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这章以前想讲几件沉重的事情,1571年毛利元就殁。死前还在关注着出云大社的修缮工程。与其说是关注不如说是防止寺社势力的渗透。换句话说拿钱买太平,大概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老天跟元就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生都在维系照顾出云大社的元就连场正规的答谢演出都没看成。因为他不走,老天就不送舞蹈家来。1572年毛利死后一年出云大社著名舞蹈家出生了她就是阿国。也许是巧合也许是预言。在元就死亡的同年九月,织田信长火烧了比叡山延历寺。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是什么感受,反正我的感受很奇妙。总有一种群雄在冥冥中相互羁绊的感觉。

    那么我们今天就进入正题吧。织田信长。在此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信长公并不是第一烧寺庙成名的,在此之前最有名气的是松永久秀和德川家康烧寺庙。但他们烧寺庙都没有信长有影响力,那么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总结归纳了三点原因供给大家参考。一在明智光秀的认真下连只蚂蚁都放不过。相反秀吉向之前所有执行烧寺庙任务的人一样得过且过成了鲜明对比。二、家康以及信长父辈是虔诚的佛教徒。信长却是基督教、天主教的支持者。而其本人是一个无神论者。能够在火烧寺庙后迅速用其它信仰替代安抚,并找出无神理论支持的就只有信长了。三、烧寺庙是在议和之后,而议和是请求天皇下的命令。而这件事情为什么会闹这么大,甚至一度惊动天皇呢?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件事情的整个经过。答案就在此中。

    1570年之前,织田家的主要敌人为三好氏族。而三好的主要盟友是本愿寺家。故而本愿寺家常常作为三好家的援军与织田家发生摩擦。这种摩擦积蓄了两家的仇恨,同时本院寺之家主官拜权僧正(僧人官职中最高)的显如和尚又是净土真宗(一向宗)的直系法主。而一向宗的大部分实力势力分部在织田家进攻浅井家的一线。但浅井久政因为败局已定,迫切希望儿子离婚的时候。儿子长政另谋蹊径,通过领地内的僧人打开了局势。长政劝说僧人们对信长进行突然抵抗。因为这抵抗很突然,前期信长受到了一些小挫折。但之后进行了猛烈的进攻。逆转了局势,这个时候长政利用亲僧势力接触本愿寺显如。希望一向宗介入战争。搞突然袭击将信长消灭,同时足利家也派遣使者求本愿寺家出兵从而达成信长包围网。由于之前摩擦集聚了许多仇恨,在加上多家的求援。本愿寺家派去许多行脚打探情报。在得知信长亲自率领主力姊川会战胜利并逐步扩领的时刻显如认为实际上信长速度太快了,必然会导致兵力不足的问题。另外在如此快的扩张中大部分纳降派系和原天下布武派及尾张老营摩擦频起。显如认为时机成熟,命令一向宗卷入战斗。在考虑信长势力范围后,大家选定于比叡山集结部队。原因在于这座山法律有规定不能杀生,从这里集结出兵攻打信长相对于其它地方不论是保密性还是安全性都很强。如果前线失利迅速退回比叡山延历寺即可。综合考虑,无论胜败,只要能保住前线与比叡山道路畅通,本愿寺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此时间段信长在朝廷近卫府官职上比足利大(瑶台宫主阎魔爱有详解。活跃于qq的战国爱好者都知道是谁吧)。这样深深惧怕朝廷卷入战争泥潭的显如又复请连襟武田信玄上洛。从而使信长从根本上逆转形式。促成信长包围网。

    但是,和信长手下比起来联盟军更加不和。由于前线吃紧,已经被赶出本州的三好家。在三人众带领下,由四国成功反攻大陆。攻占摄津等地。同时认为信长已被困在前线的松永久秀(前文提过)认为大事已成。再次揭竿起义背叛信长并独立。然而此时的本愿寺家正在前线与信长主力缠斗。也就是说本愿寺本居附近的主力是三好家。为了使这主力更有精神,三人众以岩石友通为首亲自到前线督军。此举激怒了联合军总盟主足利义昭。原因在于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曾经谋反杀害前任将军也就是义昭的哥哥。哥哥以一人之力斩杀叛军长达三个小时气结而终、尚且历历在目。而今又恬不知耻的打着复兴足利家号召参加包围网。实在可恨。故义昭亲领五千兵马平叛为兄报仇。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信长从大本营出击协助足利平叛。所率领部下为多年来为织田家立功的织田勋贵们如毛利新助,随风和尚等。之后整个联盟军陷入混乱,大后方既然信长没走!那么哪个是主力?没有人知道织田大本营还有多少兵马?也没有人知道织田和足利家有没有密谋。在这样的迷茫中许多人态度是不一样的,首先,松永久秀投降。对外表示误会不反了。本愿寺家面对盟主足利家与织田共同攻打三好的现状又不好参合。远在甲裴的信玄面对足利与信长联盟打三好。反叛党纷纷以误会为理由回归的现状。信玄很无奈,如果此刻倾巢而出不仅需要防备家康和氏康釜底抽薪。又要消耗巨大兵粮。最可气的是如果这时候前线的浅朝同盟被消灭了。信玄就真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地了。面对诸多现状信玄决定看一看,搞搞摩擦。此时前线的实际主力就只有一向宗武装和尚集团。面对势单力孤的现状和尚们请了雇佣兵,杂贺众以及根来里(忍者)。

