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卦第四十七井卦第四十八

    困卦与井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二章

    困即困难、受困。困卦由上兑下坎构成,兑通悦,寓意身处困境仍不放弃。困卦认为君子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坚持信念。《道德经》则认为,面对困境,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正直。舍弃生命可以是不放弃信念,委曲求全也可以是不放弃信念。

    井即水井,井卦的卦像是木桶下水打上水来。井卦告诉君子要鼓励人民互相帮助。《道德经》认为圣人应该成为百姓的典范,以身作则指导人民跨过困境。

    革卦第四十九鼎卦第五十

    革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七章

    鼎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章

    革即变革,革卦认为变革是文明而和悦的,纵使开始人们怀疑变革,但最终变革会得到人们的信任。《道德经》认为最好的变革就是无为——顺理而为。变革被怀疑是因为变革中有欲望萌动,不过欲望最终会因为人能够一心变革、顺理而为而被镇定。

    鼎象征烹饪,鼎卦告诫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心学看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于心正,心正即不会逆理而动。

    震卦第五十一艮卦第五十二

    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六章

    艮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八章

    震即雷,震卦认为君子应该从恐惧中反省自己。《道德经》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因为反省自己的结果。《道德经》又告诫人与人交往要保持一定的尺度,这是人反省自己的前提。

    艮即山,它的意义是静止。艮卦认为动和静都不失其时,前途才会光明,并告诫人思考应该思考的问题。《道德经》说的“善为士者不物,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说的都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道理。《道德经》强调与人无争的美德,也是要人思考自己应该思考的问题。

    渐卦第五十三归妹卦第五十四

    渐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

    归妹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六章

    渐即渐进,渐卦认为人有沉实而谦虚的品德是无往不利的。《道德经》以圣人对百姓表示谦下,这样圣人在百姓之上百姓不认为沉重,在百姓之前百姓不认为有妨碍。谦虚应该是出自内心,不然就是虚伪。

    归妹说的是嫁女,归妹认为婚姻是大事,对人类很重要。出征占卜到归妹卦是凶险的, 因为战争会另妇女失去丈夫,《道德经》比喻说,“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最大的祸害是贪得无厌是有道理的,但在心学看来,不应该把以永远满足作为设定。”

    丰卦第五十五旅卦第五十六

    丰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一章

    旅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三章

    丰,是大的意思。丰卦的卦像是电闪雷鸣,这是重大的天象,人如果能领悟到这个天象必有巨大成就。最大的启示是无形的,所以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心学看来,巨大的成就,必需要长久的积累,所以才说“大器晚成”。

    旅即旅行,旅卦的卦像是山上有火,告诫人们不小心会造成山火。《道德经》指出,如果我确实有智慧,就要走在大路上,只是怕走上邪路。在心学看来,大路即中庸之道。

    巽卦第五十七兑卦第五十八

    巽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五章

    兑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七章

    巽,是顺从的意思。《道德经》认为谁执守住大“道”的法象原则,天下人就会归顺于他。 在心学看来,顺从不是刻意去用。

    兑,是和悦的意思。兑卦认为和悦之道的伟大作用就在于能使人民劝勉奋进,共济时艰。《道德经》指出君主应该“以正治国”,并认为以清静无为的策略来治国,百姓会潜移默化,社会就会和谐,这与六十章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同理。在心学看来,使国家“和悦”是因为能以德治国、礼乐治国。

    涣卦第五十九节卦第六十

    涣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三章

    节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五章

    涣,是流动的意思。涣卦的卦像是风吹水动。《道德经》认为流动应该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极其坚硬的东西内穿行无阻;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间隙的东西中。在心学看来,这个流动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以穿行无阻为目的,不然就是私心了。

    节即节制,节卦认为天地由于有节制所以形成了四时节令。《道德经》认为贪求生活享受是祸根,任性使精气耗损就是逞强;万物壮盛都极至而过早衰老是不合乎“道”,不合乎“道”就会过早灭亡。在心学看来,恪守中道从而和气自会产生。

    中孚卦第六十一小过卦第六十二

    中孚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章

    小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七章

    中孚,是心中有诚的意思。中孚卦认为,人的内心有诚是与天理相感应的。《道德经》认为圣人就好比外穿粗麻衣衫,怀内揣着宝玉一般。在心学看来,人皆有良知,这是人之贵,且儒家所说的道理能体现在日用间。

    小过即小错误,小过卦占卜的结果是做小事吉利。《道德经》认为圣人是不做“大事”的,因为他会在事前还为显露时就处理好。

    既济卦第六十三未济卦第六十四

    既济卦与未济卦,《道德经》对应为整书

    既济,是已经成功的意思;未济,是没有成功的意思。《易》把未济放在既济之后,寓意成功是暂时、相对的,没有成功却是永恒。“道”是完美的,它“周行而不殆”,“独立而不改”,是“无”和“有”的统一。“道”的规律和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既济”。“道”所产生的天地万物是循环不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未济”。 在心学看来,既济的是纯善天理之性,未济的是人对天理的体认;既济的是本体,未济的是功夫。

    《易经》、《道德经》都是讲心学。《易经》从正反两面全面地讲,教人是怎样、要这样,不是怎样、不要那样。《道德经》只从反面讲,教人不是怎样、不要那样。

    对于《易经》,明代大儒湛若水说得好:“夫易,圣人所以顺阴阳之道,明变化之理,而立天地人之极者也。其为文也,盖取诸日月,日月者,阴阳变易之大端也。变易即道也。其为书也,立象以明理,理得而象亡矣。故夫易之象广矣,博矣,奚啻为日月、为天地、为乾坤、为刚柔、为君臣、为男女、为父母,其在物也,为牝牡、为动植,其於幽也为鬼神,而易之道行乎其间矣。

    然则易其果可见矣乎?曰:非也。在天为天之易,在地为地之易,在人为人之易,在身为身之易,在心为心之易,谓天地人物身心为易,不可也,易之道未易见也。易其果不可见矣乎?曰:非也,在伏羲为伏羲之易,在文王、周公为文王、周公之易,在孔子为孔子之易。外伏羲、周、文、孔子之文而求以见易,不可也。

    易之道因象而见也,夫可见者,易之文,不可见者,易之道。故易为不可见者而立也,非为可见者而立也。非为可见者而立,故易不在乎多词明也。昔者伏羲作易,有卦画焉而已矣。伏羲之易行数千年而后有文王、周公,未闻待文王、周公之彖爻而后可行也。”

章节目录

读经典谈心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柏木虚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柏木虚舟并收藏读经典谈心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