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笑了笑,说道:“诸公,先请喝茶,听我慢慢细说,其实我的这些说法都是简化后的代称,或者说简称。先说一下新闻、政治、经济、法律、军事。

    这几项都涉及到国家和朝廷机密,所以保守秘密是前提。

    具体是这样的,所谓新闻,新就是最新的,新奇的,特殊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刚刚听到的新鲜事情,也可以是最近刚发生的特殊事情。比方说:昨天大街上有狗咬人之事,虽然这件事是刚发生的,但不算新鲜事,也就不算新闻。如果换一件事情,再比方说:昨天大街上有人咬狗之事,那就算新鲜事,这就是新闻。以此类推,其他新闻,也是如此描述和采编。

    政治,指的是朝政治理天下之事,也就是国家大事,包括发布政令,外国使团来访,本国使节出国,以及朝堂重大事件,祭祀、节日活动,皇家出行,百官任免、调动、升迁等等。

    经济就是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矿石开采,道路修整,水利设施,工坊生产,货物运输,商品交易等等事关民生之事。

    法律就是律令,法典之规定和犯罪案件审理,诉讼之事。包括律令发布,律令解读,重大犯罪事件,官员知法犯法,民间特殊诉讼,律令互相矛盾,律令重新修改等等。

    军事,当然是军队建设,兵役,军饷,国家防御,外敌入侵,谋逆造反等与军队有关,需要扬我军威,壮我声势,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的事情。”

    “哦,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说法。既然这几项很重要,那么剩下的几项估计就是次要的了。”众人一边记录一边议论。

    李承乾命太监给众人沏茶,随后接着说道:“剩下的这几项,虽然涉及到的秘密不多,但是也不可轻视,相反,最吸引众人的恐怕还是下面的几项。”

    魏征思索了片刻,开口询问:“难道剩下的和报纸的利益相关?”

    李承乾心道,都是些聪明的家伙,怪不得都能居庙堂之高。点点头,开口说道:“文化,就是礼仪教化,诗词歌赋,经典学说,训诂评论,文物赏玩等事情或文章。

    技术,指的是各类技巧,革新,发现,创造等。比如农具更新,武技创新,兵器改良等社会各方面新思想、新方法的介绍,当然涉及到机密的可以略过,能进行推广的可以详细说明。

    风俗就是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矿产,语言习惯,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比如天竺的地方到底多大?黄金有多少?说的什么语言?海外到底有哪些国度等等。

    至于广告,就是广而告之,比如我名下的产业想要招人,就可以写一则说明,要求报纸书写印刷,或者我有东西要买、卖,也可以写一则说明,要求报纸印刷。甚至丢失东西,寻找失踪人物都可以。当然所有这些,都是要付出酬劳的,并且报纸有富余的版面才能被刊登。

    当然,这样一来,有个问题,那就是人多的时候,众人都想要印刷自己的文章和要求怎么办,那也简单,互相竞争,价高者得。或者增加报纸的页数,其余的只能等第二天以后再办理等等。如此办报的费用也可以收回甚至盈利。

    或者说了,有人有新技术,新诗词,新文章,新发现,想印刷发表,造福大众怎么办,那就可以给这些人加以补偿,我称之为稿酬。当然前提必须是,诸公能够审查通过。当然也有可能从其中选拔出对国家有用之人,授之以官,加以使用,一举数得。”

    “这——还能如此处理?真是奇思妙想,太子是天才啊。”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止不住地恭维、赞叹。没想到这报纸竟然有如此多的用处。

    接下来,又探讨了一些报纸发行的律令和管理规章,以及关于书籍和报纸,以及其他与印刷出版有关的律令,这才把众人打发走。

    随后不久,第一部印刷出版的法令《大唐印刷出版试行律令》在李世民的审查批复下正式诞生。第一份由李世民亲自题写报名的《天唐日报》正式发行。紧接着,由李承乾办理的《天唐周报》作为《天唐日报》的补充和休闲版也开始发行。

    每份报纸都是五文钱。整个长安立刻轰动,虽然买得起报纸的都是有钱人,但是很快就有人看到了商机,各大客栈酒楼茶室基本上家家都会购买,找识字人朗读,招揽来往顾客。

    又是一年的上元节,这一次,长安城的上元节格外热闹。毕竟,太子殿下为了搞宣传,制作了大量的花灯。朱雀大街上悬挂着不知多少盏灯笼,形态各异,五色缤纷,坊墙外不时传来欢呼喜庆声。

    李承乾刚吃过晚饭,就看见杜荷、长孙冲两个,鬼鬼祟祟走了进来,其实在吃饭前,这两位就已经派人过来打了招呼,要不哪里能进太子府。

    “郎君,今夜开放宵禁,长孙冲奉命特来随殿下出行。”长孙冲对着李承乾一拜。听着他搞怪的话,李承乾收拾了一下衣服,揉揉肚子笑着说:“走,我带你们,看好玩的。”杜荷探头说道:“不会是去花楼吧?”“毛都没长齐,你就有了贼心。”二人嘻嘻哈哈跟着李承乾走出府门。

    街头花灯是官府和商家共同举办的,当然李承乾的产业占了大头。今年的花灯品种格外多,花灯的纱罩也是五颜六色,上面有的是一首诗,有的是一句话。每盏花灯上都有一个灯谜,猜中了就可以带走这盏灯。

    随着夜幕降临,人也越来越多,二人跟在李承乾身后,不时的大呼小叫,弄得李承乾哭笑不得。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打一日用品)郎君,你为何不管下面的人,怎么还有这样的诗。”

    这是天唐百货的灯笼,诗就是他自己弄的。当然是记忆里曾记得谜语故事。李承乾摇摇头,“你要猜出来这灯笼就归你。”

章节目录

秾李天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九一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一哥并收藏秾李天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