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交趾三司官员并没有尽数到场。
    但交趾的欢迎仪式,却是做的远比广西充足的多。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交趾早早的就在城门处,安排了众多的百姓,纷纷夹道欢迎。
    城门楼上,一面面色彩鲜艳的大明龙旗,迎风招展。
    按着交趾布政左使黄福的说法,这是安州城百姓闻听太孙驾临,自发而来的。
    不好拆穿黄福不带掩饰的借口。
    朱瞻基笑着脸收纳下来这场欢迎。
    交趾不比中原各省,就连远在南疆的广西也比不上。
    永乐五年方才被正式纳入大明的直辖统治,可想而知其地位如何。
    而在交趾的官员,哪怕是黄福这样的一省布政使,就算品级一般,也比不过内地的其他布政使。
    黄福自永乐五年赶赴交趾就任,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十年间,官职未有一动。
    当年和他一同就任交趾的,第一任交趾布政右使王平,更是在永乐十一年,死在了岗位了。
    这才有了如今,莫勋时隔三年之后,接任交趾布政右使。
    这就是一片远离的大明权力中心的犄角疙瘩。
    正是因此,朱瞻基很清楚,交趾表现的这般热切是为了什么。
    无非是想要借机讨好,好挪一挪位置。
    朱瞻基的额手,从城门外,一直举到了城内。
    除了在京的官员,迎来送到都会不约而同的选在秦淮河。
    大明地方官府的宴请,基本都是安排在了衙门里头。
    朱瞻基抱着一颗赤子单纯之心,带着学习新鲜见闻的心情,却没有机会瞧上一瞧这交趾的人文风情。
    交趾布政使司衙门里。
    早早的就已经是张灯结彩,一盏盏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
    似乎是要为太孙,营造出一幅身处江南的感觉。
    菜肴也很丰盛,除了交趾地方的特色菜之外,竟然还有不少江南的有名菜肴。
    交趾很用心!
    酒过三巡之后,朱瞻基心中给出了肯定的态度。
    “此战已了,一战定交趾。目下,太孙是否要凯旋回京?”
    等到侍女撤走餐桌上的杯盘,众人移步到偏屋茶室内,黄福态度恭敬的询问着。
    于谦在一旁默默的观察着,眼前这些官场大佬们的交谈,默默的学习着。
    本来按照规矩,这场酒席,也只有齐子安这位都督府佥事才有资格陪同。但是太孙却是特别叮嘱了,要让幼军卫经历一同。
    于谦很清楚,这是太孙要让他更多的了解大明的官场。
    此时见黄福这般询问,他心中默默一算,大抵是觉得对方想要让太孙在交趾多留一些时日。
    被问到的朱瞻基,微笑着饮了一口茶,方才开口:“军中上下疲惫,大抵是要在城中休整些时日,方才会开拔回京。”
    随着太孙的话说出口。
    果然,于谦从黄福的眼睛里,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喜悦。
    一旁的布政右使莫勋,则是继续保持大明官员该有的克制和矜持。
    他今年年初才就任交趾,远不知道黄福的内心是如何的煎熬。
    黄福的屁股。
    足足十年。
    未曾挪动半分。
    黄福现在闻听太孙不会急着班师回朝,心中热切不已,连忙再次开口:“下官虽久处交趾,但亦是听闻,如今的徽州府正在……试点……太孙尚不急回朝,下官厚着脸,还请太孙看一看交趾的政务,该如何才好。”
    黄福是交趾布政左使,便是整个交趾行政班子的扛把子,身系交趾万千百姓,千里之地。
    身为一省主官,向太孙问政,虽然说会显得他有些无能,但在场的人却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至于他方才一开口的第一句话。
    也难免,是在太孙耳边控诉,朝廷是不是忘了他,忘了他在这交趾兢兢业业十年。
    所以,他才会提出,要皇太孙,看一看交趾的政务。
    等皇太孙看了之后,难免会提出一些见解想法。
    黄福早就打定了主意,但凡太孙这次交趾观政,提出的所有观点他统统立即照办。
    等到年关上奏述职奏章的时候,他也必然是要将太孙交代的这些事情,一一做实了。
    到时候应天六部、内阁的老人们,看到了交趾的政绩,说不得就会觉得他黄福是被太孙看中了。
    然后……
    然后就是一纸调令,将他这个做了十年的交趾布政左使,给调回应天城的花花世界去。
    黄福的主意,想的很好。
    朱瞻基同样是一清二楚。
    此时的朱瞻基,仿佛看到了一头纯洁的小绵羊,正在毫不知情的,缓缓走进狼群布置的陷阱之中。
    既然交趾的扛把子都这样说了。
    本宫也只能是勉为其难了~
    朱瞻基的内心,不由的欢喜起来,正所谓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他觉得,自己要是不做些什么。
    那可实在是有些对不起兢兢业业十来年的黄福了。
    于是,朱瞻基举起手中的茶杯:“若是黄大人当真如此,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今日便以茶代酒,敬黄大人一杯。”
    黄福赶忙双手端起茶杯,站起身来,弯着腰毕恭毕敬的对着太孙抬手举杯。
    “下官,暂且先代交趾的黎明百姓,敬太孙一杯!”
