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说得没错,我的家境决定了世俗的眼光。试想哪户人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卖棺材的破落户呢?不过,命运总是决定在幸运的人手上。我有了那笔百万元的存款,完全可以掌握未来的主动。正如一句至理名言说得那样: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到达乡下后,村子里一片肃静,丝毫没有大年初一喜庆的气息。我们感到很奇怪,是不是村子里出了什么事情呀?问了外公外婆后,才知道原来是村尾的于奶奶在昨晚过世了。

    “走的时候是晚上十点左右,都没有挺过十二点。”说起于奶奶,外婆好一阵没落。

    “于奶奶是个好人,可惜没能见到新的一年。”我回想起儿时和于奶奶相处的那段子记忆,心里面不禁感到一阵酸楚。那会儿,于奶奶都会把省下来的钱给我买糖吃。她是把我当亲外孙看的。

    “松林,你要记得于奶奶对你的好。”老妈说道:“现在她老人家走了,你该去给她上柱香。”

    “恩,我现在就过去。”我用力点了点头。

    “松林,你先等等。”可就当我要起身要走的时候,外婆拦住了我,她接着又吩咐外公一句:“你去把我上半年念的佛经拿来。”

    “佛经?”我疑惑地看了她一眼。

    “你去祭拜人家,总不能空手去吧?”外婆呵呵一笑,告诉我道:“于奶奶去世的匆忙,我们都没来得及准备寿被和花圈,所以只好拿点阿弥陀佛经去,算是给她在地下当盘缠了。”

    我们村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有人过世,就要送去三样的东西:一床寿被、一个花圈以及一章阿弥陀佛经。上了年纪的人,也把这三样东西叫做“老三样”。

    “于奶奶和我们家关系好,我们没备齐老三样,就拿钱去凑吧。”爸爸说着从皮夹子里摸出了三千元钱,他这钱原本是给外公做寿的,现在只好拿去应急了。

    “恩,还是你想得周到些。”老妈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就让我陪松林一起去吧?”

    “这样也好,松林毕竟年轻,有些事情处理不好。”老爸说着,又在老妈耳边嘀咕了几句,似乎是说到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老妈听了后,眉头微微一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这种事情应该不会轮到松林吧?”

    “什么事情呀?”我感到好奇,立马问了一句。

    “没什么事情!”老妈啐了一声,说道:“有些事情,不是你该知道的。”

    这时,外公从里屋出来了,他手里拿了一包黄纸,黄纸包裹着的正是阿弥陀佛经。老妈拿上后就领着我出门了,外婆家住在村头,步行到村尾于奶奶家只需要一盏茶的路程。于奶奶的丧事由他的儿子于海一手打理,由于事情突然,他都没个准备,所以现在忙得焦头烂额。而我们的到来,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

    “叶大姐,你来了……”于海见到老妈,似乎有些意外。

    “嗯,今天刚到家里,就听到于奶奶过世了,所以过来给她老人家上一柱香。”老妈说着将手里的东西交到于海手上。

    “你有心了。”于海眨了眨眼睛,颇为感动。

    “松林,去给于奶奶上香。”老妈跟着吩咐我道。

    我“哦”了一声,走到于奶奶的灵床前,只见于奶奶安详的躺着,这位曾经对我宠爱有加的老人再也不会和我开口说话了,一想到伤心处,我两行热泪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了下来。

    “于奶奶,你走好,松林来给你上香了。”我抽泣了一声,为她点上了三炷香。

    然而,就当我下跪参拜的时候,于奶奶原本紧闭的嘴巴突然间张了开来。

    “妈呀!”我严严实实被吓了一条,整个人惊跳了起来。

    “怎么了?”老妈和于海一起跑了过来。

    “于奶奶她张嘴了。”我脸色苍白的说道。

    “小孩子,不许胡说!”老妈瞪了我一眼,斥责道。

    在我们农村如果死去的人张开了嘴,将会被视为不祥的征兆。所以,我口中所说的这些事情十分严重。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于奶奶的的确确张开了嘴,我们三人都目睹了实情。

    “欸……”于海哀叹了一声,自责道:“都怪我,以前没做过事情,不会停尸。”

    停尸是我们村里办丧事时的老规矩,一般细分为沐浴和更衣两个步骤。亲属给死者沐浴,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人深深的孝敬之情,另一方面也有和“寿衣”一样的象征意义。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也不是我们普通所用的水,一般情况下这些水需要用阴钱,如烧香、化纸等纸钱买来,俗称为“买水”。老一辈的人认为这种钱只有在阴间才有价值,只能由灵魂享用,买水就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一个转换仪式。“买水”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

    于海一个大老爷们,从来没做过丧事,再加之手脚不利索,所以他在给于奶奶停尸的时候,没有做到周全,这才导致于奶奶的灵魂不能到达阴间。于奶奶之所以张嘴,就是为了给活着的人一个警示,自己成了孤魂野鬼。

    “于老弟,你不要自责,也不要慌张。”老妈见了,赶紧上前安慰:“我有办法帮你。”

    “什么办法?”于海精神一抖,激动的问道。

    “招魂,把于奶奶的魂重新招回来。”老妈跟着说道。

    招魂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在我们村里会这门手艺的人不超过三个。其中一个是就我外婆,而老妈年轻的时候曾跟着外婆学过一点。具体做法是由死者亲属将死者衣服或卧具扔到正房上面,一边扔一边哀嚎死者的称谓,并于屋前树招魂幡,祝愿死者的灵魂能够安息,不要成为游魂野鬼。

    说来也奇怪,等到老妈招完了魂,于奶奶的嘴巴就跟着合上了。我隐隐约约还听到了她老人家吐气声,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整个招魂仪式持续了一下午,到了晚上,于奶奶家的亲戚陆续赶来了。哭丧的人多了起来,悲痛的气氛开始蔓延。当晚,于家人就为于奶奶举行了吊唁仪式。按照村子里的老规矩,在吊唁仪式开始前,首先要为死者搭建出一个灵棚,接着在灵棚内选出一个合适位置作为灵堂。对灵堂的布置是这样的: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于奶奶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而我被他们赋予的使命就是看守于奶奶的长明灯。

    农村人爱热闹,讲面子,所以吊唁仪式讲究排场。吊唁开始,爆仗齐鸣,灵堂上女眷们悲泣哭声充斥整个灵堂。吊祭的人都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长者在前,晚辈在后,专门设一赞礼生手持焚香一束,立在灵堂上首。赞礼先生请的是老村长,他在村子里德高望重,已经为几十户人家做个赞礼了。所幸,于家的亲戚并不是很多。因此,这场吊唁仪式耗时不长。

    在吊唁仪式结束后,于海专门找老妈说了一会话。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反正等我看到老妈时,她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老妈,你怎么了?”我担心的问了一句。

    “回家!”老妈冷冷的说道。

章节目录

我开棺材铺的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毛小光927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毛小光927并收藏我开棺材铺的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