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下面的嘉元郡主端着茶盅,满脸嘲讽的看着安妃这个昔日的京城才女,安妃脸色微冷,若不是眼前是她的亲生儿子,她早就发落了他,哪里容得他在她的面前胡言乱语。

    好在河阳公主及时挺身而出,她说道:“娘娘,镜花台的戏台子早就搭起来了,这大好的日子,可别误了听戏。”

    安妃看了河阳公主一眼,随际扬起嘴角,又望着御哥儿,微笑着说道:“令尊说得很对,倒是本宫想差了。”

    说罢,她起身对着殿内的众人说道:“今夜借着皇上的寿宴,宫里专程设下戏台,请夫人们移步镜花台。”

    夫人们又是一番答谢,紧随安妃的凤驾前往镜花台,顾三娘一心顾着两个孩子,落在最后面了。

    镜花台临近御花园的人工湖,只因依水而建,是宫中后妃们听戏的地方,顾三娘随着后妃们来到镜花台时,发觉进宫贺寿的朝廷官员们也在此地,显见同样是被请来听戏的。

    四处灯火通明,只是寒气颇大,进宫时顾三娘的风衣落在马车里,不到片刻,她的一双手脚就冻得冰凉,坐在远处的沈拙自打看到顾三娘,眼光就一直落在她身上,他见她身形单薄,眉头先是一皱,便招手叫来伺候的小太监。

    沈拙解下自己的风衣,他指着顾三娘说道:“小公公,劳驾把这领风衣给拙荆送去。”

    说话时,他顺手给那小太监塞了一块银子,小太监捏了一下银子,笑眯眯的说道:“跑一趟腿而已,沈大人实在太客气了。”

    话是这么说,银子已被他塞到腰包里去了,小太监拿着沈拙的风衣,朝着顾三娘小跑去了。

    只说顾三娘带着两个孩子正等在后面,就见一个太监捧着一领眼熟的风衣近前,他躬身说道:“沈夫人夜安,沈大人怕您冻着,托奴婢给您送来风衣。”

    顾三娘细细一看,果然就是沈拙的风衣,再经过小太监的指引,她总算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看到沈拙,二人遥遥相望,又彼此相视一笑,他俩即便甚么话都不说,心意也是相通的。

    小太监送完风衣就去了,过了片刻,有几个嬷嬷们引着顾三娘落坐,镜花台仿着半月形状建成,百官和女眷虽是同场,中间却隔着一个荷花池,恰逢深秋,池子里光秃秃,只有一池银色的水波,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顾三娘的坐席被排得很是偏僻,而河阳公主则正好和沈拙相对。

    如此凑巧的安排,难免让人想起前几日皇帝赐婚的传言,各人心思不一,坐在沈拙近旁的人不时朝着他看上几眼,意图从沈拙的神情里瞧出一丝端倪,只不过沈拙脸色平静,仿佛对眼前的一切丝毫不在意似的。

    一时,众人安坐下来,宫人送来曲目给安妃点戏,安妃先点了一出《麻姑献寿》,又请后妃与京里几位有头脸的夫人们点戏,这些夫人们推让一回,各自点了几出应景的戏。

    随后,安妃又打发宫人把曲目送到对面的群臣请他们点戏,稍时,宫人把大臣们点的戏单拿给安妃过目,安妃扫了一遍,她远远望了沈拙一眼,扭头对身边的河阳公主说道:“各位大人都点了戏,唯独落下沈大人,我思量着皇上的寿宴,合该君臣同乐才是,不如劳烦公主前去请沈大人点几出戏。”

    对面坐的人,有东宫太子,有内阁之中的几位阁老,还有四位侯爷,另有几位先帝时的老将军,即使沈拙是蒋派下一代的继任者,可他毕竟年轻,又踏足官场不久,本就轮不到他来点戏,这安妃有意将他推到人前,还特命河阳公主请他点戏,四周的目光不禁一齐看向安妃和沈拙并顾三娘这三人。

    今日虽说是打着为靖文皇帝贺寿的名头,只不过靖文皇帝自始至终没有露面,进宫的宾客自然都将焦点放在他们身上,需知一个是不守妇道的前妻,一个是续娶的继室,现如今又掺和进来一个河阳公主,这出戏简单比戏台上演得还要精彩。

