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赶到都堂的时候,已经算是迟了。
前院院中的钟台上的指针,告诉黄裳,距离今天的议政会议还有三刻钟了。
黄裳本来还想在会议之间,拜访一下韩冈,特地留了一个时辰,没想到在府衙那边,因为一桩突发的案子给耽搁了。
现在还剩三刻钟,如果去开会,还算早,如果是去拜访宰相,却是迟了。
开封府本就事多,麻烦也多,日常做得再辛苦,也落不找一个好字。随便处置个人,背后就能有个某某伯,某某侯,便是以包拯那般铁面无私,人人敬畏,也没敢在开封府上做满三年。
而黄裳已经做了快满三年了。
要管兵马改制,要管里坊防火,要管街巷整修,要管河道疏浚,要管商贸往来,要管工厂建设,要管教育考试,开封府本就号称天下繁剧之地,而黄裳比过去的开封知府,更是辛苦了十倍都不止。
过去哪家权知开封府,还要管在城墙上修路的?可黄裳得管。
一边用能者多劳安慰自己,一边匆匆忙忙的赶到议政大厅。
来到厅前,却见一群工人站在屋檐上,里面也是一堆生人。转头四顾,却见韩忠彦、许将两个同僚,正在偏厢里坐着。
韩忠彦起来招呼黄裳,“勉仲来得早了。”
“一堆麻烦事,先过来躲一躲。”黄裳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城墙上的工地摔死个人,本来无事。今天家里人跑来喊冤,说是发生口角后被人推下来的。”
许将扬眉问道,“真是故杀?”
黄裳婉拒了小吏端茶来的殷勤,又道:“哪里知道,派推官去查了,就这么耽搁了。”
开封府,政事、刑名有判官、推官,鸡毛蒜皮的琐事有法曹参军,维持治安、追捕人犯,又有左右军巡院,但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人命案子,是不能交给推官去处置的,必须交由知府主审。
既然案子上门,黄裳身为权知开封府,自然责无旁贷。虽说这个案子才递上来,可就是说一句查明后再审,也得用上黄裳一点时间开一次公堂。
“安心。”韩忠彦安慰道,“等过两年,就可以推给法院去处理了。”
黄裳没好气,“谁还会做到那时候!”
三年就受够了,做五年?那不要了老命!
他望着议政大厅内外的一群人,指了一指,问:“怎么回事?”
韩忠彦道:“通风管道积灰太多,给堵了,正清理呢。”
正说着,轰的一声响,从管道口中,让人毫无防备的喷出一蓬灰来。一阵烟灰笼罩了数丈方圆,站在近前的小吏和堂后官,走避不及,一群工人和小吏全都被迎面喷上。乱哄哄的一阵,待他们站定,皆是蓬头垢面,从上到下灰扑扑的一片,只有眼睛里还能看见白色,地面上更是灰黑色的一片。
许将看着摇头叹:“这议政大厅好是好,就是容易出篓子,上个月还掉下一块天花板。”
韩忠彦道,“此厅可避寒暑,一点小事,也算不得什么了。”
“还是开封府的灰霾太大了,”黄裳则道,“换做其他去处,不至于才一年,就堵上了通风管。”
“只是堵了通风管还算好,要是哪一天,灯上出了篓子……”许将没说下去了。
“日后换了电灯,会不会就不会走水了?”韩忠彦问黄裳。
许将冷笑道:“雷火不是火?”
