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42

    最初和知青们接触得并不多。后来,看到知青们回沪探亲时,从沪上带回来一些稀罕物件,才渐渐熟络起来。

    而一部分知青也改了态度,变得谦虚起来。

    他们想法设法从老职工那里学会了养鸡、养鸭、养兔子。像他这样有心的,甚至还学会了织网打鱼。

    家里的这套渔网,就是他自己搞出来的。

    他本来手就巧,又会织毛衣,去年夏天搬家后看到邻居孙师傅家门口晒着渔网,就走过去细细研究了一番,明白了七七八八。

    后来,又专门向孙师傅请教了一下,学到了不少窍门。

    于是,他向孙师傅借了一只梭子,又从木工房里找了一截小毛竹,自己比葫芦画瓢用小刀削了几只梭子。

    又去代销点里买了两大卷尼龙线,抽空织了一张渔网。

    然后,趁着连队里杀猪,搞了小半盆猪血,把这张生网浸泡进去。又捞出来上锅蒸煮,这样处理过的渔网既结实耐用,又能引鱼入网。

    这张渔网,前前后后花了半年时间才算搞定。

    那时已经是冬天了,也没派上什么用场。直到今年夏天,才和小木匠一起去支渠里打鱼,好好地改善了一下生活。

    不过,连队里开会时,曾多次强调不得私自下渠打鱼。一旦被发现,不但要当场没收渔具,还要开会点名批评。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大家心里都明白。

    就像开会时多次强调的,不准职工们养鸡、养鸭、养兔子。可家家户户都在偷着养,也没见谁来割资本主义尾巴。

    田根宝一边骑着车,一边想着。

    自行车穿过一座石桥之后,就出了连队。

    车子向右一拐,上了一条干道。高高的砂土路基,两侧是宽宽的排碱渠,里面长满了芦苇,还有“哗哗”的流水声。

    “元元,还认得这条路吗?”

    “爸爸,这是从场部回来的那条路吧?”

    “是的,元元的记性可真好!”

    黎元元记得这条南北方向的干道。

    这就是她从场部回来时走过的那条大路。不过,这会儿不是往场部方向,而是一路向南,往支渠方向。

    坐在车前,远远望去。

    只见道路尽头,有一条横亘东西的青色堤坝,高高地耸立在地面之上。堤坝一侧,长满了绿色的芦苇。

    而堤坝下方,柳树成荫,绿绿的一片。

    一条南北干道从中间穿过,将柳树林一分为二,形成了两条绿色林带。

    青沙筑堤,横亘地面;柳林掩映,苇荡摇曳。

    这简直就是干渠和支渠的标配。

    望着远方那熟悉的景致,她不禁又想起了穿越而来的第一天。其实,也就是一周前的那个星期天。

    想不到短短的七天,她就适应了农场的生活?

    而莫名的穿越,除了让她重返童年,还带给她无尽的欢喜。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有点没心没肺?明明知道时空那端,家人还在心急火燎地寻找着她,而她竟能毫无愧疚地活得欢蹦乱跳?

    黎元元心里一阵默然。

    她想,既然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力量,那为何不能借此传递一种信息?暗示她的家人,她现在活得好好的,早晚有一天会回去?

    记得曾在一本书中看过,临睡前的冥想,可以在血缘之间传递一种精神力。这种说法虽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也可以尝试一下。

    没准,就能进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梦乡?

    也许,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从精神上抚慰一下。

    她收起了发散的思绪。

    心想,自己就继续做一个快乐的人吧?既然很多东西是注定的,那就好好地享受生活吧?

    发了一会呆,黎元元重新变得欢腾起来。

    她打开话匣子,好奇地询问着打鱼方面的事情。田根宝见小元元对这个特别感兴趣,就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

    听得元元张大了嘴巴,不停地赞道:“田爸爸好厉害啊!”

    田伟民坐在后面,也听得津津有味。

    对爸爸的本事,十分佩服。

    *

    一行三人来到了高坡下。

    开阔地里,风很大,草帽也戴不住了。

    田根宝慢慢地停下了车,扭过头来,说道:“伟民,你先下来,这条坡太长了,还顶风,我们推着车上去!”

    话音刚落,田伟民就从后座上蹦了下来。

    黎元元也想下车,被田爸爸阻止了,说推着小元元上去。

    到了高高的坡顶上,风更大了。

    黎元元抬眼一看,只见干渠的南边又分出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支渠,与干渠呈“丁”字形,由几道水闸管控着,用来灌溉农田。

    远远望去,长长的支渠就像一条青蓝色的腰条,向南伸展开去。

    支渠的两侧也是一片柳树林带,有几棵垂柳还顺着斜坡长到了堤岸上。林带往东就是广袤的良田。

    而脚下的那条南北干道,隔着绿色林带与支渠并行,一直向前方延伸下去,看不到尽头。

    在干道西侧也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令人心醉。

    “伟民,我们把车子停到那片柳树林里。”

    田根宝推着自行车,沿着干道顺坡而下。

    到了坡底,顺着一条小路进了柳树林带。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在支渠堤坝一侧,找了一块空地停了下来。

    黎元元背着小草帽也下了车。

    见田爸爸解下鱼篓子,手里拿着两根鱼杆和一条木棍,就和伟民哥哥一起跟在田爸爸的身后,踩着一条绵软的青沙路,爬上了支渠堤岸。

    堤岸上风很大,很凉快。

    沿着缓缓的斜坡下去,就是清澈的渠水。渠里水流较缓,又赶上闸门半开半闭的,水也很浅。这种环境下,水里的鱼就比较多。

    “伟民,你带着妹妹在这棵柳树下等着,不准下水!等爸爸把渔网拉上来之后,你只管往篓子里捡鱼就好了!”

    “爸爸,我晓得了!”田伟民点了点头,把鱼篓子搁在了柳树下面。

    田根宝摘下草帽,脱掉凉鞋,从鱼篓子里掏出一把小锤子,就扛着渔网和鱼杆下了堤坝。

    他在一个转弯处停下来,把两根鱼杆分别绑在渔网的两端,用锤子把其中一根鱼杆楔入水边的青泥之中。然后,拖着渔网下了水,淌到对岸,把另一根鱼杆也楔入青泥之中。

    两边的鱼杆撑着渔网固定好了,又下水检查了一下中间的渔网,看看是不是紧贴着渠底?这是为了防止鱼从网底漏出。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

    田根宝返身回来,拿起岸边那根长长的木棍,淌着水往上游走去。大概走了五十多米,他转过身来,用木棍敲打着水面,轰赶着鱼群,往渔网方向而去。

    一时间,水花四溅。

    只听

    分卷阅读42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