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1章

    那婆子半年多都没听说自己儿子的消息了,如今听周天昊这么说,到底是放心了许多,又瞧见他和谢玉娇在一起,便有些疑惑,只又问道:“小将军如今怎么跟谢家大姑娘在一块儿了,两位这是?”

    况且她记得过年陶管家送肉菜过来的时候,分明说的是谢家招了个女婿,似乎门第也是很高的,老婆子这冷眼一看,难不成就是周天昊了?她顿时就恍然大悟了起来,只笑着道:“难不成您就是陶管家说的那上门女婿?”

    谢玉娇听了这话,脸颊微微泛红,只小声道:“上门倒是上门了,还没成女婿呢!”

    “这不早晚的事儿嘛!”那婆子听了就高兴了起来,又听见外头有人喊她道:“老四她娘,这野鸡炖蘑菇快烧糊了。”

    那婆子闻言,只哎哟一声,便急急忙忙的就出去瞧去了。

    不一会儿,一锅野鸡炖蘑菇也送了上来,因这边只有寻常的糙米,谢玉娇和周天昊便知凑合这吃了起来。

    两人靠着厅中八仙桌的斜角坐着,各自拨着碗中的米饭。大约是饿得时间久了,谢玉娇竟然也没觉得这糙米有多难吃的,倒是比平常还多吃了一口饭。

    周天昊见她吃的认真,倒是放下了碗筷,安安静静的看了她片刻,这才开口道:“我们这算不算是粗茶淡饭,茶话桑农了?”

    谢玉娇只不理他,小心翼翼的吐出嘴里的野鸡骨头来,擦了擦嘴道:“让你偶尔吃两天你还可以忍,要是天天吃,你肯定也是会有怨言的。”

    周天昊想了想,只一本正经的回道:“我曾经以为我没了电脑一定会死的,没想到来了这里,被人捅了几次窟窿却还活得好好的。”

    谢玉娇抬起头,看着周天昊,那深邃的眼眸中带着几分戏谑,却又似乎带着几分严肃。谢玉娇便伸出手去,捏了捏他的脸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少年……忘了电脑吧……”谢玉娇顿了顿,只又俏皮的补充了一句,“把飞机也忘了。”

    那以后就……可以不用打了==

    从青龙山回了谢家,谢玉娇的年假就结束了,龙抬头那日祭天之后,又连续去了几日县衙,和康广寿商议难民的事情。又央着周天昊回了一趟金陵,打探了一下兵部军需物资筹集的事情,从户部的手中拿了几个政府采购的项目。皇帝一听说是谢玉娇要用来安置难民的,御笔一挥,就全答应了下来。

    这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初九,这一日正是谢老爷的忌日。因为二老太爷病了,所以原本他负责的祠堂祭祖一事,就交到了另外一个和谢老爷同辈的人手中。那人也是谢老爷一辈中算比较出息的,家中有几亩地,如今膝下的几个孩子也都在谢家的族学上学,谢玉娇当初把这事情指派给了他,一来是他并没有跟着二老太爷做过那些不上路子的事情,二来就是谢玉娇隐约记得当初一个劲想来谢家当嗣子的那群人中,并没有他家的孩子。

    其实谢玉娇心里头,对亲戚还是很看重的。谢家宅的人虽然都姓谢,但是流传到这份上还能攀上亲戚的,其实也不多了。大家都在一起住着,能帮衬的,自然也是要帮衬的。

    且上回老二太爷闹了那一次之后,众人似乎都有些怕谢玉娇了,因此年节里头好些以前常走动的亲戚也没有来走动。徐氏平常在家里也无聊,若不是这个婶子、那个嫂子过来玩玩,这日子也难打发。

    因而今天见了这位叔伯,谢玉娇便开口道:“我听我娘说您在我父亲那一辈排行老七,以后就叫您七叔好了,以前倒是不常见你。”

