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木石在村内购了一辆敞篷简陋马车,载着爹娘,携带少量随身之物,锁了家门,出了山村,朝东向洛南城驰去。

    他骑着大红马跟在一侧,一路悠然而行,十多日后进入了洛南城。

    木石在万宝堂市坊中托人,于城内僻静处寻得一所庄院,仅有三分大小,五百两纹银购得,将爹娘安置稳妥后,又引璞玉庐中的伙计识得庄院后,吩咐其每月将店中盈利银两送入庄院交予爹娘。

    安顿妥当后,木石出门跨上大红马向太和门峡谷飞弛而去。

    他一路急行,赶到宗门,进入谷口沿着蜿蜒山路向青木堂奔去。

    来到堂前,先于侧院系好马匹,从怀中取出一枚无色‘易容丸’,化水涂于马身之上,片刻后又用清水刷洗,只见一匹威风凛凛的大黑马重新出现在眼前。

    木石随后匆忙进入青木堂中,却见堂主赵龙正端坐在右侧太师椅之上,低头沉思。

    赵龙一见他进堂大喜过望,噌的一声站了起来,说道:“木石,你回来了!东西可在?”

    “堂主交给我的物件安然无损,正在怀中。”木石言罢,从怀中取出一物递了上去,正是从秘境中得到的水晶方盒。

    赵龙双手接过盒子,轻轻放于红木方桌之上,只见水晶方盒晶莹剔透,内外无色透明,中有一道土黄色纸符,符上墨点不停流动,隐约光彩浮现。

    赵龙双睛一动不动盯着水晶方盒,约过了一刻钟,转过头来对木石说道:“你做得很好,且跟我来。”

    赵龙转身向后走进内室,木石随后跟入。

    内室正北石壁上悬挂太极阴阳双鱼图,室内一榻一桌,两张木椅,榻首有一箱枕,室一旁置有方大木箱,木箱以铜皮包箍,其上数排乳钉,白铜锁扣。

    二人坐定,赵龙言道:“此次外出正是为了此物,太和掌门曾亲自叮嘱。”

    原来太和内门弟子从山中洞府得到一册古籍书本,其中记载在十万大山中有道仙符,此符名为“七十二精镇符"

    书中记载: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试人。即立七十二精镇符,百邪不敢近也。

    太和门立宗峡谷之中,近百年来山精鬼怪颇多,常骚扰内门弟子,不得安宁。

    掌门为此头痛不已,闻讯乃令青木堂前去寻觅仙符,不知为何走露了风声,引来江湖中人抢夺。

    此符乃仙人所制,其上有七十二点笔墨,皆天地仙灵之气,可镇七十二类精怪。

    太和门为此在总殿之后,山中气脉所在筑以殿庑,欲安放此符。

    木石听后,始知前后因果。

    他又问道:“为何偏将如此贵重之物交予他带回?”

    堂主赵龙笑而答道:“我知你乃外门王持事的远房亲戚,知根知底,来历清楚,况且你在太和门表现颇佳,听闻你善长飞刀之术,当日情景,又距离你最近,因而将此物交付於你,兵不厌诈耳。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将仙符带回,此功劳会记录在内门功德簿上,日后或有用处。”

    木石闻言,恍然大悟。

    又询问了其他外出弟子,得知连他只有三名弟子回来,不禁唏嘘不已。

    回到清泉居,安定后,木石从怀中取出一物,仔细观看。

    此物乃从秘境石屋中所得玉牌,只见玉石质地细腻,色如凝乳,长方竖形,寸许大小,厚约二分,顶端左右对钻打孔,孔道颇粗。正面带有红黄皮色,雕琢一人盘膝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头发短而凌乱,身着敞衫,双手合掌置于胸前。背面素而光滑。

    此像与在秘境大殿中见到的人物塑像一般无二,木石不由心中一惊,上下左右察看一番,却无任何奇异之处,看此玉牌风格乃金元国之物,距今不过六七百年,怎会出现在秦国的殿堂之内?

    他沉思片刻,摇头无解,随取过一根结实的香色棉线绳,打了个活结,贴胸而戴。

    木石在清泉居歇息数日,领了门内奖赏的银两,依旧往返于演武堂与清泉居之间,习武修身,闲时亦迈上山巅,遥望山间深谷碧林,听闻泉声鸟鸣,心境增进不少。

    因他平日沉默少言,前来相访的内门弟子亦是极少,不过也倒是清静安然。

    这一日,玉娥来访,二人相谈一阵后,玉娥听闻木石父母居住在洛南城,随相伴木石前去拜见。

    两人牵马出了太和门峡谷,向洛南驰去。

    一路欢颜笑语,缓缓而行,傍晚始入了洛南城,木石引玉娥拜见过父母,坐在一起说话,父母初见玉娥,亦惊为天人,赞叹不己,直听得玉娥双颊通红,低头弄衣。

    第二日,吃过饭后,木石引玉娥至万宝市坊游玩,进入诸多店铺地摊,偶尔购得数件杂物。

    来到木石店铺璞玉庐,二人坐下歇息,木石让玉娥在此等候,他前去晶玉坊拜见陈璞掌柜。

    木石迈进晶玉坊,见陈掌柜独坐于柜台之后,手持一件古玉,正在盘搓,二人相见,俱是欢喜,畅谈许久。

    木石目光一侧,瞧见柜台中有一荷花佩饰,甚是精美,上前细看,乃是经他收购之物,尚未售出,腹中有了心思,便与掌柜相商欲购,陈掌柜以三百两纹银的价格惠让于他。

    两人又客气一番,木石收了玉佩,惜惜相辞而别。

    回到店中,见玉娥正在品茶,稍坐片刻后,两人回到木石家中。

    次日清早,木石辞别爹娘,同玉娥牵马出门,向太和门驰去。

    回到宗门,二人来到清泉居,坐于院中。

    玉娥非要观看木石练习通背五行第二式猿戏。

    木石无奈,只好腆着脸皮,打起精神,演练起通背猿戏式,只见他模仿老猿嬉戏,一会似在树巅凝望,一会又似在溪中戏水,若欢喜,若佯怒,瞪目旋珠,歪嘴吐舌,大呼小叫,搔头弄耳。

    看得玉娥是笑声连片,双足乱蹦,只差在地上打滚嚎啕。

    原来淑女也有此番姿态!

    二人在院中戏闹一番,眼见天色已晚,夜色降临,玉娥依依不舍,相辞而去。

    谁道此情却是: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章节目录

草珠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豳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豳木并收藏草珠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