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年代 作者:邹粥粥

    分卷阅读6

    回到六零年代 作者:邹粥粥

    分卷阅读6

    缺一不可。

    这个时候的粮食副食品都是统一分配,城镇户口按人头供应,每人每月能分到的粮食指标不等。

    刚出生婴儿每月定量是三斤,不过那得是商品粮户口。刚才有个老太太就一直跟排队的大婶抱怨,说儿媳妇户口留在农村,几个孩子现在也落不了户,全家只吃她儿子一个人的口粮,月月得靠他们老两口接济。

    城镇户口的小孩子每长一岁便增加两斤粮食供应,直到二十一斤封顶。

    上初中时由学校开证明,然后去街道增加到二十五斤,高中能增加到三十一斤,据说比普通乡镇干部还要多一斤。

    那大婶说起自家上高中的大儿子,掩饰不住的自豪,听得老太太啧啧咋舌直夸她儿子有出息。

    “高中生可是给分配正式工作的!这么出息的儿子,将来说对象可不能找农村人!”老太太嘱咐。

    旁边排队的一个小媳妇不乐意了,操着乡音插嘴道:“农村的咋啦?俺男人就是农村出来的,现在是二厂的锻工,一个月四十五斤粮呢!比大学教授都高。”

    大婶瞥了她一眼,淡淡地说:“那可不一样,知识分子虽然粮食定量少,但细粮跟肉票给的多,工资还挣得多呢。”

    老太太搭腔道:“听说大学教授家里不年不节的都有大米白面吃,这可是一般人比不上的,要么广播里怎么说知识就是力量呢?”

    “这话说得对!”大婶很乐意听别人赞赏“知识”,跟夸自己儿子一样。

    老太太继续道:“再说了,人家双职工两口子都挣工资,不够吃的也有法子……”

    大婶扯了扯老太太衣角,使眼色让她别往下说了,老太太意识到,凑到大婶耳边压低了声音……

    小媳妇被两人左一句右一句说的还不上嘴,心里却一百个不服。

    她上月才嫁人,跟着男人来到省城,这是头一回拿着粮本来买粮食。她嫁的男人是他们村里最有本事的,在城里做工人,不用下地干活,到日子国家就给发钱发粮票。

    每月四十五斤粮食,比乡里的干部挣得还多,后来听说,大学教授都比不上她男人。

    村里的小姐妹没一个不羡慕她的,队长老婆看见她都是一脸的讨好,虽说她男人岁数大了点儿个头也不高,可那又怎么样?定亲时候一下子就给了她们家五十斤粮票呢!

    从那以后她爹娘跟她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家里亲戚各个都高看她一眼,她在村里都是仰着头走路,怎么城里这些人就不识好歹呢?这年头有钱也买不来粮票,大学教授还不是个个都饿着肚子教书?

    小媳妇轻哼了声,挺起胸,扭过身子继续排队。

    叶青没再继续听下去,迅速离开队伍,因为刚才她听到了“火车站”“高价粮”这样的字眼,叶青确定,粮食有私下交易!

    ☆、第006章 黑市粮

    叶青边走边打听,快出市区了才找到火车站。

    是个区间小站,铁轨边上孤零零的一间红砖房就是候车室,里面大块黑板写着停靠列车车次和时间表,没有售票台,也没有工作人员。

    看看时间,才刚过十一点,叶青找个墙角坐下来休息。

    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让人昏昏欲睡。

    “同志,同志?”

    叶青被人唤醒,抬起头一脸迷茫的看着来人。

    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穿的干净整洁,推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提包。

    那人也在打量叶青,微微皱下眉头,推着车走开了!

    叶青莫名其妙,再看那人,又把车子支在不远处,俯下身和蹲在那里的一个妇女小声交谈着什么。不一会儿,两个人一起离开,等到男人再回来时,自行车后架上夹着一袋子东西。

    不知道什么时候,候车室铁道旁出现好几个或蹲或站着的人,像是等火车,又像是等人。

    叶青把围巾裹得严实些,只露出一双眼睛,凑过去蹲在那个妇女身边,低声问:“大姐,有粮食么?”

    妇女警惕地看看叶青,后又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小把东西来。

    “六毛一斤。”

    是玉米面,叶青刚才在粮站看见过,供应价格是九分钱,这里居然贵了几倍之多!

    “有细粮么?”叶青问。

    “细粮精贵,这年头谁家吃得上啊?”妇女摇头。

    “我拿面条跟你换玉米面,怎么换?”叶青掏出两封挂面,拿挎包遮掩着给她看。

    妇女摇头:“俺不换!”

    她家今年欠了生产队不少钱,再过个把月就要年底算工分了,不趁早还上就得从口粮里抵,明年还得打饥荒。

    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这点粮食是一家子硬省出来等着救命的,哪能换细粮解馋啊。

    妇女说啥也不换,叶青又去找别人问,讨价划价,最终一斤挂面换了四斤二两玉米面回来。

    折算下来的价钱令人惊诧,至于大米白面,价格高的更是离谱,而且现在谁手头上都没有这两样细粮。

    弄清楚具体价格后,叶青没耽误,离开火车站又一路走回市区,在一所小学校门前停下来。

    隔着铁栅栏大门,能看见几个老师正在水池子跟前洗饭盒,十来个小学生蹲在墙根下晒太阳。

    “同志,你找谁?”一个年轻女教师过来问叶青。

    “老师,要挂面么?”叶青压低了声音问。

    女教师惊讶地看了叶青一眼,很快就恢复平静,同样压低了嗓音问道:“怎么卖的?”

    叶青见女教师反应知道这是个常做交易的,于是又把定价压低了一点:“一斤面条一块二毛钱,搭四两粮票。”

    女教师脑中飞速运算,平时她没少从黑市买吃的贴补,不过一般都是红薯干土豆玉米面什么的,很少能买到细粮。

    除去四两粮票,也就是一块二毛钱买六两挂面……国营饭店里吃碗汤面要二两粮票,一斤干挂面要是在家自己煮,怎么也能吃个十来次,总共花四两粮票,核算下来一次就是……太划算啦!

    “你有多少?”女教师激动的问。

    “我这里也就二十来斤,我老乡那儿还有,你要的多我再去叫他过来。”

    叶青准备多卖些,要是说自己一个人背了几十斤也没人信,于是谎称还有同伴。

    “多!要的多!你等着,我现在就去凑粮票!”女教师说完转身就往学校里面跑,连货都不看一眼!

    叶青在背人处拿出二十五斤干挂面,用块桌布扎好,扛在肩上往回走,刚到校门口就看

    分卷阅读6

    分卷阅读6

    -

章节目录

回到六零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邹粥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粥粥并收藏回到六零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