    “好!”
    “圣饮!”
    一场各怀心意的政治交易,就在这推杯换盏之间达成了共识。
    丑陋的政治交易!
    一旁年轻的于谦,还带着刚出社会的热血文青和纯洁朴实。
    斗转星移。
    黄福很是热情的让出了布政使司衙门的后宅,让给太孙等人住下。
    朱瞻基乐得不用再抬脚挪窝。
    至于黄福,就算他真的是被朝廷无视了十年。
    但对方也确确实实是在交趾干了十年,扛把子想找个地方睡觉,会是件很难的事情吗?
    深夜。
    尽管如今已经快要入冬。
    但交趾的气候,却从未让人感受到该有的凉意。
    洗漱过后的朱瞻基,穿着件宽松渎裤,披着件半袖,躺在院中抱着个南疆的果子,有一口没一口的啃着。
    果子很甜。
    这样的东西,就该永远都属于大明的才是!
    许久未见的锦衣卫千户罗向阳,在于谦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到了皇太孙面前。
    罗向阳的脸上带着些喜悦,毕恭毕敬的抱拳行礼:“属下参见太孙,太孙万安。”
    朱瞻基将手上啃得干净的果核,随意的扔到了一旁,拿起抹布擦擦手,看向罗向阳。
    “没有歇息?”
    出身锦衣卫的罗向阳,竟然是腼腆的摇摇头:“太孙的事情要紧,一到交趾便马不停蹄,不敢耽误了您的事情。”
    朱瞻基示意一旁的于谦,为罗向阳搬来一把椅子,点点:“坐吧,说说都有什么事情。”
    罗向阳推脱不过,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挺着腰说:“朝廷里,陛下已经决意营造北平,待建成之后便迁都北上。”
    朱瞻基点点头,这是朝廷里早就有的事情,这一次不过是彻底的给定了下来。
    老爷子终于是忍不住,将迁都的事情弄成了国策。
    罗向阳看了眼沉默着的太孙,接着开口:“三宝太监近期,便会抵达交趾,宝船队将会建昌府。”
    建昌府位于安州府东南,抵临南海,沿海有天然海港,可供大明宝船停靠补给。
    朱瞻基算算时间。
    郑和的宝船队其实已经起航数月。
    不过,他是从龙江船厂出发。沿途,在杭州、泉州、广州等地皆有停靠。
    大明各地的物资,就在沿途运上宝船队,以供郑和远洋之时,宣扬大明国威。
    简称
    【撒币】
    这次停靠交趾建昌府,是在计划之外的事情。
    原因则是,当初朱瞻基从徽州府送往应天的几分书信,就有一份是送给了郑和的。
    郑和也要来了!
    朱瞻基很开心!
    朱瞻基并没有在安州府多做停留。
    两卫兵马,几乎全都留在了安州城休整,他只带着罗向阳的锦衣卫,前往建昌府。
    理由,自然是皇太孙采纳了布政左使黄福的意见,要在交趾走一走看一看。
    原本黄福是准备亲自和太孙走一遭的。
    按照他的想法,是要继续借此机会,多与皇太孙亲近亲近。
    君不见,皇太孙去了一趟中都,原本只是小小一介指挥使的齐子安,就成了五军都督府的佥事了吗?
    除此之外,皇太孙又去了一趟徽州府。
    现在,整个徽州府从大明正常的行政序列里暂时去除,成了那什么试点之地,属于太子爷直管州府。
    只怕要不了几年,朝堂上就要多出好几位从徽州府走出去的部堂大员了。
    黄福没有太多的想法。
    只要能从这千里之外的交趾回到应天,哪怕只在六部做个侍郎,他也心满意足。
    朱瞻基拒绝了黄福的请求。
    理由同样很充分。
    你黄福是交趾布政左使,政务繁忙,若是你不在,出了事谁来担着。
    在正常不过的理由,却让黄福不敢再多做请求。
    他很清楚,若是表现的太过热切谄媚,不说能不能得偿所愿,只怕最后还会在太孙心里留下个不好的影响。
    摆脱了一心想着重回应天的黄福后,朱瞻基终于是能安心启程,一路慢悠悠的前往建昌府。
    按照罗向阳的消息,郑和的宝船队大抵还要差不多一旬时间才能抵达建昌府。
    宝船队不是一条两条的船。
    数百艘各式船舶,整齐摆开几乎能占据整片海域,速度自然快不了。
    所以,朱瞻基走的并不急,一路上甚至特意多次绕道。
    为的便是多看看南疆这片土地。
    朱瞻基曾经,从未来过这片几乎可是说作天赐之地的南疆。
    如今,真正的踏足这片土地,亲眼见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给朱瞻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地广人稀!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
    钱!
