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衡这么问的时候果断被曹旭鄙视了:“那不一样的,军队也分临时招募训练的,和常备的部队啊,常备部队可以算是正式的部队,如果不是有官府下令的话,是不参加劳动生产的,多数只负责每日操练而已,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很高,但养起来代价也很大,你算算两万人啥都不干,只是吃的每日要吃多少?而且这还占据了一地本身的劳动力,因此两万这个数字算很大了,且这是按照你说的,算的都是可以派出去的部队,真的把青州的所有常备兵力算起来的话,大概有三万到三万五千人左右。”
    “而除了这个,还是有预备部队的,这个人数就多一点,从青州来讲,大概有五万到六万人,这些人就是平时种地生产,农闲时分批轮流训练,而且因为是轮流训练,从个人算起的话一年的正式训练时间加起来在三到五个月左右,这是用来在战时迅速补充军队损失的。”
    纪衡听着点点头,觉得这么算也对,打仗肯定有损失,有损失就要有补充,而把一个农民训练成正式的士卒,至少需要三个月的转变时间,如果战争时期还需要临时补充的话,这就太困难了一点,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预备部队就是这么用的,他们或许不那么精锐,但是他们满足部队对于一个士卒的所有基本要求,且经过一定的训练,也掌握了战场的基本技能,这样的人补充进去,再稍加磨合一下,并不会对部队造成太大影响。
    见纪衡懂了,曹旭又继续说道:“还有一种就是战斗力最差的临时部队了,这个一般是在有紧急需求的时候临时招募来的,人员良莠不齐,且基本都是完全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这种部队经常是临时训练一下然后拉上战场,根本不能形成很高的战斗力,他们不仅本身的战斗能力和服从性差,就算是意志力也十分薄弱,打个比方来说,我正式训练的士卒可以在承受五成的损失之后继续战斗,且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发挥,预备部队可以承受四成,那么这些临时招募的士卒至多两成到三成的损失,就会使他们军心动摇,战斗力大打折扣。”
    而且,如果将常备军的战斗力比作十的话,预备部队可以达到七或者八,临时招募的可能就只有五甚至不足五了。
    不过纪衡在听完了曹旭的一长串科普之后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目前的青州如果真的想拉部队的话,十几万人还是能有的。
    而且他觉得自己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会显得那么厉害了,董卓的凉州军本身战斗力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原各大势力,因为远离边境战争,作战的对象只有‘除了数量不长脑子和战斗力’的黄巾,这要是能练出精兵才有鬼。
    再加上当时很多郡守级别的人物根本拉不出几万的兵马来,毕竟一个郡的常备兵力几千人就足够了,于是大部分都是到了一地临时招募士卒,这战斗力就更差一些。
    如果算上董卓手下还有从凉州带来的一众猛将,以及被他忽悠过去的吕布的话,这战斗力的差距真的挺大的。
    曹操在三天之后的会议上提出了要扩充军队的话,大家当然都是赞成的,不管怎么说,此时董卓已经气势汹汹的摆在那里,曹操如果实力不够的话,以后恐怕就只能在威胁下依附董卓了。
    大家是瞧不上董卓的。
    伴随着这几天陆陆续续又传回来的消息,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曝光在大家面前,几乎人人都要说董卓野蛮残暴了。
    不仅仅是青州如此,其实大汉各地都收到了这样的消息,聪明点的就已经逐渐明白过来,这天下恐怕是要变了。
    不管是在什么朝代,皇帝连续出事都不是个好兆头。
    灵帝死后,他意属的继承人刘协被否决,何进与何太后操控着让刘辩当上了皇帝,可刘辩这个皇帝也没能当很久,甚至不到半年,他就被董卓杀死,连带着何太后与何进一家也都死了,董卓废掉了刘辩立了刘协当皇帝。
    然后将这个皇帝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谓大汉皇室,已经没有多少威严可讲了,这一系列的变故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野心,皇帝也不过是可以随意废立的棋子而已。
    当然,董卓也不是一个劲的只会残暴强权,他还是知道自己只是个武夫,没办法治理国家,真正治理国家还是要依靠士人的。
    所以他开始想要收买这些人,他给党人们恢复爵位,荫封他们的子孙,又大量提拔官员,然而董卓做的这些全都是白费。
    只凭他纵容士卒在洛阳烧杀抢掠这一点,就足够爱惜名声的士人远离他了,最后董卓除了一些墙头草,真正算得上有名望的,比如杨彪这一类人,压根都不搭理他。
    虽然他们无法推翻董卓,却也不愿意自己为他所用,官职是领了,事情却一件也不愿意为董卓做。
    董卓大怒,洛阳自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到了年底的时候,各处都已经传遍了董卓残暴的名声,且董卓因为无法拉拢于是就决定用威吓的方法来让人不敢反对他,朝堂上但凡是与他作对的人多数会被杀死。
    当然,既然说是威吓当然不仅仅是杀了了事,董卓一定是要让所有人都看着他是怎么杀掉那些人的,手段极尽残忍,砍手砍脚都不算最严重的,他更喜欢一点一点的折磨,将抓来的人当着公卿官员的面间断舌头挖去眼睛,一点一点的砍掉四肢,破开胸腹,最后斩下头颅。
    如果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的话,董卓后期甚至开始将反对者集中在一起,同时处决多人,并要求其他人必须观看,不许回避。
    公卿贵族尚且如此,就更别提洛阳的百姓了,董卓的种种行径甚至超越了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极限。
    曹旭看完报告就给翻到一边去了,然后直接对纪衡说:“你不要看这些。”
    “是很可怕的东西?”
