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 作者:公子欢喜

    分卷阅读24

    昏君 作者:昧白

    分卷阅读24

    况是过来请人的。他知道今天孟义儿子生日,不方便打扰,但是事出有因,下面的小子们都不想挨骂只好祁况硬顶头皮来。

    什么私运烟火?

    祁况看看这边的人。陆昭主动退了一步,他才凑上去小声说,可能和大鸿胪丰大人有关系,守卫搜出了丰大人的玉章。

    孟义眉心一跳,面色立刻沉下去,知道了,你去外面等我一下。我马上来。

    谢龄遥遥看到这边,心里已经有底,见孟义面有犹豫,走过来说,去吧。我陪着骓儿。

    孟义反倒很不好意思,实在是事关重大不能耽误,我要先回军营一趟。

    谢龄也不多问,更不想管他,无妨,你去吧。

    她身边的孟骓老老实实站着,不敢打扰大人们说话。

    孟义心里愧疚,将儿子招过来抱了他一下,又摸*的头,爹还有公务要忙,先不陪骓儿过生辰了。爹会带礼物回来补偿骓儿的。

    孟骓有些失落,他虽然害怕父亲,但是对于这个一个月总见不了几面的父亲他依旧向往和思念。可为了不让父亲生气,他只能乖巧地点点头,那爹爹早一点回来。

    于是又马不停蹄到了军营内。祁况叫人把抓着的带了过来。

    玉章呢?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祁况立刻呈了一枚白玉章上来。那玉通体纯净,灵透温润,兽头雕饰,下面刻着丰赫,看着应该是大鸿胪丰赫的玉章。

    被抓的那两个人穿着便衣,看着是普通的商户打扮。祁况说,这两人扮作楚地商人运送大米进来,结果被守卫查出来在板车夹板里私藏了烟火。量不少,大牛车拉了十车。

    孟义简直是哭笑不得,问那两个人,你们和大鸿胪什么关系?

    那两人摇头不说话,抵死不认的样子。孟义这里抓到人了不能留太久,按照程序要先送长安监御史,再审不出来可以把卷宗往上抛送给陆昭。但祁况这个人脑子好使,没直接往监御史那里送,而是先扣下来了。为什么呢?

    现在进入年下,烟火涨价从外地运进来抛售利润十分可观。大鸿胪主掌礼制筵宴庆典节日等事,私自搞一点烟火进来抛售也不能算大逆不道。最关键是丰赫是太子刘朔前年才举荐上去的,打了标签是太子的人。这里面赚的钱估计大头都要送到当今太子殿下那儿,丰赫不过是年末例行孝敬上头的。而刘朔和孟义关系好的事情又人尽皆知。

    所以祁况扣了人。如果他直接把人送给监御史,监御史肯定不敢真的查,那就得再把卷宗给陆昭,陆昭到底查还是不差呢很难说。可是现在祁况把人扣下来,给孟义一个缓冲的时间赶紧去和太子报告,让太子有时间把事情处理了,那就是卖了刘朔一个大人情。这种事不抓紧着干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但这也是孟义哭笑不得的原因。因为只有他和刘朔两个人知道,两人五年都没见过面,更别谈关系好了。自从刘朔发现他是皇帝的人,压根就没再找过他。他和太子的那点交情估计人家已经不当回事了,现在要他去上门送人情不是更讨人嫌吗?

    孟义知道这件事肯定会涉及刘朔,就算刘朔不知道有私运烟火,如果查出来对刘朔也不是什么有利的事情。毕竟他举荐的人还没两年就搞出这种走私孝敬的事情实在看不过去。他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和刘朔这件事。其实也不是大事情,赶紧把东西处理了也就算了。

    将军,那这些人怎么办?祁况问。

    孟义想了很久,最终摆摆手,低声说,这件事你不要往外说。

    祁况点头,这个我知道。一定的。只是您恐怕要尽快和太子殿下

    孟义打断了他,太子那里我自己会去处理。你把人赶紧放了,东西也放了,大晚上的动静弄得那么大也不怕人发现?赶紧悄不声儿送回去。给丰大人那里透个话就行了,叫他小心一点就是,别说得太过,知道吗?

    放了?那那万一上面有人问起来

    孟义白了他一眼,这不还有太子吗?

    祁况只能出去赶紧放人。他不懂孟义什么打算。但是孟义只能这么做,他也多少也学了点人情世故。刘朔现在肯定是不想见他的。他把人放了,知会了丰赫就行了,刘朔的人情他也不想卖。最主要这个时候再拖下去监御史就会知道,不赶紧放了麻烦很大。

    放了人之后孟义并不放心。烟火里毕竟都是火药,这么大量的火药流入长安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孟义着人暗地里盯着这些商贩和大鸿胪,要亲眼看着这批烟火安定了之后才能放心。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烟火确实运送进了附近的烟花厂,暂时还没往外售。只是大鸿胪和刘朔亲自去看了一次。

    ☆、第二十三章 密谈

    刘朔这几年过得风光。太子深得圣宠,15岁进御书房参政,17岁已经开始帮皇帝干活了。长安城里关于他的话题不少,尤其是刘朔这两年到了要选良娣的时候,长安的非富即贵都绞尽脑汁往长信殿塞女人塞画像。

    只是刘朔并没表现出耽迷风花雪月的性子,似乎对这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反倒是猎御、军事让他更有兴致,前些时候神威侯进宫请安送了太子一匹良驹,算是投其所好,刘朔喜欢的不得了,邀请一帮公子哥儿到猎场好好疯了两天。按理说这样大张旗鼓地玩闹是应该被训斥的,结果皇帝知道了还赞赏儿子有男儿风范,甚至以太祖打天下的事情来相较激励。现在全长安都知道皇帝宠太子,宠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朔儿这件事情办得不错,和父皇说说有没有想要的东西?

