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2

    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2

    上略带着风霜和疲惫,看到许安文,不苟言笑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略带宠溺的笑容,“你这小子,我记得走之前听你姐姐说你终于开窍了,去舅舅那儿读书去了,怎么没几天就跑回来了,是不是读不下去了?小心我告诉你姐姐,有你好看!”

    “哎呀,姐夫,别别别,千万别,我回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许安文急急的说,他冲着郑仲宁招招手,指着耳朵做了个手势,郑仲宁会意地弯下身来,许安文悄悄看了看宋芸娘,凑到郑仲宁耳边小声说:“其实才不是我自己要回来的呢,是二哥的命令。他听说有人受欺负了,连夜托人带话给我,要我回来帮忙照看一下呢。”

    郑仲宁顺着许安文的目光看过去,便看到了女扮男装的宋芸娘,她站在一群粗糙的汉子中间,虽然身着破旧的男装,却越发衬得亭亭玉立,眉清目秀。郑仲宁若有所思地看了宋芸娘一眼,想起妻子许安慧之前似乎断断续续的说过,二弟许安平对隔壁宋家的姑娘有了点心思,只是娘不是很愿意,所以二弟才一气之下去了周将军的兵营,指望着在军队里建功立业,有个一官半职,也好多点儿和娘谈判的筹码……

    “胡闹!”郑仲宁气的直起了身子,“三郎,你赶快回你的靖边城,该干嘛干嘛去,大人的事情,小孩子瞎掺合什么?我会托人给老二带话的,不该他想的心思就不要瞎想。”

    “姐夫,我不小啦,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不是都上阵杀敌了吗?”许安文气恼地说。

    郑仲宁咧嘴笑了,“傻小子,我那时是被逼得没有办法,现在你娘、你二哥,包括我和你大姐,都一门心思地供着你好好读书,将来就算考不上状元,也考个探花回来,给你们许家光宗耀祖。你可别辜负了我们啊。”

    许安文一听这直刺他软肋的话,立刻垂下了他那精气十足的头,像打霜了的茄子,“姐夫,你就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了,你也知道我不是读书的料,实在是被娘逼得没有办法了。再说了,我已经和书塾的先生请好假了,说家里要我帮忙抢收粮食呢。娘那儿,我也说先生病了,放了半个月的假,我现在可不能回靖边城去。好姐夫,亲姐夫,你就让我回来呆几天吧,二哥那儿我也好交代啊。姐夫啊,我是真不知道你这么快就回张家堡了,早知你回来了,我就直接让二哥找你帮忙啦,有英明神武的姐夫大人在,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还需要我凑什么热闹啊!”

    郑仲宁没好气的看着他,“罢罢罢,就由着你胡闹几天吧。不过,你二哥的心思,可千万别和那宋娘子透露,你娘可一直没有松口呢。”

    “得令,长官。”许安文嘻嘻哈哈地行了一个装模作样,歪歪扭扭的军礼,又撒腿向宋芸娘跑过来。

    “芸…荀哥儿,待会儿分活儿时,你跟我一组吧?”许安文笑眯眯的看着芸娘,露出一幅“跟着我好好混吧,小爷我罩着你”的表情。

    作者有话要说:

    ☆、城墙上的忙碌

    东方,一轮红日正在喷薄而出,朝霞染红了远山近岭,冲散了薄雾,似乎也给这地处荒凉的边境小军堡注入了一股活力和生机。此时,城墙上下,也正是一片火热的景象,砌墙的,挖土的,搬砖的,一组组军户们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宋芸娘和许安文一组,正在熬制糯米汤。一口大大的锅里煮着糯米,锅里冒着热烟,发出馋人的香味儿,宋芸娘半蹲着身子,忙着添柴,许安文则懒洋洋地站在锅前,用一根大木棍在锅里不停地搅着,一边搅着,一边加水,一边还不忘和宋芸娘聊着天,“芸姐姐,你看,干这个活儿可比你前几天搬砖挖土什么的轻松多了吧!要不是我在姐夫那里死磨硬磨了半天,咱们还能摊上这好差事?这可是整个城墙上最轻松的活了吧,你这些天就跟着我好好干吧。”说着拍了拍自己并不厚实的胸脯,大有一副救世主的气势。

    宋芸娘没好气地瞅了他一眼,她的脸被火烤得红红的,脸上黑一块白一块儿,很是狼狈,只有亮晶晶的眼睛仍闪着清澈的光,“是是是,感谢许三爷如此关照小女子,只是啊,我可不觉得这活儿有多轻松。你看,我本来就又冷又饿,现在,烤着火倒是不冷了,不过,守着这香喷喷的糯米汤却只能看不能吃,可就越发饿了。”

