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飘萍
    新流民对于张浩明的到来是既敬畏又有感激之情,敬畏他的身份感激他的恩情。在这乱世当中能够有人收留,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并且有口热乎的稠粥是多么不容易。至于说人家贪图他们什么,这个真没有想过,烂命一条而已,要就拿去,这个世道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对于生命他们早已经麻木,一路过来,每天都有亲人朋友倒在路上,早已生无可恋。
    “乡亲们,如果你们当中还有其他人要投靠亲友的请明言,张家愿意提供30斤大米聊表心意。”张浩明讲到这里停顿一下,明亮的眼神朝流民望去,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想想也理解,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有亲友可以投靠或者接济,还用如此狼狈。特别是这个富家公子哥提出赠送30斤大米,更是让他们嘀咕,要走的人都如此对待,那留下来的呢?
    “留下来的各凭本事吃饭,不同工种不同价格。另外五岁以上十三岁以下的孩童可以免费入张氏族学读书。”看见流民当中只有二三十个儿童,张浩明缓缓的说道。
    最后一句话无疑是引爆炸药的导火索,事情的火爆程度让张浩明始料未及。现场流民哗啦啦的大多跪下,剩下零零星星二三十人估计是没有小孩,可是迟疑一会也跟着跪下。
    妇女抱着小孩,男人拉着较大的孩子,许多老人家白发苍苍涕流满面,流民叫什么的都有,不一而足:“谢谢张公子。”
    “公子高义。”
    “活菩萨啊!”
    ……
    张浩明眼眶湿润,嘴里叫着使不得,手里急忙把附近的老人搀扶起来。他知道这些流民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孩子。他们自觉已经没有希望,唯一支撑他们的就是手里的孩子,那是家族的传承,家族的希望。
    知识的传播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少数人富贵人家的特权,特别是明朝规定匠户子弟不准科考取士,更是令多少寒门望眼欲穿遥不可及。作为流民的他们更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早已没有什么念想,唯有把孩子带大,让他们活下去传宗接代而已。
    如今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乍然听到这个消息,不仅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且还能让孩子接受到教育。如何让他们不激动万分,不视张浩明为活菩萨?甚至张浩明相信,如果叫他们马上去死,为了孩子他们也会愿意。
    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啊!他们是最质朴最没有要求的一群人,只要能够活下去,能让家族传承下去即可,可惜偏偏连这点小小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接下来分配工作的任务就简单许多,大家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卖力的推销自己的手艺。为的就是能更好的在张氏庄园呆下去,可以帮助到自己的孙子、孩子有书可读。
    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堂叔张松福佩服得五体投地。谁能想到自家侄儿几句话,就把原本麻木不仁心灰若死的流民完全调动起来。瞧他们这幅争先恐后的模样,有谁相信这是一群毫无希望的流民。
    “大家不要急,按年级大小排成五队,长者为先。”张浩明大声叫道。恩公的话自然要听,流民立马井然有序起来。
    张家的五个伙计排成一条直线,负责把这些人名字、籍贯、特长等一一记录在案,作为他们的档案。
    几个老婆子目露忧虑,走到张浩明身旁作辑一福开口说道;“恩公,我们几个妇道人家没有什么特长,这可如何是好?”
    “几位阿婆勿慌,扫地、做饭、缝纫、打扫卫生您们会吧,怎么能说没有特长呢?只不过工作不同俸禄不一样而已。”张浩明微微一笑朝几个老人家和蔼的说道。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接受救济的人,习惯了之后往往认为救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不会考虑自己去干点什么,靠自身的劳动来获得食物。并不是说张浩明供养不了几个老人家,而是名不正言不顺。他宁愿通过这种劳动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并且形成一种模式和规矩,才可以在今后接收更多的流民。
    甚至连这些匠人的工资张浩明都没有高于世面上的工钱,也正是出于此理。人如果太过容易满足,没有经过奋斗,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也就产生。
    “现在你们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大家的工钱、待遇都是一样。在张家工作,大家也不要有什么花花肠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大家靠手艺吃饭。过一段时间,看谁的活好勤奋,每个行业大家推荐一个匠头管理,俸禄多两成。其他表现好的人,如果子女学业优秀,由我们张家作保,让他们考科举进入官学,决不食言。”张浩明随即又放了一个重磅炸弹,他不怕出优秀人才,就怕都是庸才。
    果然,话音刚落,流民立马炸开。如果说让孩子参加张氏族学学习,是流民感恩戴德,那么张家作保让他们的孩子参加科举,则彻底让这群流民死心塌地拥护张浩明和张家。要知道如果没有大家族保荐,他们的孩子哪怕再优秀,也无法参加朝廷科考为官,这是一家人的再生之恩啊!
