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多年,一眼看明白他心思,宋氏心下感慨。公婆明理、夫婿敬重,多年未有子嗣也从未说过难听的话,嫁入胡家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可谁能保证阿瑶将来也能有她这样的好命?

    “老爷,多见些世事人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说我钦文也在书院中,那孩子自幼便稳重,定会小心照料阿瑶。”

    我就是担心宋钦文!

    父女俩想法如出一辙,与胡九龄的严防死守不同,阿瑶则是灵机一动。

    宋钦文往日最会装模作样,连阿爹也说不出他什么不好,阿娘更是拿他当半个儿子看。眼见她说服不了阿爹,不如另辟蹊径。

    “对啊,书院还有表哥表姐,女儿与他们在一起读书,阿爹阿娘还有什么不放心。”

    扯着宋钦文大旗,阿瑶小脸上满是对宋家兄妹的信任。

    见此胡九龄一颗心简直是被放在油锅里煎,没想到他日防夜防,精心呵护的娇娇女还是被狼崽子诱惑了。本来就对宋钦文不甚满意的心,这会更是不满意到极点。

    “那宋钦文有什么好,小小年纪做事便滴水不漏,保不齐是个藏奸的!”

    “老爷!”

    顾忌着宋氏情绪,胡九龄收回后面一长串谴责之言。见阿瑶目光灼灼,似乎将这话听进去了,他憋屈的心总算舒展不少。

    “男女七岁不同席,虽然大夏没那么多规矩,但阿瑶如今已经十三,于男女大防上怎么都该注意着点。你阿娘方才说那些不经意间伤人倒是小事,我胡九龄的女儿,便是傲气些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有些大是大非却一定要弄明白,比如男女间那些事,所托非人便是一辈子的悔恨。”

    宋氏却一直有意将娘家侄儿与女儿凑作堆,倒不是她偏袒娘家,而是宋钦文一表人才,书又读得好,将来肯定有大造化。且他与阿瑶自幼一道长大,青梅竹马,总比外面那些人知根知底。

    她并非偏执之人,如今听老爷这般说,她也明白过来。胡家万贯家财,阿瑶又生得娇俏,压根不愁嫁。她如今才十三,再慢慢相看两年也来得及。总归阿瑶才是她亲生女儿,娘家侄儿再亲也还差着一层,胳膊肘往那边拐她很清楚,若还有更好的选择她定不会阻拦。

    “阿娘方才那番话,只是怕你被有心之人恶意中伤。还是你阿爹说得对,只要大是大非上不出差错,立身正,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安抚完女儿,宋氏扭头看向胡九龄,“老爷,东林书院男学与女学分在两处,中间以良田相隔,相距甚远。且进学的姑娘身边又有丫鬟跟随,倒是不用太担心阿瑶会吃苦,或是受其它什么罪。”

    “有丫鬟跟着!”阿瑶重复道。

    胡九龄心中依旧百般不愿,可看着眼巴巴的女儿,拒绝的话终究说不出口。无尽担忧化为一丝叹息,最终他只能点头。

    “也罢,既然阿瑶想去,那便去。”

    “阿爹最好了。”

    阿瑶小身子扑到阿爹怀中,柔软的小脸在他苍老的脸上蹭了蹭,亲昵之态溢于言表。

    满心担忧皆被一腔甜蜜柔软所取代,胡九龄笑得一脸褶子,他最喜欢阿瑶达成所愿时这幅小女儿娇态,直让他慈父心肠得到最大满足。

    ===

    茶楼内,苏州评弹的余音散去。

    二楼临窗的包厢内,一身玄衣的陆景渊面前半跪着名藏蓝色衣袍的暗探。

    “侯爷,属下尾随沈家下人至胡家西角门,躲在暗处查看。就听那人以奇怪的音节敲开西角门,递给胡家下人一包东西。未免打草惊蛇,属下跟上去,趁其不备取了其中一点回来。”

    说完暗探自怀中取出一个纸包,双手举过头顶递到侯爷面前。

    陆景渊两纸夹过来,随手往桌对面一推,纸包滑到烹茶的空海大师面前。后者打开,只见黄色纸上丁点紫黑色粉末,略微一闻他面露疑惑。

    “怎么是离魂草?”

    听到这三个字,陆景渊同样面色一变。

    “真是那个人曾经用过的离魂草?”

    空海大师取个空茶杯,舀半杯桌旁木桶里的山泉水,然后食指沾点粉末往里面轻轻一涮。紫黑色粉末入水即溶,无色无味,舌尖舔下手指,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苦味。

    “确实是离魂草,单看品相应该与侯爷心中所想之人用过的差不多,看方子应该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陆景渊扭头看向窗外,深邃的眼眸中仿佛酝酿着什么风暴。

    “这趟青城还真是来对了。”

    “咔嚓”一声,细瓷茶杯应声碎裂,他吩咐旁边暗探:“盯紧胡家,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要放过,下去吧。”

    暗探拱手应下,退下去的脚步却稍显迟疑。

    “还有何事?”