    面对如此混乱的现状,信长深深的明白久耗下去就完蛋了。毕竟本居真的没兵了。一方面命前线转为战略防守。另一方面加紧攻击三好目的是把三好赶回四国。然而此时在外交上也出现了变化。信长敏锐的察觉到由于足利对三好发动攻击的行为,深深的得罪了主力本愿寺家。从而使足利家陷入了中立立场。另前线的浅朝同盟也因本愿寺的介入,从不死不休转入了休养生息。此举使本愿寺家有孤立之危。故而信长一方面派遣使者与武田信玄谈和。另一方面开始于朝廷中请人帮忙。信长在早期上洛成功后曾帮助过一批破落公卿。这批公卿中官职最高的是后奈良天皇的二皇子。也就是正亲町天皇。上洛成功后,织田信长曾下令界和寺庙捐款助军,这次军费有一部分是给了皇室修缮皇宫改善生活用。这天信长遇上事了自然想起来了向所有他帮助过的人寻求帮助。天皇很慷慨的伸出了援手下令和尚和信长和解。作为本愿寺当然也看出了孤立的风险性自然乐意之至。向之前订好的一样全军退回比叡山内待时而动。信长也很守约定,在本愿寺退兵后迅速退兵,出人意料的信长把兵力退到了比叡山外待命而动。待什么命?自然是烧山。这命一出织田家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求情劝阻。内容大致为:烧神佛招报应、当年后白河法皇都没干那么绝、这是文化遗产得给后人留着。这事宗教怎么看?不影响世界和平吗?比叡山那么多老人孩子艺妓(撤回的时候顺带保护了一批浅朝同盟败军进入)要烧也得把女人孩子先放走在烧。信长的理由是神佛无非就是石头瓦砾像而已。就算真的有,神佛也不可能看着弟子们胡作非为,反正就是佛也看不下去他们这样,与其佛罚不如我罚。这样大家当然不干。大将明智光秀更是义愤填膺,一跪到底。扬言要烧山得从他的尸体上踩过去。在其感召下织田家的老人们再次烧起来誓死阻止之火。为了熄灭着火焰信长暴打了光秀。光秀突然意识到此刻事大了,踩着自己尸体去烧山可能要成真。马上积极领命烧山,后边的那些人自然也忽悠闭嘴了,毕竟谁也不想成为第二个碰的头破血流的人。

    惨剧就这样发生了随着织田家的烧山命令的突然下达,在山中悠闲自得的各位在梦乡中逐渐变为烤鸭。第二日,虽然意识残存下来的兵马在勉强集结突围。但这突围是徒劳的,大火中丧失大部分战斗力的残军,最终决定保护女人和孩子们出去就足够了,而信长已经料到,早早的让明智光秀和羽柴秀吉在等候了劫杀了。明智光秀因为受到了暴打,故而一只蚂蚁都不放过。偶尔遇上年龄较小的男孩女孩和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不忍杀之,把他们赶到秀吉防区让秀吉杀。然而秀吉在军师竹中半兵卫的建议得放且放,收买人心。这些人逃跑后一直生活在畿内一带。多年后,天王山之战光秀败逃,扶老挟幼要光秀命的百姓和野武士中就有这些人。在之后秀吉与柴田一战。夜间为秀吉火把照亮的百姓们还有这些人。也许半兵位劝谏秀吉放人的那一天就已经知道这个结局了吧。也许信长事后得知秀吉暗中放人的事情后不对秀吉处罚大概也是知道会有这一天吧。

    不管怎么说当年看穿一切的人始终没有看到结局,无论是半兵卫还是信长都没能活到结局的那一天。留下的只是世人无限的猜想,这事就讲完了。只到后本愿寺显如给信长起了一个新外号佛敌。因为在当时人的眼里信长这就算是给日本岛带来毁灭性灾难的人。讽刺的是就在几十年之后,秀吉同样做了一件对日本毁灭性的事,而这时候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来报不平。真不知道信长如果在另外的世界看到会不会喊冤呢?

章节目录

日本战国人与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qq15090923121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qq150909231211并收藏日本战国人与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