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作者:清色的回忆

    分卷阅读70

    福余乡甜 作者:清色的回忆

    分卷阅读70

    氏出来也没给她一个笑脸,放下手里的活就进屋去了。

    晚饭时刘顺走镖回来,这次是去邻府送钱钞,因为走的是官道又是常做的活计,这一趟只不过是例行走镖而已。只不过到了月中刘顺习惯回老宅看看自家双亲,看看有没有什么要做的,

    “我的儿啊,”王婆子见了刘顺就开始哭,好像受了多么大的委屈,“你大哥两口子惯会给我气受,一个去外面乱嚼家里的舌根,一个压根都不管管自家的老婆。还给我下脸子,转头就回娘家了。”

    刘顺顿时黑了脸。

    山上小院此时已是饭菜做好,刘小虎正围着云娘打转等着吃凉拌菜。

    在全家人的等待中刘顺是踏着夜色回来的,张郎中已经吃得了,回屋歇下了,只有张氏她们一直在等他回来吃饭。“怎地才回来?阿耶才吃上饭。也不找人言语一声,我们也就不等你了。”

    “那你们就先吃,等什么等。”这语气可不怎么好。

    “你吃错了药了?”张氏的眼睛顿时立了起来,“这家里老的、小的都等你一个,你当是只有我陪着你过日子呢!他们全都应该饿死不成。”

    刘顺瞪了张氏一眼,“都吃饭吧。吵吵能管饱啊。”全家这才坐下吃饭。

    张氏见刘顺脸色不对,孩子们又在跟前,就张罗大家赶紧吃,吃完去洗漱。几个小只很有眼色,见饭桌上低气压就紧扒罗自己碗里的饭,吃完了就跑了。

    等张氏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差点没笑场,只是当着刘顺的面不好意思笑话老宅里的那几个人。就把那日王婆子去三弟家里骂弟妹的事跟刘顺说了说,仿佛不经意似的说了一句:“娘也真是,这儿孙自有儿孙福。哪里是想要孩儿就来孩儿的,我也是嫁到你家两年后才得了清娘。也不见她有多着急,现在怎么对三弟却急了?”

    王婆子为什么不着急老二家的事,因为她看不上二儿媳妇嘛。这事全村人都知道,因为王婆子真是逢人就讲遇人就说,当时刘顺也是听说过传闻的。

    本来黑着脸的刘顺一下子尴尬起来,他确实不应该因为韩氏在外面说了家人的坏话生气,因为张氏已经点明了“事实”,这种事是王婆子领头做起的,儿媳妇们也是有样学样。

    但刘顺却是死也不能承认自家老娘是这种到处嚼儿媳妇舌头的人,却也没法再说王婆子有理的话。

    刘清清还真没看出来刘顺虽是家里排行第二,却干着老大应该干的活。这个赚钱养家、替父母出头都是刘顺在做。

    翻个白眼跟云娘收拾厨间,云娘一直拿这个贴了白陶片的厨间很上心。

    大概是看出了刘顺心情实在不好,张氏也不好抱着看热闹的心情继续下去,当下找了两匹细麻布拉着刘顺去了刘家老宅。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这是王婆子无差别打击的开始,儿媳妇什么的全是坏银。

    可是坏银也是银子不是,当王婆子看到张氏怀里抱的布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娘,这天也暖了,你和阿耶还没做春衫,我想着这两匹的颜色你们能穿好就抱来了,你看看。”

    看了,喜欢,而且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嘛。王婆子脸上立马有了笑模样。刘顺叹气,果然论手段什么的还得是张氏出马。

    张氏脸上露出一种早看出你的为人的表情,这种小蔑视一下子杀死了刘顺的坏心情,自家老娘果然是没得着便宜在闹心吧。分家另过的儿子除了日常生活的钱钞又给了衣料,总是让王婆子开心的不得了。所以她忘形了,她立即挥手招来了刘正的大娘姑并把颜色浅一些的那一匹递了过去,“你也做一件新衣裳,都是大姑娘了,总不能穿得太差。”

    张氏也不恼,转头去看刘顺的脸,果然黑得更彻底了。这种当面打脸的事王婆子经常做,以前刘顺都是不往心里去的,今天一看这个娘果然是—哪个儿媳妇都不想好好处的节奏啊。

    刘大娘也是一个不太走脑子的,换句话说这种事她也干多了想也没想就拿过衣料走了。

    王婆子才想起来张氏和二儿子还在这儿坐着没走呢,“看我,家里还有些青菜,虽然比不得你们平日里吃的好,但你们今天也在这里吃一口吧。”

    这是不怕事大的节奏吧。

    正文 第75章 赚钱才是硬道理

    因为刘顺和张氏去看王婆子了,所以山上的小院得留门。刘清清闲不住就坐在门后想事情,洼地那里有水又有地何不种点特殊的东西,或许能在年节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种什么就得看桃镇这里缺什么了。

    因为占着交通便利的光,镇上实在不缺稀罕的东西,不过冬天应该没有什么青菜吧。这里有些靠北了,入了春都是船运些南方的青菜过来,而且人家也不是特意运来的都是随船捎带一些。

    前一阵子镇上一家纸铺出一种新纸,又透光又结实很像糊窗的高丽纸却比高丽纸要便宜许多,用这种纸取代大棚的塑料薄膜应该没问题。

    这阵子洁具卖出去的不多,窑里不需要太多的人,刘清清决定把他们找来盖大棚。

    本来是在窑场附近种地的孩子们这下有空来学习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了。

    这些人全是半大小子,又多在家里或以前的主家种过地所以整地盖棚子这种事一点也不为难。等刘清清寻来的藕种下后,那一片可以种植的地面竟然全都弄好了。

    武四郎是这些人中对种莲菜最上心的。平日里他就干些力气活,在陶窑那里学制胚、上色都不行,远清虽然也是尽心尽力地教他,可他就是学不会。这点就像天朝那些学习不好动手能力却很强的熊孩子,考试的成绩是个傻子,做个手工活却能出个能工巧匠。

    留下了看棚子和继续种菜的人,其他人就回窑里去干活了,虽说定洁具的人不多,但不是没有。就祁三郎这架式应该还能拉来大项目,大夏人的审美观也很高,讲究大空间细节处见风格。天朝时小日本所学的唐风就是这种调调。

    眼见着入了冬,这些个青菜都应该张罗起来了,一个棚种了莲菜那些个已经盖好的棚就不能闲着。

    “姐,我要吃茄盒。要很多肉的馅。”自从夏天给刘小虎炸过一次茄盒,这孩子一直不忘这道菜。油炸的食物在这个时代对于每个人都有一种令口舌生香的吸引力。

    “好。”刘清清突然想到天朝北方在大

    分卷阅读70

    - 肉书屋

    分卷阅读70

    -

章节目录

福余乡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清色的回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色的回忆并收藏福余乡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