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诚实信义,多数时候他甚至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有损失的,且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只要对他提出来的,糜竺一定是尽力帮忙的。
    就像当年曹操做济南相的时候向他求助,糜竺二话不说给钱给粮还给人,仿佛他和曹操是经年老友而非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了。
    糜竺行事如此,纪衡觉得就算不是人人都喜欢他,但讨厌他也挺不容易的吧?
    再说了,在纪衡看来糜竺和陶谦的关系应该不差呀,当初他勾搭了糜竺好多年也没能把糜竺从徐州勾搭来青州,可陶谦一上任,糜竺就接受他的邀请去做了徐州的别驾从事,这两人绝壁是真爱吧?
    可这时候曹操却告诉他,糜竺和陶谦的关系不好了?
    曹操听到纪衡的质疑也是叹了口气:“陶谦看似温厚,对子仲却并非如此啊。”
    然后他就给纪衡说了陶谦想让糜竺打探青州的情报,甚至是从纪衡这里套话但被糜竺拒绝的事情。
    由于大家都是多年老朋友,青州对糜竺是非常信任的,很多东西其他商人接触不到的,糜家来的人就可以,他们甚至与青州官府关系密切,如果再算上糜竺和曹操尤其是纪衡的私人关系的话,那么在青州发现陶谦要与他们打仗的事情之前,糜竺作为卧底窃取情报,做起来真的不算很难。
    而且糜家对青州的经济影响也很大,糜竺如果坏心眼一点,他一人之力就可以让曹操治下不少地方物价飞涨,百姓们的生活自然就不好了。
    日子过不下去,社会的治安就不好,曹操就有可能面临内乱。
    但糜竺都没有这样做,甚至在陶谦让他这样做的时候,他拒绝了陶谦。
    但也因此糜竺被陶谦怀疑与青州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了。
    尤其是前方战事不利,徐州根本一点便宜都占不到,这就更让陶谦对糜竺产生了怀疑。
    糜竺就算刚开始没有感觉到,但他既然能够做下那么大的家业来,就证明他虽然诚实本分,但却绝不是迟钝愚笨的人,相反,糜竺应该是很聪明的,所以他最后还是发现了这一点。
    这对糜竺的打击挺大的,他很伤心。
    毕竟他是一心对陶谦的,如果糜竺真想去青州,他早就去了,不管是纪衡还是曹操,都明里暗里的对他表示过多次。
    可糜竺眷恋家乡,更想要留在本地,为家乡做更多的贡献,他自认是徐州人,因此就想让徐州更好。
    之前的徐州刺史不给力,他也不想什么,但却也愿意等着,直到他等到了陶谦,糜竺觉得陶谦是个好官,因此在陶谦邀请他的时候他就答应了。
    实际上糜竺哪里不清楚陶谦的目的呢?
    陶谦当初新到徐州,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且也没有任何势力,更没有人支持,陶谦必须在徐州找到支持他的盟友才能站稳脚跟。
    糜家家大业大,在徐州很有声望,糜竺为人厚道,虽然是商人但也有很好的名声,再加上糜竺有钱有关系有人脉,于是陶谦选择了糜竺。
    果然,在得到糜家的支持之后,陶谦凭借着糜家提供的支持,很快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并且逐步收拢徐州各大家族,最终成功站稳脚跟,做了个名副其实的徐州牧。
    糜竺并不介意这些的,毕竟陶谦是个好官,他来了之后治理徐州,徐州百姓们过的确实要比以前好多了。
    但这时候陶谦的不信任和明显的疏远让糜竺感到伤心了。
    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仅仅凭借这一点尚且不能动摇糜竺和陶谦的关系,真正致命的是,之前糜竺因为支持陶谦的关系,因此一直比较得陶谦的尊重,让他做了别驾从事,糜家也显得高别家一等的样子。
    这就很让其他人不满了,这时候眼看着糜陶谦和糜竺的关系出现裂痕,立马就有人想要把糜家弄掉,自己上位了。
    墙倒众人推,在一群人可劲的黑糜竺给糜家找麻烦的情况下,陶谦原本的不信任自然逐渐扩大,然后渐渐更加觉得糜竺有种种不好,他于是开始更加倚重其他人了。
    曹操此时正是发现了这一点,觉得这是他们的机会呀。
    不过曹操也是为糜竺可惜的:“陶恭祖怎么也不想想,糜竺如此重情重义,他连你都不愿意背叛,又怎么会愿意背叛徐州呢?”
