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而且,还不用担心它掉价太厉害,因为,除了外部市场,内需其实也足够大,想要让大唐的百姓像宋朝时期的百姓一样,只要是个客栈,就有酒卖,只要百姓肯花钱买,就能喝上酒,酿酒厂的出货量还要增加至少二三十倍。

    他越是往后说,李世民和众多朝臣的呼吸就越粗重,此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工商业的厉害之处,它能将一些原始产出的经济价值放大很多倍,变废为宝。

    “陛下,如何使朝廷不受损的办法,正明有很多,眼前的事情,还需及时处理。”房玄龄指了指城墙下面,仍然不肯散去的百姓道。

    “高卿速速出榜关中,把消息放出去,让各地官仓出价收购百姓手中粮食,钱款由财部出,现钱不够,可以找钱庄贷款,收上来的粮食,交农部负责仓储,今后,常平仓,将是官府唯一囤粮仓库,由农部负责仓储事,户部负责调用事,财部负责核准账目······”

    改制了之后,就是这桩好,办任何事情的效率都很高,尤其是关中之地,衙门的所有部门,以及钱庄构架都已经健全了,不仅效率高,监管也十分完备,只要命令一出,一两天之内,就可以马上开始实行。

    然之后,李世民自然还是要亲自下场秀一番的,拒绝了侍卫的隔离,他亲自下了城墙,去一一跟那些送粮食来的老百姓握手,对他们表示感谢。

    “各位父老的忠君爱国之心,朕已尽知,朕代表大唐感谢你们,粮食,你们就直接拉到长安县或者万年县的官仓去吧!朕现在就会派人过去收购,你们可不准不要钱,朝廷现在,不差这些钱,得了钱,你们要多买些衣物,农具,牲畜使用,吃食也要丰富起来,多吃点盐,肉食,把身体养好,干活的时候也有劲,只要你们把自己的日子过的好好的,就是对大唐,对朕,最大的帮助······”

    这些话,是刚才下城楼的时候,孙享福紧急想到,并提醒他的,老百姓有了钱,还须得消费,改善生活才好,他们不消费,大唐各方面的产出,都会造成挤压,古人的消费观念可不怎么强,节俭惯了的他们,衣服不穿的补丁一层层,就舍不得丢,农具不用到破旧的实在不能用,就不会更换。

    这在物产十分丰富的大唐,是不合理的,本来人口就少,百姓还如此节俭的话,制作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形成挤压,这又势必会让工厂减产停工,工人下岗,形成恶性循环。

    而更新换代的快一些,不仅能够带动就业,还会促使原始生产力更强一些,让更多的人有务工的机会,挣到钱,再消费,也会使得农民百姓种植出来的农产品被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刺激内需,主要看的就是平民的日常消费,所有的行业都是相互刺激,被需求的,不能在一环被卡死。

    这也是刚才孙享福在乘车而来的时候,跟那位老农短暂的聊天后,看到的一些问题,改变古人的消费观念,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像后世,一个年轻人让一个老人家多花钱买东西,不要那么节俭一样,老人多半是不会听的。

    所以,这事,还得让李世民来,他的话,百姓们都爱听,有了实际效果之后,大臣也会吃透这种刺激内需的政策的好处,可不能节俭过了头,把经济搞的死水一潭。

    李世民的政治秀时刻,大臣们不宜去沾光,孙享福看到虞世南也一副欣慰的表情看着城墙下的情景,上前道,“阿爷,此间情况,礼部应该大书特书,在报纸上发文,为陛下,为朝廷的政策,做宣传。”

    虞世南闻言一愣,收了那副表情道,“在皇城,可不许叫我阿爷,应该称呼官职,这些规矩,你要守。”

    “呃,虞尚书教训的是,那这事······”

    “我会交办下去的。”

    “嗯,还请捉笔之人尽量用白话文书写,免得百姓们听不懂。”

    “知晓了,今后,礼部关于这种面向百姓的公告文书,都会采用更加直白的书写方式,你就放心吧!另外,管粮可不是个好差事,尤其它还涉及了利益的时候,农部那一块,关键的位置,你得用忠直可信之人。”

    “阿,虞尚书有什么推荐?”孙享福差点口误问道。

    “弘文馆当年放出去的那些学生中,有不少可用之才,如今,他们在地方上也锻炼了许久,三年任期大多已满,该是调回中枢,学习一些更高层面的管理了,另外,新的一些弘文馆学子,也是时候放出去地方历练了。”

    弘文馆这个教育机构其实比国子监还高端,他每届只有数十人个学生,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教授的,也是专门针对治国的经史书,或者法典之类的,从弘文馆出来的学生,皇帝一般都是直接授官,而且,品级还不低,掌握了他们,几乎就是掌握了朝堂未来的一个高官群体。

    就拿此前弘文馆的十八学士来说,现在混的最差的,都是散骑常侍。而朕观元年后放出去的这一批,如上官仪,刘永,李宣,周怀文等,在地方上任县令,或者州府任功曹主簿之类的,政绩也都不错,当然,虞世南这么提醒孙享福,也是有另一层用意的。

    别看现在朝堂上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那是因为大唐现在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官员的上升通道很多,外部,也到处都有利益可挣,各部大佬们各自那一摊子的蛋糕都吃不完,没有形成派系,相互争夺利益的必要,等到国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情况就未必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别的孙享福或许不知道,但宋,明时期的党争,他还是知道一点的,党争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国朝无大事,开始进入守成期的时候,上升通道被把持,想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就要开始侵占别人的利益,这就不可避免的开始了。

    虞世南是经历了好几个短暂朝代的老人,现在已经七十一岁了,看事情的眼光,自然比孙享福长远的多,他目前是朝堂上最年轻的高级官员,以后,当现在这一拨的老臣都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时候,朝廷很可能就要靠他来做顶梁柱了,必须得早些下手,网络培育一批年轻的,能干事的人才在自己属下,才能保证今后他的地位能够稳固。

    孙享福在政治上,其实并没有多少智慧和远见,他只是因为看过了后世的太多成例,导致视野和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宽广一些。

    所以,对于虞世南的提醒,他深以为然,能在君明臣贤的时期混的开不是什么本事,能在君昏臣奸的时期混的开,那才叫本事,此前,他就缺这方面的考虑。

章节目录

大唐农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爱吃鱼的胖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鱼的胖子并收藏大唐农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