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汛过后,时间不再是那么紧张了,所以当初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加班制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
    晚上,久违的夜课又开始了。
    现在的夜课分成了三个层次的。
    最低层次的就是针对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知识,不知数字和汉字是何物之人的。
    授课的老师是王族一群半大的孩子,教他们学习数数,和一些简单汉语的发音。
    中级层次的则是有了一定基础,耳濡目染之下会数数,会说一些粗浅的汉语的。
    则是教他们算数,加减乘除,识文断字之类的。
    教授的老师是王族里面学习比较好的族人。
    最后,则是王伟亲自教学的高级课堂。
    王伟教的,则是像王猛,王壮他们这些基础打得不错,在部落里面属于领头人物,掌握一些权力的族人。
    而王伟教学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从简单的力的使用,到万物的分类和归纳。
    从奴隶的管理,到什么是陶币。
    反正是他想到哪就讲到哪。
    授课的话语用的是汉语,虽然课程依旧是属于公开的,但许多专业性的词汇很多人都听不懂。
    而王伟讲课的时候不准提问,场下的人能领悟多少,全凭各自的天赋。
    只有出现一些新名词的时候,王伟才会偶尔解释一下。
    从陆含有了王族人资格后,王伟每次授课,她都会过来听的,从来没有迟到或者早退过。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词汇她都听不懂,但是在闲暇的时候,她私下里跟王猛他们请教学习。
    靠着打鹿草的时候采回来的一些甜果,在灌木丛中找到的一些鸟蛋,她很快就掌握了许多词汇的意思。
    到了现在,她已经能够听懂王伟所讲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像是初中级课堂,包括奴隶在内,任何人想听,都是随时欢迎的。
    但是奴隶的活比较重,每天干完活后都喜欢回到窝棚去睡觉,学习数数和汉字在他们大部分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很少有奴隶来学。
    而少部分过来学习的人,又因为最初的枯燥乏味和听不懂让他们最终选择了放弃。
    最后,能够坚持下来,学会算数和识字的奴隶是少之又少。
    而今天,在石头的带领下,石族的所有人都来学习数数了。
    石头不认为学习王族的汉字有什么用,但他觉得,那数学是必须要学会的。
    这样的话,以后在王族干活,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坑工钱。
    像是今天,自己二十多个人,算了十几遍,也没能数清楚五十五个陶币到底是多少。
    而随便一个王族的小屁孩,就能提出来一个陶币的报酬,帮自己数出来五十五个陶币。
    自己干大半天的活,才能挣到三个陶币,那些力量小的女人,或者活不重的男人,干大半天才赚两个陶币。
    可是那个小屁孩,只是随便用手指头划拉了几下,就从自己手中赚到了一个陶币。
    为了这种事情今后不再发生,石头他们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学会怎么算数。
    可是蹲在木板前,看着那个骗了自己一个陶币的,叫做王虎的小屁孩摇头晃脑的唱着数字歌,教自己等人背诵乘法口诀,一头雾水的石头等人就感觉眼皮子在打架。
    等到夜课结束的时候,除了用力掐了自己十几下用来提神的石头外,其余的石族人基本上都是大脑一片空白。
    此刻他们的内心,都产生了自我怀疑的念头。
    我是谁?
    我在做什么?
    上面讲的是啥?
    一个字都听不懂的我为什么要在这浪费时间?
    这个点了,我为什么不去睡觉?