    正因为糜竺不愿意做那些阴暗的,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所以他才更值得信任啊。
    可这时候说这些都没用,再说了,陶谦犯糊涂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呀,干啥拦着呢。
    如果可以的话,曹操甚至想给陶谦摇旗呐喊的加油鼓劲,让他可劲的犯糊涂。
    话说到这里,纪衡也大致明白曹操想要他做什么了,他想了想也答应下来。
    不过……
    “主公,陶谦犯过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因此我虽然劝说子仲,但却不能要他在这时候反叛陶谦。”
    曹操道:“这是自然,若是他此时立刻反叛,在背后给陶谦一刀,我反而不想要他来青州了。”
    糜竺此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诚实信义啊。
    纪衡点头,曹操这么说他也就放心了。
    只是他想了想又说道:“主公,此事我一人恐怕不够,因此想着是不是多带几个人去。”
    “你想带谁去?”
    这时候曹操手底下并不好抽调人手啊。
    纪衡道:“也不是其他人,主公可还记得徐庶和郭嘉么?我想着这两人年纪也大了,该带出来历练一番了,以后也好为主公所用。”
    曹操于是点头:“行,此事你尽管做主。”
    曹操其实对徐庶和郭嘉的印象不深,不过能够被纪衡特意提起,估摸着也都是好苗子,不会差的。
    再加上之前他已经见过戏志才,戏志才确实让他心生喜爱,这时候纪衡说要培养郭嘉和徐庶,他自然也就不会反对了。
    于是纪衡叫上徐庶和郭嘉两人,又给自己找了十几人的护卫,一行人总数加起来还不满二十,然后化妆成了商队的样子出发了。
    当然,纪衡多了个心眼,他并不直接从青州去徐州,此时陶谦对所有青州来的人肯定都很警惕。
    他们先去了兖州,兖州刘岱对青州还算是很友好的,然后再从兖州入徐州。
    口音方面也不用担心,纪衡谯县人,谯县属豫州,而徐庶和郭嘉都是颍川人,颍川也属豫州,装起来是很像的,至于说护卫人员,纪衡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务必不能暴露了自己。
    纪衡这里开始做潜入和忽悠勾搭的任务,曹旭那边则在听徐昌讲故事。
    讲的是赵云的故事。
    好吧,其实也不是赵云,而是赵云与徐昌还有曹旭的渊源的故事。
    要说起来,赵云的师父应当是童渊,徐昌既不认识赵云也不认识童渊,但他父亲与童渊却算得上同门。
    徐昌的父亲和童渊是同一个师父,不过徐昌的父亲年纪更小一点而已,后来童渊出师离开了好多年,徐昌的父亲才出师,之后又是好几年才有了徐昌。
    因此曹旭觉得赵云亲切又熟悉,那还真不是错觉,他们算起来是同门。
    “他应当与我同辈,不过看年纪该是入门比我晚的,我四岁起就跟随父亲习武了,这么算起来你该称他为师叔才对。”
    曹旭连连点头:“我就说嘛,他像师父,像父亲!”
    这所谓的父亲不是指曹嵩而是指徐昌,曹旭自小拜师学武,对于她来说,徐昌其实就像是另一个父亲一般,师父师父,既是师也是父,徐昌没孩子,也是将曹旭做自己的女儿一般养大的感情。
    因此曹旭这话说的也不算错。
    赵云和徐昌既然同出一门,那么用枪自然相似,她觉得熟悉亲切,并且止不住心生好感也正是因此。
    归根到底,那种熟悉且类似于徐昌的感觉让曹旭很难不喜欢赵云。
    几日之后,两军再次摆开阵势,曹旭直接叫战赵云,赵云也不含糊,出阵相对。
    然后他就听见曹旭特别亲热欢乐的叫了他一声:“小师叔!”
    赵云:“……”
    啊哈??
    你叫啥??!!!

章节目录

窃国[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霜色十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霜色十字并收藏窃国[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