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谈妥,王伟给出来的条件诸部没有理由拒绝。
    每个部落,按照人数的多寡挑选部分青壮受王伟调配,负责在阳湖修建关隘。
    而王族,将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往每个部落输送两到三名懂得汉语,会算数和各种技术的族人,去教他们部落的人做工。
    接下来半年的时间,王族同样会按照各个部落人数的多寡,给他们送去雌雄草鹿,种猪以及大白虫卵,教会他们养殖。
    当然,这些养殖的动物并非无偿捐赠的,而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的代价。
    谈完了事情,大河诸部共同祭拜祖先。
    主祭品是猪头,副祭品则是鹿奶一瓶,大白虫一盘,蜂蜜,鸡蛋等王族的吃食。
    其余的祭器则是王族发明的各种工具。
    例如弓箭,锯,铜镰,渔网等等。
    足足忙了两天,这次在鹰族旧部的祭祀才算完成,而王族的军士,也开始运送各部落的族长回族,同时去统计人数。
    一个月内,各部落抽调的青壮,必须到位。
    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王族除了耕种外,还需要建造足够四千人居住的草棚。
    好在王族的工匠对简易草棚的搭建早已经是经验丰富,这一点并不会难住他们。
    王伟回归之后,开始主持耕种事宜。
    在青铜犁的帮助下,最后这一个月的时间土地的开垦进展神速。
    大片大片适合耕种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当王伟回去后,部落的工人已经开始修缮田垄,挖掘用来灌溉的水渠了。
    在这个时代,开荒最大的好处就是土地认挑。
    王伟开垦的土地,都是距离水源较近,地势平坦,开荒之后不需要太过平整地面的地方。
    与此同时,王族上一批参加造船的木匠们,也按照王伟的要求完工了两百辆水车。
    这些水车是灌溉的根本,它们能够将大河中的水引到高处,然后通过水渠流往田地中去。
    王族在这个时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
    每天清晨,那些跟着王伟学习过播种的代表们就会去到田间。
    给一名名工人示意耧车的使用,给他们讲解耕种的深浅和距离。
    更有不少人去到河边,寻找容易布置水车的位置。
    在岩盐一号和二号的帮助下,一根根的柱子被深深的打入河中的淤泥里面。
    一架架水车开始安装测试。
    王族的女人孩子们知道一个月后,自己将会被送往其余诸部,她们的内心多少都有些惶恐和对未来的茫然。
    不过最终,她们都选择了相信王伟。
    每天夜晚,王伟会加班加点的给她们补课,教她们各种知识。
    到了白天,王伟又要去田间巡查。
    这个世界,可能只有王伟一人种过地。
    第一次耕种,就是如此大的规模,有任何一点疏忽的地方,都有可能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七天后,第一批安装好的水车开始通水。
    在族人惊讶的神色中,水车在大河边沿自己转动起来。
    竹筒中的水转到顶点之后,将水运到竹子搭建的水桥上。
    然后水桥中的水顺流而下,进入水渠。
    就这样,原本在大河中的水,不用耗费族人丝毫力气,就能通过水渠流到田地中去。
    当哪一块田地缺水了,只需要挖开田垄,就能进行灌溉。
    这种改变大自然的力量,让族人振奋。
    对于王伟所说的种出食物,族人也更加确信了几分。
    白天黑夜的,王伟就没有一刻空闲下来。
    每天回去后,倒下头就能睡着。
    虽然又累又困,但看着一块块的土地完成耕种,他心中感到无比的充实。
    就在王族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各个部落抽调青壮的人数也统计出来了。
    当这些部落的族人知道王伟抽调青壮要去修建一条二十里长的关隘,把草原人拦在外面的时候,一个个都觉得王伟疯了,亦或是太过膨胀了。
    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是无比渺小的。
    阳湖到山脉之间的距离,根本一眼都看不到尽头。
    想要在这样的地方,筑起一道墙,而且是他们只听说,但从未见过的,比石头还硬的砖墙,没人觉得这个想法能够实现。
    不过,听到王伟给他们诸部的好处之后,原本对修关隘非常抗拒的族人,一个个笑逐颜开的表示愿意接受。
    修建成了,能够将草原人挡在外面,从此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
    修建失败,他们能够从王族得到补偿。
    只要自己也能学会如何烧陶,怎么炼铜,以后也不必处处受制于王族了。
    甚至有的部落巴不得王伟修建关隘失败。
    这样他们才能学到烧陶炼铜等技术。
    半个月后,一个个部落抽调出来的青壮开始踏上王族的帆船。
    他们此行并不经过王族,而是直接被送到阳湖。
    在阳湖那边,距离水源较近,湖泊较大,方便撒网捕鱼,水草丰茂。
    所以茅屋就修建在阳湖附近。
    而王族的耕种,也逐渐到了尾声。
    接下来的事情,已经不需要王伟在这里盯着了。
    农忙季节过去后,王族将会进入一个平缓期。
    主要精力,将会被放在储存过冬的食物上。
    而食物的获取,自然离不开大河。
    接下来,王族每隔半个月,将会在大河中大捕一次。
    捕鱼所缺的人手,以及事后处理鱼肉的人手,刚好被那些从农忙中闲下来的工人所接替。
    大河虽然宽阔,但在同一个地方捕鱼肯定是行不通的。
    哪怕鱼群再怎么密集,一段河道也不可能挡得住千米长网轮番捕捞。
    所以,每次捕鱼的地点,都将不同。
    造完了水车,王族培养的那些木匠已经开始建造新的帆船了。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外加用在木工上的青铜工具不断革新,帆船的建造速度将会比以前提升很多。
    在下游布网抓到的鱼,将会运到王族来进行处理。
    王伟计算过,在鱼群没有衰竭的情况下,哪怕每次都爆网,也只需要五艘帆船就能忙得过来。
    捕到的鱼除了一部分腌制后储存起来当做备用粮食外,剩下的则是晒干后送到阳湖,当做前期的粮食储备。
    王伟预计,自己在阳湖扎住跟脚,能够自给自足至少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而这两个月中,食物的供给就都需要部落的支撑了。
    而王族,也开始往外运人了。
    一个个的王族人被帆船送到别的部落。
    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女人,但也有不少像王虎这样半大的孩子。
    她们将会带着从王伟身上学到的东西,去各个部落进行教学。
    留在部落的,除了负责保护老妪等人的少量军士外,就只剩下哺乳期的女人和一些尚未开窍或者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了。
    而王伟,这次去阳湖,需要带上族中大部分的军士一同离去。
    至于王族,可以说除了那一排排的粮仓,一间间的房子,以及还未建立起来的学堂等地标性建筑外,就剩下老妪她们了。
    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都是来自大河诸部的打工者们。
    好在来到王族这半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平时需要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他们自己就知道。
    老妪留在部落,只需要按照王伟的交代,统筹管理就行了。
    而阳湖距离王族并不远,现在又有了马匹,这个距离就更近了。
    每个月,王伟都将会回来一两趟,查漏补缺,处理族中的事物。

章节目录

原始人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千书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千书过并收藏原始人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