    许安文看了看热腾腾的糯米汤,吞了吞口水,气恼的说:“也不知那些工匠们是什么样的道理,人都吃不饱了,却糟蹋这么好的粮食?”一旁的两个老军匠正在往土里拌着石灰,听到这话,忙说:“许三郎,你不知道啊,在石灰和土里加上这糯米汤,做出来的糯米砂浆可是加固城墙最好的材料,把这砂浆填在砖石的空隙中,再重的砖都要牢牢的粘在城墙上,那可真是固诺金汤。”“对啊”,另一个军匠接着说:“这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方法,用任何别的东西代替都没有这个的效果好呢。”

    黏糊糊的糯米汤煮好了,宋芸娘几个人一起将糯米汤舀出来,倒在一旁拌好了的石灰土里面,用木棍搅拌均匀,让石灰土微微湿润,再用手捏成团,糯米砂浆便做好了。

    宋芸娘他们将做好的糯米砂浆分装好,分别抬给正在砌砖的军匠们,刚刚忙完,就听得胡总旗大着嗓门喊着:“吃饭了,吃饭了,都歇一下吧!”对于又累又饿的军户们,胡总旗这再难听的嗓音都成了天籁之音,他们争先恐后的来到城墙下领着各自的吃食。

    “又是黑面馒头加稀粥!”刚领完馒头的军户嘟囔着,刚好被骑马过来巡视的百户官蒋云龙听到了。蒋云龙瞪了那个军户一眼,大声说:“各位弟兄们,别抱怨黑面馒头不好,你们有这个吃已经很不错了。今年收成不好,鞑子又过来折腾了好几回,这是咱们张家堡的王防守官爱民如子,把粮仓里的存粮都拿出来了。咱们周围的几个军堡里,有些军户连稀粥都喝不上了,你们还不知足?再听到这样的话,小心我军纪处分!”

    蒋百户是张家堡世袭的百户官,常年在边境生活,四十岁的年龄有着五十多岁的苍老的脸,他嘴硬心软,实际上却很少真正处罚人,故此,军户们明面上怕他,实际上真正怵的确是蒋百户的两个手下———总旗官胡勇和郑仲宁。胡勇脾气暴躁,心狠手辣,军户们看到他都恨不得绕道走。郑仲宁却是凭军功一步步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慢慢升成了总旗,他屡建奇功,做事有魄力,又为人正派,处事公道,让人真心折服。

    宋芸娘和许安文各自领了馒头和稀粥,找了一处人相对少的地方,肩并肩靠着城墙坐着。许安文慵懒的伸直双腿,毫无形象的歪着,宋芸娘则微蜷着腿,斜倚着墙,放松着劳累的筋骨。两人就着馒头喝着稀粥,此时确实是又累又饿,再难吃的东西也吃得香。

    “哦哦,对了,差点忘了”,许安文懊恼地喊了一声,突然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献宝般的在宋芸娘面前打开,里面居然是两个白乎乎的馒头。

    “哦,白面馒头,我几乎快有两年没有见到这东西了。”宋芸娘眼睛一亮,有几分兴奋。“给,咱们一人一个”,许安文大方的递了一个馒头给宋芸娘。“这个……怕不好吧……”宋芸娘有些犹豫地缩回了手,“三郎,你们家供着你读书,日子也不宽裕,这个白面馒头肯定是你娘特意做给你的。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要多吃点好的,我现在吃这黑面馒头已经习惯了,还挺喜欢吃的。”

    许安文嘿嘿笑了笑,“芸姐姐,你别客气啦,咱们谁跟谁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我二哥前些日子立功啦,杀了四五个鞑子,不但升了队长,还得了好些赏银。他托人买了好些精米和白面带回家来,我们家现在可不缺吃的啦!”说着,狠狠的咬了一大口白面馒头。

    “那……就多谢了”,宋芸娘接过白面馒头,想了想,又小心翼翼的仍用油纸包好,揣进怀里,“谢谢你的馒头,不过,我想留着回去给荀哥儿,他一定会很开心!”想着荀哥儿看见白面馒头会高兴得眼睛放亮的样子,芸娘嘴角不觉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许安文愣愣地看着芸娘,咬在嘴里的白面馒头却有些吞不下去了,他有些心酸,小心翼翼地半带试探半带玩笑地说:“芸姐姐,你……你做我二嫂可好?嫁给我二哥,咱们天天吃白面馒头!”

