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天下惊,无人知是捷报来。
    自从孟南贞南下之后,京师的大体局势还算是稳定。
    天启的病情一日恶于一日,昏迷的时候倒比清醒的时候多。
    信王监国,力求平稳,努力藏拙。除了辽东和陕北的问题之外,大多数的时候都不发表看法。
    阉党先后损失多人,元气大伤。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东林党消停了许多,不再一直跟阉党杠着。
    这让魏忠贤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开始抓紧时间清理内部,倒也没有什么机会给信王捣乱。
    最主要的是,对于朝政,信王放手的很彻底,看起来十分尊重魏忠贤。
    这让九千岁不免产生了错觉,不再把信王当成对手。
    他现在要对付的主要目标,则变成了崔呈秀。
    阉党前前后后几次事故,崔呈秀的表现都太可疑了。
    尤其是魏忠贤装作遇刺的那段时间,崔呈秀竟然一次都没有上门探望。
    这更加让魏忠贤怀疑,崔呈秀是有了异心了。
    不过此时要对付崔呈秀,却十分的困难。
    阉党内部,崔呈秀可是朝官领袖。几乎所有的外朝官员,都以崔呈秀马首是瞻。
    如果是以往,魏忠贤只要跑到天启面前哭诉几声,上点眼药,崔呈秀立刻就能大势已去。
    但现在不行了。
    天启昏昏迷迷的,根本无法理事,也不耐听他说狗屁倒灶的事。
    至于信王那边则简单,什么都让魏忠贤自己看着办。
    可魏忠贤能怎么办?
    崔呈秀可是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既有兵权,又有舆论。
    没有皇帝的许可,厂卫的那一套,崔呈秀根本就不怕。
    弄到现在,魏忠贤和崔呈秀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硬,却根本奈何不了对方。
    还没等京师里的纷扰清晰起来,一骑踏破红尘,自南方带来了让所有人都惊悚的消息。
    什么?
    大明打仗了?
    还打了大胜仗?
    什么,还收复了国土?
    这都哪儿和哪儿啊?
    大明朝堂的君臣们全都一脸懵逼,感觉跟这个世界脱轨了。
    幸好信使携带的奏章比较齐全,林林总总把情况说的一清二楚。
    大家伙这才知道,原来是南边的海上,和红毛番人打了一仗。
    更加有趣的是,佛朗机人也帮着大明。结果一番大战,打的红毛番人丢盔弃甲,全军覆没。
    而且大明的水师,还顺便收复了台湾。
    等等,台湾在哪儿?
    信王连忙让人挂起了地图,总算是找着了。
    当大家伙第一次通过地图看到台湾岛的时候,全都有些发愣。
    竟然……这么大!
    从前怎么不知道,福建对面还有这么一座大岛呢?
    福建籍的官员们嗤之以鼻,你们也没问啊!
    孟南贞的奏章里,详细地阐述了此战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后续的影响等。
    当得知纵横东海的巨寇郑芝龙被收编,成为了朝廷的水师时,满朝文武全都弹冠相庆。
    这些年来,大明的海疆可是被这些海盗给烦透了。
    现在,少了东南的牵扯,朝廷能够节省出不少的精力来。
    不过也有人质疑,这贸贸然地打了这么一仗,不是耗费粮饷嘛。
    朝廷可是已经没钱了啊,怎么还有人不识大体呢?
    然而孟南贞奏章上介绍的一个情况,却让所有人都开始怀疑人生。
    在与荷兰人作战的时候,东南各通商口岸分别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签署了贸易协定。
    经过统计,贸易总额为两千万两白银。
    两千万两白银……
    还只是第一批贸易的成果,而且从今以后,东西方的贸易将会持续进行。
    据东南估算,将来一年的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恐怖的一亿一千万两白银。
    而根据朝廷十税一的规定,每年朝廷将能够从中收取税款一千一百万两白银。
    很多人当场都懵了。
    大明如今国库一年的收入是多少来着?
    哦,对了,是三百七十万两白银。
    这笔钱,需要支付官员们的薪水,各地的河工水利和灾害赈济,朝廷各种典礼仪式,皇帝的起居赏赐。
    当然了,大头还是辽东的军饷。
    这当然不够用啊,所以每年户部的官员们头发都掉了不少。只可惜,虽然变秃了,但是他们却没有变强。
    钱,找钱,哪里能有钱?
    这就是大明上下苦思而不可得的难题。
    现在好了,光是一个对外贸易,一年就能有一千一百万的税款。
    不少人已经在心里嘀咕了,这笔税款能做多少事。
    稍微算计之后,户部的官员们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说话也不喘了。当即就是一声大喝:殿下,此贸易之法应该大力推行才是。
    别说户部的官员了,就连魏忠贤眼睛都绿了。
    “殿下,老奴觉着这什么海外贸易就不能停,必须要扩大规模,多多和西洋人做生意才行。”
    什么礼义仁智信,什么陋室铭,什么君子高洁……
    这个时候,如果胆敢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的话,绝对会被满朝文武揍的满头包。
    你家没有清苦过吧?