黄裳笑了一笑,没去跟许将打嘴仗,“还不知要多少年呢,说太早了。”
作为都堂主体建筑的议政大厅,已经是帝国最高的权力中心。从外表上看,远远没有大庆殿那般雄阔壮伟。仅仅是一间比开封府正堂稍大一点的建筑物。
唯一可算是新奇的,就是拥有了第一套全新的取暖、制冷和换气系统。
大号锅炉烧开的热水,在地板下的地龙里流淌。屋角的隐蔽处,十几处通风口正向内吹着经过滤净的新风。现在是春天了,所以只是过滤,在零下十度以下的数九寒冬时,进来的风还会经过加温。
屋顶的琉璃瓦下,有一套水降温系统。如果掀开铅灰色的琉璃瓦,就可以发现下面是密布的红铜管道网。比直接在屋瓦上浇水的降温手段要精巧得多。系统内的冷却水,利用连通器的原理,由远处高耸的水塔来提供,这样可以保证蒸汽抽水机的声音,不会干扰到议政大厅里的会议。
而且到了酷暑超过极限的时候,不仅仅水降温系统会启动,从通风管道吹入的新风也会事先经过喷水降温,琉璃瓦上层更会再浇水,三重措施确保清凉一夏。
屋内的天花板上,垂下一盏盏油灯。尽管都堂外的大街上,已经安设煤气路灯作为夜晚照明,但都堂内,由于安全原因,还是使用老式的煤油灯——煤气和煤油都会引发火灾,但煤油灯至少不会爆炸。
而电力照明系统,已经都堂建造时就在各处楼阁上留好了专门的位置。不过所谓的电灯、电话、电报,在黄裳看来,就像是韩冈当年说的铁船一样,拿出来逗人用的。
按黄裳从韩冈那边听来的说法,电力驱动的各种机器,起码要十年时间才能有点像样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发电机,更是得二三十年才有可能。说是现有的磁性材料磁性都太弱了,必须合金材料上有所突破才行。只有安装了强磁性的磁铁,那样才能造出合用的发电机。
现有的电池,在夜里放点火花没问题,照着自然学会上刊载的文章,一步步搜集材料,谁都能做得出来。即使是能长时间放光的电灯,实验室里已经有人做出来了。用竹炭丝做灯丝,放入玻璃泡里面抽气密封,就能发出比煤油灯亮得多的光。
不过所谓的长时间,也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要变成煤油灯一样的照明工具,这么短的使用寿明肯定是没希望的。同样的,现有的电池也只能支撑电灯很短时间的使用,按照韩冈的说法,都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只是有足够的研究价值。
“哪儿的话。”韩忠彦却不认黄裳的话,“前些天,不是说横渠书院有个学生,弄出了个什么电灯来嘛?据说是光同炽阳,不可直视。”
作为自然学会的资深会员,黄裳不得不又解释,“他那是将一千多件电池连接起来做的。两极各连上一根木炭,接近了之后,就能发出强光。但时间还是长不了,木炭转眼就烧完了。”
方才又捅出一个篓子,这议政大厅眼看着赶不及弄好了,中书五房检正公事跑了过来。
许将仰起脖子,大声道,“伯脩,我们就在这边站着?”
现任中书五房检正公事是陈师锡,出身福建建州的他,又是一福建子。不过不是章惇党羽,而是苏颂提拔上来的。熙宁九年的榜眼,此时能走到这一步,算得上是官运通达了。
中书五房检正公事,可不是只是辅佐宰辅处置公事,都堂内部的大小杂事,都要负责,其实就是一都管。许将看似是开玩笑的模样,可话在陈师锡耳中,已经是在严厉的责问了。
陈师锡忙走过来,“龙图、内翰、大府,下官方才已经安排人去布置了,左院的议厅马上就能安排好。”
韩忠彦倒是和气,“那这边就不要催了,有什么磨损的地方,正好一并检查一下。”
陈师锡应了,韩忠彦又对许将、黄裳道,“冲元,勉仲,我们先过去吧,这边也是乱,刮阵风就难看了,左院好歹没这么多灰。”
许将、黄裳应了,三名重臣便一起起身,向左院移动。
韩忠彦走在中间,“不过冲元方才的话也有道理。东西精巧了就容易坏。尤其这机械上的东西。像那齿轮,错了一个齿,立刻就不动了。家里的座钟隔些天就坏一次,坏了就要找人修,隔三差五就能见那钟匠上门来,我都认得他了。”
“但没钟看时间,已经不习惯了吧?”黄裳问。
韩忠彦呵呵笑了笑,“是啊,是不习惯了。”走了两步,又问:“听说自然学会里面要修类书了?”
