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秋自从兵部尚书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后,就显得沉寂许多了。
    他是早早就被打上了永隆帝“帝党”的烙印,而他的性格又不像顾秉谦那样既能伏低做小,又能随时见风使舵,加上同僚们对他的冷遇,所以资历虽深,但在都察院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尤其是还有一个相当强势的右都御史乔应甲。
    像这类朝议,张景秋大部分时候都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冷眼旁观。
    一直到提及陕西这件的情况,张景秋才忍不住插言。
    原来陕西提刑按察使张鼐和他是同科,也都是南直隶人,只不过张景秋是应天府人,张鼐是松江人,两人关系一直不错,哪怕是张景秋被永隆帝招揽,也没有影响到二人的私谊。
    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张鼐就在信中经常提及陕西的条件艰苦险恶,土地贫瘠,百姓困于生计,一旦遭遇灾害便食不果腹,只能起来造反。
    他也谈到了冯铿,话语中赞不绝口。
    说冯铿在担任陕西巡抚期间,一方面强力镇压叛乱,一方面也做了不少好事,尤其是将土豆和番薯这两类作为在陕西大力推广,极大地改善了陕西尤其是陕北这边的穷苦农民的果腹问题,才让这两年陕西局面稍稍安定下来。
    但是他也提到陕西民风刁悍,喜好逞勇斗狠,一旦遇到天灾,吃不起饭,便总会有人喜欢登高一呼,引发动荡。
    现在甘宁二镇合并成甘宁镇后主要精力都放下了甘肃宁夏二镇防地,陕西一旦有事,只能依靠榆林镇。
    现在可没有一个如冯铿那样的强势巡抚能弹压得住,李腾芳虽然做事不错,但和冯铿相比,无论哪方面都要差一大截。
    正因为张景秋多次和张鼐在书信中谈到了陕西的情况,张景秋也清楚现在陕西局面相当脆弱。
    经历了大乱之后,没有三五年的休养生息根本恢复不过来,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起风波,所以必须要榆林镇在这里坐镇。
    因此他才会罕见地主动发声。
    张景秋的发声让大厅内都安静了一下,一来张景秋是前任兵部尚书,二来张景秋这么几年一直保持着沉默,这一次罕见发声,还是足以让人重视。
    “景秋,你担心陕西有事?”叶向高看着张景秋。
    “土默特人素囊部蠢蠢欲动,卜石兔不见兔子不撒鹰,山西局面未必就让人放心,稚绳在那里恐怕还轻易动不得,陕西迭遭大旱,民间穷苦不堪,铤而走险者大有人在,谁敢说不会又来一场大乱?不休养几年,这个风险降不下来,所以必须保留榆林镇这个武力选项。”
    张景秋平静地建议道。
    “山西镇怕也不好动,山西局面方安,一抽调的话,就得要引起动荡。”李三才一字一句地道:“辽东真的有事的话,只能看登来镇的了。”
    这样一个答桉让大家心中都沉甸甸的。
    山西陕西都不敢轻动,是真不敢。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再要起风波,重新平定下来,不知道要多花多少精力。
    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稳住已经渐渐安定下来的地区,然后集中精力将最棘手的北直这一片平定下来。
    至于辽东,现在只是怀疑,或者说高度怀疑会有事,但毕竟还没有显现出来,万一不是呢?
    “河南现在有些危险,恐怕也要着手才行,魏广微已经两度来函提醒,说彰德、卫辉和归德乱象渐显,须得要立即予以解决,否则不定会波及到河南面的洛阳开封。”张怀昌闷声闷气地道。
    “怀昌你的意思呢?”叶向高越发焦躁。
    这个首辅当得就没几天清静过,几乎隔山差五总要冒出来各种事儿,弄得他心力憔悴。
    现在连睡觉他都经常半夜惊醒,然后就睡不着了,只感觉现在头发骤然白了许多不说,家中妻妾说皮肤也松弛了,脸上老年瘢勐长。
    有时候叶向高也觉得自己当了十多年首辅了,是不是该歇息歇息了,但现在这种时候他却还不能轻易放下担子,就算是要放,也得要把这一阵子难关度过才行。
    “江北镇应该用上,但河南的黄河以北三府实际上是和北直南边连为一体的,要解决的话,最好统一指挥。”张怀昌眉头紧皱。
    袁应泰的表现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弄得现在各镇都是牢骚满腹,怨气很大。
    他建议调整袁应泰,换人来主持北直隶军务,但是内阁一直迟迟没有回应。
    袁应泰是有些人脉的,李三才力挺不说,叶向高对其印象也不错,连齐永泰原来也对他很认可,只不过北直隶这事儿被他搞砸了,现在要易人,那可真的就只能革职查办了。
    朝廷的意思都是让他坚持一下,等到局面稍好,再来把他换了。
    这个想法不错,可是谁曾想蒙古人都动了起来,这背后会不会是努尔哈赤在作祟?
