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就是:今晚你家皇帝粑粑准备去临幸你额娘了,顺带还要检查你的功课!
    沈惜倒是说不准高兴还是不高兴——毕竟,康熙不是他一个人的皇父。而自己的额娘乌雅氏也不是康熙唯一得宠又得势的妃嫔。
    但是他偏偏忘了一点,如今在众人的眼里,十四阿哥胤禵可是除了太子外皇帝最喜欢的儿子!
    谁能让康熙几年如一日得每日给阿哥的习字做评,时不时叫到身边查查课业。每每有了好的东西,又首先想起这个儿子,从私库里挑了好的让近侍亲自送了过去。
    太子恐怕都要嫉妒了:谁让这个小傻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果然傍晚时分,永和宫就催人来问了:阿哥所的两位阿哥什么时候能回宫里,圣驾估摸着就要到了。
    “你额娘时时想着你,你不吃了这一把子翡翠白都对不住她!”说着,康熙就亲自动起筷子夹了一小把青菜直接送到了沈惜的碗里。
    而身边已经年满二十的四阿哥胤禛,下意识的被他的皇父给忽略了。
    你都二十了啊,孩子都能自己吃饭了,还让朕亲自给你劝菜?那张臭脸朕看都不想看,还是朕的小十四乖乖的,可贴心了。
    康熙对待德妃显然是很温和的:“听下面人说你近日召了两次太医,可是有不适?”
    乌雅氏如今的姿色虽然是比不上新进宫的那些二八年华的小女人,但是这十几年来的风韵可不是一般女人可及的,只是含唇颌首之间的风姿就让人如沐春风。哪怕是放到现代,沈惜也不得不承认,那些花个几万打一针的人工脸怎么也及不上面前的女人。
    “妾身一切都好,只是进来天气常有变化,偶尔头痛罢了。”
    康熙的关系并不是假的,对于他喜欢的人,那关心绝对是够的:“一点的头痛也不能小觑,让院判替你好好看看,可不能敷衍。”
    沈惜听着两个大人讲话,渐渐就神游了,玉白的小手端着碗停下就不动了。
    胤禛给他使了两个颜色,结果对牛弹琴。正要伸手拍拍他的手时,康熙发现了发呆的小儿子。
    “这是怎么了?吃着吃着就发呆?”虽然语气温和,但是话里显然是有些许责备的意味。原因无他,越是喜爱,就越是严格。
    哪怕现在的十四阿哥才十岁不到——饭桌上心不在焉,这可是没有人教给他的规矩。胤禛蓦然想起上一世,皇父曾说过自己“喜怒不定”的话。康熙自己何尝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性子?
    上一世的康熙喜欢十三阿哥胤祥的时候,丰厚的赏赐,几乎事事伴君的圣眷哪个兄弟不是眼红着。
    厌恶的时候,养蜂夹道那样恶劣不堪的地方,却也忍心将曾经心爱的儿子关了进去。整整十载光阴——从风华正茂的十三贝勒到双鬓微霜,斗志败退的皇十三子。
    胤禛不动声色的看着胤禵,见他正正经经地朝皇父道歉请罪。在康熙明显是满意地放过他一马之后,又将小儿子的撒娇满盘接收。
    这到底是什么毛病?!
    但是胤禛显然低估了这两父子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空间的腻歪。
    康熙检查胤禵的功课,显然是有些区别的——
    “小十四还是像朕的,这篇就背的很好……”别的儿子,完完整整地背下一篇来,能不来一句“切记勿骄傲自满,沾沾自得”就很不错了。
    诸如此类的称赞并不少,两个人的相处状态甚至有点超乎和谐。康熙出巡在外,太子虽然也常常送信去往康熙圣驾处,但是基本都是国事居多。
    而对比十四阿哥那种,明明是纯流水账还要修饰地漂漂亮亮,再叫人快马加鞭送去塞外的信。两者之差,实在是让胤禛都忍不住想要问上一句——您这小儿子如今也十一岁了,这么腻腻歪歪地养下去真的好吗!
    这个想法也只是胤禛脑子里冒冒头而已,因为他知道,他的小十四要做到让康熙满意的地步,并不容易。
    “祖宗家训你不背?要朕说,一百二十遍的《资政要览》都是少的!”见胤禵老老实实承诺,必定读透背熟,完了,康熙规定了上交作业的时间,并且要求加上一份十四阿哥一边念,一边抄的《孝经》。
    《孝经》都是启蒙后一两年就学了的东西,如今又翻出来。
    “往后,每年年关前,都送一份到朕的御案上来。”
    沈惜心里有点小脾气——他常常是最认不清现状的人。
    康熙点名让他抄《孝经》,每年年关前呈至御案。在无责无过的情况下,这就是变相的青眼了。别人眼里都清楚的,偏偏到了胤禵这里就不行了。
    “朕看你之前写给朕的信里夹着的两片叶子,真真好看。”

章节目录

[综]男主饶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鹿淼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鹿淼淼并收藏[综]男主饶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