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阿与公主没有出去,隔着土屋的窗棂望了出去,只见一个一身立领黑缎长袍的英俊男子在一群金刀铠甲的侍卫簇拥下,翻身下了马,那男子深眉挺鼻,明显带着异族的血统,身形也是高大健硕。此时本应该坚毅不苟言笑的脸上,竟是带着暖意的微笑,深眸之中柔光闪动,笑着迎向走过来的……尉迟飞燕?
    伦多诧异地望着那英俊的男人轻轻执起了飞燕的玉手,又听到飞燕身旁的那个侍女出声道:“二殿下,侧妃今日亲自熬制了药粥,除了大锅里的,还有一罐砂锅里另外熬煮的小灶。原是怕您中午繁忙,不得回府吃饭,便派人用保温的砂锅给您送去。既然殿下亲自来接侧妃回府了,要不要先喝上一碗暖暖身再骑马前行。”
    只见那男子听了,立刻将飞燕的素手展在自己的面前,反复查看了一番,不见什么异样,才说道:“不是早同你说了,让你看看便好,怎么又自己动起手来?”
    多伦忍不住诧异道:“她?怎么会成为骁王的侧妃?当年那骁王可是高价悬赏,要买她的性命的……”
    就在这时,方才差点挨鞭子的侍卫走了过来,低声对骁王说了些什么,只见那二殿下目光转冷,突然瞟向了一旁立在道边的马车,然后移目望向了阿与公主所在的那间土屋。
    阿与心内早已翻江倒海,这男人带来的金甲侍卫和通身的气派俱是瞒不住人的。更何况随行的还有许多当地的官员。就算她再怎么不敢相信,事实也无不证明那尉迟飞燕竟然是大齐二皇子骁王的侧妃。
    思及刚才说的话语,阿与登时觉得脸皮又烫又涨。原以为飞燕已经沦落成了乡野村妇,她才会居高临下说出那些个话来,可是……怎么可能?在她记忆里那么骄傲而内敛矜持的女子,如今与那骁王执手对视,竟是如此娇媚而可人。方才在那骁王审视她的手掌时,竟然微微摇晃着骁王的手臂……与身份地位那么高贵的男人,传闻里阴冷不易相处的阴狠王爷,竟是可以那样随意的相处,这让的融洽,竟是她与樊郎从来不曾有过的……
    就在这时,骁王朗声言道:“定北侯夫人竟是在此,不知可否与本王一见?”
    阿与咬了咬牙,厚着脸皮从屋里走出来,努力挺直了腰板,不能输定北侯府的气场。虽然她的弟弟是被大齐下令处死的,可是彼时敌对,现在却是两方都急于修好之时,那些血海的深仇也可以尽装在一瓢里饮了干净的,更何况她与那同父异母的弟弟本就不亲近,他没了,倒是让樊郎的力量更加壮大了。
    想到这,她来到骁王身前,微微施一礼,口音倨傲地说道:“阿与拜见骁王。”
    骁王冷冷看着她,说道:“夫人请起。没想到这竟是在这里遇到了樊将军的家眷。本王对定北侯还是有些钦佩的。前些年,本王还在白露山与定北侯在山间决战,转眼间就是同殿称臣,樊将军倒是适应得颇快。不过……此间乃是中原,民风淳朴,定北侯夫人世居北疆蛮荒之地,初履中原,行车不知避让行人,恐会伤及无辜。需知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还望多学些规矩才好。”
    阿与听得是面红耳赤,心之自己竟是被这男子暗自损辱成了不开化的蛮夷,可是行车撞人的错毕竟是在自己,这骁王一身的武夫杀气,又甚是让人畏惧,便是再也嘴硬不起来。
    骁王说完,不再理她,转身扶着飞燕上了马车,回转府宅。
    马车中,骁王问飞燕道:“刚才在那小土屋中,那女人对你说了什么?”
    这么久的相处,飞燕着实知道这看似豁达的伟岸男子有些特殊的时候心胸到底有多小,实不愿把阿与让她回去妃樊景当妾室的胡言乱语说给他听。但是,看到骁王盯着自己的炯炯目光,知道他是不达目的绝不甘休的人,当时宝珠也是在土屋门口,小土屋中的谈话是决计瞒不过骁王的,便将刚才二人说话的内容一五一十的告知骁王。
    骁王听了,脸色果然阴沉下来。待回到府邸后,先让飞燕去稍事梳洗,安排午饭。他寻了空子对肖青说道:“樊景在前梁时候便一直与我为敌,现在虽降了我大齐,但毕竟时日尚短,圣上必然要防止他出现反复,断不可能让定北侯的夫人在我大齐腹地随意闲逛。你去查查,到底是何人批准,纵容她如此行事的。同时,派人严加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肖青领命退下。
    午餐时,那热炒的虾果然得味,可是飞燕拿着筷箸,却有些食不下咽。骁王伸手托起飞燕的香腮,沉声问道:“燕儿,有什么心事吗?”