    南疆的一切,映入朱瞻基的眼中,统统转变成一个钱字。
    这个的土地,还处于最为原始的耕种模式。
    春撒一把种,秋收万斤粮。
    说的就是这片土地。
    看得越多,朱瞻基心中的热切便越发的大。
    于是自然而然的,他开始了各种推算。
    若是大明彻底占据整个南疆以南,中原迁移大批明人定居,这片土地该是能产出多少的粮食,供应大明多少的子民。
    若是心再大一些。
    从半岛一路往西……
    那片河流两岸的平原土地,又能产出多少的粮食,养活多少的明人?
    朱瞻基想了想,若是开发完善,在去除运输途中的损耗之后,这两片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只怕是能再供养出一个大明来!
    而除了粮食外,这片土地上还拥有着数不尽的,让大明眼馋到流口水的物资原料。
    香料!
    矿产!
    宝石!
    这些东西,一旦开发出来。
    朱瞻基觉得自己可以就此躺平了。
    而眼下。
    如何让大明真正的重视这片土地。
    让大明境内的权贵士绅们,看中这片土地上的利益。从而推动大明境内资金转移,推动移民、生产的发展。
    朝廷又该如何彻底的控制这片土地,再造一个从未有过的自古以来。
    成为了朱瞻基头疼的事情。
    当朱瞻基快要走进死胡同,开始钻牛角尖的时候,队伍已经到了建昌府沿海港口。
    凉爽的海风吹在脸上,让朱瞻基搅在一起的思绪,重新清明起来。
    因为有天然的优良海港。
    沿岸,自然就出现了一座依靠海港生活的小镇。
    镇子里,多数都是渔民。
    直通海港的街上,则是玲琅满目的商铺和仓库。
    将交趾境内的各种物品带到这里,通过停泊在海港里的船舶,运送到大明。
    再将从大明运来的物品,从海港运到交趾境内。
    往日舰船拥挤的海港,这几日变得空空如也。
    朝廷下西洋的宝船队,即将抵达这里地靠补给。
    鼎鼎有名,震慑整片南海的三宝太监将要踏足此处。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进到这片海港里来。
    不久之前,大明皇太孙一举歼灭胡氏余孽的消息,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交趾。
    所有人,变得更加的温顺听话。
    不敢在这个时候,触了朝廷的面子。
    尽管交趾的天气,让朱瞻基很想穿上自制的大裤衩和小背心。
    然后在洁白的沙滩上,肆意的奔跑,在凉爽的海水中冲浪。
    但是按照时间,今天就是郑和的宝船队抵达建昌府海港的日子。
    所以,他换上了一身累赘无比的宗室装束。
    这是皇太孙特意为之。
    海港上,已经被罗向阳手下的锦衣卫彻底清空。
    五步一人,警示四方。
    后面的小镇里,更是调集了建昌府的卫所官兵巡逻。
    皇太孙全歼胡氏余孽,却不代表,交趾境内就此就没了贼心不死,意图复辟前朝的乱党贼子。
    朱瞻基挺身站在港口最前面。
    在他的身后,罗向阳、于谦等人,垂手肃立。
    “船帆!”
    于谦瞪大了眼睛,抬起手指着前面的海平面,惊呼了一声。
    随着于谦的提醒,所有人的目光投向远处的海平面。
    高耸入云的船帆,眨眼间布满了整个海面。
    随着海风的鼓动,船帆下的船体渐渐暴露出来。
    庞大的船身,一瞬间就霸占了所有人的视线。
    打头的,连成片的,是身长四五十丈的宝船。
    这是大明如今造船工业,集大成之作。
    举世无敌!
    然而,海面上的宝船,就像是不要钱一样的,细数之下,竟然不下三五十艘。
    更不要说在周围,还有那些三十丈、二十丈左右的马船、兵船、粮船了。
    仅仅只是一个照面。
    海港上的所有人,几乎是统一的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如同汹涌的海浪一般冲向他们。
    船队在逐渐降低速度。
    巨大的船帆,在官兵熟练的操作下,缓缓降下,依靠着海浪的推动和自身的惯性,缓慢驶入海港里。
    郑和统帅的宝船队实在是太多了。
    上百艘的舰船,若是全都要驶进港口里,只怕是要再次上演一场赤壁了。
    建造的最是雄伟高大的宝船,带着几艘运输船,缓缓的驶进了港口里。
    余下的舰船,则是在速度降低到足够程度之后,便开始纷纷抛下船锚,将自己固定在海面上。
    港口里,波浪徒然变大,汹涌的砸在堤坝上。
    一时间,浪花翻滚。
    港口上,所有人的眼前,同样是徒然一暗。
    那是宝船,高大的将阳光都给遮蔽了。
    朱瞻基始终保持着微笑。
    他知道。
    郑和来了!

章节目录

天下第一逆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风味饮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味饮品并收藏天下第一逆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