    ☆、第113章

    吉昌公主和孙氏离着顾三娘有些远,她俩担忧的朝她看去,只见顾三娘神情淡然,静静的看着前方。

    安妃气焰嚣张把持整个后宫,河阳公主无权无势,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得随同宫人走到对面。

    河阳公主站在沈拙面前,四下投来的视线几乎令她无地自容,可是想她千辛万苦才得已回京,河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再回贫苦荒凉的燕州做一辈子寡妇。

    沈拙坐在原位,河阳公主驾到,他也不曾起身,挑着一双眉梢斜看了她一眼,随后转向别处。

    望着眼前的沈拙,河阳公主心中气苦不已,她只觉得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身不由已,想她堂堂皇室出身的公主,眼下却不得不受一介后妃摆布,还要被眼前的外臣轻视取笑。

    锣鼓还未开场,似乎就等着沈拙点戏,河阳公主咬着下唇,最将红着脸将戏单奉上,说道:“沈大人,请点戏。”

    戏单伸到沈拙面前,众人都一齐看向沈拙,看他接还是不接,那沈拙静默片刻,最终伸手接过戏单。

    看了这情形,孙氏心中一急,下意识的瞅了顾三娘一眼,只不过顾三娘面无表情,看不出她在想些甚么。

    沈拙接了戏单,蒋安两派的人都沉思不语,独有安妃,她脸颊带着轻笑,下巴微微上抬,似乎满是得意。

    沈拙翻着戏单,他头也不抬的说道:“承蒙公主抬举,微臣就点一出《醉打金枝》罢。”

    他这话一出,总管戏班的公公后背冷汗直冒,但凡是个有眼色的,谁敢在宫里唱醉打金枝?这个沈拙当着河阳公主的面点了这出戏,岂不是故意打安妃和公主的脸?总管公公叫苦不跌,又自觉好日子到了头儿,也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开了这份戏单,竟把这出戏排上去了。

    被当众打脸的河阳公主半边身子都麻了,若非这非常时刻,她早就逃走了,哪知沈拙还不罢休,竟又说道:“再点一出《鸿门宴》,一出《霸王别姬》。”

    说罢,他就将手里的戏单递还给管事公公,那管事公公脸色发白双腿打颤,几乎恨不得立时昏死过去,举凡寿宴上,排得都是一些喜庆热闹的戏,沈拙偏点这两出戏,他哪里敢接这戏单呀。

    若说先前一出《醉打金枝》是羞辱安妃和河阳公主,沈拙后点的这两出杀机四伏的戏,顿时使得全场鸦雀无声,《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里项羽困死垓下,正好印证蒋安两派博弈的情形,然而,谁是项庄,谁是沛公,谁又是惨败的楚霸王呢?

    此时,诺大一个镜花台,就好像掉一根针都能听到似,安妃脸色阴晴不定,她直直的看着远处的沈拙,一语不发。

    沈拙见那管事公公不接,抬头看了他一眼,沉声说道:“怎么,莫不是这几出戏不会唱?”

    管事公公‘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整个人唬得瑟瑟发抖。

    这时,安妃开口了,她对身边的嬷嬷说道:“传我的话下去,命管事公公接下沈大人的戏单,他点的戏,就是不会唱也要变个人出来唱给他听。”

    她倒要看看,到底谁是刘邦,谁是项羽。

    王嬷嬷小跑着到对面传话,管事公公得了令,这才敢接过沈拙的戏单,直待他们退下,锣鼓一响,戏台上首先演的第一出戏是《麻姑献寿》,九天玄女婉转清亮的嗓音合着乐声传来,刚刚紧绷的气氛似乎也消弭不见。

    众人点的戏一出接着一出,顾三娘本来最爱听戏,只是夜深露重,两个孩子不停的揉着眼睛,锣鼓丝竹的喧嚣声也吵得她腹中胎儿焦躁不堪,她有些支撑不住,便带着两个孩子借口更衣来到不远处的宫殿歇息。

    这处偏殿是专供女眷们更衣的地方,她去的时候,有两三个妇人正在闲聊,其中有个妇人她上回在宫里见过,顾三娘隐约记得这人好像是安妃娘家的亲戚,余下的人她就不认得了,那些人看到她,嘴里嗤笑一声,轻蔑的看了她几眼,顾三娘想着既是安党一派的人,自然对自己没有好脸色,于是理也不理,带着小叶子径直进了偏殿。

