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4

    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4

    在你这个年纪,萱儿都出世了。”

    “爹,您不要这么说,现在咱们不是过得挺好的啊。我就守着爹和荀哥儿,好生过日子。马上就要秋收了,这两年爹在稼穑上的经验多了,不像刚来时那么忙乱,我看咱家的水稻长得挺好,今年田里一定有个好收成。等秋收完了,农闲时我就再多织些布,卖了钱买些鸡喂着,鸡生蛋,蛋生鸡的,咱们便也存些钱送荀哥儿上书塾读书去。荀哥儿那么聪明好学,将来啊一定可以读出点儿成就来……”

    “芸娘,”宋芸娘一旦谋划起未来,就会有些没完没了,宋思年忍不住打断她,“今天下西村的刘媒婆来过了,说的是下西村张东财家的二郎,今年十九岁,他们家可是民户,不嫌咱们家是军户,也不嫌你比他大……”

    作者有话要说:

    ☆、找上门的亲事

    宋芸娘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哪个张家二郎?莫名其妙的,提什么亲?”

    “说起来你也应该见过,他们家的田和咱们家的挨着,今春的时候,家里的犁坏了,还借过他们家的犁呢!”

    宋芸娘细细回忆了一下,脑海里便模模糊糊浮现出一个呆呆的青年男子的形象,好像在田间地头碰见过几次,每每遇见,总是涨红着脸,半垂着头,有些局促的侧身避开,似乎很害羞的样子。

    宋思年接着说:“刘媒婆说,他们家境好,没有什么负担。他上面只有一个哥哥,已经成了家,在靖边城守备署做典吏,哥嫂一家人都住在那里。父亲已经过世了,现在家里只有母亲和一个妹妹,他娘是很和善的一位老妇人,我也见过,妹妹也订了亲,好像说的是西边新平堡里的人家,明年就出阁。嫁过去后,就只两口子伺候着母亲过日子。他们家想着,待妹妹出阁时,家里有个嫂子,一些事情也好张罗些,便想在妹妹出阁前就把张二郎的亲事办了,毕竟年纪都不小了。我看,他们家也是很有诚意的……”

    “爹,我们当初不是说好了要招赘的吗?他们家想必是不可能的,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吧!”宋芸娘打断了父亲的话,见宋思年面露不以为然之色,想了想又道:“再说,我看他们家也不是真的很有诚意,哪里有为了妹妹出阁就急着娶嫂子的道理?”

    宋思年便笑着说:“傻丫头,这只是他们家想出来的借口,想快点儿把你娶回去。那刘媒婆说了,张二郎自从两年前不知在哪里见到了你,就上心了,可她娘嫌我们家是军户,又贫苦,故此一直不同意。这两年,她给张二郎不知说了多少个姑娘,都不愿意,一个劲儿地磨着他娘到咱们家提亲。前两天,他娘终于松口了,就赶紧催着刘媒婆过来了。我看啊,八成是那张二郎对你情根深种了,故此才这般急呢。没办法,谁叫咱们家芸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呢!”

    “爹——”宋芸娘红着脸羞道,“你也来打趣我!”说罢便端着碗筷扭身进了厨房。

    宋芸娘这些年里里外外操持家务,坚韧刚强,倒极少流露出这种小女儿形态。宋思年欣慰地看着芸娘的身影,大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慨。

    宋芸娘拿着丝瓜络,蹲在矮小的厨房里麻利地刷着碗,一向平静无澜的心境掠起了微漾。本想着这辈子就这样守着爹爹和荀哥儿过下去,早已淡了男女之情,什么男欢女爱,柔情蜜意,似乎都随着当年表哥的誓言一起消逝在那温暖妩媚、花红柳绿的江南,已是上辈子般的久远。没想到在这小小张家堡的某个角落,居然还有一个少年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自己,苦苦和家里抗争着,期盼着能与自己携手,共度百年……

    宋思年拄着拐杖,一跛一跛的来到厨房,昏暗的矮小的厨房里,宋芸娘瘦削的身形越发衬得形单影只,柔弱可怜。宋思年的眼眶便有些湿润,“芸娘,张二郎这小伙子我接触的次数也不算少,他为人稳重,热情善良,倒也是良配,你看……”

    宋芸娘匆匆打断父亲的话:“什么良配?如果不能入赘再好也不是良配。”

    宋思年严肃了语气,“芸娘,入赘的事,当年是我欠缺考虑,以后万不可再提了。那时以入赘为借口,为的是抵挡那些个狂蜂浪蝶,哪成想现在阻碍了你的姻缘?这些天我也想明白了,服军役也好,继承军职也罢,这些都是男子的责任,岂能让你一个弱小女子承担?”