    宋芸娘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他,“三郎,以后可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这是大人的事情,你小孩子不懂的,你就好好读你的书吧!你不知道,荀哥儿不知有多羡慕你呢!”说到这里,宋芸娘的声音慢慢弱了下去,想到弟弟那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正当读书的年龄却只能呆在破败的、黑乎乎的家里,小小年纪还要帮忙做家事,不觉从心底生出了一股悲哀和无力感。

    “谁说我不懂?”许安文气冲冲地坐直了身体,“不就是因为你们家要招赘吗?你爹一心想让荀哥儿读书,舍不得让他继承军职,因此便想让你招赘个女婿沿袭你家的军籍”,他说着说着,声音带了些哽咽,“若是我大哥还在,我们家不用二哥来继承军职,你早就成了我二嫂了,哪里会像现在这样,都快耽误成了老姑娘了?”

    按照梁国的规定,军户的军籍是世袭的,即一朝当兵,终生为伍,父死子替,兄死弟替,每一家军户必须要有一人把军籍世袭下来,这样才能保证军户的数量不会减少。若哪家军户断了男丁,就会到这家军户的原籍,在他的族人中选一男子继承军职。一旦被确定为军籍,除非有皇上的特许,否则是很难脱离军籍的。

    许家本有安武、安平、安文三个儿子,两年前,大儿子许安武战死后,本在书塾读书的二儿子许安平便代替哥哥继承了家里的军职。

    听着这半是童言半是实情的话,宋芸娘噗嗤笑了,“三郎,若你大哥还在,你二哥现在只怕都是秀才了,以后说不定还会考个举人回来,给你娶一个娇滴滴的官家小姐做二嫂了。就算是现在啊,凭你二哥的出息,还怕找不到家世好、人品好的姑娘?”

    “我才不要什么狗屁官家小姐,在我心里呀,你才是最合适我二哥的人。”许安文仗着年纪小,故意口无遮拦,“芸姐姐,你就嫁给我二哥吧,你若愿意,我马上就学我哥弃笔从兵,有我继承了家里的军职,二哥就算入赘你们家也行啊!”

    “什么弃笔从兵,是投笔从戎。我看你白上了几天书塾了,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宋芸娘笑骂。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看到书就头疼,哪里是读书的料。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这些天,我都是在跟着我舅舅练武呢,读书只不过是个幌子哩!总有一天,我也要入伍,杀鞑子,为大哥报仇。”许安文紧紧攥起了拳头,嘻嘻哈哈的脸上也不见了笑容,满是悲愤和仇恨。

    宋芸娘沉默了下来,她吃完最后一口馒头,慢慢站起身来,望着许安文,“三郎,以后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你娘会伤心的,你二哥也会不安的。你现在也不小了,该懂事了。你二哥既然走了从军这条路,你们家的希望就都在你一人身上了。”

    “那……那你和二哥怎么办?”许安文有些气急。

    宋芸娘微仰起头,视线越过层层的黑漆漆的屋檐,望向远方的群山。湛蓝的天空,飘着几片丝絮般的、淡淡的白云,蓝天的笼罩下,连绵的青山静静地矗立着。宋芸娘的声音也带了些飘渺:“怎么办?以前怎么办,现在就怎么办。从前那么难熬的日子都过来了,以后再怎么苦也不怕了。我和你二哥,终是有缘无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宋芸娘的回忆

    五年前的宋芸娘,还只是江南水乡富贵之家的一位深闺娇娘,刚刚豆蔻年华,纤纤弱质,不谙世事。作为家中的独女,虽然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但爹爹和娘总抱着“儿子是要当家立户的,必得严教;女儿日后要出嫁伺候夫家的,却是要娇养”的观念,再加上芸娘也确实聪慧伶俐,乖巧可人,故此对两个儿子管教得严,对芸娘这个唯一的女儿,却真真儿是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千娇万宠集于一身。

    爹爹出身诗书之家,少年中举,意气风发,虽然只做了个钱塘知县,但在江南富泽之地做着父母官儿,倒也安乐富足。娘出身于江南富庶之家,温柔贤惠,相夫教子,持家有道。爹和娘恩爱和美,举案齐眉,家中也无什么妾室、通房之流,两个弟弟更是温顺懂事,兄友弟恭。芸娘常想着,过着这样的日子,别说什么皇室贵族,富豪之家,就是神仙的日子倒是都不稀罕的了。

    就这样过了蜜水般的、无忧无虑的十四、五年,到了嫁人的日子,娘怕芸娘出嫁后会在婆家受气,便将芸娘许配给了自己娘家的侄儿,表哥和芸娘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又是知根知底的,再温柔和煦不过的一个少年,舅舅和舅妈也是对芸娘百般疼爱,若真嫁给表哥,

    分节阅读_2

    分节阅读_2

章节目录

军户小娘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生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生春秋并收藏军户小娘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