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今年初才刚完成的五号垸田,还有着浓浓的建设工地的味道,那么,一号垸田,就是垸田的成熟体。

    这里的稻田的平整度,沟渠取水的便捷程度,水车凉棚的架设位置,等等等,全部都处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不过,这个时节,长孙无忌还只能看到一片被收割过的稻谷根桩,还是被鸭子大军搜寻过很多遍的稻谷根桩。

    田地里有孩子们放野火的痕迹,这些稻谷根桩都会被他们弄起来烧掉,然后,在腊月最寒冷的时节,农夫们会给这些水稻田耕一遍。

    洞庭湖区的冬天,即便是下了小雪,土地也不会像北方一样被冻到耕不动,而且,这边的雪从不会在地上堆积一个冬天,基本最多三五几天就化了,而化雪的时候,去耕田,那些土壤里的虫子,基本就没活路了,只是水源太多,夏天时候的飞蛾蚊虫比北方多,所以,孙享福经常呼吁当地的百姓不要捕杀青蛙,癞蛤蟆,壁虎之类的,以蝗虫,飞蛾,各类田间害虫为食的益虫。

    “据说今年下季,你的试验田亩产干稻谷已经达到了九石七,为何没有上报朝廷请功?”看着一片片收割过后的稻田,长孙无忌突然想起这茬,问道。

    “这不过是预定目标之内的事情,不算什么功劳,所以,没有报。”

    “你不报,你属下的人能甘心?”

    “呵呵,如果是一个心中装有名利的人,是耐不下心花几年时间在这里种田的,而能在这里种田的人,大多不会在乎什么官爵俸禄的东西,实现预定目标,把高产作物种出来,会让他们比升官加爵更开心。”

    长孙无忌闻言,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的预定目标是亩产多少?”

    “第一期的四年试种结束之后,达到亩产十一石左右。第二期的四年试种结束后,达到亩产十三左右。”

    十一石的重量,就是一千三百二十斤,比后世第一期杂交水稻试种出的一千四百斤,少八十斤。

    十三石的重量,则是一千五百六十斤,比后世的第二期杂交水稻试种出来的一千六百斤,只少四十斤。

    从这个预估,可以看出,孙享福虽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着伪研究,但由于科技水平的原因,他也没有指望能超过后世的水平,这个时期,唯一比后世强的,也就是生态环境了,这对产量的加成,微乎其微,他将后世同样的种植技术,用在这个时代,具体能够收获多少,只能说,看运气了。

    “亩产十三石,确实是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不过,要用掉正明你八年光阴,这个代价,有些大。”听完孙享福的回答,长孙无忌面色有些复杂的道。

    要知道,孙享福虽然穿越过来七年多了,但真正入朝为朝臣,到现在为止,也才不到六年,在这五六年的时间,他就将大唐的经济推动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而现在,却是要去花八年时间去研究高产水稻,这个得失,还真不好算。

    “没有什么代价不代价,大唐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时间成长,只有整体进步了,才能推动一些我们人类需求较大的行业,再度的进步,而且,这八年时间,我又不是不能做其它事情,沉下心来做学问,将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培育出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会种田的人来,比什么都有意义。”

    “呵呵呵,你说的对,我看你那个民学,办的就不错,整个山南道地区的百姓,此后都会受益,如果得以在全国推广,我大唐百姓的产出,一定会提高很多,陛下将你限制在这九垸县,实属不应该,回头我就去信向他建言一番······”

    “所谓不大的,百姓们,只要看到了成例,他们自然就会想要学习跟进,就像现在,九垸县富起来了,山南道地区其它州县的百姓,就会过来学习,那么,整个山南道富裕起来了,其它州道,也会想要过来学习,让先学成的百姓,去教后学成的百姓,才是正理,不然的话,以我一个人的嗓门,最多也就能同时让两三千人听的到,天下这么多人,我是根本教不过来的。”

    长孙无忌闻言点头,这时,他们一行已经来到了上河村,孙享福做稻种研究的临时居所,不过,孙享福要带长孙无忌看的,并不是这里,而是村里公用土地上,新盖起来的厂房。

    很快,长孙无忌就看到了数间连成一体的砖瓦结平方,从磨米制粉,到杀鸭,卤味,光是为摊位提供服务的一整套系统,都是数十道工序,看完长孙无忌才知道,原来,这些推车摆摊的摊位,除了人工之外,居然能做到六成五的盈利,即便是商会给所有从业人员开了固定薪酬和一定的业绩提成,最终归属到公产的里面的钱,也高达五成,而这些数据,在这些工厂之外的公示栏上面,全都有贴出来。

    长孙无忌在这个公示栏前面站了很久,甚至,他要求上河村的村长高仓,将之前一些已经过期了的公示,都帮他找出来看了看,作为上河村的村长,高仓是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的,是随着村里各个厂房一起建设起来的,村里还有会议室,文档室,库房之类的建筑,长孙无忌,很快就随孙享福一起到了高仓的办公室中。

    然后,随着一张张此前的公示被长孙无忌看完,这个村子是如何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脉络,就都展现在长孙无忌的眼前了。

