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旺盛到都快要逆流了,不论他出于何等目的强逼成这幅脉象,这个当口总归是不宜再上路颠簸。

    看来押运良饷之事,最终还是要落到他个老人家头上。刚升起这股念头,绣床上的小侯爷已经“幽幽转醒”。看到旁边空海大师,他二话没说先拜托他船队进京之事。

    “暗卫太过稚嫩,如今我能拜托的只有师傅,劳烦您进京走一趟。”

    臭小子,还真没拿他这师傅当外人,向来心静如水的空海大师气结。

    更让他生气的还在后面,在接下来的半天内,他亲眼见证了向来冷冰冰的小侯爷如何变得温润如玉。虽然“面色苍白身体虚弱”,但对那丫头他要多温柔有多温柔。

    养了他十几年,别说这么一天了,他就连一刻温柔的笑容都没给过自己,一瞬间他有种儿子给别人养的辛酸。再见贴心的小徒弟被大徒弟耍得团团转,忙前忙后活像个小丫鬟,他又开始为小徒弟不值。

    手心手背都是肉,然而到空海大师这,想到自己即将孤零零进京,悲凉之下他开始忍不住左右手互搏。

    用完午膳的他驼着背慢悠悠离开,那悲凉的模样,还真有点像离开小龟独自游回大海的老龟。

    “师傅。”

    阿瑶于心不忍,刚想跟上去送他一程,背后传来剧烈的咳嗽声。收住脚步她回头,拿起一个枕头小心翼翼地垫在他身后。方才郎中已经仔细问诊过,之所以气血如此旺盛,概因后背被箭矢射中的冲击力所引发。

    都是因为她,愧疚感上来阿瑶更加殷勤。稍微一热情,回程时胡家楼船顶层厢房上又多了件大件行李。

    “景^哥哥,你不回京城真的能行?”

    “本侯有伤在身,已经向皇上请罪。他老人家向来宽宏大量,想必应该会谅解。”

    由着阿瑶坐在窗前伺候汤药,小侯爷随口说道。在青城的日子多舒坦,有这丫头天天陪着,傻子才会回京城。

    京城

    乾清宫内

    被称为“老人家”的不过勤正帝不过是个三十出头的美大叔,如果阿瑶在这肯定会惊讶,“外甥像舅”这句话并非虚言。

    此刻勤正帝正捏着暗卫送来的八百里加急,笑得一脸玩味。

    “景渊这孩子,好不容易多写两句话,竟是为了夸一个商户。”

    也莫怪勤正帝如此反应,寻常人有直达天听的机会,定会分外珍惜,斟酌词句,在不让人反感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写两句。可轮到他那外甥,每次都是惜字如金。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回来都不会提一句,连让他这个舅舅表现护短的机会都没有。

    这次他的秘奏依旧简洁,前面两句话交代完:我给你娄了很多银子,辛苦着了身体不好要在江南修养。

    沿袭一贯的风格将事情交代完毕,下面他开始长篇大论,说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户人家姓胡,还是给您做衣裳的皇商,他们勤劳又勇敢,他们聪明又善良……

    总之把胡家夸成一朵花后,他开始细数胡家种种丰功伟绩。比如救过他的命,比如百年来造福一方,再比如这次捐款的事胡家是如何积极。

    看到这的勤正帝反应跟空海大师差不多,向来冷脸的外甥竟然对胡家这么好。

    他吃醋了。

    当朕不知道你为何如此夸胡家?不就是想让朕赏他个官做?朕偏不!

    为帝十余载的勤正帝看起来颇有威仪,可骨子里还存着几分孩子的执拗。感觉到区别对待,他面上不显,心里已经跟侄子别起了劲。

    可当他继续往下看,看到他夸胡家的最后一点事,那点小孩子心性却迅速抛到了九霄云外。

    “定州同知吴有良携府兵打扮成水匪,半路截取良饷?”

    朝廷命官如此胆大妄为,真当这天下没有王法了,此刻的勤正帝又成了那位龙椅上高深莫测的合格帝王。大夏各州官员安排掌控于胸,想到吴有良背后的权倾西北的广平侯府,再想到陪都那位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作对的太上皇,他心下一阵沉重。

    三足鼎立,轻易不得动弹。

    不能动弹大的,但他也不能听之任之。

    “传旨,命定北侯为主审,大理寺少卿黄光泰、五城兵马司副统领郑裕为陪审,亲审定州同知吴有良谋反一案。告知他二人,一切以定北侯意见为准。”

    三言两语给吴有良安上“谋反”罪名后,勤正帝又连发两道旨意:其一是命户部和兵部协同商议西北良饷之事,往常此事都是由兵部拟定,交由户部核实拨款,此次户部直接参与,户部尚书乃勤正帝心腹,其中代表的含义不言而喻;其二则是命礼部准备太上皇寿宴,看起来一片孝心,实际上他不过是想借此名头派自己心腹前往陪都,进一步打探情况罢了。

