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对于这种情况也是乐见其成的,贾赦虽然出身不错,起点也高,可是贾家的势力太过单薄,助力太少,这样一来,在官场上就有些孤单无助了。

    贾赦的这些师弟们便是他天然的同盟,考察几个可靠之人扶持一把,大家抱成团,以后不知道能帮衬贾赦多少呢。

    这也是国公爷和张阁老的意思,所以两位师爷才会对着自己考察认可了的曾举人表现出了如此大的善意,不论如何,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只有东家好了,为幕者方有见识大场面的可能,两位虽然为幕多年,可年岁并不大,也不甘愿之后幕后之人,日后的前程全寄托在了贾赦身上。

    甭管这位东翁知道不知道两位幕僚的打算,只要不妨碍到他的利益,贾赦也愿意拉人家一把的。

    众人你好我好的,贾赦在扬州官场上牢牢地握住了自己的权利,别人忌惮他的背景,也不敢鱼死网破,所以只能各自退一步,和贾赦尽量地和平相处了。

    还有甄家的管事儿在贾赦上任之后送了一份厚礼过来,两家是通家之好,贾赦自然不能眼高于顶地不给面子,见了这位管事儿一面。

    能在外面代表主家联络亲朋故友的,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拉着师弟作陪的贾赦也忍不住地有些赞叹这位甄家的管家了,更甭提是曾举人了。

    “师兄,这哪里像是个商人啊,说他是个学识出众的才子也不会没人信啊!”

    曾举人在人前也会称呼贾赦为东家,只有私下了才会叫师兄,贾赦也没有纠正他的这个做法。

    “他本来就是个才学出众的读书人,进士出身,不过因着种种缘故,所以才会委身甄家罢了。”

    贾赦对着自家师弟肯定地道。

    曾举人想想自己刚刚还骄傲自己举人的身份,这会儿脸涨的通红,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扬州城竟然卧虎藏龙的!”

    他倒是也坦荡,贾赦闻言,不禁莞尔,

    “的确,甄家的发迹就在眼前,你以为他们家真的只是靠着宫中的甄妃的话,那就错了,甄家的第一靠山是‘奉圣夫人’,第二靠山是甄家,第三靠山才是甄妃。”

    师弟马上也要进入官场了,贾赦也愿意点拨他这些有的没的,他这个师弟什么都好,唯独这方面的见识甚至是常识比较欠缺。这也是寒门子弟普遍的问题,很容易地就得罪了人,官场上也走不远。

    “谢过师兄教导!”

    曾举人咀嚼了半晌之后严肃地对着贾赦一揖到底,贾赦坦然地受了他的礼,

    “你知道就好,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这个世界上但凡存在,它自然有其合情合理之处,你要慢慢分辨。”

    贾赦又忍不住地多了句嘴。

    “好,我记住了!”

    曾举人自此之后更加地内敛,之前的那点子浮躁全然不见了。贾赦这下子更加地满意了,果然是个好苗子,怪不得先生会将他送到自己这儿来。

    贾赦答应过要带着妻子儿女去外面看龙舟的,这还没到端午节呢,两个憋了好久的孩子就已经几次三番地找贾赦确认行程了。

    好在每次父亲给出的都是肯定的答案,不然的话,两个孩子指不定如何地怨念呢。

    既然要出去玩,贾赦也不是委屈自己的人,各方面都要准备齐全了才成,林之孝身为府中的管家,第一次准备老爷夫人的出行,眼不错地盯着这种事情,生怕有什么疏失的地方,在端午这日,他起来个大早,又将车马,用具,护卫这些都齐齐地检查了一遍,这才松了口气。

    他这样付出倒也不是没有成效的,贾赦一家人果然方方面面地舒适了,当然,一同沾光的还有受邀的曾举人一家三口。

    贾赦带着师弟,儿子,张氏与曾母带着贾娜,曾小妹便出门了。

    扬州城果然万人空巷之态,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地众人地心情就被感染,身心都放松下来了。

    看了龙舟,品尝了外面的粽子,买了香包,彩线,甚至还有不少孩子们的玩意儿之后,一行人这才返家。贾赦真是累坏了,可是瞧着媳妇和两个孩子都是精神奕奕的,他一个大老爷们还真是不好表现出来,硬撑着的后果就是贾赦在泡澡的时候差点儿睡了过去。

    水凉了之后这才被张氏给叫出了浴室,虽然晚上就灌了姜汤,可惜的是,贾赦第二天还是染上了风寒,师爷们去衙门里告了假,张氏也打发人去请了大夫。

    吃了药的贾赦就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地开始种蘑菇了,没法子的张氏只准让他看杂书,公务和正经书籍一律不让碰,生怕他劳神。

    贾赦有些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体谅妻子的忧心,专心地开始养病,一天两天地倒也没大事儿,可时间久了不去衙门也不是个事情。