    这大殿里有专门伺候的宫女太监,御哥儿虽说尚且年幼,到底已是六七岁的哥儿,不便跟着顾三娘进到里面,故此被嬷嬷留在外殿,那嬷嬷心知他是安妃的亲生儿子,丝毫不敢怠慢,特意招来两个小太监陪他一道说话。

    再说偏殿的顾三娘,心中惦记着外间的御哥儿,她和小叶子要来一盆热水擦了擦脸,又重新整理衣衫,母女俩这才拉着手步出偏殿,哪知刚走几步,就见吉昌公主带着嬷嬷迎面走来,那吉昌公主见了她,笑道:“大伯见你这大半日的没有回去,特意请我过来找你。”

    顾三娘心头泛起一丝甜蜜,她知道沈拙是担心她在宫中人生地不熟,这才请吉昌公主找过来的,想到他的体贴,顾三娘不禁笑了笑,她上前挽着吉昌公主的手,说道:“前面闹哄哄,咱们在外面走走罢。”

    吉昌公主点头,两人带着孩子们相携走出宫门,不想刚拐了一个弯,就见沈拙立在柳树下遥望着她们,他专程等在这里,显见为了顾三娘来的。

    “爹爹!”御哥儿看到沈拙,他松开顾三娘的手,欢欢喜喜的朝着沈拙跑去,沈拙揉了揉他的发顶,又朝着顾三娘看了一眼,问道:“累了反?”

    顾三娘红着脸点头,她看着沈拙,说道:“早知道听你的话就好了,坐了这大半日,身子都僵了。”

    “你再耐着性子等侯片刻,想来过不了多久就会散席的。”沈拙柔声哄着她。

    这二人甜言蜜语的,吉昌公主早就看不下去了,她嘴里嗔道:“你们两个要说贴已话,自背着大家去说,我带着哥儿姐儿先走了。”

    说罢,她抿嘴笑着,领着御哥儿和小叶子离开。

    沈拙把伺候的嬷嬷打发走了,微暗的灯火下只剩他和顾三娘,沈拙将她的披风系好,又捂着她冰凉的双手,语气不满的说道:“不听好人言,现在可冻着了罢。”

    顾三娘冲着他一笑,说道:“我不冷,你就这么离席,那边该不会派人四处找你罢。”

    “不碍事,今夜宫中守卫森严,我不放心你,怕你走错了地方,便跟过来瞧一瞧。”

    他们所处的位置空旷,倒是不怕被人听壁角,前面戏台锣鼓声混着唱腔吵得人脑仁儿疼,沈拙索性拉着顾三娘坐下来歇息。

    顾三娘看到附近无人,悄声在沈拙耳边说道,“你今日当众让安妃和河阳公主下不了台,皇上不会怪罪你罢?”

    她尚且不知靖文皇帝早已暴毙,只忧心皇上借口发落沈拙,沈拙却是知道其中内情,他暗自冷笑一声,嘴上却安慰顾三娘:“无事,我自有打算。”

    沈拙平素是个有主见的,顾三娘也便没有多问,他俩挨坐在一起,半晌,沈拙摩挲着她的手掌,说道:“过几日,我送你们母子几人出京避些时日,等到京里的局势安稳了,我再接你们回来。”

    顾三娘是个识大体的,她对沈拙说:“出京也罢,我知道我留在京里帮不上你甚么忙,说不定还会拖累你,这样你还能安心做事,省得你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顾后的。”

    沈拙一笑,他情不自禁的伸手将顾三娘搂在怀里,低声自语:“再等等,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的。”

    顾三娘靠着沈拙的胸膛,她耳边传来他砰砰有力的心跳声,缓缓说道:“只要有你在身边守着,我甚么也不怕。”

    这夫妻二人静静的互相依靠,也不知过了多久,顾三娘侧耳听着戏台那里飘来的乐声,她道:“你听,你点的醉打金枝开演了。”

    这出戏是沈拙点的,他不好不在场,沈拙便扶着顾三娘,陪着她一起朝着镜花台走去,他们携手回来时,台上正唱到热闹之处,那青衣身段唱腔俱是一绝,反倒无人留意离席的沈拙和顾三娘。

    “去罢,等散了,我在宫门口等你。”沈拙对她说道。

    顾三娘回头望了他一眼,转身朝着女眷聚集的地方去了,沈拙站在原地目送她坐下,这才回到对面。

章节目录

顾三娘再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小春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春贤并收藏顾三娘再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