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之宠(重生) 作者:阿拙

    分卷阅读94

    现在才圆房?沈老夫人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啼笑皆非的事。

    沈老夫人摇头无奈地询问:“为何不让她吃饱了再回来?”

    想着当初燕喜嬷嬷教导沈晞蕴后过来回话就曾言语暗示过她,说蕴儿心不在焉,只怕学得不多,会受苦头。

    她当时还不信,没成想,竟然是真的。

    这个傻丫头啊,这样的事,有什么好害羞的,还跑回来了。听说齐子辙一直都洁身自好,边上并没有丫鬟伺候,更别提是什么看对眼的姑娘了,连花楼都不曾去过,那些书生所有的风流气息,他一概没有。

    以往沈老夫人还是不信他人的言语,即使是当年沈老太爷,在成人时,也有个通房备着,教会他人事,成亲后,因着官场上的应酬,也没少去过那些花楼,沈老夫人心中自是清楚,只是沈老太爷身边本就有通房,那些在外头卖笑的,她还看不上,也犯不着跟这些人计较。

    张嬷嬷听到沈老夫人如此询问,低声道:“二姑爷大概并没有近过女子身子,二姑奶奶身子弱,估计吓到了。”这样难以启齿的话,她不得不说,幸而二姑爷身边没有长辈,否则被知道了,岂不是笑话了。

    沈老夫人叹了一口气,又问:“你们来沈家,可跟二姑爷说了?”

    张嬷嬷摇头。

    “派人去跟二姑爷说一声,真真是不像话。”沈老夫人跟身边的姜嬷嬷埋怨地说着,姜嬷嬷出去一趟,回来替沈老夫人换衣服,毕竟做戏得做全套。

    张嬷嬷只是在边上递了鞋子。

    齐子辙是在半路遇上了匆忙往齐家赶的沈家小厮,小厮拦住了齐子辙的马,回说沈晞蕴在沈家,依着沈老夫人的意思,说是她突然想沈晞蕴了,这才派人急吼吼地让沈晞蕴回沈家。

    齐子辙淡淡笑了,放慢了速度,往沈家去。

    沈老夫人不过是心疼孙女,生怕他怪罪,这才说了一个漏洞百出的借口,当然,也是为了给他台阶下,他到底是晚辈,自是要顺着下来了。

    不过,这只是在沈家,若是回家了,那可就不一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啦~~估计现在在努力写党课布置的作业......

    第066章 庾承继

    皇家别院分为不同等次, 有皇帝专属的别院,院落层次分明, 十步一景,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亭台楼阁, 多不胜数。也有虽说是皇家别院, 可其内里是个尼姑庵, 由庵主把持,正殿供着观音菩萨, 后山上是荒无人迹的竹林,雾障弥漫,野兽行迹深, 一不小心就能让人有去无回,这样的地界,是用来容纳先帝无子嗣嫔妃和犯了过错的妃嫔们。

    作为皇家的金枝玉叶,流着龙血的公主们,自不可能住进那样戒规森严的庵里, 但千金公主和弋阳公主住的别院,也与之差不了多少。

    正殿供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侧殿供着送子观音, 偏殿供着地藏菩萨,后头的小矮山是一小片竹林与果园菜园子混合而成,别院里头的住持慈仁法师也是出自名门, 自幼绝了荤食,只是家中父母不忍其出家,为其订了亲事,未婚夫却好似被相克一般,订婚后要么卧病不起,要么出外游学常常遇难,断了胳膊或者断了腿回来。

    京城人中渐渐传出慈仁法师凶女之言,其父母因而绝了念头,在慈仁法师再次请求出家时,其父进宫求了先帝,令其侍奉皇家别院菩萨,成了当时别院住持之关门弟子。

    慈仁法师聪慧过人,在佛道之上颇有顿悟,不过短短十多年,禅学之修行大有长进,连其师傅都自叹不如,西行游学后,回庵中,带回了数量颇多的藏传佛经和天竺经文,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和传播佛学之事,因而离庵百米远处,还建立的佛学堂,专供庵内之人修行佛学。

    但皇帝继位后,对佛学打压,以至于在先帝之时还颇有名望的慈仁法师将心思都用在了编撰佛学著作之上,也不像静心庵那样,以姻缘签为敛财之机。更多是对自身的修行。因是皇家送供养的庵,即使是没有人化缘,也并无大碍。

    山后除了菜园子,蔬果之外,还有百亩稻田,已然足够自给自足,加之皇帝虽热忱于道教,但并未将庵弃之不顾。

    因而,当慈仁法师收到了宫内传来的旨意,说是让千金公主与弋阳公主到庵中为国运、国祚和国之继承人祈福之时 ,慈仁法师眼睛都不眨一下,接了。

    倒是她的师姐和师妹都替慈仁法师担忧,毕竟这宫中金贵的人到她们这,扰乱了她们清净不说,只怕一些修行未曾坚定心念的小徒弟们要搞出乱子了。

    慈仁法师淡笑无言,只转头让小尼姑把圣旨放到专用的厢房供起来,命人去打扫了厢房,进了房内,却给父母书写了一封家信,打探京中之事。

    本不想涉足红尘的她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被迫卷入。

    慈仁法师乃庾家人,其父为庾承继,其母是桓氏为谯郡人,与其父是门当户对的书香门第。家中家学渊源深厚,不管是父亲家族还是母亲家族中人,少有信奉佛法,可恰恰她却从小就痴迷于此。

    庾承继官至一品,到了其骸骨年岁,再三上奏,皇帝这才准了。家中亲兄妹都是一母所出。

    兄长与桓家表姐结亲,两人恩爱,如今在江南外放,一省之高官,不曾谋求于回京,姐妹们都嫁入高门,只偶尔过来看望一番,但慈仁法师与之交谈不深。

    庾承继与桓氏并未与长子到江南,而是隐居在了京郊小农庄中,前几年是在沛县度过的。庾承继门徒众多,亲传弟子却不多,但其中一有名之人齐子辙,慈仁法师也知晓。毕竟当年她虽遁入空门,但年轻时候,也曾抱过还在襁褓中的他。

    当年故人得此子较为晚,因而她已然十岁有余。之后不管是父亲有意为之,还是因缘际会,他拜入了庾家门下。

    父亲若通过齐子辙打探消息,她自是有法子应对,只是听闻家中妹妹来说过,这弋阳公主,不是什么善茬,好在宫中的皇帝,对她并无什么宠爱。

    当年父亲匆匆忙忙为她定下亲事,其中一个缘由就因着她的岁数正好与当今选妃之年界重合,父亲和母亲不忍其进宫,这才如此做。

    只是她自幼就与佛有缘,最终求仁得仁。

    京郊大兴州下的的小山坳礼贤村弯弯曲曲的小山路上,一农夫戴着斗笠,肩膀看着收拾稻田的锄头,身形略微显瘦,面色较为黝黑,双眼炯炯有神,脚上踩着茅草编织而成的草鞋,一步一步,沉着稳重地往村口的小竹屋去。

    路过的老农佝偻着背,见来人,恭敬打招呼:“庾先生,您怎么能到田里去?”

    已然六十有余的庾先生笑声洪亮,摆手道:“怎么能总是劳烦老丈人们和学

    分卷阅读94

    -

章节目录

权臣之宠(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阿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拙并收藏权臣之宠(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