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告诉苏北海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现在前景未明,说了也是白说;
    第二,如果他们去州城开美食城,虽然确实可以帮助五公县提高声誉,但税收就算州城的了。
    单纯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苏北海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可现在他知道了,那么无论是师雁行还是王江,抑或之前那些真真假假想参与的人,就必须真干出点名堂来。
    因为你在本地父母官面前挂了号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退不了了!
    当天晚上师雁行就去了聚云楼。
    王江听说后沉默半晌,“你打算怎么办?”
    师雁行缓缓吐了口气,“分一成半干股出来吧。”
    州城不是那么好混的,可如果能有一位知县帮他们背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王江也是这个意思。
    恐怕苏北海自己也是这个意思。
    如若不然,今天不会开这个口。
    苏北海跟杜泉又不一样,他能敛财的途径并不算很多,最关键的是家底不够厚。
    而且他只要收了银子就真给办事儿。
    所以这一成半干股绝对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商户们主动让一部分利,换来坚固的靠山;
    苏北海大开方便之门,换来自己向上爬的敲门砖……
    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新家各处尘埃落定已是七月中旬。
    母女三人坐着新马车又回郭张村上坟,不消细说。
    那村学的赵先生特意来找师雁行汇报教学进度,师雁行很满意,现场又续了一年约。
    母女三人带着胡三娘子回的,走时却成了六个人:师雁行挑了村学中成绩最好的两个女孩子,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三岁,宣布她们成为师家好味第一届实习生。
    只学了一年多点儿,学问嘛,自然算不得多高深,但是常用的几百字都会读写,基础算数也精通,这就很够用了。
    实习期待遇是包吃包住,管四季衣裳,正式月钱等实习期过了再谈。
    都是肯吃苦能上进的好孩子,没有意外的话,基本都能留下。
    这两家接到通知时都欢喜疯了。
    虽说之前师雁行就曾承诺,女孩子们只要成绩够好,就都能去城里干活。
    但承诺毕竟只是承诺,在这一天真正到来之前,大家总觉得心里没着没落的。
    两家人对着师雁行和江茴千恩万谢,把平时攒的不舍得吃的好肉好菜都端出来,晚上又跑去桂香家取经。
    可把桂香这闷葫芦给整不会了。
    我又没去干过,我哪知道啊!
    想了半天,只憋出一句,“少说话,多干活,听飒飒的错不了!”
    两家人跟捧了圣旨似的回去了。
    有几个男娃的家长看得眼热,偷偷跑来试口风,意思是俺不考科举了,能不能也去做工?
    那天底下那么多读书人,可一年才能考中几个?
    这要是考不中,不白读了吗?还不如现在就去换点实实在在的钱抓在手里。
    都不用师雁行说话,就被周围的邻居给撵回来了。
    做什么春梦呢?
    合着啥好事都是你家的呗!
    那考不上怪谁?
    你自己不争气呗!
    离开前的那天早上,两个女孩子的家人都出来送,站在路口手拉手掉泪。
    县城毕竟远,这一去,只怕要逢年过节才能回来。
    女孩子们长了这么大,还是头次离家,分别之际到来,家人们越发觉得忐忑。
    倒是那两个姑娘一直对城里的生活十分向往,又信得过师雁行,又有伴儿,倒是瞧着还好。
    “爹娘,你们放心吧,等我给你们挣体面回来!”
    “飒飒姐在呢,还有苗苗姐,怕啥?过年回来我给你们扯布!”