    曹旭点头:“很吓人的,你不要看。”
    董卓的行径,就算是曹旭这样砍人脑袋都不手软的人看了都难以忍受何况是纪衡呢?
    曹旭杀人只是单纯在做杀人这件事情而已,董卓却将杀戮变成折磨,甚至从中获取乐趣,这就太可怕了。
    纪衡倒是不信:“我当年跟着你,死人不知道见了多少,断手断脚的见过,脑袋裂开的见过,肠子都流出来的也见过,这还能吓到我?”
    纪衡觉得到了这个时代之后他的承受能力简直突破天际了。
    在现代的时候,他也就是个杀鱼的水平,杀鸡都不敢自己上,但到了这个时代,他已经可以站在战场堆叠的尸体之间,并且把那些惨状都视若无物了。
    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然而对于纪衡的话,曹旭依旧摇头:“我看了都害怕,你还是别看了。”
    纪衡眨眨眼:“你说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
    纪衡见她表情真的不好,顿时也就没了去看的心思,这种残忍的事情,还是别看了吧。
    他想了想说:“我给你炖点汤喝,别想太多了。”
    曹旭却摇头:“不要肉汤,我觉得我好久都不想看见荤腥了。”
    能让曹旭吃不下肉,纪衡觉得董卓大概真的是做了非常可怕的事情。
    陈宫却在看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对曹操说道:“恐怕要有战事了。”
    董卓行径如此,无论是否与他有利益纠葛的人恐怕都不能容忍他了。
    大汉确实衰微,但却还没到能够任由董卓为所欲为的时候。
    果然,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纪衡正想着曹旭生日的事情呢,这算着是曹旭二十岁的生日,他原本想好好办的。
    可曹操却一道调令,让曹旭调集军队去了。
    纪衡知道,该准备打仗了。
    同月,济北相鲍信首先开始招募军队,紧接着袁绍出逃,董卓本想杀他,但顾虑到袁家的声势,于是勉强封他做渤海太守,袁绍紧接着在渤海招募士卒,举起反董旗帜。
    月底,逃往南阳的袁术也同样招募起了自己的士卒。
    与此同时,曹操给袁绍去信,两人稍加交流之后,曹操也举旗反董。
    渤海与青州相连,两地靠在一起,倒是方便了袁绍和曹操这对老朋友。
    袁绍此时算是冀州牧韩馥的属下,但韩馥本人怯懦畏缩,并不敢与董卓相抗,他原本见袁绍起兵,唯恐袁绍给他引来灾祸,因此想要压制袁绍,却没想到袁绍联系上了曹操,如今曹操这个青州刺史也起兵,并且摆明车马是跟袁绍站一边了。
    韩馥为此忧虑不已,他对左右说道:“如今董卓势大,袁绍却也得到了那青州曹操的支持,不可同日而语,却不知我该如何?是支持董卓还是支持袁绍?”
    他这话问出来,左右之人尽皆愤怒,当即有人说道:“起兵是为了国家大义,这时候还说什么董卓什么袁绍!”
    这个冀州牧实在是胆小又短视!
    韩馥被下属一句话糊在脸上,却又不敢反驳什么,人家说出那句质问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显得他是个小人一般,此时满脸愧色,最后只好强撑着说道:“那、那就给袁本初去信,就说我支持他了。”
    周围的人齐齐想给自家上司翻个白眼,心说这韩馥真是没救了。
    最后东郡太守桥瑁假托三公的一封尽数董卓罪恶,请天下诸侯联合兴兵讨伐董卓的书信彻底点燃了战火。
    紧接着在十二月里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长沙太守孙坚等等,大汉各地纷纷起兵反董。
    曹操在这个时候向所有反董势力提出倡议,他建议以袁绍为联军盟主,带领大家一起讨伐董卓。
    这个提议让韩馥的脸上发烧,虽然觉得愤怒丢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现在虽然是袁绍的顶头上司,但论出身论名望,他一个都比不上袁绍,袁绍是袁氏公子,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不计其数,袁绍本人也有不少门生,向来拥有贤德的名声,大家对他都是服气的。
    因此不管韩馥心中多么恼怒,但是他一句反对的话也不能说,只能私下里生气。
    “那曹操和袁绍据说洛阳时就是好友,如今他当然支持袁绍,他们倒是情谊深厚呢!”

章节目录

窃国[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霜色十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霜色十字并收藏窃国[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