许将的视线一下就投了过来。
类书,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最近也是最有名的一部类书,名为《太平御览》。就是宋太宗诏令宰相李昉等人所编纂。更早,还有《皇览》,魏文帝曹丕下诏编纂,《艺文类聚》,唐高祖下诏编修。
基本上这样的大典籍,都是由天子下令,宰相负责编纂,以彰显当朝的文治之功,给皇帝脸上增光添彩。自然学会要修类书,不管使用什么名目,也算是越线了。
黄裳反问,“是驸马说的?”
韩忠彦点头,“是六哥回来说的。”
韩家老六韩嘉彦,与韩忠彦年纪相差甚远,自幼便与熙宗皇帝唯一个养大的女儿赵国长公主定了亲事,前两年才成婚,也住在京中。早两年就加入了自然学会,资助了好些人,是有名的大资助者。
“驸马是误会了。”黄裳笑着解释,“学会要编的类书,可不会记录经史子集,只是将这些年来积累的论文整理一下,自然百科全书。”
“百科?”许将忽的笑了起来,“科举的科?”
要是科举的那个科,韩冈的心可就太大了。
黄裳摇头,“门纲目科属种的科。”
“不过学会内部还有些没把握,毕竟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了,但没有定论还有很多。所以不好做。而且生手居多,眼高手低的,万一编书不成,可就要贻笑大方了。”
“那怎么办?”韩忠彦问道。
“所以韩相公就准备先让人试试手,编一部给蒙学的孩儿们看的小百科全书,练手之余,更能让幼【这个也要禁?】童多知道些常识。”
“给蒙学儿童看的?总是别出心裁。”韩忠彦咕哝了一下,“准备起什么名。”
黄裳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韩冈闲聊时,半开玩笑所拟定的名字太怪了,遂摇头,“还没定,要等一阵。”
前院院中的钟台上的指针,告诉黄裳,距离今天的议政会议还有三刻钟了。
黄裳本来还想在会议之间,拜访一下韩冈,特地留了一个时辰,没想到在府衙那边,因为一桩突发的案子给耽搁了。
现在还剩三刻钟,如果去开会,还算早,如果是去拜访宰相,却是迟了。
开封府本就事多,麻烦也多,日常做得再辛苦,也落不找一个好字。随便处置个人,背后就能有个某某伯,某某侯,便是以包拯那般铁面无私,人人敬畏,也没敢在开封府上做满三年。
而黄裳已经做了快满三年了。
要管兵马改制,要管里坊防火,要管街巷整修,要管河道疏浚,要管商贸往来,要管工厂建设,要管教育考试,开封府本就号称天下繁剧之地,而黄裳比过去的开封知府,更是辛苦了十倍都不止。
过去哪家权知开封府,还要管在城墙上修路的?可黄裳得管。
一边用能者多劳安慰自己,一边匆匆忙忙的赶到议政大厅。
来到厅前,却见一群工人站在屋檐上,里面也是一堆生人。转头四顾,却见韩忠彦、许将两个同僚,正在偏厢里坐着。
韩忠彦起来招呼黄裳,“勉仲来得早了。”
“一堆麻烦事,先过来躲一躲。”黄裳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城墙上的工地摔死个人,本来无事。今天家里人跑来喊冤,说是发生口角后被人推下来的。”
许将扬眉问道,“真是故杀?”
黄裳婉拒了小吏端茶来的殷勤,又道:“哪里知道,派推官去查了,就这么耽搁了。”
开封府,政事、刑名有判官、推官,鸡毛蒜皮的琐事有法曹参军,维持治安、追捕人犯,又有左右军巡院,但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人命案子,是不能交给推官去处置的,必须交由知府主审。
既然案子上门,黄裳身为权知开封府,自然责无旁贷。虽说这个案子才递上来,可就是说一句查明后再审,也得用上黄裳一点时间开一次公堂。
“安心。”韩忠彦安慰道,“等过两年,就可以推给法院去处理了。”
黄裳没好气,“谁还会做到那时候!”
