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51

    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51

    惊,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她猛地挣扎开来,急道:“糟了,荀哥儿要栓门。”

    萧靖北微微怔了下,轻声笑了。他今日得偿所愿,只觉得心情从未这般好过。他又在芸娘唇上啄了啄,这才不舍地松开了手,忍不住戏谑道:“这小舅子也太煞风景了。”

    芸娘忍不住害羞地捶了下他的胸膛。萧靖北越发抑制不住唇边的笑意,他目送芸娘进了许家院门,这才回到宋家门口,轻声喊:“荀哥儿,别慌着锁门。”

    作者有话要说:

    ☆、鞑靼人的进犯

    秋日的暖阳照着静静伫立着的高大城墙,城墙下站着无精打采的徐文轩。

    此时风和日丽,秋风放缓了步伐,不似秋冬,倒反而有点儿像初春。微风温柔地轻轻拂在面上,带着催眠的魔力,让人不禁昏昏欲睡。四下一片寂静,徐文轩见四周无人,便小小地偷了个懒,将身子轻轻靠在城墙上,双手扶着长枪杵在地上,轮流交换着双腿的重心,放松一下站得僵硬了的身体。

    徐文轩失神地抬头望着湛蓝如洗的碧空,心中却沉闷无比。他自从那日向萧靖北道明了心事之后,便热切地期盼着萧家的回应。可是,直到昨日,萧靖北才委婉地对他说,萧靖娴尚年幼,再加上目前张家堡处于危机之时,不便商谈婚事。

    徐文轩虽然胆小怯弱,却一点儿也不笨,他自然明白这都只是借口,只怕是那萧靖娴看不上自己。想到这里,徐文轩颓然地叹了一口气。

    城墙外一片宁静,哪里有半点战争来临的迹象。张家堡外的田地里,已有一些大胆的军户们在劳作。自从王远命令全堡高度戒备以来,已过了六七天。开始的时候,人人都害怕地躲在堡内不敢出门。这两日,见城堡外一片安宁,便有一些大胆的军户要求出堡。万总旗本来严禁他们出去,可耐不住这些军户软磨硬磨,这个笑嘻嘻地说:“大人,小的地里还有一些白菜萝卜,若再不收的话,就要烂在地里了。”那个苦苦地求:“大人,小的地里要施肥啦,明年才能有个好收成。我动作快得很,半天的功夫就得了。”还有的干脆淌眼泪:“大人,家里的柴不够,这几日连炕都烧不了,一家老小都快冻死了。求大人让小的上山打点柴吧。”

    万总旗无奈,只好报告他上头的余百户。余百户自是也做不了主,便又去请示王防守。王远想着全堡人员都成日躲在堡里不事生产,越发会坐吃山空,便同意让军户出堡,但特意嘱咐一定要就在附近活动,并注意安全。

    徐文轩看着空旷的田野和几十个在田间忙活的军户,只觉得好一幅安宁祥和的秋垦图,便不由自主地放松了绷紧的弦。这几日他都是住在营房,又拥挤条件又差,一群大男人挤在一起,臭烘烘的不说,呼噜声也是此起彼伏,每天晚上都睡不安稳,此刻便有些昏昏欲睡。他闭上眼睛,偷偷打了个盹。

    朦朦胧胧间,徐文轩见到萧靖娴娉娉婷婷向自己走来,穿着那天及笄之时的一身粉色衣裙,整个人俏丽无比。她走到身前,盈盈美目痴痴看着自己,秀美的脸庞充满了羞涩的笑意,柔声道:“文轩哥——”

    徐文轩心情激动无比,他露出了一脸傻笑,呆呆向萧靖娴伸出手,还没有碰触到她,却见萧靖娴脸色突然变得惨白,大喊“鞑子来啦!”徐文轩猛然惊醒,浑身打了个冷颤,却听得城墙上有士兵在大声惊呼:“狼烟起,狼烟起,鞑子来啦——”

    正在城墙上巡视的萧靖北早已看到了远方升起的滚滚狼烟,他一边命士兵赶快鸣钟敲锣,向堡内堡外的军户们示警,一边派人迅速通知防守府。

    西北方向,一束束狼烟笔直地升向天空。张家堡分布在外的边墩此刻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一个接一个地燃起了狼烟,向着张家堡示警。最远、最淡的狼烟大概就是张大虎他们燃起的吧,也不知他们现在情况如何,能否逃脱鞑子的袭击?萧靖北遥望着西北方,面色凝重,暗暗为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弟兄们忧心。