    如果是的话,那北直隶就真的成了心腹之患,不迅速解决,将会使得心腹之患和肘腋之患结合起来,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辽东那边亦早做准备,乘风兄说的没错,这样的动静不是偶然碰巧,肯定有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建州女真可能性最大,我们得尽早做好应对准备。”张怀昌又建议道。
    “那怀昌的意思是……”其实叶向高也听出了张怀昌的意思,但他不太想动冯紫英。
    这才刚一年,又要让冯紫英回来,感觉成了离了冯紫英便做不了事情一般,这未免也太让人有些不是滋味了。
    “辽东要尽早布局,以防不测,登来镇要提早做好准备,一旦不利,即刻赶赴辽东,东江镇尚未建成,刘綎调走,赵率教的表现不尽人意,依我之见,现在就让登来镇入辽东更合适。”
    张怀昌迟疑了一下,“不过曹文诏和赵率教素来不睦,我的意思是否可以杨元率蓟镇一部先行入辽,登来镇接替在北直这边蓟镇的任务?”
    这样一搞就有些乱了,但是谁都知道曹文诏和赵率教势同水火,真要让曹文诏去辽东,只怕又要弄得一团糟。
    齐永泰沉吟了一下,建议道:“曹文诏可以安排贺人龙一部去东江,增强毛文龙的力量,从九连城那边加强压力,另外这边可以让蓟镇一部先行入辽,登来镇主力接替蓟镇在北直隶这边的军务。”
    叶向高不关心这些,他更关心谁来接替袁应泰,谁又去辽东负责?
    “大来不合适在主持北直隶军务了,再这样拖下去,情况还会越来越糟糕,河南都有乱起来的迹象了。”顾秉谦接上话:“要不让大来巡抚山东,飞白到北直主持军务,冯紫英去辽东?”
    方从哲理解叶向高的担心,轻轻摇头:“紫英才去江南一年,现在又要调动他,不太合适吧?”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现在还顾虑这些做什么?一切以大局为重,江南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好地方,冯铿这种年轻人不让他们去担大任,让他在江南享福,让稚绳、飞白这些人却去战场上拼杀,合适么?”汤宾尹忍不住插嘴了。
    明知道自己在内阁里边说话还不够分量,但是汤宾尹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冯紫英在江南这一年可谓如鱼得水,他得到的消息,一年里几乎走了所有府州,与地方士绅商贾都是来往甚密,这让他感到极度担心。
    这厮竟然在江南都有如此多的拥趸,商人也就罢了,但是许多士绅似乎也在渐渐向其靠拢,这就不能不让汤宾尹和缪昌期二人感到恐惧了,连江南老巢都被这家伙给挖空了,他们这些依托江南为根基的士人怎么混?
    “嘉宾兄所言甚是,冯铿这种年轻新锐,尤擅军务,正当让其担当大任,他在辽东,在陕西,都曾经表现卓越,辽东人熟地熟,正好可以去再展身手,……”缪昌期也接上话。
    汤谬二人的发声,也让叶方李三人都不得不考虑这个建议的可行性了。
    毕竟人家说的大义凛然,情通理顺,若是不同意,刚才方从哲那个理由就太牵强了,一切都要服从大局,这是从政者最基本的规矩。
    叶向高想了一想,东江镇本来就是冯紫英一手筹建的,辽东镇又是冯唐的老部下,冯紫英上一次辽东大捷就已经在辽东那边声望日增,再要去,弄不好就要成为一个李成梁了,哪怕冯紫英是文臣,叶向高也不希望冯家在边镇上太过强势。
    “稚绳现在暂不能动,山西局面还要稳一稳,若是可以的话让紫英接替大来,大来接替飞白,飞白去辽东,大家以为如何?”
    叶向高也知道该拿注意了,让冯紫英暂时负责北直这边的军务,等到山西局面稳定下里,就让孙承宗来接替冯紫英,冯紫英最好还是回朝里,免得在在军中影响力越来越大。
    叶向高总有一种感觉,这冯紫英倒不像是一个纯粹的文臣,哪怕他也是翰林院出身,而且文臣地位也比武人高得多,他走文臣路显然更有前途。
    但这家伙却始终喜欢和武人走得太近乎,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或许这和他出身武勋有关系。

章节目录

数风流人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瑞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瑞根并收藏数风流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