    三道旨意发出去后,勤正帝起身。大夏以孝治天下,他本人也是出了名的孝子,这些年没少打着孝顺名头削弱太上皇势力。对陪都那边防着,对于护佑他长大、陪着他历经风雨的亲娘——当今太后,他可是真的孝顺,每日必要前去慈宁宫陪太后用膳。

    今日亦是如此,他到时恰好宁安大长公主也进宫看望太后。后宫高位嫔妃陪在两侧,一个劲地奉承着大长公主,不少人更是把主意打到了大长公主嫡子身上。

    谁不知道这位公主,当年皇上登基时出过大力,太后觉得委屈了女儿,这些年更是可劲地对她好,皇上那边更不用说。能跟公主府结亲,不说对家族助力,以后本人也能在后宫横着走。

    是以虽然定北侯嚣张名声在外,可他依旧是有权有势人家眼里的香饽饽。

    勤正帝来时,一伙人正热闹地说着此事。见到皇姐,他顺手将小侯爷来信递过去。

    不愧是一母同胞的姐弟,大长公主很快也察觉出不对,“皇商胡家?”

    这四个字亦引起了在座宫妃注意,当即便有人说道:“皇商胡家?不就是那个家里只有一个独女的人家?”

    ☆、第118章

    这是阿瑶第一次走进宁安大长公主视线。

    智子莫若母,大长公主知道,自己儿子是对人家姑娘上心了。意识到此点,瞬间她产生了跟空海大师和勤正帝一样的情绪:儿子从没对她这样好过。

    嫉妒之下她对阿瑶生出了天然的敌对,说是皇商,归根结底还不是个商户人家?

    不仅是她,随着有人提及皇商胡家,见坐在上首的皇上、太后以及大长公主三大巨头没有反对,在座各位人精也开始畅所欲言。

    “要说这胡家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可在青城百年经营,也算是富可敌国。”

    虽说士农工商,商人排于最末,可事实却是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得银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金字塔顶端的人物总归是受人尊敬。宫妃虽大多出自官宦之家,可入宫后种种打点,也大抵知道银子好处,这会他们对阿瑶的态度就颇为微妙。

    既羡慕她坐拥金山银山,暗地里又为自己羡慕一商户之女而十分不齿。

    “家有金山银山又如何,还不是个满身铜臭味的商户之女。”一位颇为清高的宫妃冷哼道。

    大长公主皱眉,身为一母同胞的姐弟,她有着与勤正帝同样的品质——护短。胡家姑娘那是她儿子看中的人,她可以嫌弃她出身低,别人嫌弃就不行!

    什么,你说这些宫妃不知道她儿子看上人家姑娘?

    她可不管。

    勤正帝初登基那几年,主弱而国疑,她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连亲生儿子置身险境都无可奈何。对于一个护短的人来说,这是何等的痛!她发誓一定要弥补这等遗憾,可等皇上地位稳固后,儿子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她保护,甚至有时候反过来保护她。

    空有一身本事却没地方使,这些年她都快憋死了。如今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她又岂会放过?

    正好这宫妃表面清高,暗地里没少给皇上吹枕头风,甚至有几次连带上她。虽然这风没吹动皇上弟弟,可在后面搅风搅雨也惹人厌恶。

    想清楚后,大长公主幽幽开口:“银子可是个好东西,西北打仗、宫中富贵、黄河赈灾,哪样不需要银子?”

    勤正帝自然听出了皇姐话中浅层次意思,那宫妃是他最近比较宠爱的一位,可也不过是觉得新鲜罢了。新鲜劲过去得差不多,最近她又总在他面前说酸话,他早已厌了。

    “皇姐所言有理,皇商胡家可在本次征募军饷中立了大功。”

    清高宫妃脸色变了,下首敬陪末座的其他人则面露喜色。皇上只有一个,少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就会有更多机会。

    “我看景渊来信上,那胡家何止是帮了大忙,还救了他性命。”

    大长公主笑道,一开始出于嫉妒她本能地敌对阿瑶,可这会护短之心升起,她开始摒弃偏见,平和地去看待整件事。即便她那傻儿子有可能被女人迷花了眼,傻乎乎陷进去,可他身边还跟着空海大师。

    空海大师乃是她至交好友,前些年危险时她更是将儿子托付给他。一手带大景渊,空海大师疼爱他的心不比她这当亲娘的差。既然他默认此事发生,那胡家姑娘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有了这层保障,大长公主开始安心地护短。

章节目录

皇商千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鱼丸和粗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鱼丸和粗面并收藏皇商千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