    说得众人又哭又笑。
    当娘的抹着泪道:“唉,这机会不容易,去了千万好好做,少说话多干事……城里不比咱们乡下,贵人多,规矩也多,你,唉,你千万自己保重。”
    两个姑娘带着自己的行李,上了其中一个女孩子的哥哥驾的牛车。
    师雁行她们那边坐不开,便由家属跟着送过去,正好也认认门。
    胡三娘子驾着马车在前面走,那匹奶牛纹的马儿咯噔咯噔跑得起劲,长长的鬃毛甩啊甩,被阳光一照,金丝一般璀璨。
    中间停下休息时,胡三娘子就对师雁行笑,说她是菩萨。
    师雁行连连摆手,“我可不是什么滥好心,说到底,也是为了自己的买卖罢了。”
    你看,村学这么一弄,顶了天一年几十两银子的本钱,可师家好味的高素质员工苗子却可以源源不断,随用随取,不必费时费力去外面搜罗调教了。
    胡三娘子不以为意,扭头看着后面两个叽叽喳喳的姑娘脸上灿烂的笑。
    “甭管您怎么说,到底是做了善事,这就够了。”
    村子里的姑娘们有了这个出路,日后就能挺直腰杆子做人。
    而村里的老人们一看姑娘们铁定有出路,必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作践女娃。
    这么一代传一代,日子就越来越好啦。
    亲眼见了这场景,胡三娘子不禁又是难过,又是高兴。
    难过的是自己不曾遇到这种好事,以至于一前半生孤苦飘零,饱尝艰辛。
    可眼见着别的小姑娘有大好的前程,她也就跟着高兴起来。
    如今有了大宅院,空屋子也多,除了胡三娘子和郭苗等人是二人间四人间,余者小丫头们都是六人间,八人间。
    新院子走的是地龙,不盘炕,各处用的都是小木床。
    因屋子宽敞,每间分东西屋,八个人住也绰绰有余。
    各自都有的洗漱铜盆、手巾,衣箱衣柜,床四周拉帘子,中间还隔着那么大空地儿呢,就跟小单间差不多了。
    两个姑娘到了之后,由郭苗带着登了记,领了当季的衣裳和梳头的家伙,一边往前面倒座房走一边说规矩。
    “早晚饭都在家里吃,这会儿不知道你们分到哪儿,午饭都在店里……对了,早上要做操的,别太贪睡。”
    胡三娘子、李金梅、姚芳、郭苗等人资历最深,地位也高,连带几位护院,要么随师雁行住东跨院,要么随江茴住正院厢房,是不在倒座房住的。
    “做操?”两个姑娘面面相觑,只觉得这些词汇怎么这么稀罕?
    “就是早起跟着活动活动手脚,发发汗,活活气血,身子骨好了,不生病的。
    对了,咱们这儿每年都有员工体检,掌柜的掏腰包,可好了,日子久了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你们就住这屋。”郭苗推开门,指着靠窗的位置说,“那边是作坊那边做活的,人都极好的,要不了几天,你们就能混熟了。”
    两个姑娘听得心花怒放,进去一看就高兴坏了。
    “好亮堂,哟,还有那么好的箱子和帘子,都给我们使吗?”
    农家院落大多逼仄,家口又多,还饲养家禽家畜,好屋子平时都是长辈住的,这些没成家的孩子们都挤在一个炕上,难免脏乱。
    看看这窗明几净的,还包吃包住,这哪是来干活啊,别是享福来了吧?
    看着她们,郭苗就想起曾经的自己,既骄傲又激动。
    待收拾齐整,差不多就是晚饭时间了,两个姑娘一路上午饭都没正经吃,这会儿早饿得肚子咕咕叫。
    可到底初来乍到寸功未建,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正犹豫呢,忽见几个小姑娘手拉手回来,见她们干坐着,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了。
    “你们就是才来的那两位姐姐吧?走,咱们吃饭去!”
    两人正迟疑,郭苗出现了,众人纷纷问好。
    郭苗笑道:“都认识了吧?以后都是同事了,好好相处,都别傻站着了,吃饭去。”
    两个郭张村来的姑娘小声问:“我们才来,一点活都没干呢,也有饭吃?”
    旁边几个小孩儿就笑,“掌柜的人可好了,才不计较这点,以后咱们多干活,挣回来就是了!”
    天气渐渐热起来,大家胃口都一般,晚饭吃的比较简单,是酱胡瓜、油焖辣椒、凉拌豆腐皮、红方豆腐乳等几样下粥小酱菜,配酸辣蛋花疙瘩汤,还有几大锅包子,管饱。
    那包子一个就有□□头那么大,褶皱里都冒出油来,滋润润的诱人。
    掰开一看,好家伙,猪油渣萝卜干馅儿的!
    伴着热气一股浓香涌出来,油汪汪亮闪闪,简直香死个人。
    两个姑娘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你们天天吃这个呀?”
    这不过年的饭吗?!
    如今村里大家伙都挣钱了,隔三差五也能见到油星儿,可也没见谁家舍得给长工们这样的伙食。
    旁边一个小胖妞儿就道:“这算什么,隔三差五还炖大猪头呢!又香又烂,直糊嘴!”
    新来的小姐妹面面相觑,总觉得简直跟做梦似的。
    这就是县城里的日子吗?
    真好啊!

章节目录

食全食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地瓜并收藏食全食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