    “各位都请起来,切莫再跪。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以后大家彼此都可以看双方的行为,希望互不辜负。最近几天大家都调养一下身体,以后的工作还需要你们。特别是几个参加护卫队的队员,做好吃苦的准备,护卫队不养闲人。”张浩明语气非常诚恳,他宁愿先把丑话说在前头,打消对方的幻想,想要不劳而获在他的管理下绝无可能。
    可惜目前看不出效果,一众流民大声应诺,信心十足,正是他们幸福的时刻啊!
    “贤侄请留步。”堂叔张松福气喘吁吁追赶上正要离去张浩明,大声叫到。
    “二叔,什么事情?”张浩明从马上跳下来问道。
    “叔想求你个事,你看?”
    “二叔但讲无妨。”
    张松福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还不是你堂弟冉闵的事情。你也知道,这小子顽劣不堪,从小喜欢舞枪弄棒,整天惹你三叔公生气。叔想求你带在身边调教,以免他日误入歧途。我看整个族里也只有你能降住他,这次你放心,你就是打死这小子叔也不干涉,行不?”
    “真不干涉?”张浩明脸上似笑非笑盯着二叔看。
    张冉闵原名张浩森,今年17岁,是二堂叔张松福的独子,打小宝贝得紧。十四岁那年听街上的说书先生说道五胡乱史,对武悼天王——冉闵产生崇拜,回来缠着老爹死活要改名。爱子心切的张松福没有办法,只得按爱子要求改成张冉闵。为这事,三叔公气得一天没有吃饭。
    而张浩明降服这个堂弟的方式只有一个字,揍。在叫嚣着和张浩明单挑两次后,才乖乖老实下来,跟着张浩明锻炼了半年。可是张松福看到自己宝贝三天两头鼻青脸肿回来,再也按捺不住护犊子之心,勒令宝贝儿子不许再和张浩明训练。
    叫是叫住了,可惜张冉闵因为跟张浩明学习锻炼一段时间,自觉身手长进了许多。天天h县城一些世家公子和百般巴结的无赖子成群结队,打遍波城无敌手,被百姓号称“张霸天”,成为县城一霸。为此,张松福没少为宝贝儿子擦屁股。
    这些张浩明当然也看在眼里,可是这小子又没有什么恶行,无非就是一些少年心性恶作剧而已。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张浩明正有意思把这小子扔进护卫队打磨一段时间,进了张浩明打造的部队熔炉,是块铁他也有信心打成钢。哪想到瞌睡有人送枕头,正和他心意,可是想到二叔过往的事情,故此拿捏一番。
    看见侄子提及过往的事情,张松福老脸一红,双手作辑行礼正色道:“贤侄请放心,这次为叔已经下定决心,请贤侄尽管调教,以免酿成大错。”
    “叔父万勿如此,折煞侄儿。请叔父放心,冉闵只不过是生性好动,玉是好玉,只需精雕细琢而已。刚好护卫队也需要人,自己的兄弟用起来也放心,侄儿告辞,”张浩明讲得自信满满,跨上马背疾驰而去。
    “侄儿慢走。”张松福望着张浩明远去的身影,开心的笑起来,像一个老狐狸。
    儿子顽劣需要管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张松福对侄儿的将来有信心。小小年纪就高中案首,如今更是让自己最敬佩的大哥把族权交给他打理。虽说有个半年的考察期,可是你看这孩子处理流民的方式,拉拢人心的手段,让自己这个行走江湖之人都惊叹佩服。可以说,侄儿的崛起是必然,跟狗吃屎,跟狼吃肉。冉闵从小跟着他,必然会有不一样的前程,他确信自己眼光。
    ;

章节目录

铁血续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故土难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故土难离并收藏铁血续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