    那你家肯定是贪官,查,查的你全家死光光才行。
    就算你家从祖上就有钱,那你难道就不想更有钱吗?
    一亿多两白银啊……
    弄到一起,能铺一条从京师到辽东的银路了。
    更不要说,这些贸易当中,很多还是朝廷的产业。
    税收加上盈利,每年能够为国库带来差不多五千多万两白银的收入。
    有了这笔钱,什么干不了?
    拿银子砸,都能把建奴砸死。
    一时间,大明的朝廷就没有如此团结过。
    所有人,不分阵营、地域、官阶,全都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个海贸啊,必须要搞,还要大搞!
    而在奏章的最后,孟南贞也详细介绍了收复台湾岛的意义,并且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到台湾开府建衙,正是把台湾纳入大明的统治序列当中来。
    当得知台湾能够控制住扶桑、朝鲜、琉球和南洋的贸易通道,光是每年的过路费都是一笔天文数字之后,朝廷终于不再把这里当成荒芜之地了。
    当天的朝会上,就推举出了新鲜的台湾巡抚。
    是的,大明朝廷尊重了孟南贞的意见,把台湾直接提升到了一省之地的地位。
    奏章的最后,当听说西洋诸国的使团已经前往京城,打算和大明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时候,大明的上下稍微犹豫了一下。
    我大明乃天下共主,尔等蛮夷前来觐见已是莫大荣幸,竟然胆敢要求平等外交?
    不过这种顽固的态度,很快就被那海量的财富给击破了。
    大明君臣的表现,充分证明了什么叫钱是王八蛋,给钱啥都干。
    唯一让大明君臣有点胆怯的是,大明也需要到万里之外的欧罗巴去建立大使馆,派遣使节。
    乖乖,广东都是蛮荒之地的大明君臣眼中,万里之外的欧罗巴,简直和地狱没有什么区别了。
    谁去啊?
    这辈子还能回来吗?
    特别是礼部的官员,这段时间里称病告假的凭空多了数倍都不止。
    不过信王仔细地阅读了孟南贞对于外交的重要性的阐述之后,一咬牙,还是请示了天启。
    天启相比起他弟弟来,那就干脆的多了。
    既然这么重要,那就干。
    被指派的官员敢不干,那就杀他全家。
    千里之外的南海上的一战,给大明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氛。
    这个老大守旧的帝国,在经历舰炮洗礼之前,先被汪洋大海一样的银子敲开了国门。
    不过这个改变,足以让孟南贞欣慰。
    半个月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外交使团正式在天津卫登陆,受到了大明的隆重接待,开始前往京师。
    孟南贞特地派遣而来的精通外交事务的人员,成为了双方交流、沟通、碰撞的最好的润滑剂,才没有让一场破荒之旅,变成激烈的冲突。
    看到了大明友好而开放的一面,三国使团都对此次之行,抱有极大的信心。
    而在京师的信王府里,信王在连续几个通宵把孟南贞特地送回来的外交概要通读之后,心里终于有了谱。
    先生啊,您甘冒烽火,也为大明带来了如此大的转变和利益。
    孤自然不能浪费您的一番心血。
    只是先生啊,您可要快点回来啊。
    皇兄他……
    好像快要不行了。
    经过五天的路程,英西葡三国使团终于来到了京师,这座远东乃至是当世最大的城市。
    当看到巍峨耸立的城墙,以及数百万人的规模时,三国使团的人全都被吓到了。
    这个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城市?
    这么多的人口,比他们整个国家加起来都要多了。
    信王没有在皇宫里接待三国使团,而是选择在了礼部。
    他很好地领会了外交平等的原则,并没有盛气凌人地展现大明的威仪,更没有强制要求三国使节下跪。
    经过突击补课的信王和大明官员展现出了还算是专业的外交风范,让三国使节十分意外。
    不过这样的国家,显然是他们希望交往的。
    因为双方都有极大的诚意建交,所以谈判十分顺利。
    一个星期后,大明分别和三国签署了正式的建立外交条约。
    与此同时,大明也在京师里靠近内城的地方,划出了一块土地,作为三国使馆的兴建之地。
    当三国使节准备返回欧洲,获取本国君主签字的时候,大明历史上第一批外交官也随着三国的船队出发,驶往他们完全陌生的欧罗巴。
    此行,他们还肩负着一个巨大的任务。
    那就是观察和牢记西洋人的航线,以便日后大明的船队能够顺利地往来于亚欧之间。

章节目录

我什么没干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鹤城风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鹤城风月并收藏我什么没干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