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100

    军户小娘子 作者:月生春秋

    分节阅读_100

    蔷等人在一旁恶意中伤诋毁,最终导致了君臣关系完全恶化,直至萧定邦被削爵,萧家满门抄斩。

    先皇后萧芜蘅尚在之时,尚能时时劝诫梁惠帝,让他有所克制。萧芜蘅自尽身亡后,梁惠帝越发少了约束,他干脆将朝廷政事交给了以张玉蔷的父亲宰相张鸣德为首的一帮大臣,自己则日日留在内廷,做个不问政事、只寻仙道的活神仙。

    五年前萧定邦一家被抄斩后,少了唯一与之抗衡的力量,一人独大的张鸣德越发大权独揽。后宫里没有了皇后的压制,则成了张玉蔷的天下,张鸣德和张玉蔷一内一外牢牢把持了梁国的朝政。

    唯一令他们遗憾的是,梁惠帝尽管软禁了太子,将先皇后一族的势力连根拔起,但他毕竟与先皇后萧芜蘅是结发夫妻,相扶相持、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段经历在他的记忆里始终无法磨灭。特别是五年前萧芜蘅自尽身亡,临死前留下一封血书,字字泣血,句句锥心。梁惠帝痛心疾首、愧疚悔恨之下,在心中始终为萧芜蘅留有一小块角落,连带着对她所出的太子和四皇子也格外网开一面。

    几年来,不论张玉蔷和刘振如何进谗言,他始终对他们心怀仁慈,不忍心严苛责罚。太子刘荣熙是他与萧芜蘅的第一个孩子,寄予了他们两个人无限的期望和厚爱。这几年,他仅仅将刘荣熙软禁在京郊一处庭院,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处罚,也一直未有立张玉蔷所出的六皇子刘荣泰为太子的打算。

    这两年,一向以宽厚仁德示人的张鸣德随着大权在握,渐渐开始本性流露,在朝廷上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张玉蔷更是宠冠后宫、恣意打压欺凌其他大小妃子,朝廷内外开始隐隐有了反对的声音。

    众臣们回想起了贤淑温良的萧皇后和虽然言行跋扈但为人十分公正的萧远山,甚至有几个老臣联名上书,指出了当年长公主谋反案的重重疑点,要求重审萧远山之案,并早日解禁太子。

    这样的举动和呼声令张鸣德他们心惊不已,眼见梁惠帝身子越来越弱,而六皇子刘荣泰尚未成年,且未能立为太子,这样的时候阿鲁克率大军南侵,简直是上天送到他们面前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张鸣德、刘振和张玉蔷一内一外,成日在梁惠帝耳旁怂恿煽惑,吃多了仙丹有些飘飘然的梁惠帝一时头脑发热,亲自率领着三十万京军北上征讨鞑子。

    此次出征,本就准备仓促,途中军粮没有跟上,军心已经不稳。再加上梁惠帝毫无任何征战经验,将一切军政事务交由同样没有作战经验的刘振专断,随征的一些文武大臣却不能参与军政事务,导致军内非常混乱。

    梁军首先浩浩荡荡地奔赴大同,梁惠帝本以为梁国声势浩大的军队一到,鞑子军队就会吓得落荒而逃,本就没有做认真打仗的准备。想不到,鞑子却是毫不退却,越战越勇。

    沿途听闻阿鲁克率领的鞑子主力军队已经攻破了大同的外围堡垒,即将攻陷大同,刘振已是吓得惊慌失措。快到大同时,又听闻阿鲁克带着主力去了宣府方向,意图专攻京城,他便匆忙改变行军路线,指挥着大军又转战宣府的方向。

    负责粮草的官员一直未能保证足够粮草的供给,三十万大军被刘振指挥着东奔西走,又饥又寒又疲劳,一路上怨声载道。行到龙门堡时,刘振突然下令就地扎营休息。全军在饥渴交加又惶恐不安的气氛中,度过了难熬的一晚。夜半时分,梁军最为松懈的时候,震天的杀喊声突然间四面响起,原来早有鞑子大军埋伏在此。

    此时,大多数梁国士兵已经数日未饱食,再加上沿途一直没有水源,天气又陡然转寒,士兵们衣衫单薄,只能在饥寒交迫、又渴又累的状态下仓促应战。

    龙门堡本就是易攻难守之地,鞑靼骑兵骑着高头大马四面围攻,直冲而下,破阵而入,杀的梁军毫无招架之力。随行文武大臣大多战死,士兵死伤过半,仅有少数人马得以侥幸逃脱。

    “刘振!刘振!”梁惠帝目呲尽裂,咬紧牙关,握紧了拳头恨恨一拳砸向马车侧壁。被俘以后,他没有仙丹可吃,不再成日混混沌沌,神智渐渐清明。这几日以来,他回想了许多事情,想明白了自己竟然会一步步走到被俘这一步的缘由。

