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军用机场,陈晓他们已登上g0010号军机,这次与陈晓组同来的是岚峰组的成员,岚峰组属于高危安全作业组,组员10人,过半数是军队抽调过来的军人,还有部分也是社会的各个行业的专家级人物,他们大多体质都非常棒,并且各个都有一技之长,有攀岩高手,有电工专业人员,地质勘探专家…,两组队员合作过多次,大家彼此都很熟悉。

    大伙儿刚刚坐定,机舱门上来了一伙人,为首的是位中年男子,四方脸,平头,戴着副黑边框眼镜,一副沉稳且自信的模样,见到此人,陈晓赶紧迎上去与他握手寒暄。

    “郝教授,您好,咱们又见面了。”

    “你好,小陈。”

    “又能在教授底下做事,是我的荣幸。”,陈晓让了让身,介绍道:“这是岚峰,高危安全作业组的组长。”

    岚峰眼睛一亮,崇拜道:“您好,郝教授,您的大名如雷贯耳啊,打我在校时就拜读过您的【宇宙亚空间理论】,在院里,与陈晓组合作的多次实验都验证了你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

    郝教授微笑道,“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再说【亚空间存在论】也是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验证所得,我只是先行一步而已,不提这个了,这次,任务艰巨,希望咱们合作愉快。”

    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右边这位是科学院的桑玉明,桑博士,我左边这位是地质院的周欣博士…”。

    大家相互点头示好。等大家坐定后,郝教授转头面向大家道:“我长话短说,由于气候缘故,现在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现在是常昼期,并且路途较近,所以这次的任务定在北极观测黑洞的情况,归期时间未定。咱们会先到阿拉斯加州与米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汇合后,再安排分批去北极探测点实地作业的相关计划。”

    …

    北极,一年中只有一个白天一个黑夜,各占半年时间。现在是夏季,太阳的高度最高也不超过25度,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这里生活的动物相对较少,最具威胁的应该是北极熊了,最让人类恐惧的反而是碰到成群的旅鼠,密密麻麻的旅鼠群总是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即便旅鼠以植物根为食,对人没有攻击性,但大部分人类的天性不喜鼠蚁类生物,唯恐躲之不及。

    北极之地常年气温在零下10度以下,最低时可达零下50度以下,北冰洋遍布浮冰,黑洞离子就在北纬90度、经度为0的地球正上方。

    白令海峡是太平洋与北冰洋的交汇口,船只可以通过海峡,来往与两大洋之间,海峡的东面是阿拉斯加洲,是米国最北的洲,环境优美,是旅游胜地,现在是盛夏,旅行者很多,一片繁荣景象,没有人知道危机即将来临。

    北平时间7月18日下午18点

    郝教授他们一伙儿抵达阿拉斯加洲南部的安克雷奇城,这里是世界考察组的临时基地。科研人员身体素质普遍较弱,临时世界考察组为他们配备了全身的装备,以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华夏组成员暂时在考察组基地驻扎,宽敞的观测室中,最里的墙上有一个巨大的液晶屏,屏幕显示北极极点上空漂浮着的黑洞粒子的实时活动情况,这是几天前,考察组派军方人员在北极极点附近的浮冰上搭建了一个临时观测点,并安装了24小时多方位的检测摄像装置,郝教授他们到来之前,考察组已经安排先到的一批科研人员出发去观测点驻扎。

    考察计划与内容已经下发到所有成员手里,华夏组被安排在18日晚23时出发,需要在北极观测点驻扎12小时,任务内容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黑洞粒子的状态、大小、能量、辐射等参数值变化情况,第二项是黑洞周围100公里范围内的环境变化,包括气温、风速、冰川变化、甚至海底动植物的变化,第一项主要有科研人员负责,第二项任务较杂,浮冰、海洋下面都涉及,这部分任务还需要专业而非体弱的科研人员参与,危险性很大。因为会在北极极点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建立数十个观测点,所以需要船只与专业设备支持,这方面各国都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北欧设在冰岛上的考察基地,提供了大量在寒冷的环境下、浮冰上作业的专业设备。军队方面,米国的反应最快,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出动了数十架适应北极环境飞行的军用直升机与3艘军艇,还有就近征用数十艘北极区域的特有船只与专业破冰船。

    …

    北平时间7月20日凌晨5点

    离黑洞粒子距离一公里左右浮冰上的一个临时观察基地,华夏组刚刚达到,观察基地是合金材料组装起来的,与集装箱无异。基地内部,两排靠墙的办公桌,排满了电脑液晶屏幕。屏幕中尽是黑洞例子不同角度的镜头影像,空余的地方不多,基地轮班人员与郝教授交接完,就出发往还发动着的直升飞机走去,看样子是要立刻坐郝教授他们来时搭乘的直升飞机回阿拉斯加洲基地去,基地里很挤,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零上十三度,外面的温度却是零下近三十度,昨天还在零上三十六度的酷热盛夏中熬油,现在已经在地球的极北极寒冰川上。想想都挺刺激的。还好基地中的温度适中,大家脱掉外套,各自找座位坐。

    “咱们会在这里呆12小时,傍晚6点会有人来接替咱们,12小时中,咱们分两批人员轮流到外面作业,每批外出时间为3小时,刘晨、李清、张泽、顾明,你们作为第一批外出作业人员,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5分钟后动身与我一起去黑洞粒子所在地现场探查,剩下的人留守,由陈晓负责基地事宜,记录电脑的数据变化,随时保持联系。”

    张泽穿上刚刚脱下的防寒服,戴上防冻手套,全身武装,感觉自己像专业的极地旅行者。

    “出发。”,郝教授带头走出基地,张泽四人跟在后面。

    离黑洞粒子所在地点有一公里路程,不适合徒步,有两辆冰雪车代步,郝教授五人坐后面一辆冰雪车,前一辆有四名安全防卫员随行,加上两辆冰雪车各1位司机,一行人共11人。

    车子缓缓往前开,链带发出“喀喀”的声音,望着车窗外,冰的世界,远处的冰川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朦朦胧胧,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在车里都能听见。坑坑洼洼的冰面带着车子摇荡,人也跟着左右摆动。张泽他们早已心急如焚,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快看到那神秘的黑洞了!

    车子终于缓缓停下,“到了。就是这里了。可以下车了。三小时内回观测基地,你们注意安全!”,司机华里用蹩脚的中文说道。

    张泽坐在最外面,背上背包第一个下车。迎面一股刺骨冷风袭来,立在冰地上努力适应一下这个宛如异域空间的世界,手里握着粒子能量探测器,这是小杜做的宇宙异能量探测器,可用于探测宇宙粒子能量波动,是最近两年,华夏国卫星上空时必配的探测器,这时,探测器上已经有明显的感应,指示前方存在特殊的能量波,应该就是黑洞粒子所在,顺着感应所指方向看去。;

章节目录

末世存亡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老羽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羽公并收藏末世存亡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