三年就受够了,做五年?那不要了老命!
他望着议政大厅内外的一群人,指了一指,问:“怎么回事?”
韩忠彦道:“通风管道积灰太多,给堵了,正清理呢。”
正说着,轰的一声响,从管道口中,让人毫无防备的喷出一蓬灰来。一阵烟灰笼罩了数丈方圆,站在近前的小吏和堂后官,走避不及,一群工人和小吏全都被迎面喷上。乱哄哄的一阵,待他们站定,皆是蓬头垢面,从上到下灰扑扑的一片,只有眼睛里还能看见白色,地面上更是灰黑色的一片。
许将看着摇头叹:“这议政大厅好是好,就是容易出篓子,上个月还掉下一块天花板。”
韩忠彦道,“此厅可避寒暑,一点小事,也算不得什么了。”
“还是开封府的灰霾太大了,”黄裳则道,“换做其他去处,不至于才一年,就堵上了通风管。”
“只是堵了通风管还算好,要是哪一天,灯上出了篓子……”许将没说下去了。
“日后换了电灯,会不会就不会走水了?”韩忠彦问黄裳。
许将冷笑道:“雷火不是火?”
黄裳笑了一笑,没去跟许将打嘴仗,“还不知要多少年呢,说太早了。”
作为都堂主体建筑的议政大厅,已经是帝国最高的权力中心。从外表上看,远远没有大庆殿那般雄阔壮伟。仅仅是一间比开封府正堂稍大一点的建筑物。
唯一可算是新奇的,就是拥有了第一套全新的取暖、制冷和换气系统。
大号锅炉烧开的热水,在地板下的地龙里流淌。屋角的隐蔽处,十几处通风口正向内吹着经过滤净的新风。现在是春天了,所以只是过滤,在零下十度以下的数九寒冬时,进来的风还会经过加温。
屋顶的琉璃瓦下,有一套水降温系统。如果掀开铅灰色的琉璃瓦,就可以发现下面是密布的红铜管道网。比直接在屋瓦上浇水的降温手段要精巧得多。系统内的冷却水,利用连通器的原理,由远处高耸的水塔来提供,这样可以保证蒸汽抽水机的声音,不会干扰到议政大厅里的会议。
而且到了酷暑超过极限的时候,不仅仅水降温系统会启动,从通风管道吹入的新风也会事先经过喷水降温,琉璃瓦上层更会再浇水,三重措施确保清凉一夏。
屋内的天花板上,垂下一盏盏油灯。尽管都堂外的大街上,已经安设煤气路灯作为夜晚照明,但都堂内,由于安全原因,还是使用老式的煤油灯——煤气和煤油都会引发火灾,但煤油灯至少不会爆炸。
而电力照明系统,已经都堂建造时就在各处楼阁上留好了专门的位置。不过所谓的电灯、电话、电报,在黄裳看来,就像是韩冈当年说的铁船一样,拿出来逗人用的。
按黄裳从韩冈那边听来的说法,电力驱动的各种机器,起码要十年时间才能有点像样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发电机,更是得二三十年才有可能。说是现有的磁性材料磁性都太弱了,必须合金材料上有所突破才行。只有安装了强磁性的磁铁,那样才能造出合用的发电机。
现有的电池,在夜里放点火花没问题,照着自然学会上刊载的文章,一步步搜集材料,谁都能做得出来。即使是能长时间放光的电灯,实验室里已经有人做出来了。用竹炭丝做灯丝,放入玻璃泡里面抽气密封,就能发出比煤油灯亮得多的光。
不过所谓的长时间,也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要变成煤油灯一样的照明工具,这么短的使用寿明肯定是没希望的。同样的,现有的电池也只能支撑电灯很短时间的使用,按照韩冈的说法,都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只是有足够的研究价值。
“哪儿的话。”韩忠彦却不认黄裳的话,“前些天,不是说横渠书院有个学生,弄出了个什么电灯来嘛?据说是光同炽阳,不可直视。”
作为自然学会的资深会员,黄裳不得不又解释,“他那是将一千多件电池连接起来做的。两极各连上一根木炭,接近了之后,就能发出强光。但时间还是长不了,木炭转眼就烧完了。”
方才又捅出一个篓子,这议政大厅眼看着赶不及弄好了,中书五房检正公事跑了过来。
许将仰起脖子,大声道,“伯脩,我们就在这边站着?”