    那人中等身材,容貌倒是斯文俊秀的,听谢玉娇这么说,这才开口道:“大小姐不认识我也是常理,我去年才从北边回来。”七叔说完了这句话,就不说了,顿了顿才继续道:“只是没想到我才回来,京城就没了,倒是平白了捡回了一条命来。”

    谢玉娇回了家中,才知道这七叔原是自己曾祖父的庶出兄弟那一支传下来的人,按说是比二老太爷他们远一些。而且这七叔从小惯会念书,听说很小的时候就中了秀才,没几年又中了举人,从此家中便砸锅卖铁的供着他考进士。可谁知道他天生是个没运道的,二十六七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谁知道那一届闹出了科举舞弊的事端,所有人的成绩都作废了。

    后来他又陆陆续续的考了几回,便再也没中过了。幸而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不曾因学业荒废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因为膝下还有几个儿女,旧年就从京城回乡了。

    谢玉娇听了徐氏这么说,心里倒是由衷的替他可惜,如今瞧着也有四十出头的光景了,这辈子过去了大半,只落得一个含恨回乡,不过比起那些还做这科举梦,来不及回乡客死异乡的人,他已经是幸运很多了。

    如今谢玉娇正要安排灾民的事情,陶来喜和刘福根又各有各的事情,家中年轻跑腿的小伙子脑子也不够用,谢玉娇想来想去,那七叔在京城混过那么些年,没考上功名却也没饿死,想必也一定是有些本事的人。

    徐氏见谢玉娇今儿问起了七爷来,便笑着开口道:“你父亲没去世之前,也曾说他们这一辈里头,怕只有七爷是个人物,我记得清楚,当年去京城的时候,你父亲给了他一百两的银子充当路费,他走了第二天,就让家里的老母亲送了一张字据过来。”

    “欠条?”

    “可不是?”徐氏只笑着道:“当时你还小呢,也不懂事情,看见了纸头就喜欢撕着玩,我一个不留心,你就把那欠条撕了,结果你爹还说,撕的好,反正他没想着让七爷换这个银子。”徐氏说完,只又顿了顿,继续道:“不过去年他回来之后,倒是来过一趟家里,那几日你正病着,我见了他,他二话没说,就把当年的一百两银子换了,你不问,我还差点儿忘了这事情。”

    谢玉娇听徐氏说到这里,对这七爷的人品已经很是敬佩了,又有本事,又有人品,因为战乱落叶归根,这样的人恰巧被谢玉娇给认识了,怎么能不请出来用一用呢?

    谢玉娇当下就问了徐氏那一百两银子现如今放在哪里?徐氏平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银子也花不了,自然是放着,便开口道:“我让张妈妈收在了架上头,连匣子都没有开过,还是当时送过来的样子呢。”

    谢玉娇便笑着道:“父亲看人必定不会错的,他觉得七叔是个人才,咱也不能真的让七叔就这样落叶归根了,眼下朝廷都来了南边,正是要用人的时候呢!”谢玉娇说着,正好瞧见张妈妈从外头进来,便让她去书房把那放银子的匣子给那了过来。

    里头放着二十两一锭的银锭子,整整五个,底下还印着钱庄的印子。

    徐氏看了一眼这银子,问谢玉娇道:“娇娇预备怎么办?”

    “自然是把钱还给七叔,顺便问问他,有没有空闲的时间,帮我管几个人。”

    徐氏听了这话,心下有几分担忧,却也有几分高兴,高兴的是谢玉娇看重谢老爷看得上的人,担忧的就是万一这七爷是另一个二老太爷,像那样的亲戚,她真是消受不起了。

    不过徐氏转念想了想,当年她过门的时候,这七爷还是好的,这人要变了,也未必会变这么快。

    谢玉娇倒是没有徐氏的疑虑,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从今儿一早在祠堂看见的那人的谈吐举止,就比这谢家宅任何一个村民强了不知道多少。怪不得当初谢玉娇就觉得有一种遇见城里人的感觉,还寻思着谢家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看着人模狗样的本家亲戚,原来人家真的是从城里回来的。

