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为了什么?”
    唐玄明自问,但注定难以得到答案。
    “阿难!”
    面前的灵山之中,愤怒的咆哮直冲云霄。
    那是无数仙神妖魔共同的愤怒,他们因为同一个人而大战而死亡,他们不甘,他们怨恨,他们心中有着无穷的怒火。
    隐隐约约之间还能够听到孙悟空那一声暴喝。
    “俺老孙这一生,不修来世。”
    “灵山!”
    唐玄明自语,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同时又有无尽的喜悦。
    即便没有阿难的这一次插手,他在未来也会降临西游世界。
    西游世界灵山死去的无数佛陀是他不可能放弃的宝物。
    那能够让他省略无数的修行,修行境界提升到可怕的地步,甚至于无人能敌。
    他知道这一点,魔佛阿难同样知道。
    ……
    “所以我提前让你到这里来啊!”
    “入宝山而不得,却能够让三清和如来全都知道你的存在,在这一时期,他们哪一个敢将目光投到这里,哪一个敢在这里留点后手,就要被你身上的时光长河禁锢,定格在这条时间线。”
    “对于三清那样的人物,这只是一个小麻烦,前提是没有我的插手。”
    灵山之下,一尊和孟奇完全一样的存在低语,即便力量波动不过法身级别,却有一种神魔般的可怕魅力。
    ……
    “管他怎么算计,他算计不到我体内的本体,既然来了,来到宝山怎么也要装满才走。”
    骨碌碌!
    脚下,一颗残破的石头被唐玄明随手踢开,入眼却是佛陀雕像。
    那雕像经过不知多少年的摧残,早已残破,只剩下半颗头颅,圆滚滚的在唐玄明的脚下。
    上面金漆凋零,残破不堪。
    身边是一座残破的庙堂,地砖破裂,杂草丛生。
    等一了能够看得出当年的鼎盛,想来当年是一等一的佛门圣地。
    “呵呵,佛家!”
    唐玄明低语一声,似嘲讽似怜悯。
    窗外金乌西坠,马上就要陷入黑暗。
    唐玄明仔细巡视一番,残破的寺庙门匾都已经丢失,难以推断其来历。
    他绕着残破不堪的殿宇四处寻找,在草丛中发现一点金光。
    随手一抚,草儿四飞,不出草丛中的牌匾。
    大雷音寺四个大字,让唐玄明瞳孔都忍不住收缩了一下。
    但他很快就恢复平静。
    “大雷音寺在这里,灵山也就在这里了。”
    说着唐玄明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东边,那里正有庞大的妖气在凝聚,要是他继续留在原地,不久之后就要和那些妖物正面碰撞。
    即便他能力超凡,拥有那无解的一刀,但面对数量庞大的妖族,依然有力未逮,没有办法杀出重围。
    “你也希望我去灵山走上一趟是吧?”
    “那我就如你所愿。”
    说着唐玄明把倒卧在地上的大雷音寺的牌匾拿在手中,进入灵山的奥妙就在这块牌匾之中。
    “灵山,灵山,灵台方寸之间。”
    只要能够顿悟心中菩提,心中拥有佛性,自然而然就能够走入灵山……这当然是扯淡,实际上想要进入灵山,需要有相应的修为境界。
    如此才能够感应到那一片特殊的天地秘境,才能够走入其中。
    佛门顿悟本心,领悟本性的说法,只是另一种境界的不同叫法而已。
    只要达到相应的境界,有相应的领悟,自然而然就能够进入灵山。
    当然想要进入灵山必然要有法身级别的修为,古代法身对应的就是罗汉,大阿罗汉。
    唐玄明修行如来神掌,拥有如来神掌的总纲,对于灵山来说是一等一的有缘人,都不需要唐玄明本体出手,只是略微运转八九玄功,大雷音寺的牌匾就绽放出一道光芒,凝聚出一道光门。
    唐玄明略一凝视,把大雷音寺牌匾拿在手中,转身走入其中。
    灵山就在此地。
    外界不能得见,一旦走入其中,巍峨高大的灵山一眼望不到头。
    即便唐玄明已经有外景巅峰级别的宗师修为,依然难以看到灵山的全貌。
    而唐玄明心脏所在的本体目不转睛的看着,这里融合了诸多佛陀菩萨的法与理,任何一块山石土木都无比坚固。
    是这片天地顶尖大能对于规则法理领悟的极致表现。
    对于唐玄明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他虽然修行如来金身,但对于所谓的佛陀菩萨向来是不信的。
    他心中没有佛,也没有魔。
    他只追求自我,不追求顿悟。
    虽然有真仙级别的人物高屋建瓴,让他很容易就理解如来神掌的真正奥妙。
    但他方世界的真仙理解的法理和奥义与这方世界终究有细微的不同。
    唐玄明理解的如来金身和众多佛陀菩萨理解的佛门奥义并不相同。
    以他现在本体真仙复苏的程度,实际上随时都可以走入法身层次,能量他完全不缺。
    但他一直在等待,就是因为法则方面的奥义他认为还需要继续加强。
    “来这里果然没错。”
    走了半日才不过四五里,对唐玄明这样的人物来说,这样的距离只是一个呼吸就可以达到。
    但他却走的很满足,周身有淡淡的佛光在绽放。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众多佛陀菩萨理解的奥义和法门都在其中,只有同级别的人物才能够见微知著,从其中领悟出他们相应的智慧。
    但他们的领悟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已经就不重要了,那时候他们的道路已经确定,他人的法只是冷眼旁观罢了,起不到多少作用。
    唐玄明是一个特例,本体的所在走到了极高的地步,但现实中他依然是佛陀随手可以按死的蝼蚁。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是水。”
    “……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无数的佛门最为精深的奥义展现在唐玄明的面前,让唐玄明受益良多。
    双眼似闭非闭,心神已经拔高到无限高,仿佛看到当年一位又一位老僧从灵山面前走过。
    他们把一生最为得意的对佛门的理解留在灵山,表达他们对灵山的敬畏。
    而能够走到灵山的,几乎没有低于罗汉境界,几位特殊的人物其本质也十分特殊,对佛们的理解惊世骇俗。
    数十年不顿悟,一旦顿悟就直接成为菩萨佛陀,是佛门最为特殊的绝代天骄。

章节目录

映照万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你好再见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你好再见见并收藏映照万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