现任中书五房检正公事是陈师锡,出身福建建州的他,又是一福建子。不过不是章惇党羽,而是苏颂提拔上来的。熙宁九年的榜眼,此时能走到这一步,算得上是官运通达了。
中书五房检正公事,可不是只是辅佐宰辅处置公事,都堂内部的大小杂事,都要负责,其实就是一都管。许将看似是开玩笑的模样,可话在陈师锡耳中,已经是在严厉的责问了。
陈师锡忙走过来,“龙图、内翰、大府,下官方才已经安排人去布置了,左院的议厅马上就能安排好。”
韩忠彦倒是和气,“那这边就不要催了,有什么磨损的地方,正好一并检查一下。”
陈师锡应了,韩忠彦又对许将、黄裳道,“冲元,勉仲,我们先过去吧,这边也是乱,刮阵风就难看了,左院好歹没这么多灰。”
许将、黄裳应了,三名重臣便一起起身,向左院移动。
韩忠彦走在中间,“不过冲元方才的话也有道理。东西精巧了就容易坏。尤其这机械上的东西。像那齿轮,错了一个齿,立刻就不动了。家里的座钟隔些天就坏一次,坏了就要找人修,隔三差五就能见那钟匠上门来,我都认得他了。”
“但没钟看时间,已经不习惯了吧?”黄裳问。
韩忠彦呵呵笑了笑,“是啊,是不习惯了。”走了两步,又问:“听说自然学会里面要修类书了?”
许将的视线一下就投了过来。
类书,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最近也是最有名的一部类书,名为《太平御览》。就是宋太宗诏令宰相李昉等人所编纂。更早,还有《皇览》,魏文帝曹丕下诏编纂,《艺文类聚》,唐高祖下诏编修。
基本上这样的大典籍,都是由天子下令,宰相负责编纂,以彰显当朝的文治之功,给皇帝脸上增光添彩。自然学会要修类书,不管使用什么名目,也算是越线了。
黄裳反问,“是驸马说的?”
韩忠彦点头,“是六哥回来说的。”
韩家老六韩嘉彦,与韩忠彦年纪相差甚远,自幼便与熙宗皇帝唯一个养大的女儿赵国长公主定了亲事,前两年才成婚,也住在京中。早两年就加入了自然学会,资助了好些人,是有名的大资助者。
“驸马是误会了。”黄裳笑着解释,“学会要编的类书,可不会记录经史子集,只是将这些年来积累的论文整理一下,自然百科全书。”
“百科?”许将忽的笑了起来,“科举的科?”
要是科举的那个科,韩冈的心可就太大了。
黄裳摇头,“门纲目科属种的科。”
“不过学会内部还有些没把握,毕竟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了,但没有定论还有很多。所以不好做。而且生手居多,眼高手低的,万一编书不成,可就要贻笑大方了。”
“那怎么办?”韩忠彦问道。
“所以韩相公就准备先让人试试手,编一部给蒙学的孩儿们看的小百科全书,练手之余,更能让幼【这个也要禁?】童多知道些常识。”
“给蒙学儿童看的?总是别出心裁。”韩忠彦咕哝了一下,“准备起什么名。”
黄裳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韩冈闲聊时,半开玩笑所拟定的名字太怪了,遂摇头,“还没定,要等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