    宋思年顿了顿,看着芸娘仍是毫不经心的样子,便又试探着问:“芸娘,是不是你对张二郎不满意,其实隔壁的许二郎也是很不错的小伙子,有冲劲,有魄力,又是知根知底的,爹看得出来,他一直对你有爱慕之心。许家二郎除了家里是军户,其他方面倒不比那张二郎差,你若愿意,我马上找人去探探许家嫂子的口气。”

    “爹——”宋芸娘有些气急,她扔下手里的丝瓜络,急匆匆站起来,起得快了些便有些头晕目眩,芸娘抚了抚额头,“什么张二郎,许二郎,不管哪个二郎,我都不嫁!”

    “芸娘!”宋思年提高了声音,带着命令,也带着恳求,“自从来到这张家堡,家里最苦的就是你了,你跟着爹开荒种田,跟着一群男子修城墙,里里外外操持家务,服侍爹爹,照顾荀儿……可是,你不能老是操心我和荀儿,你为我们付出太多了,也要为自己好好打算打算。否则的话,叫我日后在九泉之下如何有颜面见你的母亲?想当年,你母亲那般疼爱你……”

    说着说着,宋思年不觉悲从中来,老泪纵横,芸娘看着父亲,只觉得满腹辛酸,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厨房外,宋荀静静地立在哪里,不知站了多久,此刻却再也无法忍住,他冲进厨房,紧紧握住芸娘的双手,小小的身子微微发着抖,“姐姐,爹说的对!姐,你就好好选个人家,找个温柔体贴的姐夫,一定要幸福安乐。”他挺直单薄的小胸脯,昂着头大声道,“姐,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你放心,我会支撑起宋家的门户的。”

    宋芸娘愣愣地看着荀哥儿,感慨万千,半晌,她慢慢抽回了双手,紧紧按住荀哥的肩,目光坚定的看着他,“荀哥儿,你这般懂事,姐姐很欣慰。但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跟着爹做学问,将来才有能力为我们宋家支撑门户啊!”宋芸娘又看向父亲,“爹,您说的话我都听进去了,只是我现在心里乱的很,我想再好好想想……”

    宋芸娘少有的失眠了。来到张家堡后,因家事繁多,终日操劳无休,满身疲惫,到了夜里往往都是沾上枕头便可熟睡。可此时,宋芸娘虽觉得身心俱疲,却在炕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她的脑间闪过无数景象:

    一会儿,是在院子里,许安平那深情的双眸默默注视着她;一会儿,是在田间地头,张二郎半低着头害羞的偷看着她;一会儿,又是在杏花烟雨的江南,表哥轻轻牵着她的手,带着溺人的微笑,温柔地凝视着她,悄声说:“芸娘,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牵一辈子,可好?”

    可是最后,所有的景象都变成了荀哥,荀哥,荀哥。练兵场上,弱小的荀哥被一群膀大腰粗的西北汉子围着嘲笑奚落,茫然失措;高大的城墙上,身穿士兵服的荀哥被流矢射中,如断线的风筝般从城头飘落;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单薄的荀哥拖着和他身材毫不相称的大刀与鞑子拼杀,被轻易斩落……

    宋芸娘惊出一身冷汗,睁大了双眼,呆呆地瞪着黑漆漆的屋顶,“我去寻我的安乐,那荀哥的安乐在哪里?爹爹的安乐又在哪里?”她想起娘临终前,枯瘦的双手紧紧抓住自己,睁着不甘心的眼,费力地吐出几个字“照……顾……荀……哥……”

    荀哥是爹娘的希望,也是自己的希望,假如失去了荀哥,就算自己寻得良人又有何意义?文弱的荀哥和这粗狂蛮荒的边境是那般格格不入,“橘生南为橘,生于北则为枳”。荀哥只应待在温暖秀丽的江南,和文人雅士一道,习文吟诗,风雅脱俗,哪能在这蛮荒之地,和一群粗俗的汉子为伍,终日过刀口上舔食的生活。万不可让荀哥折在这里,终是要让荀哥回到属于他的地方。芸娘便慢慢平静了心境,坚定了决心。

    作者有话要说:

    ☆、张二郎的告白

    宋芸娘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近凌晨时才模模糊糊睡去。第二天早上,芸娘睡得沉了些,在一片欢快的鸟叫声中醒过来,便朦朦胧胧觉得自己还在江南家中的翠微阁里,每每早晨醒来,窗外一片鸟语花香。睁眼看到满室的白光和光秃秃的屋顶,不见自己熟悉的浅粉纱帐,才猛然想起自己仍是在张家堡,这个已经生活了五年的地方,便生出一阵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处何处的茫然。

    宋芸娘躺在炕上微微发了会子呆,慢慢清醒过来。“糟了!”她想起自己身上的差事,赶忙从床上爬起,匆匆抓过衣服穿了,便急着往外走。

    “芸娘!”宋思年拄着拐杖走出房门,“今日就在家中休息吧,不要去城墙了。”

    “爹,”芸娘急道:“不去怎么行?前些日子蒋百户说修城墙的进度慢了,故此胡总旗他们管的十分严厉,不去的话还不知要怎样罚我们呢!”