    他想起当时兵败之时,几个亲信侍卫本来助他换上士兵服饰,准备护送着他趁乱逃走,可是刘振看到后,偏偏故意扯着嗓子大喊:“圣上在此,保护圣上——”鞑子兵听到动静后,立刻策马过来将他们团团围住,不但杀死了他仅剩的几个亲信侍卫,还恨恨羞辱了他一番,将他俘虏。而那刘振却趁乱逃走,不知所踪。

    “这个阉货!”梁惠帝又恨恨捶了一拳。他想起了□□皇帝当年曾经说过“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警言,可是自己却不顾老祖宗的告诫,不但纵容着刘振在朝廷横行作乱,还被他鼓动着亲征。最不应该的是让他随意指挥大军,导致了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而自己也不幸被俘,成为了整个梁国的耻辱和笑柄。

    “阿蘅……阿蘅……我对不住你……”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刻,第一时间出现在梁惠帝脑海的,不是他现在最宠爱的张玉蔷,而是发妻萧芜蘅。

    他想起他第一次见到萧芜蘅,是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春风拂面、暖阳宜人的阳春三月,姹紫嫣红的御花园里,一群活波娇艳的少女正在漫步赏花。她们都是侯门贵族家的尊贵小姐,进宫参加皇后设的百花宴。宴会的目的是,从她们中间选出未来的皇后——当时的太子妃。

    皇后当时有意令宫人带着这群少女从还是太子的梁惠帝面前经过,十几个千娇百媚的佳人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她。萧芜蘅不是最漂亮的那一个,但是她端庄的仪表,泰然自若的神态,优美轻灵的步伐深深打动了他。他还记得她那双小鹿一般清澈的双眸,轻轻抬眸看了他一眼,立刻便微微低首,轻垂下眼帘,羽翼般的睫毛轻轻颤抖着,好像春天最温柔的风儿在他的心头轻轻拂过。

    梁惠帝想起了往事,不禁又留下了几行热泪。他不明白自己最后为何和萧芜蘅走到了那一步,他突然想起,他当年之所以与萧芜蘅关系越来越冷淡,一方面固然是萧芜蘅年老色衰渐渐失宠,而年轻貌美的张玉蔷开始专宠在身,另一方面也是萧芜蘅每每一见面,便不断地板着面孔劝诫他不要再吃仙丹,不要宠信刘振,引起了他的厌烦。

    他又想起了这几年来,刘振在他面前鼓吹着仙丹的妙处,奉承他自从吃了仙丹之后,精神焕发,精力无穷,有返老还童的趋势,害得他日日沾沾自喜,越发沉迷于求仙炼药。可就是这个仙丹,不但未能让他延年益寿,还令他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人……

    他想着,若阿蘅还在,一定不会赞成自己率军亲征;若身经百战的萧定邦还在,自己也肯定不会被可恶的鞑子欺辱到如此地步。

    他又想到了远在京城的贵妃张玉蔷,“蔷儿,蔷儿,她定是吓坏了……”在他的眼里,他的蔷儿是那样的柔弱,一心依附着自己,无论自己做出何种决定她都是毫不犹豫地赞成。他想起自己在犹豫是否应该亲征时,蔷儿以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眼中充满了鼓励,可是自己最终却令她失望……现在自己出事,她定是已经吓得六神无主。

    梁惠帝又看了看马车外,几十个高大健壮的鞑子骑兵紧紧围在马车四周,看来鞑子并没有杀他的打算,而是想挟持他换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梁惠帝又有了几分心安,他知道,不论鞑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的蔷儿都会答应,只要换得他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段其实是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写照,明英宗带着五十万大军(也有说是二三十万)御驾亲征,却不敌几万人马的瓦剌军,导致明英宗被俘,明军死伤过半,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有时候比作者菌开的脑洞更加令人匪夷所思。我将双方的实力稍加修改,再加上一点儿朝廷内斗和阴谋,使这场惨败显得略略合理些。昨日猜中的亲,今日奖励红包一个!(づ ̄ 3 ̄)づ

    ☆、梁惠帝的绝境

    阿鲁克挟持着梁惠帝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宣府城下。虽然宣府城内驻守着三万多精锐骑兵,可是不论是梁国大军在龙门堡被围攻时,还是此刻鞑子大军已经杀到城下,里面都静悄悄的,好似一座空城一般毫无动静。只有城墙之上随风飘动的旌旗和隐隐冒出垛墙的长矛,才表明里面有着严密的防守。

    阿鲁克命人将梁惠帝的马车直接驱使到了宣城城门口,又命人在城门喊话,令宣府总兵和巡抚速速打开城门,迎接梁惠帝进城。

    城内沉默了一会儿,良久,才有士兵在城门上喊话,说奉杨总兵和徐巡抚之命,不能打开城门,并要阿鲁克速速撤兵,否则即将开炮轰炸。

    坐在马车里的梁惠帝听到这一番言辞,气得浑身发抖,忍不住哆哆嗦嗦地掀开帘子从马车上走下来,冲着城门大喊:“朕在此,还不速速叫杨嵩和徐信两个小子前来接驾!”