    “方才属下经过胡家后院,无意中听到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胡家后院?陆景渊漫不经心的态度陡然一变,沉声问道:“何事?”

    “胡家姑娘想要入书院,属下路过时正听她与胡老爷和胡夫人提此事。”见侯爷面露不悦,暗探赶紧请罪:“此等后宅琐事本不该劳烦侯爷,属下失职。”

    那丫头要进书院?陆景渊心中生出几丝异样,没等他仔细分辨便已消失无踪。

    “你的确失职,关于胡家姑娘,再小的事也要告知本侯。”

    察觉到自己声音中的急切,咳嗽两声,他面色微微有些不自然,“传闻胡九龄极为宠爱独女,也许能从她身上找到突破口。”

    刚才一瞬间他还以为侯爷对胡家姑娘生出了什么旖旎心思,原来侯爷是这般打算。军饷之事事关重大,来青城两日他们一众暗探小心翼翼、大海捞针,没想到此时侯爷已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侯爷果然深不可测,想到自己刚才那番揣测,暗探汗颜,连带着心下对侯爷越发敬佩。

    扎个千,他低头说道:“属下遵命。”

    将两人反应尽收眼底,空海大师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盯着茶盏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只是眼中一闪而过的暧昧出卖了他。

    ☆、两方砚台

    空海大师要来青林书院开坛讲学!

    无需过多宣传,这则消息已经随着二月末的吹风吹遍方圆百里的每一个角落,一时间百姓口口相传。

    大夏百姓,上至八旬老翁、下到三岁稚子,可能弄不清楚皇宫宫门朝哪边开,不知道龙椅上坐着的是哪位皇帝,但绝对不可能没听说过空海大师名讳。

    这事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当时天子新登基,时局不稳,身为同胞皇姐的大长公主身怀六甲,为护天子而受伤难产,一尸两命。本来人抬到棺材里已经开始办丧事了,化缘路过驸马府的空海大师掐指一算,料定府内贵人生机不绝,自请入府。然后没过多久便传来婴孩啼哭声,而本来尸身已经开始变凉的大长公主也奇迹生还。

    后来此事传到民间,有心思灵巧的说书人将此奇遇编成话本,在茶肆酒楼间大,直把空海大师说得神乎其神。比起市井琐事,平民百姓本就对王侯将相之事更感兴趣,这则故事很快流传开来。

    起死回生本就是玄妙之事,经百姓口耳相传,此事也越来越玄。因空海大师是个罗锅,世人便传他原是东海龙宫的龟丞相,因激怒龙王被罚,幸得龙女求情免遭于难。后来龙女下凡修炼,投身帝王家,龟丞感念其恩,化身空海大师助其渡劫。有妙笔生花的书生将此奇闻异事改编成曲赋,名唤《龟丞救主》,后来此曲又演变成多种戏文。十余年间戏文唱便大夏,到如今这出《龟丞救主》,已经成为与《贵妃醉酒》、《醉打金枝》等齐名的名剧。逢年过节戏班子走街串巷,总要唱上一出。

    平民百姓往日没什么娱乐,过年看大戏当属一年到头最大的盛事。所以对于戏文中龟丞化身的空海大师,他们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青城百姓以前只听说过空海大师之名,没想到这会竟然能亲自见到。一时间大街小巷议论之声不绝于耳,亲朋邻里,熟悉的人见面开口必然是“你听说了没?”

    大多数人都对空海大师满面敬仰,当然其中也不乏好事者,总想说点奇特的见解,以期引人注目,让人高看一眼。

    “空海大师不就是个和尚,这年头除非吃不上饭的,谁家好好的孩子会送去当和尚。保不齐大字不识一个,还好意思来青林书院讲学。”

    见吸引了众人目光,面相刻薄的中年男子正得意,旁边便有人出声反驳,“你当空海大师是你?人家是能把死人救活的活神仙,通宵天地,用得着跟咱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读书识字?”

    这种说法立刻赢得了众人的赞同,本来围着刻薄男子的人群散去,大家各忙各的,不多时喧闹的街上便响起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而在这喧闹的街头,柳树下停着一台不起眼的青顶小轿。略显陈旧的轿帘被一双乍看就保养得极好的素手微微掀开一条缝,顺着缝隙沈墨慈将刚才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眼看人群散去,她放下轿帘,阴暗中她脸上满是疑惑。

    “空海大师?”

章节目录

皇商千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鱼丸和粗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鱼丸和粗面并收藏皇商千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