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吧,科举考生 作者:馒头不是馍

    分卷阅读66

    颤抖吧,科举考生 作者:馒头不是馍

    分卷阅读66

    朱冼道:“宋清没事就好,我估摸着就是这两日的世间,国子监定会派人来授予腰牌,到时候那些来授予腰牌的人定会考校一下你们的教学水平,你们都准备准备。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你们的地位,可别不放在心上,而且来考校的人都是国子监中成名已久的算学博士,若是能够入得了他们的眼,你们就算站稳脚跟了;若是能够击败他们,日后你们就算去了国子监也可以横着走。”

    白言蹊:“……”还有这样的操作?

    扭头看向宋清,见宋清点头,脸上没有任何的紧张之色,很明显是已经准备妥当,白言蹊的头顶顿时飞过一群啊啊叫的乌鸦。

    “好你一个宋清,知道有这样的事情需要准备都不通知我,真是心机!”

    白言蹊丢给宋清一个白眼,双手端着冲朱冼行礼应答,“多谢朱老提醒,我记下了,绝对不会为徽州书院丢脸。”

    朱冼满意地点头,“我对你们俩都很放心,当初你们参加考核能够满分通过,这已经证明你们在算学一道上的造诣,并且我还听书院里的算学先生说,你们四个在解题的时候都用到一种新式算法,那么多算学先生聚在一起私底下研究琢磨了两三天才窥得一二分新式算法的精髓,单凭这个你们俩的底气就足够了。若是你们俩还有什么藏私的法子,赶紧写下来,编著成一本小集子,等国子监的人来之后,让逸之呈上去,这关系着徽州书院在接下来一年里能够得到多少的资源,你们俩千万不要藏私。”

    宋清难为情地皱起眉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扭头看向白言蹊,征求白言蹊的意见。

    白言蹊本身就准备推广方程这种算法,既然朱冼提出了这种要求,她自然不会拒绝,当即点头应下,“没问题,只是不知编写这个小集子的时候可有什么要求?是要注重创新还是注重实践?是要锐意进取还是稳扎稳打?需不需要歌颂吹捧一下我朝国子监?”

    萧逸之听到白言蹊如此露骨的问法,实在憋不住笑,摇头道:“不用考虑那么多,你们是算科博士,编写出来的小集子也是给算学之人看的,用不着考虑太多虚的东西,只要能够将你们的新式算法讲明白就好。创新是必须的,若是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那就后面多附上一些实例,这样更能让那些人重视新式算法,到时候不仅你们俩的名气会直接上升,我们徽州书院也会被打上新式算法的标签,这对徽州书院的评级十分重要。”

    朱冼斜着眼看萧逸之,“逸之小子你不厚道,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儿草吃,这怎么行?这两位可是要为徽州书院扛鼎的人,你赶紧将你的那点儿小心思收起来!不要学那并州书院,以为自己排名前三就了不得了?不想着如何提升学生质量,只知道压榨师长们,一月之间,并州书院所有的博士跑得一个不剩,多年积攒起来的底蕴全都便宜了关中书院,以至于现在国子监放年榜的时候,前二十都找不到并州书院!”

    萧逸之被朱冼的这番话吓得满头大汗,“老师您误会了,我并没有这番意思。我本想着十日后他们二人入职的时候再讲,每年不都是那个时候才做这件事吗?我们徽州书院给所有入职的师长都印了小册子,里面所有的待遇福利都写的清清楚楚,我怎么可能会克扣?”

    “这才差不多。”

    朱冼捋了捋胡子,同萧逸之道:“老夫就是从徽州书院走出去的,之前徽州书院最鼎盛的时期,在国子监年榜上可是能排第六,属于上三等的书院,现在都已经掉到年榜第十二了,你自己掂量掂量。国子监的年榜一年公布一次,若是今年还是掉,年节一过,老夫立马就休书一封,大理书院、贵州书院、吐鲁番书院和藏州书院,你自己选吧,六月一过就赶紧走马上任去。”

    萧逸之连连赔笑,“朱老您说的是哪里的话,我是您的学生,我这个人的品性您还不清楚吗?自从当上这徽州书院的院长后,我每日只睡三个半时辰,其余时间全都用花在了书院里,可是有些东西实在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京城里原本只有两家书院,现在又多了两家,人家直接从各地的书院里挖博士和优等生过去,你让我们怎么和人家竞争?幸亏这次留住两个博士,不然这两个稀缺的博士怕是也会被挖到那两个书院。”

    白言蹊目瞪口呆,听萧逸之这话,难不成她错过了什么好福利?

    朱冼对于萧逸之口中的那两个书院十分不待见,可以说是嗤之以鼻,听萧逸之提起,他的脸上写满了不屑,气愤道:“靠着挖别人家的根基成长,虽然长得快,但是不道德,这哪是读书人该做的事情?我看是国子监穷怕了,让商人进来做书院院长,真是毁人不倦!”

    一直都默不作声的白言蹊突然出声,“非也。不知道朱老可曾听过鲶鱼效应?”

    朱冼摇头,“不知。白丫头你不赞同我的观点,莫非你觉得商人进来当书院的院长是好事?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哪有让商人进入士大夫阶层的道理,还是让商人来培育士大夫,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白言蹊听着朱冼这明显被封建礼教同化的思想,笑道:“朱老可曾听过一个故事?海边的渔夫在运送鲤鱼的时候,若是不往鲤鱼中丢上几条鲶鱼,鲤鱼就会死的很快。”

    朱冼在朝为官的时候做的就是这些,虽然不算特别了解海边的渔民生计,但是听白言蹊这么一说,还真能隐隐约约地想到一些相类似的东西,琢磨了一会儿之后,他恍然大悟。

    “白丫头,你说的这鲶鱼效应,莫不是将这些混入士大夫阶层的商人当成了那鲤鱼池子里的鲶鱼,让这些铜臭味的鲶鱼将一池子鲤鱼都带动起来?”

    白言蹊点头,“正是如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这些鲶鱼进入鲤鱼池子,并非是渔民指望着几条鲶鱼挣钱,而是让鲶鱼刺激原本死气沉沉、安于现状的鲤鱼,让鲤鱼们都活动起来,重新焕发生机,这才是鲶鱼效应的真谛。”

    “商人逐利,而书院最大的利益就是学生交上来的束脩和朝廷拨的款项,朝廷拨的款项没人敢动,那商人们唯一能动主意的就是学生的束脩。每个书院的束脩价格都不同,书院越好,学子们需要缴纳的束脩就越高,那些商人从中牟得的利益才能越多。”

    “看事情应该像看铜板一样看两面,就好比商人在京都开了书院这件事,若是看过程本身,很多读书人都会不服,但若是看结果,商人为了牟得利益,会不断的提升书院的师资力量,而师资力量的提高势必会引来更多优秀且家境殷实的学子加入,一个书院能够容纳的学子数量有限,那些个商人为了保持书院的口碑,自然是从所有报名的学子中择优录取,由好的师资力量培育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等

    分卷阅读66

    - 肉书屋

    分卷阅读66

    -

章节目录

颤抖吧,科举考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馒头不是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馒头不是馍并收藏颤抖吧,科举考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