    飞燕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没有。只是刚才在外面煮粥,有些倦了。”
    疲倦时有的,可是更多的却是抑制不住的担忧。
    她见了阿与,才知道白露山已经降了大齐。而骁王从来不跟她讲的原因也是稍稍一想便能理解的。
    毕竟这段不欲人知的往事,她总是要稍稍避嫌的。
    可是她的心内还是不由得为山中原来的那些兄弟担忧起来。这段时日,她也是见识了大齐皇帝的手段,知道皇帝是心黑手狠之人,樊景投降后的前景殊难预料,她倒不为樊景发愁,那也是个满心城府钻营的人,且看他们如何去斗好了。只是山上原来还有很多父亲的忠心部下,和曾经随自己多次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是否会答应投降?飞燕总觉得依着对他们的了解是不大好说的。自己能放下,不代表那些个昔日的部将也全能放下对新朝的敌视。可他们若是不愿,樊景又会如何对付他们?想到这里,飞燕便是一阵的担心。
    一旁的骁王,不动声色地看着飞燕频频走神的表情,眉间的阴郁却是越聚越多……
    中饭过后,飞燕心思倦怠,回了房间,而骁王则捏了捏自己的拳头,深吸了口气进了书房,又着人唤来了肖青。
    肖青进了书房,见骁王正在低头沉思,便默立一旁等候。骁王抬起头来,对肖青说道:“最近鞑靼人屡屡犯我边疆,圣上招安白露山叛军,有意让白露山对抗鞑靼,行的是驱虎吞狼,借刀杀人之计。只是樊景为人阴险狡诈,未必没有防到这一手。你且查查,看看樊景最近如何行事?”
    肖青抬头应是,快步出了书房。
    骁王把玩着手里已经被揉搓得棱角变得圆润的涿鹿县产的南将石狮子头核桃,心内的怒气终于微微宣泄了出去。
    那叛贼倒是养了个贤德的娇妻,竟是不远万里来给她的夫婿保媒拉纤!他平日里总是小心地滤掉关于白露山的消息,不至于让燕儿去回想与那反贼有关的回忆。
    他虽然表现得大度,可是一想到飞燕曾经倾心与那人,二人不知多少次骑马共策,心内的醋意绝对是要把那玉人吓到的。好不容易得到的,总是要防备的严密些,才不让那些觊觎的宵小得了逞去。
    近来骁王大力筹措商船业务,不断开拓航线商路,同时也派出了大量的密探。每开拓一处,便安插些人员,收集当地的信息。是以骁王现在耳目通达,不比当初刚入淮南时。不久,肖青便得了消息,返回书房向骁王回报。
    这一查不要紧,通过蛛丝马迹判断,最近樊景和南麓公似乎过从甚密。而邀请那阿与公主前来中原看病的,正是那卫宣氏。
    这两个大齐的心腹之患如果联手……
    骁王暗哼了一声,想到了先前樊景派人劫掠飞燕之事。当初,飞燕在白露山为诸葛军师,全力助他之时,他不知珍惜。现在,飞燕已经嫁入王府,是自己的心头肉,他却又来觊觎,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到这,手里养了许久的那对名贵的文玩核桃尽是已经捏得粉碎了……
    而就在此时,在距离郡县千里之外的江南西湖之上,一艘画舫里,乔装改扮过的南麓公正与樊景一同饮酒,卫宣氏作陪。樊景此前数次对南麓公示以好意,但南麓公皆是不屑一顾。在邓怀柔看来,樊景不过是一个仗着师傅的余荫而成事的小子罢了,何德何能与自己相同并论。但此一时,彼一时。随着骁王在淮南日渐得势,自己的形势越来越不利,急需外力援助。另外,邓怀柔手中已经握有三份藏宝图,可以大略看出藏宝地点应在北疆,那里是樊景的地盘,想要取宝,绝对绕不过樊景。是以,倒是要拉拢了一二,到时也好行事。
    卫宣氏发现樊景突然发呆,直直地看向自己身后。卫宣氏回头一瞧,原来是望向了鸣蝉,当下微微一笑,对鸣蝉说道:“定北侯喝醉了酒,夜里无人照顾,你晚上且去侍候吧。”
    第111章
    卫宣氏一个眼神递了过去,鸣蝉立刻心领神会,微笑着走到了樊景的近前。
    樊景之所以一直盯着把那侍女鸣蝉,实在是因为她像极了飞燕。就算是自己府里新收的那妾室也不过是眉眼与飞燕肖似罢了。可是眼前这个却是连微笑的表情也很神似。
    这不由得让他看得痴了。
    自从那京城回来以后,他每天夜里需要饮酒才能睡着。他在努力地够取着自己渴望的权力时,竟是把自己挚爱的人丢得再也捡拾不回了。
    他只能靠不断收集与她相似的人来填补心里那空落落的窟窿。可是每当他怀拥着妾室,命她们喊着自己“樊大哥”时,心内却是真真切切地知道那个他心心念念的女人其实正被别人拥在怀里……每每想到这一点,都让他痛彻心扉。
    待得酒酣时,他被鸣蝉扶起,便是顺势将她搂住,她低眉含目,嘴角轻翘,真是像极了……酒气翻涌间,他一把抱住了鸣蝉摇摇晃晃地去了画舫里的里间……
    邓怀柔一阵的冷笑:“北有樊景?竟是这样的一个酒囊饭袋!也配跟我齐名?”
