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码头,虽已隆冬时节,但却人马沸腾,好不热闹。
    平素里难得一见的南京大员们,此时全都云集在码头上,翘首盼望。
    周遭兵马无数,拦截了一圈又一圈,阻止了许多好奇观望的吃瓜群众。
    中心地带却一片空旷,几个南京方面的头面人物凑在一起,神色各异。
    南京的官员们,以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守备武勋最大。
    所以此时南京守备太监张进、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和南京守备武勋南和伯方一元便站在第一排。
    他们三个中间还拱卫着两人,一个是曹化淳,还有一个则是魏国公徐弘基。
    魏国公作为中山王的后人,与国同休的国公,地位自然超凡。
    虽然如今徐弘基赋闲在家,但始终都是南京的头面人物。只要他出现,其他人都只能当配角。
    唯独对于曹化淳,张进三人是唏嘘不已。
    这位当初跟随王安,结果被魏忠贤给贬斥到了南京守陵,那真的是人见人欺。
    这三位虽然没有欺辱过他,但那是因为双方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根本不被放在眼里。
    可谁能想到,京师一道圣旨传来,这曹化淳竟然咸鱼翻身了。
    御马监掌印太监,督管数十万军马的实权太监啊。
    张进从天启二年开始担任南京守备太监,做梦都想着能回到北京,进入司礼监。
    在南京他虽然是所有太监的头,而且南京守备太监的权力极大。
    可是掣肘也大,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守备勋臣哪个都不比他弱。
    总的看起来,南京守备太监,甚至还不如其他地方的守备太监呢。
    谁能想到,他的心心念念还没有实现,本来跌落谷底的曹化淳竟然东山再起了。
    而且这一次彻查苏州税监李实的案子,曹化淳还成了钦差正使,更是压了他们南京文武一头。
    眼瞅着曹化淳和徐弘基两人并肩站在前面,张进咬咬牙,向其他两人问道:“李实那边都交待清楚了吗?这一次能不能过去?”
    李实作为苏州税监,隶属于张进属下。
    他在苏州捞的盆满钵满,张进这个上司自然不能少了好处。
    谁能想到李实这一次竟然出事了,张进生怕自己被牵扯出来。
    他之前派了人秘密进京,想要恳求魏忠贤帮忙遮掩。
    他们下面的子子孙孙想要活的舒坦,当然需要魏忠贤这个老祖宗照顾。
    只是如今京里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张进始终寝食难安,也不知道这一次的钦差到底会怎么做。
    除了他之外,王永光和方一元显然也是既得利益者。
    方一元思索了一番,才道:“李实在苏州纠集了不少人,手下兵强马壮。我听闻这一次钦差只带了一千多兵马,想要收拾李实,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历来苏州是抗税的重地,所以苏州税监想要好好地把税收上来,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力量才行。
    李实就是纠集了数千的地痞流氓,对于敢抗税的人肆意打压。
    有这么一支人马在手,南京的文武又在后面拖后腿,只凭钦差那点人马,想要解决李实难之又难。
    只要稍微拖延些时日,把事情弄的一团乱麻。
    到时候麻烦变大,朝廷那边肯定会责怪钦差办事不利,大家也就安全了。
    这边三人组低声筹谋,突然听的有人高呼。
    “来啦!”
    众人忙向江面上看去。
    只见薄雾里突然闪现出一片帆影,随即一支浩大的船队直奔码头而来。
    正前方的官船上,钦差龙旗迎风招展,气势磅礴。
    船头走出一队锦衣力士,吹起了号角。
    绵延苍凉的号角声响彻天地,彰显了皇权威严,也让众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威压。
    徐弘基一抬手,岸上这边也以号角呼应,算是完成了接头。
    随即官船缓缓停靠在码头上,一群锦衣卫和官军冲了下来,接管了码头的防务。
    等这些都做完之后,伴随着鼓乐齐鸣,钦差副使孟南贞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里。
    看着他手中捧着的天子剑,码头上众人纷纷跪倒,山呼万岁。
    孟南贞在众官员的三拜九叩当中走下船来,代表皇帝接受了朝拜大礼,随后双方才正式见礼。
    孟南贞向曹化淳移交了钦差信物,让曹化淳正式上任。
    蹉跎多年的曹化淳还没有体会到御马监掌印太监的权威,先是感受到了钦差的待遇。
    手里捧着圣旨和天子剑,要不是人多眼杂,老曹甚至都能哭出来。
    老子憋屈了五年啊,五年啊!