    “芸娘,荀儿已经去了,你不用担心。”

    “荀哥儿?他怎么去了?他怎么能去?爹,您怎么也不拦着他?”芸娘不禁又急又气,一连串地问着。

    宋思年笑道:“天还没亮荀儿就出门了,和隔壁的许三郎一起去的,这两个孩子大概昨天晚上便约好了。你就放心吧,许三郎这小子精得很,有他在,荀儿吃不了亏的。再说,许家的总旗女婿不是也回来了吗,他也会关照荀儿他们的。”他看着芸娘仍是一副焦虑的模样,便安慰道:“芸娘,荀儿他长大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躲在你怀里的小娃娃了。总该要让他出去见见风雨,磨练磨练,不让他吃点苦头,成天躲在妇人身后,将来怎么可能会有出息?”

    芸娘想着,既然事已至此,也无法回转,只希望荀哥儿今日顺顺利利,不要吃什么苦头,便转身向厨房走去,边走边对父亲说:“爹,您还没有吃早饭吧,我去厨房做。”

    父女俩在厨房简单对付了一餐,宋思年看着埋头忙在洗洗涮涮的芸娘,轻声说:“芸娘,这段时间你也累坏了吧,坐下歇歇吧,和爹说说话。”

    芸娘一边刷着锅,一边说,“爹,您有什么话就说吧,我听着呢。”

    宋思年沉思了一会儿,问:“芸娘,昨晚爹和你说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我寻思着,那张家二郎也好,许家二郎也罢,都是张家堡数一数二的好儿郎,都算得上是良配……”

    “爹”,芸娘打断了父亲,“您不是教导过我,君子一诺千金吗?当初我们既然说了入赘的话,现在又怎可随意改变?那让堡里的人怎么看我宋芸娘,怎么看宋家?”

    “当初上门说亲的是些什么人,张二郎又是什么样的人?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要因为当时一时的援兵之计阻碍了你的终生。”

    “爹”,芸娘便笑着开着玩笑,“您就放心吧,耽误不了我的终生的。想我宋芸娘文可琴棋书画,织布绣花,武可下地种田,上墙搬砖,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将来啊,自会有一位如意郎君,骑着高头大马,乖乖入赘到我宋家来的。”

    “你这孩子,哪有女子这样说自己的?”宋思年不禁摇头苦笑。“芸娘啊……”

    “爹,我看水缸里的水不多了,我去水井那儿挑两桶水回来。”芸娘见父亲又有长篇大论训导的趋势,赶紧找了个借口结束话题,拿着扁担和空桶就匆匆出门了。

    张家堡有两个水井,东、西两边各有一个,供着全堡军民的用水。张芸娘来到井边时,只见井边正站着一名男子,身旁搁着一根扁担和两桶水。芸娘见他站着不动,便越过他直接走到井边,从井里打了两桶水上来,挑在扁担上就走,起身时,却因近日身体疲惫不适,再加上昨晚一夜未睡,脚步就有些踉跄。正有些不稳时,突然,身旁伸出一双手闻闻的扶住了扁担,宋芸娘侧头看去,便撞上了一双明亮深邃的眼睛。

    这是一个端端正正的青年男子,穿着一身青布短衣,头戴青色方巾,眉目清秀,气质干净。他见芸娘看着自己,便红着脸垂下眼,有些手足无措。

    芸娘便笑着说:“这位小哥,谢谢你了。”

    男子愣了愣,结结巴巴地说:“芸……宋娘子,这两桶水重的很,不如我帮你挑吧?”

    宋芸娘奇道:“你认识我?你是上东村还是下东村的?我以前好像没有见过你吧!”

    男子便有些沮丧,“宋……宋娘子,我是下西村的,我姓张……”

    “下西村的,怪道以前没见过呢!怎么绕道跑我们东边儿打水来啦?你们村里的水井出什

    分节阅读_4

    分节阅读_4

章节目录

军户小娘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生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生春秋并收藏军户小娘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