    随着最近的一个边墩燃起狼烟,萧靖北明白,敌人已经到了眼前,他似乎听到阵阵马蹄声如雷鸣般向张家堡涌来。

    当遥远的地平线出现了一条黑线,同时伴随着隐隐的马蹄声时,鞑子的军队已经出现在张家堡守城将士们的视野。此时,张家堡的上空也燃起了滚滚狼烟,向它的卫城——靖边城以及周边的兄弟军堡们发出示警和求救的信号。

    王远等人登上城楼的时候,已经看到西北方扬起了漫天的灰尘,几乎隐天蔽日,蔚蓝的天空不再纯净无暇,而是呈现一片阴霾。乌云般黑压压的鞑子骑兵正向张家堡疾驰而来,大地在鞑子的铁蹄下不停地震动。

    向着张家堡不断逼近的鞑子骑兵好似一个巨大的滚轮,所到之地,一切碾为齑粉。王远等一众官员都面色惨白,他们的双腿开始不由自主地发起了抖,心中都在惶恐,不知张家堡的城墙在这来势汹汹的鞑子骑兵面前能否抵挡得住。

    王远将视线从远方的鞑子军队上收回,阴沉着脸打量着张家堡的城墙,心想,幸好今年已经完成了城墙包砖的工程,若非如此,只怕更是没有守住城堡的希望。他心中稍稍安定,又沿着高大的城墙环顾了一遍,突然看到吊桥还没有收起来,瓮城城门居然也还留有一小半未关。他大惊失色,冲着万总旗大嚷:“你怎么搞的,城门怎么还没有关上?”

    万总旗额上冒出了冷汗,上前回道:“回大人,还有一些出外劳作的军户们没有进来。”

    王远气得大嚷:“胡闹!关门,快关门!你以为这鞑子骑兵是咱们的骑兵啊,他们速度奇快,现在看着远,眨眼就到了眼前了。”

    万总旗看着不远处拼了命往这边奔跑的军户们,面露不忍之色,忍不住求道:“大人,再给他们一点时间吧,都是咱堡里的弟兄啊。”

    王远怒吼:“是谁放他们出堡的,真是不要命了!”

    万总旗微微怔了怔,小声嘟哝了一声:“大人,没有您的命令,谁敢放他们出去啊?”

    王远一愣,隐约想起自己的确同意过放军户们出堡,面色一时很有些难看。他望着远方黑压压的骑兵,又看了看正往城门奔跑的军户们,想到这些军户们外出毕竟也是经过了他的同意。他面色阴晴不定,牙关咬得紧紧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门外死命奔跑的军户,始终还是无法狠下心下令关闭城门。

    此时,大多数军户已经跑进了瓮城,只有少数十几个军户或因干活的田地太远,或因腿脚不便,还在不远处绝望地奔跑。此外,还有近两日聚集过来的十几个流民也想进堡躲避。

    “关城门!收吊桥!”眼看着鞑子的军队越来越近,王远闭了闭眼,狠下心,斩钉截铁地下了命令。

    “大人,已有几个流民跑到了门口了。”萧靖北忍不住插言。虽然他职位低下,本轮不到他开口,但他见万总旗等人都沉默不语,只好挺身而出,希望能救这几个流民一命。

    王远恼怒地看向这大胆进言之人,看到是萧靖北,愣了下,面色却是有些缓和。他解释道:“萧小旗,你刚来,情况还不熟。鞑子惯会驱使奸细,这些流民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鞑子攻城之时过来,只怕事有蹊跷。去年,西边的刘公寨堡就是因为放进了奸细,最后奸细和城外的鞑子里应外合,轻易地攻破了城门。”他扫视了城墙上的诸位官员,冷冷道:“战争时期,最忌讳的便是妇人之仁,这些流民不管是不是鞑子的奸细,一个都不准放进来。”

    说话间,沉重的城门已经缓缓关上,吊桥也慢慢收了起来,彻底断开了外界通往张家堡的唯一通道。已经跑到门口的流民和军户们站在壕沟之外,看着缓缓升起的吊桥绝望的哭喊,但是吊桥绝对不会再放下来,城门也绝无可能再打开,因为鞑子骑兵的先锋部队已经如一阵疾风般冲到了城下。

    作者有话要说:

    ☆、危机前的宋家

    张家堡示警的钟声敲响之前,宋芸娘正和李氏、王姨娘一起在家里收拾院子里的那一堆柴米油盐。三个女人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李氏早已将芸娘视作儿媳,看向她的眼神充满了满意和慈爱。这几日,她见宋芸娘对那天晚上钰哥儿哭闹之事只字不提,举止行为和往日一般,便在心里暗暗赞叹芸娘的宽容大度、顾全大局,不愧是出身诗书礼仪之家,有着良好家教和修养的的女子。