    “你这种将所有政策公开,所有钱款账目公示的制度,果然了得,几乎能够完全杜绝贪污腐败,而且,能激发大家干活的积极性。”

    给别人干,和给自己干,完全是两码事,商会给村民提供所有用以经营的东西,而且出钱收购所有村子里的产出,统一模式,制定价格进行销售,村子里面按照商会的需求,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帮商会制作成标准商铺,对外售卖,从头到尾,村民只是卖掉了自己的产出,赚取了工钱,不需要多操心。

    商会则基本不用担心原材料的问题,只管对外销售,他们虽然赚取整个盈利的五成左右,但需要为所有的村民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等等社会服务保障,之后再结余的,才能用作对外开发的资金,以及商会成员的薪酬和分红,不管是村民和商会,都需要产出或者业绩,才能增加自己的收入,商会敦促村民多产,村民敦促商会多卖。

    而且,还不用担心谁掐了谁了脖子,控制另一方,因为商会一半的人,本身就是村民中推举出来的代表,商会通过经营体系控制村民,其实也就自己控制自己,村民,不好好产出,让商会赚钱,那么,村民自己的社会福利,就得不到保障。

    当然,孙享福还给商会做出了很多规定,比如,盈利部分,如果花在各项福利保障方面的资金有结余,每年都要做一定的储备积存,按照当年总支出,贮备够三年以上,才停止储备,再多余出来的钱,才划到做投资的部分。

    不过,现在商会虽然日盈利将近两千贯,但还并没有出现大量结余的情况,因为商会要修建十几间医院,三十多间总共可供超过八万个孩子读书的学校,后续的医药费用,孩子的书本,教书先生的薪酬,吃用,等等等费用,开支也是巨大的。

    只是商会的前景比较好,因为,其它六个垸的产出也达到一二三号院这个程度的时候,商会的盈利,会再度增加,同时,九垸商会也快要累积到向外走出去的资本了,一旦开始向更大的市场扩大经营,那么,其盈利数额,就没有底了。

    “这些制度,都是基础模式,您跟我去一号院的镇治下河村去看看,就知道一个镇在这个模式下,能够爆发出什么样的能量,然后,结合整个九垸县,整体来看,您就知道怎么复制它的模式到其它县了,当然,其实我不建议您自己去‘复制’它,您,可以‘引进’它。”

    “引进它?”长孙无忌一边跟随着孙享福的脚步往外面的马车走,一边反问道。

    “没错,引进它,我在设计这套管理模式的时候,就想了,它可能并不被朝堂诸公看好,因为,这几乎让当官的人,没有空子可钻,可不是人人都像我大力哥一样,当官巴不得少管点事,有很多人,是想捞钱谋利的。”

    孙享福说到这里,就不再让下说了,以长孙无忌的智慧,不会想不到后面的事情。

    其实,如果所有的朝廷的政策,地方官员都切切实实的去落实了,基本都是好政策,没有那个统治者希望看到自己的治下过的不好,可人心这个东西,就没有知足的,三餐不保的时候,只要有顿饱饭吃就行,可天天都能够吃饱了之后呢!大家就会想着,吃点肉食,美味的东西,甚至是喝点小酒。

    当官的人,不会各个都是圣人,他们会有各种欲望,所以,孙享福不建议长孙无忌在其它地方复制九垸县这套模式,因为,长孙无忌想凭空再设立一个像九垸县这样的地方,他就肯定会派人去做主导,大致,应是由朝廷的官员去主导,因为,长孙无忌是帮李世民打工的,朝廷,是为李唐统治整个江山服务的。

    而这种社会福利机制,反倒是以民间团体作为主导,要更好。

    因为,经营的好,受益的是百姓自己,经营的不好,受损的也是百姓自己,怨不得官府。可官府一旦插足,说不定就会变成经营的好,受益的是朝廷或者贪官污吏,经营的不好,受损的是老百姓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商会运作起来之后,孙大力的存在感很低的原因,他要做的,只是维持好地方社会次序,监管生产安全,税收,和一些公共事业项目的建设。

    比如现在九垸县城的民学课,就每天都要让他属下的司刑吏带队去维持持续,防止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江边码头上,还需要他派巡逻船看看有什么需要救援,指引的,甚至还要顺路监测一下长江的水位,司工吏带人在县城修建路牌,城市园林,司户吏,要审核各个商铺经营场所的税收等等等等。

    你让他去管理整个商会的经营,以他的文化水平和经营才能,未必做的到,他只会负责干具体的实事,但你要说他是一个没有才能的县令,整个九垸县的百姓都不答应,因为他把九垸县管的很好,给了大家一个最理想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可以干成现在这些事,朝廷要做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给百姓一个好的环境就好。

    这就是孙享福说的‘复制’,和‘引进’的区别,让九垸商会,用成熟的模式,直接去新筑成的垸田区县推进这套模式,官府,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给他们开绿灯,做好自己该做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的本职工作就好。

章节目录

大唐农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爱吃鱼的胖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鱼的胖子并收藏大唐农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