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飘萍
    对这幅躯体他还是相当满意,作为张氏家族的长子从小不愁吃穿,没有什么营养不良之说,加上从小打熬训练,他觉得灵敏度和柔韧度犹胜之前的自己,毕竟原来的身体有许多旧伤暗疾存在。而现在他的身体状态每年都是呈爆发式增长,这是令他非常开心的事情。
    仙楼山南面地势不高较为平坦,可是西面却有一片竹林地势陡峭,而这也是平常张浩明按照后世训练方法锻炼自己身体的地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四处打探没有什么武功秘籍、内功心法之后,张浩明就选择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的锻炼身体反应速度和力量,这是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平常在家里习枪弄棒,家中长者都颇有微词,说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想要像外边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一来家里坏境不允许,二来怕是老人们会有意见。
    明朝中后期受宋朝崇文抑武的影响,文人的地位高于武人,一个七品的县令都可以斥责五品武官。受此大环境的影响,张氏家族要求族中子弟习文弃武,虽然张氏先祖在元末明初是随明太祖朱重八先生以武起家,之后也有历代先人以武立勋。
    无奈历史的潮流如此,“崇文抑武”的国策带来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却造成国民性格中尚武精神的逐渐弱化,这也是最终导致明朝亡国的原因之一。
    张浩明缓缓解开衣襟,披在双杠上,在竹林当中开辟出来的一块空地上自行活动。他把这里依据地形改变成一个训练场所,什么单双杠、石墩、吊环、箭靶等等不一而足。
    张浩明的训练显得极为有素自如,每组动作都有固定练习的时间。看看天色,他选择最后一组意志训练。向前几步,来到吊环的位置,一个干净利落的腾空跃起,双手稳稳地抓住悬在半空的吊环。
    先做了几个上翻、旋转、侧翻等动作,然后双手呈90度撑起,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就这样在半空中做起极限体能的练习。这时可以明显的看到他全身的肌肉隆起,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八块如刀刻般的腹肌,这是长期坚持训练的成果。
    原来身体没有完全发育,张浩明不敢过多进行极限体能训练,怕把身体练残练废。而现在确是人生当中的黄金阶段,可以尝试进行训练。
    极限体能的训练就是意志力的比拼,纵使张浩明有前世的训练经验,可是这幅躯体目前还没有适应。不一会儿,他就全身汗如雨下,脸红脖子胀,双手微抖,可是他依然咬牙坚持。只有战胜自己的意志力,才能让身体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开发,从而跨越心理障碍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沿着张浩明来时的路线,一个少年头戴儒巾一蹦一跳欢快的朝他训练的地方而来。少年是张浩明一母同胞的弟弟张浩杰,小他两岁,他是在族学放学后赶过来和哥哥一起训练。
    两兄弟感情极好,张浩明刚刚来到这个世上,曾经迷茫过好长一段时间,正是张氏族人用亲情使他完全融入这个大家族。彻底放弃过去的亲人、战友,接受现实重新站立起来。
    看到张浩杰过来,张浩明缓缓地吁了口气顺势下来,潜能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见过兄长,浩杰有礼。”张浩杰微微喘气,但还是彬彬有礼地拱手作辑。
    “二弟无需客气,抓紧时间训练吧!”张浩明现在早已习惯这些繁文缛节。张氏家族很讲究长幼有别,这也是时代特色,自己只有顺应历史潮流。
    张浩杰点点头羡慕的看看大哥强壮的身体,自己还要加把劲啊!大哥说自己年纪还小,不适合锻炼太猛。
    张浩明找了一块干净点的地方坐下,手托着下巴望着二弟单薄的身体,按照他的指点努力的锻炼着,脑海中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把张氏家族拖到这深不可测充满危险的不归路当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十年的朝夕相处,他早已经融入到张氏家族当中,血脉相连难分彼此。他不像其他穿越者,或孤身一人无牵无挂,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或坚毅果决无情无义,视天下百姓为蚍蜉,尽显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枭雄本色。
    张氏家族虽然只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放在全国可能不算什么,可是整个家族老老小小上上下下加上家丁奴仆也足有一两百号人。所以他考虑的角度是从孙子、儿子、兄弟的心理出发,岂是区区一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么轻松。
    如果要再加上以后跟他一起志同道合的人数,万一失败想想都可怕。自己虽然知道历史大势,但并不是神仙无所不能,他的性格原本就属于谋定而后动类型,这瞻前顾后难免想得多一点。
    不像那些流民起义,大多孤家寡人身无分文,没有理想没有信念,谁有饭吃跟着谁。而恒产者有恒心,这是众所皆知的道理,因为他们有家人家产,有责任和义务。明朝时期,国家的概念还没有成型,大多以家族、民族为核心,所以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言论。
    平心而论,张浩明对明朝很有感情,那是因为这是汉人的江山,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蕴藏其中。但是对于朱氏江山则谈不上什么感情,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张浩明来自后世,没有什么愚昧的忠君思想。其二,他自认为以多出这时期人类400多年的知识和见解,可以带领明朝或者汉民族走得更远更强大。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大明王朝已经彻底腐朽没落了,任谁都无能为力,何况是崇祯。
    崇祯初年以霹雳手段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并且把残余势力“五虎”、“五彪”全部铲除,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皆言此乃中兴之君。
    可惜张浩明知道,这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客观地看待崇祯的一生,16岁登基的崇祯,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我们会发现其的确有振兴大明的决心和勇气,也全力去做了。
    这是好的一面,他勤政,纵观自古以来的各位帝王,勤政超过他的不多,他节俭,以身作则为天下之楷模。但也是仅此而已,要救风雨飘零摇摇欲坠的大明朝远远不够。而坏的方面,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担当;第二,刚愎自用;第三刻薄寡恩;第四,无识人之明;第五,急功近利。只要有其中一条都足以成为他的致命缺陷,何况有五条之多。
    不具备宽待臣下、反省自己和敢于承担责任这样优秀帝王的优点,彻底的断送了大明朝200多年的朱氏江山。由于较之前任的明神宗、明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数皇帝,思宗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于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其实在张浩明看来,大家都忽视了一个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崇祯只是一个17岁不到的年轻人,比他还小一岁。作为朱氏子孙,一辈子衣食无忧,藏身深宫,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只不过是温室里的花朵,如何能够有能力带四处漏水的大明王朝这艘破船安全着岸?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太过苛求于他。
    毫不否认,张浩明是个大汉民族主义者。说句实在话,他可以允许李自成这样的农民起义军坐龙庭,虽然说对社会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毕竟他是汉人,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都是汉族人民,对于汉人同袍有香火之情,不会大肆屠杀汉人。这只不过是历史上正常的改朝换代,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而已。
    可是对于满清鞑子,这就不是仅仅是异族,还是赤裸裸的野蛮人。他们屠杀汉人那是没有底线,他们的底线就是杀到汉人完全臣服为止!杀到你们全部自称奴才!杀到华夏民族几百年以后都不能真正崛起!杀到汉之文明差点灭绝!
    去******狗屁融合,这种融合不要也罢!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来到这个年代,张浩明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哪怕粉身脆骨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他心中的呐喊!
    ;

章节目录

铁血续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故土难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故土难离并收藏铁血续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