    王姨娘自然是为李氏马首是瞻,既视芸娘为晚辈,又习惯性地带了点儿下人的谦卑。再加上她心知萧靖娴私下对宋芸娘的伤害,所以也带了些愧疚之意,在言行上便更加小心小意。

    宋芸娘则是和以往一样,举止从容,待人温和,对这二人更是视作自己的长辈,只有尊重和爱戴。那天晚上的事情后,又经过了这几日的观察,宋芸娘已知那背后教唆钰哥儿之人十有八九就是萧靖娴。但她不屑于这些阴私之事,也不愿在此事上费太多精力和心思。因此这几日下来,她除了对萧靖娴十分淡然,对李氏和王姨娘倒是和往日一般,三个人亲亲热热,相处得十分和睦融洽。

    唯一的“刺头”萧靖娴自从那日晚上被李氏一番话语浇熄了所有希望的火苗后,便消沉了许多。她不好意思在宋家院子里多呆,便一直躲在许家,缠着张氏教她纺纱织布。本来空虚无聊的张氏见到这“虚心好学”的学生倒是十分高兴,这二人自然是一拍即合,成日坐在织布机前一边干活,一边谈笑,亲如母女。

    此时,宋家的小院子里推了几大袋粮食,有面粉,还有小米、栗米等,宋芸娘正将这些米、面分装在小袋子里,李氏和王姨娘便一趟趟地将小袋米、面提进地窖。他们一边满头大汗地干活,一边嘻嘻哈哈地说笑。

    宋思年见几个女人在院子里叽叽喳喳,既插不上手,也不好多呆,便回房教导荀哥儿读书,顺便稍带上了钰哥儿,让钰哥儿坐在一旁启蒙,在家里开起了小小的书塾。

    钰哥儿自从那日解开了心结,便像以往一样对宋芸娘和荀哥儿十分亲近。因此,两家人住在一起,除了宋思年时不时生出几分不甘心的感慨,其他人都十分欢喜,倒真的亲如一家人般。

    王姨娘连着拎了几趟,只觉得腰酸胳膊痛,她放下手里的袋子,抹了抹额上的汗,叹道:“要是四爷在家就好了,他只怕一手一袋就拎进去了,哪里需要我们娘几个这般费力地一趟趟搬。”李氏瞪了她一眼,笑骂道:“这些粮食是芸娘做面脂挣回来的。人家安慧不让我们出一点力,不但在靖边城替我们买好了这些粮食,昨晚还特意送到家里来。你现在就是搬一两趟又怎么啦?不出力还想吃白食啦?”

    王姨娘讪讪地笑了笑,“姐姐,看您说的,我这张老脸都快没有地方搁了。”说罢,又讨好地看向芸娘:“芸娘,你可真有本事,不但家务活精通,厨艺了得,还会做面脂,我们萧家能够娶到你,真的是烧了高香了。”李氏闻言也在一旁点头微笑不语。

    宋芸娘羞涩地笑了笑,继续低头干活。她和王姨娘一样,此刻也十分希望萧靖北能在身边。在这危机关头,家里没有一名壮年男子,只有几名妇孺,就好像缺少了主心骨一般,始终内心难以安定。只是萧靖北这几日防守任务更加重,几乎日日夜夜都在守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虽说就住在宋家,但和芸娘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有时候竟只能用眼神打个招呼。

    宋芸娘看着这些大袋小袋的米面,不觉对昨晚送粮前来的许安慧充满了感激,她同李氏商量:“李婶婶,安慧姐帮了我们这么多忙,我们实在是无以为报。等会儿将这些粮食每样送一袋给隔壁的张婶婶吧。”

    李氏笑道:“这是你家,这些粮食也是你挣回来的,我们现在都是靠着你养活,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问我。”

    王姨娘掩嘴笑了笑,打趣道:“姐姐,芸娘这是向您这个婆婆请示呢!”

    李氏一愣,笑眯眯地看着芸娘,目光越发欣喜和慈爱。

    宋芸娘红了脸,便干脆将小米和面粉各提了两小袋去了隔壁,留下李氏和王姨娘在院子里抑制不住的笑。

    昨日傍晚,刚刚吃完晚饭后,萧靖北便匆匆忙忙去了城墙防守,他刚走不久,许安慧来到了宋家,身旁还带着一个士兵,拖着一辆板车,上面堆满了大包小包。

    宋芸娘见到她很是惊讶,“安慧姐,我听张婶婶说你不是带着两个孩子避到靖边城去了呀?”

    许安慧淡淡笑了笑,“我让我婆婆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官人留在这里,我怎么也要陪着他。”

    芸娘不语,只是敬佩地看着她。这些日子选择离开张家堡的大都是一些官员和富户的家眷,普通军户如

    分节阅读_51

    分节阅读_51

章节目录

军户小娘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生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生春秋并收藏军户小娘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