    贾赦病了之后曾举人也很体贴地给两个孩子放假了,让他们在师兄面前侍疾尽孝。

    有妻儿陪伴在身边,贾赦这病好的倒也挺快的,很快地就没有大碍了,为了以防万一,张氏还压着贾赦又在家中休息了三日,这才同意他去衙门忙碌。

    这个时候,正好也来了正事儿,也不知道皇帝的那根心思又不对了,竟然要南巡。

    尽管最后一站是金陵,可是扬州也是必经之地,作为扬州的官员,贾赦自然是有责任和义务出一份力,让扬州光鲜亮丽地亮相,在皇帝面前留个好印象。

    不仅是扬州衙门,便是上上下下地都别动员了起来,开始商量章程,这种事情在本朝尽管并非是第一次,可毕竟不同,现在该如何,衙门上下都有些惊慌,那种兴奋带着的慌张,做着美梦又生怕空虚一场的那种兴奋和颤栗充斥着很多人的心脏。

    贾赦忍不住地有些想摇头,罢了,不提这些人,便是他自己也是有些不正常的。

    好在距离圣人出行还有一段的时间,而且还会有礼部的官员会南下,指导各地做好迎接圣人的各种准备。

    好巧不巧地,这分派到扬州的礼部官员竟然是贾敬。

    作为贾氏的族长,作为贾赦的堂兄,他能被派到扬州来,这样一来,贾赦就瞩目了许多,众人喜笑颜开,还好还好,之前没往死里得罪人,大家很是理智地保持着对贾赦的一份和善,看吧,现在福报来了。

    贾赦成为了衙门里的吉祥物,虽然知道缘由,可是贾赦还是有些哭笑不得,实在是有些荒唐。

    不过他能做的也只能尽力地配合,毕竟这事儿也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贾赦完全没有藏私,将该注意的地方都告诉了众人,至于其他的,也只有等到礼部的官员来了才会知道具体要怎么做了。

    贾敬也是没想到竟然是自己去扬州,他有些怔愣,不过想想外放扬州的堂弟,想想张阁老的手段,他保持了沉默。

    贾敬并非是迂腐之人,自然也知道守望相助的好处,也不推辞,欣然地应下了这趟差事。

    当然,这种钦差也是最吃香的,到了地方还不被地方的那些土包子给供上天啊?想想江南的富庶,众人对着几位派了差事的人简直羡慕嫉妒了,凭什么这种好事情就轮不到自己呢?

    贾敬要南下,代善想想自己在江南的儿子一家子,吩咐人准备了好些东西带着儿孙,这事儿也没瞒着谁,老爷子既然吩咐了,那么底下人自然是要好生地去准备的。

    身为母亲的史氏只要想起那个小崽子临走之前给自己的难堪,她就恨不得他死在外面,哪里会用心给他们一家子准备东西?

    所以这事儿就到了王氏手中,王氏倒也没有什么怨言,点点头表示自己会好生做的,虽然现在她不过是帮着太太忙,不过她已经尝到了管家的甜味来了,所以王氏对着婆婆更加地恭顺了。

    将来二房的前程如何,只怕还得看婆婆的了,至于偏心的公公么,不提也罢!

    ☆、第74章

    扬州富庶,所以就算是迎接圣驾的花销大,可基本上也没谁当个事儿,毕竟圣驾轻易不会出动,这若是各方面满意了,自己往上升可不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即便这并非是往上爬的好机会,可秉承着无功无过的打算,谨慎些也是没错儿的,当然,还有更让人动心的呢,这种事情,得便宜的地方可不止是一星半点儿呢,其中的油水,肥不死谁的。

    所以这事儿,吃亏的除了底层的百姓之外,他们这些人,甭管是多么地清廉都能吃的满嘴流油。

    贾赦这些日子也算是见识到了扬州的富庶奢华,这好东西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家里送,这并非是自己主动贪污,而是衙门里每人一份的东西,就这么短短的半月时间,贾府的府库中已经有四五万两的好东西了。

    张氏起初还有些诧异的,可是到了后来,她也已经麻木了。

    张家虽然不及贾府富贵,可也不是没见过好东西,可是到了扬州这地界儿,还真是开了眼界了,这哪儿是一句有钱能说的清楚明白,可也只有一句有钱才能说清楚了。

    当然,皇帝出行,本着不扰民的打算,所以他老人家也发话了,这一切的花销都是他自己出的,皇帝私库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甚至很多时候都比国库还要丰盈的,所以众人除了欢呼“皇上圣明”之外还能如何?

    不过尽管圣人这么说了,可地方上果然一点儿都不尽心的话这能说的过去吗?

    尽管目的地金陵是有皇家别苑的,可是扬州府还是有钱的出钱,有东西的出东西,在扬州建造了一座小型的行宫,虽然不知道圣人会不会在扬州停留,可是大家多做些准备还是比较好的。

    这一点,官场上人人都是点头赞同的。

    当然了,南下指导众人的贾敬也并未反对,他虽然瞧着耿直迂腐,可又不是真的傻子,这种拦人钱财的事情他肯定不能做,更何况这理由还有个自己的堂弟在的,不为别人,但是为了自家堂弟,贾敬也不能做那种可恨之事啊。

    所以他委婉地提点了众人几句,陛下爱民如子,自然是不想让地方耗费奢靡,这下子,众人心领神会,东西瞧着不大出众,可是深究的话,哪一样不是稀世珍宝?

    这样子面子上光鲜,圣人又得了实惠,这可不就是大功一件么?

章节目录

红楼之贾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慕容红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慕容红苓并收藏红楼之贾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