    谢玉娇出了正厅,正寻思着让刘福根跑一趟,又觉得像七爷那样的人,没准也有三分的傲骨,若是她亲自去一趟,必定比让刘福根去强了很多。

    上回把祠堂的事情安排给他,当时却并不知道这些细节,只听刘福根和陶来喜都说这人靠得住,她也没往深了想,全当是一个在众人面前比较吃得开的本家亲戚。如今她既然知道了这些,少不得亲自跑一趟,去请一请。

    那七爷是谢老爷一辈的人,名为云臻,排行老七,年少时候就聪明,因为是和谢老爷一起进学的,所以谢老爷尤为记忆犹新,一起去考的秀才,自己先落榜了,他却中了。等自己考上秀才的时候,他连举人都考上了……所以谢老爷对他的敬佩,自然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谢玉娇既然存了这个心思,便让刘福根去找了张妈妈,开了库房的门打点了几样薄礼,又带上了那一匣子的银子,往谢云臻家去了。

    ☆、第0122章

    谢家刚在江宁落户的时候,也不过才几户人家,当时族人都住在一起,祖祖辈辈之后,便在这里建起了村落。世世代代繁衍下来之后,便有了谢家宅这个地方。而如今谢家族里住的房子,是谢玉娇父亲的祖父一辈建的,当时凡是谢家近枝的本家,都分到的房子。谢老太爷则让风水先生看过了风水之后,在谢家宅坤位的地方,选了如今的位置,建了谢府。

    因此谢府基本上就在谢家宅的中心位置,而两旁的族屋则各自以街道的形式散开,将谢府围绕在其中。谢云臻家住的地方在谢家的右手边,靠近谢家祠堂的地方。这些房子自分出来之后,就又各家自行打理,这么多年下来,早已经年久失修。

    谢云臻的父亲早年在族中也有些威望,但是没有二老太爷跟谢家关系近,因此并没有当上族长,后来送了谢云臻上京之后,便去世了。当时谢云臻回来过一次,想带了老母亲一起去京城,被回绝了,因此这十几年她的老母亲就一直住在谢家宅。大约也是因为时运实在不济,看着这次科举又无望了,所以去年秋天就带着妻儿回来了。

    刘福根领着谢玉娇到了一处残破的院子外头,这院子虽然旧,但是上头的春联倒是簇新的,联上的字体苍劲有力,到有几分名家之手的感觉。刘福根喊了门之后,便有一个六十出头的婆子过来开门,刘福根称她一声五婶,大约是因为谢云臻父亲那一辈她排行第五的原因。

    谢玉娇朝着她福了福身子,喊了一句五婶婆,那老婆子便抬起头盯着谢玉娇看了半天,才辨认了出来,只开口道;“这不是谢家大小姐吗?怎么到我们家来了呢?”那婆子说完了话,只转身对着里头喊道:“臻儿,臻儿媳妇,谢家大小姐来了。”

    先跑出来的是两个娃儿,一男一女居然长得一模一样,原是一对龙凤胎。谢玉娇见了就觉得可爱,从袖中掏了两个荷包出来,递给他们两人玩去。

    这时候谢云臻和他媳妇也迎了出来,见谢玉娇就在门口,只亲自上前迎了进去,又吩咐他媳妇道:“你去沏一壶好茶来。”

    谢玉娇跟着谢云臻进去,就让刘福根把那匣子放在了茶几上。那匣子虽然长的古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可谢云臻还是一眼认了出来,正打算开口,却被谢玉娇抢先了道:“七叔,当初这银子,我父亲本就是资助您的,您虽然送了借条过来,但是我父亲一早就撕了,因此我也找不出借条来,这银子便不能收下。”

    谢玉娇说着,将那匣子推到了谢云臻的面前,又看了一眼他如今住着的房子,墙面斑驳,好些地方已经需要修葺了,如今他回来也有半年了,要是手上有多余的银子,这事情必定是不会拖延的。谢玉娇又想起他们去城里之前,曾拨了一批银子,用作祠堂的修葺和香油钱。这次她回来的时候,就瞧着祠堂已经修葺一新了,可见他并没有私藏什么银子。