    看着族人这个样子,石头叹息了一声,然后在王族人的带领下,去了他们临时被安排的住处。
    王族的居住环境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很多。
    虽然睡的地方和奴隶们一样都是草棚。
    但草棚的四周用泥巴糊了起来,将堵门的木板横起来,就能避免夜晚有毒虫毒蛇溜进来了。
    地上铺满了干草,睡起来舒服的很。
    除了有些拥挤外,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缺点了。
    有了石族这些人的加入,劳动力有着一定程度的缓解,外加上部落的铜器经过这段时间的磨损,实在是不够用了,所以在石族人来的第二天,陶厂那边开始建造新的铜炉。
    最开始,王伟打算用砖来建造炉子的,不过经过思索还是放弃了这个决定。
    土法铜炉炼铜为什么在后世会被淘汰。
    不是它效率低,也不是出铜慢,甚至都不是因为它炼出来的铜杂质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能熄火。
    一旦开炉,就得不断的炼下去,不管炉子里面有没有铜料火都不能停。
    一旦停火,底层放不出来的铜水凝固,堵塞了出料口,那整个炉子就等于废了。
    正因如此,王伟在生产力不能得到保障的如今,才放弃了用砖建造铜炉的打算。
    毕竟泥坯垒起来的铜炉虽然出铜慢,体积小,碳耗多,热量浪费严重,一炉炼出来的铜数量有限,但停炉后不心疼,砸就是了。
    去铜山那边采矿的人选是王伟亲自挑选的。
    全是王族和鱼族最值得信任的人。
    这次采的矿也并非全是铜矿,而是铜矿锡石都有。
    上次炼铜,王伟就吃了纯铜料子的亏。
    纯铜锻造出来的工具硬度太低,虽然重复锻造回炉会比较方便,但也限制了太多的功能。
    而这次,王伟将会锻造出来一批青铜器具。
    所谓青铜,就是铜锡合金。
    刚出炉的青铜其实是金色的。
    但是经过氧化,颜色会变青,才被称之为青铜。
    青铜的硬度和含锡的数量有关,锡的数量越少,青铜的硬度越高,但同时也更脆。
    锡的数量越多,青铜的韧性就越强,但无论怎么比,硬度都比纯铜要高上不少。
    在王族,铜的重要性还在陶的上面。
    烧陶还能让奴隶们参与进去,甚至陶罐和陶碗的陶泥配方都由四个女奴掌握着。
    但烧铜是绝对不会外泄的。
    铜炉的建造虽然也是放在陶厂那边的,但距离陶窑却是有几百米的距离。
    并且陶窑那边的人,不准接近铜炉,否则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的。
    而从采矿,洗矿,粉碎到煅烧浇筑,这些过程都是族中最受王伟信任的人亲手来做的。
    所以目前来说,根本就不用担心炼铜技术的外泄。
    从建造铜炉到第一批青铜器具成型,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里,那些参加了合欢节的部落好像是受到了召唤一样,接二连三的来到王族。
    有的部落是第一次来,目的就是为了和王族交换陶罐,鱼笼等东西。
    但有的部落则是夏汛前来过的。
    这些早先来过的部落都是距离王族比较近的部落。
    他们这次过来,是听从了王伟的建议,衡量了利弊后,决定来王族打工的。
    夏汛过后,食物充足,哪怕部落里面只有女人和孩子,也不用担心会被饿死。
    只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保障,大部分的部落经过思考后,都会选择来到王族的。
    毕竟,让部落里面强壮的汉子来王族干活,收益比起留在部落里面狩猎的收益要高很多。
    而且,王族也确确实实的有许多他们需要的东西。
    随着来到王族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王族的发展也有了多面开花的资本。
    那些第一次来到王族交换陶罐的部落,有了石头他们作为模板,也都动起了派人来打工的念头。
    而已经付出行动的部落,随着王族的人越来越多,也更加珍惜在王族打工的机会了。
    半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这半个月的时间,王族增加了一百三十多名青壮劳动力。
    而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大部分来到王族的人,也都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
    作为这些人单号日的教学老师,王虎有一句跟王伟学到的口头禅也被他们学了过去。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这些不会骗人的数字,让石头他们发现短工的劣势。
    在王族打短工,不仅工资比长工要低,最主要的是短工太不稳定了。
    短工的活会受到很多外力的影响。
    大部分短工干的活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像是砍木头,挖泥巴,和泥之类的。
    很容受到天气的影响。
    若是天气不好,室外的活干不了,没有抢到活的人,就会闲上一两天的时间。
    王族有个规矩,短工若是干活才能管饭,而长工,若是因为外力影响干不了活,也是管饭的。
    短工在没活干的时候,不仅没有陶币拿,连吃饭都得自己花陶币买。
    一入一出,短工挣的就比长工少太多了。
    半个月后,石头他们回部落了一趟。
    这一次回去,不仅带回去了鱼笼鱼饵,还有不少能够自己腌制咸鱼的盐。
    倒是陶罐和陶碗交换的数量并不多。
    看到部落一切都安好后,石头和族中的老人商量过后,成为了第一个,和王族签订了长工契约的部落。
    王族用他们的富饶和诚信赢得了石族人的信任。
    一月一结的工资他们自己就能计算出来,虽然压半个月的工资令他们有些不爽,但只要在规矩之内,不干的话提前半个月请假,还是一个陶币都不会少他们的。
    所以尽管不满,这些规矩石头他们都能接受。
    而半个月的时间,王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一个部落若是不走弯路,发展的速度可谓是飞速的。
    王族的第一个砖窑建造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陶窑在烧出足够建造砖窑的砖后,继续开始烧制陶器。
    岩盐二号在那些外族人震撼的神色中成功下水,第二批的船员已经开始培训了。

章节目录

原始人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千书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千书过并收藏原始人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