    卫宣氏微微一笑:“世人都是爱强凑数的,邓郎倒是不用放在心上。只是那寻宝之图如今只差一个,又是在霍尊霆的手,他又知晓了内里的机密,定然然事严加防范。竟是比在太子手里时更难拿到,倒是要好好想出个办法来。
    邓怀柔目光微闪,问道:“夫人可是想出了什么妙计?”
    卫宣氏执起了酒杯,听着里间里隐约传来的粗喘声,笑着说道:“便是再铜头铁臂的人也都是有他的弱点,邓公可要好好想想,那骁王的弱点又是什么?
    邓怀柔若有所思,一时间夫妻二人诡异地相视一笑……
    骁王巡视了新建的河堤后,便带着飞燕回转了淮南的大府郡。
    回到阔别已久的府宅,飞燕竟是有种彻底放松的心情。京城的骁王府虽大,却比不过这小宅里的物件都是自己拣选着布置出来的。
    再说离了京城,也是少了些举止言语的顾忌。小满财久不见主人,居然已经长得有模有样,是条健硕的大狗了。可是飞扑女主人的毛病却是未改,还像小时一般晃着尾巴在飞燕的脚边蹭个不停。
    骁王的盐场俱已经是上交了朝廷,因着骁王这般的识情识趣,皇帝也是龙心大悦,立意要拿骁王作个表率,所以对他请求承运淮南盐务的请求一口应下。
    虽然这运盐不似贩盐那般暴利,可是因着乃是替朝廷运盐,在苛捐税务那一块就松泛了不少,而且船不走空,每次运盐完毕后,空船还可以装载当地的物产折返淮南。
    骁王知道南藩诸国与邓怀柔过从甚密,无非也是慎于他的淫威,更重要的是“利”字牵头。若是可以通过经商与南藩交好,不但是赚钱经商,更是削弱南麓公在南蛮之地的影响。
    所以他精心挑选了自己掌控区域的通商线路,重新修建驿站商馆,可是在每个月的月初设立南北商集,免了通关的赋税,一时间淮南这个一向偏颇的荒凉之地,竟是成了商贾云集的聚宝盆。甚至连天竺的客商,也经蜀地绕道与此采买选购货物。
    只是这样一来,商船竟是不够用了,如何能建造更大更能运货的商船便成了燃眉之急。飞燕写信给端木胜说明这种情况,而端木胜也亲自绘制了新的图纸设计了吃水更重的大船,并告诉飞燕要按着货物的不同来安装船上的高低货架,才能更合理利用空间。
    飞燕听了见了端木胜的书信,经这师傅的点播,茅塞顿开,立刻描绘下船上可以像抽屉一般来回抽拉组合摆放的货架,再根据最近运送白酒以及锦布板子的长短重新做了调整,果然这次贩盐归来,船上足足多了运一倍的货物回来。而且这货家在船身颠簸摇晃时,也很好地保护了货物不致损坏。
    这日,她又将船底进行了改装,学着端木阿大教给她的法子,先让木匠制成缩小的模型,下水试验无误后,才准备去船坞改造。
    因着想到一会要在船里上下来回的走动,飞燕也没让宝珠给自己盘束太花俏的发式。只是学着当姑娘时候的样子编了一条粗辫子,顺在了耳侧,又穿了一身胡服改样儿成的短衫裤装,看着倒是颇有些飒爽英姿。
    宝珠是天生喜好脂粉打扮的,可是看着侧妃这般也觉得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待到了船坞,这里的工头也俱是认识,连忙安排随行的文书拿着纸笔跟在侧妃的身后随时随地记下侧妃交代的那些零部件的要义。
    船坞建在商船来往云集的码头一侧。当飞燕登上大船时,居高临下便可将远处的市集尽收眼底。此时正是月初开市的时候,南北商贩不断,飞燕看着这热闹繁华的景象,心内便是不由自觉地为着夫君这般的高瞻远瞩而自傲。可是,当她看着远处集市熙攘宛如清明上河图的景色时,殊不知高居于船头的自己也成了他人眼中的美景。

章节目录

旧时燕飞帝王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狂上加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上加狂并收藏旧时燕飞帝王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