    谢云臻见谢玉娇这么说,面上倒是微微有些难色,他是读书人,最终气节,钱财是小,气节是大。若是这银子又收了回来,到底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这时候谢云臻的媳妇已经沏了茶上来,一眼就瞧见放在茶几中间的那钱匣子,她原本一双有些暗淡的眸子忽然就亮了起来,可在瞧见谢云臻脸色的时候,还是低下了头去,缓步送了茶上去。

    “大小姐请喝茶。”谢玉娇听她说话的声音,清脆清晰,想来并不是一般人家的闺女,倒是有几分体面的样子,又瞧见她视线的余光扫过了那匣子,似乎有些不舍,便笑着接过了茶,抿了一口,又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开口道:“二管家,把这钱匣子给七婶拿进去收着吧。”

    谢云臻一心不要这个银子,可是毕竟手头拮据,见谢玉娇这样吩咐了,便也没说什么,只对朝着他媳妇看了一眼,点了点头,他媳妇这才敢接了过来,只往怀里一掂,便疑惑道:“老爷,这银子怎么变重了?”

    谢玉娇一听这话,也奇怪了,她方才确实让刘福根又放了两锭银子进来,不过做个意思意思,也没想着他们会发现的,可谁知道这七婶子才一接过去,就瞧出来了。

    谢云臻听了这话,便亲自起身,接过他媳妇怀中的匣子,打开了一看,见里头果然多了两锭银子,这才疑惑的往谢玉娇这边看了一眼。

    谢玉娇见自己的小聪明被识破了,反倒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只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这才道:“我原是有事来求七叔的,二管家,让外头小厮把东西都送进来吧。”

    刘福根点了点头,走到门口一声令下,两三个在门外候着的小厮就进来了,把东西放在院子里一张擦得干干净净的石桌上头。

    “大小姐这是什么意思呢?”谢云臻这下也奇怪了,只开口问道。

    谢玉娇便抬起头瞧了他一眼,见他虽然有几分文人的迂腐,但是一看就为人正派的很,这才开口道:“我父亲从小就告诉我,我有个七叔将来必是出息的,我虽然没见过您,但我父亲既然这样说,我必定是相信的,如今您回来了,好歹帮我一把。”

    谢云臻这十几年在京城苦读,功名没考上,又屡次被同僚迫害,早已经有了点心灰意冷的意思,不然的话,按他现在举人的身份,若是去江宁知县那边报备一下,等当地有官绅蹬腿去了,运气好一些的,也能论上一个九品的芝麻官。只是在京城沉浮多年,年过而立之后,这样的想法就越发淡了,所以才心甘情愿的回家务农起来了。

    “大小姐谬赞了,我不过就是一个穷书生而已,当不得有出息三个字。”想一想这些年来的遭遇,谢云臻只觉得官场黑暗,这十几年的岁月都蹉跎在这上头,似乎有些郁郁。

    谢玉娇听了这话,知是他自谦,便开口道:“你是正儿八经的举人老爷,算什么穷书生,其实我也想过了,你若是不想帮我,那明儿我就给康大人休书一封,让他举荐你一番,看看朝廷什么地方或是有缺待补的,请了你过去罢了。谢家虽然小门小户,但是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谢云臻闻言,岂有不信之礼,况且他一早也听说当今睿王还在谢家住着呢,他若真是那起子想抱大腿走后门的人,只怕一早就扑上去了,只是不想而已,如今见谢玉娇这么说,早就有些面皮挂不住了,正打算回驳几句,却听谢玉娇话锋一转,继续道:“我知道七叔必定是不屑如此的,可一个人再清高,自己挨饿受冻不打紧,但若是连累着一家老小都跟着你受苦,那就有违一个男子的尊严。”

章节目录

地主家的小娇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苏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芷并收藏地主家的小娇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