    城门上安静了下来,片刻之后又是咚咚咚的跑步声,一会儿,一身戎装的宣府总兵杨嵩和巡抚徐信登上了城头。

    “余受命巡抚宣府,不敢怠慢。凡信降者和犯城者格杀勿论。誓与宣府城共存亡,永保大梁江山不移……”徐信慷慨激昂地说着,杨嵩则手持利剑,面容沉静、虎视眈眈地立于一旁。

    “徐信,你瞎了狗眼了,没有看见是朕在此吗?”梁惠帝气得破口大骂。在自己的将士们面前,他终于找回了几分君王的霸气。

    徐信沉默了片刻,神色似有几分尴尬和退缩。一旁的杨嵩立即挺身而上,大义凛然地朗声喝道:“余等受命誓死守卫宣府城,与城池共存亡。”冷笑了几声,又道:“先皇已经以身殉国。奉太后懿旨,举国哀悼,半个月后,新皇登基,势必举全国之力踏平尔等,为先皇报仇血恨。”

    “什……什么太后,什么先皇,朕好端端的在此,你小子在胡说八道些什么?”梁惠帝只觉得五雷轰顶,怒不可遏,气得跳起了脚。

    “太后自然是先皇后宫中最尊贵的张贵妃。先皇出征前已留有口谕,若他不幸殉国,将传位于六皇子,张贵妃为太后。”杨嵩冷冷答道。

    “反了……你们都反了!”梁惠帝气血上涌,怒急攻心,颤抖了半天,好不容易说出这句话,便一下子昏了过去。

    阿鲁克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变故,一时有些无措。说话间,城墙上的几十门火炮已经架好,黑洞洞的炮筒对准了鞑子的军队。

    阿鲁克深知宣府城中的三万精兵矫勇善战,而自己的士兵之前与梁国大军大战一场,现在又长途跋涉至此,已是又饿又累,他不愿碰宣府城这块硬石头,便挟持着梁惠帝往西面已经攻克的大同而去。

    半个月后,六皇子刘荣泰顺利登基,年号天佑。新皇的第一道圣旨,便是积聚全国精锐兵力,一举歼灭鞑子大军,为以身殉国的先皇报仇。

    另一方面,并未死心的阿鲁克在大同镇城经过了数日的休整后,继续挟持着梁惠帝向宣府进军,想趁着梁国主力军队遭受重挫、其它兵力尚未调动到位之际,继续深入梁国腹地,意图直指京师。他打着护送“太上皇”回京的旗号,一路在各大小军堡前叫阵,命他们速速开门迎接 “太上皇”,并趁机攻下了好几个军堡。

    种种消息传到靖边城的萧家小院之时,已是新皇登基后的十多日之后,一切几乎尘埃落定。李氏经过了长时间的惶恐,真正面临了这一刻,就好像一直被线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了下来,她反而沉静了下来,决意好好谋划接下来的对策。

    李氏的小屋里,一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李氏侧坐炕边,微微低垂着头,一手轻轻拍着炕上睡得正香的妍姐儿。看着妍姐儿红扑扑的小脸和平静起伏着的小胸脯,她的心突然宁静了许多。

    “娘,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会儿说先皇已经殉国,一会儿说太上皇在鞑子手里,也不知那种说法才是真的。”宋芸娘一边低头绣着一个小儿的肚兜,一边轻声问着。这些日子外面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传个没完,却偏偏没有萧靖北的消息,她心中甚是不安,却又不敢在李氏面前表露,只好借做些针线活来掩饰自己的惶恐,殊不知她绣得七零八落的针脚,和动不动就扎破了手指还不自知的恍惚,早已经暴露了她内心的紧张和无措。

    李氏为妍姐儿掖了掖小被子,轻轻走到芸娘身前,随手扯过一张凳子坐着,轻声道:“哪种是真已经不重要了。新皇登基,先皇就是不殉国也得殉国。他们这一招釜底抽薪,就是要活生生逼死皇上啊。”

    宋芸娘手捏着针,半天也无法扎下去,愣在半空中僵持了一会儿,干脆将手里的肚兜放下,喃喃道:“也不知萧大哥现在怎么样了?只听说是随皇上亲

    分节阅读_100

    分节阅读_100

章节目录

军户小娘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生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生春秋并收藏军户小娘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