    前段时间太子领旨监税的事情办得很不错,秋后各地的税都按时征缴上来。皇帝看了帐,比去年多出整一万石出来,于是很满意。

    刘朔比几年前出落得沉稳安静了,话不多,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渐渐有其父风范,儿臣不敢邀功,都是张大人肯耐心教导的功劳,儿臣只是跟着学而已。父皇要赏,应当赏张大人。他说的是大司农张承,陆昭的岳父。

    皇帝对他谦逊的态度很满意,你也进步不少,朕从张承那里听了不少你的好处。

    张大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年的经验,儿臣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皇帝点头,你肯学多学点也好。农业是国本,对整个国家都很重要。他把刘朔招得近了一点,见儿子这段时间眼下隐隐有乌青,有些心疼,你这段时间也累了,就放你休息些时候吧。

    儿臣谢父皇。

    哦对了,襄侯前些时候带了夫人女儿过来请安,朕看他那小女儿挺不错。你觉得呢?

    刘朔怔了怔,反应过来这是皇帝在给他提亲事,儿臣凭父皇做主。

    你自己要喜欢才行。朕给你塞这个塞那个等一下又不喜欢,宣帝打趣。

    儿臣刘朔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儿臣没怎么注意

    宣帝知道儿子在这方面蒙识晚。刘朔十二岁封太子,宫里就这么一个金贵的祖宗,都看得紧不敢给他乱七八糟的人或带去乱七八糟的地方。刘朔十四岁的时候,神威侯家的大少爷进宫玩,那是个纨绔子弟下九流的事情最是精通。两个男孩子玩闹了一天,他就把太子拐出宫去了花柳街。为了这个事情皇帝大怒,把竹筠拖下去打了四十棍,差点打残;太子闭门思过一个月。自此以后再没人敢带太子去不干不净的地方。

    是朕疏忽了,宣帝笑,楚地刚送了几个漂亮的美人儿过来,你去挑挑,有喜欢的带回去,就当侍寝。你也该在这方面多注意注意。

    刘朔点头,诺。儿臣会注意的。

    他这样郑重其事让宣帝见了觉得好笑,这些事情都不是很严肃的事情,只是你都十七了,大臣和朕都会担心你身边缺人照顾,不会强迫你娶哪家姑娘。只要清白出身,门当户对,你喜欢娶谁就娶。他安抚儿子,你是太子,要学会管理国家,也要学会适当放松享乐。

    儿臣记住了。

    叫你来还有一件大事情。皇帝正了正表情,定陶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刘朔面上一冷,儿臣听说了。

    嗯,这个事情朕觉得跟你说说也是可以的。皇帝抛了战报给他,濮阳、荥阳被破,战报分析反贼可能绕过河南直接去弘农,你怎么看?

    刘朔对战事毕竟不是很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皇帝说的哪里是哪里,他把战报一份份看完了才说,荥阳被破,定陶原本的兵力能够得到补充,如果直接打弘农,弘农怕应付不了。反贼一旦攻下弘农,就算到了长安城郊了。

    皇帝点头,嗯。刘安这次胆子不小。

    这肯定是定陶有意谋反。刘朔面上略有愠色,先皇在时就已经颁令,王侯封地内不设自辖兵权,一律由内郡调兵,定陶能组织出这么一大队的兵马必然不是一日可蹴就。私自招兵买马,蓄意谋反,父皇有充分的理由镇压平定反贼。他眼底掠过一丝狠辣,竟说,哪怕杀了他,也丝毫不为过。

    皇帝倒是没想到他这样说,目光落在他脸上的那一刻有些吃惊,后来反倒很是意味深长,朔儿如今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了。

    儿臣失言。刘朔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

    无妨,皇帝眯着眼睛,危险地看着他,你刘安堂兄是你伯伯唯一的儿子,当年朕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才封了王让他去定陶的。你觉得要是对他下手,不怕伤了太后的心?

    刘朔低着头,看不出他的表情来,只听他说,儿臣不知父皇从前的事情,只知道蓄意谋反等同叛国,依律当诛。

    皇帝没说话。刘朔紧张地咬着嘴唇。

    刘安是刘懿的儿子。刘懿死了,太后拼了命要保住嫡长孙,以命相胁要皇帝封刘安为王,放到个封地上去。当时刘安还小,才十几岁,皇帝一道旨意把他放到了定陶,太后这才满意了。所以没人敢问为什么刘安要造反小孩子长大了,骨子里记着父亲

    分卷阅读24

    分卷阅读24

    -

章节目录

昏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昧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昧白并收藏昏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