    谁知道老子这五年是怎么过的?
    这五年我每天都在玩贪玩揽月……咳咳,不是,是每天都在以泪洗面。
    如今老子终于回来了!!
    魏忠贤,你给老子等着,义父王安的仇老子一定千倍百倍还给你!
    “曹公,一直听王承恩公公说起您的大名,今日终于得见,久仰久仰。”
    听到孟南贞的话,曹化淳清醒过来,连忙为孟南贞引荐了南京的文武。
    这些人里,孟南贞唯独多看了徐弘基几眼。
    这位徐达的后代,在今后他的计划中,将有着莫大的作用。
    恰好徐弘基也凑了上来。
    “二位钦差公公,江边风大。我已在云鹤楼安排了酒席,为孟公公接风洗车。”
    孟南贞拱手道谢。
    “倒是让国公爷破费了。”
    一行人移驾云鹤楼,阵仗却小了许多。能够坐在席位上的,屈指可数。
    而且孟南贞来者不善,大家伙也没有多少心思在吃饭上。
    果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进就第一个忍不住了。
    “曹公公,孟公公,不知皇上对那李实有什么指示?哎,说起来,我们这些做奴婢的,承蒙陛下信任,远离皇爷身边,那是殚精竭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生怕耽搁了皇爷的差事啊。李实李公公,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知道的,做事还算勤勉,以往也曾多得皇爷嘉许。这一次,定是有奸人诬告,蒙蔽了圣听,还请两位钦差公公明察秋毫,还我江南安定啊。”
    这话让孟南贞侧目不已。
    这张进和李实到底勾搭的多深,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地位李实说话。
    要知道官场上说话做事历来讲究三分实、七分虚,任何时候都不会把话说满,生怕失去了余地。
    结果这位张进上来就为李实吆喝,不是利益攸关,实在是说不过去。
    还是王永光这个老官僚不同,还能保持淡定。
    “江南远离京师,陛下不得亲见,这就给了一些小人进献谗言的机会。现在好了,有曹公公、孟公公坐镇,我江南文武定能沉冤得雪。”
    只听了两个人的话,孟南贞就明白了。
    这江南官场的文武,和那李实勾结的太深了,已经到了扯不断、理还乱的程度。
    拿下李实,这几位也绝对跑不掉。
    特别是这王永光,一旦罪名坐实,绝对死定了。
    朝廷在这南京设立守备太监、兵部尚书、守备勋臣,就是为了互相牵制、避免一家坐大的。
    结果如今内外勾结到了一起,结成了利益大网,这就是朝廷所不能允许的。
    这张进和王永光也是太不知死,事到如今了,竟然还想要翻盘。
    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其实应该是彻底地将李实卖了才对。
    三人之中,唯独方一元始终沉默不语。从头到尾都惬意地喝酒吃菜,附和着大家说笑。
    也不知道他是真的和李实案毫无关联,还是城府深不可测。
    对于这样的勋贵子弟,孟南贞是不会小看了的。
    这么多年进化下来,他们这些人或许早已没有了先祖的血勇,但头脑那是一定清醒的紧。
    “呵呵,各位稍安勿躁。皇爷就算是在宫中,也是知道各位的辛劳。只是如今李太监闹的物议沸腾,所以才不得不查。可究竟后续如何,那还不是曹公公说了算嘛。”
    孟南贞也没有急着下定议,而是把曹化淳推了出来。
    反正他是钦差正使,所有人都以为他才是这次查案的首脑。
    孟南贞也乐得让曹化淳抗在前面,这样就能够方便他行事了。

章节目录

我什么没干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鹤城风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鹤城风月并收藏我什么没干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