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46

    一个人家腰鼓队都选那些身手灵活的,像她和邓虹这种笨手笨脚的, 哪里够格?

    看看入选的都是什么人?

    都是像邓原、田伟民、乔鹏丽这样的运动好手。也只有邓萧哥哥那样的,才有很大机会参加。不过,邓萧哥哥忙得很, 好像对这些也不太感兴趣。

    而像她这种感兴趣的, 却又不够格。

    “哼, 我可以跟着伟民哥哥学!”黎元元突然想到了这一点。伟民哥哥最喜欢当老师了,给他这么一个机会来表现一下,估计会乐坏了。

    *

    学校里搞了一个腰鼓队。

    这个消息, 很快在各个连队都传遍了。

    那些被选拔上的大小队员们,就成了“二传手”。一有空闲,就当起了小老师,教弟弟妹妹们,怎么拿鼓锤,怎么挥手,怎么走步,怎么转身。

    像田伟民这样的,更是把家里的会客室当成了训练场,有事没事就喜欢拿着鼓锤耍两下。看元元和伟波都跟着他学,就更来劲了。

    课外活动时,属腰鼓队最神气,也最忙。

    元元、伟军、伟波参加的才艺班,一个星期才活动一次,空闲时间多得很。而腰鼓队基本上每天放学后都要训练,看着干劲十足。

    那些队员们,更是争分夺秒加紧练习。就连课间时分,都拿着鼓锤比划来比划去的。

    姚龙港同学一向是个爱热闹的。

    见腰鼓队火了,羡慕得不行。回到家里,就给妈妈说:“妈妈,咱们家里也弄个腰鼓打打啊?”

    杨淑芬一听,打腰鼓?

    这个算什么?

    于是,也抽空跑到学校操场上围观了一下。

    杨淑芬是什么人啊?

    对音乐、舞蹈类的,一看就会。

    回到家,稍一练习,就掌握了基本步伐和节奏。她想,要不给小龙港买一个小腰鼓,在家里打打?

    可去代销点里一问,没有腰鼓,只有大鼓和铜锣。

    杨淑芬看到没有卖的,也只能作罢。

    心说,学校里连鼓都没有准备,就开始打腰鼓了?

    这都是谁想出来的点子啊?

    *

    这一回,学校里组织腰鼓队的确纯属偶然。

    春节期间,张辅导员和几位老师一起去十九连观看文艺演出。

    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陕北腰鼓》

    舞台上,两对中年男女腰间扎着彩绸,扬着鼓锤,打着腰鼓“咚咚咚”地出场了。一会儿男女对阵,一起前进、后退、踢腿、转身,在舞台上变换着各种花样。

    一时间,鼓声咚咚,彩绸飞扬,看着真是气势非凡。

    这种场面振奋人心,台下的观众陶醉不已。当时,张辅导员就萌生了打腰鼓的想法。于是,演出刚一结束,就找到了那两对中年男女。

    原来,他们都是十九连的职工,老家是陕北的。

    那里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打腰鼓,赶在逢年过节还会在空地上搞一些表演,比拼一下技艺。

    在“破四旧”之前,那里的腰鼓就参与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拍摄。电影一上映,在全国就引起了轰动。

    一时间,陕北腰鼓威震八方,响彻大江南北。

    可后来因为搞运动,把民间艺术都给打成了“四旧”,陕北腰鼓也就没了动静。而现在运动结束了,这腰鼓自然也就恢复了生机。

    张辅导员回到学校,就去找了校长和指导员。

    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也得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因为每年“5.1”和“10.1”前后,场部都要搞一场文艺汇演。到时候,学校里的腰鼓队一登场,一定会一鸣惊人,把其他学校都给震住了。

    于是,腰鼓队就开始筹备了。

    张辅导员先从学校教职工队伍中选拨了一圈,找出了两名打过腰鼓的老师。关起门来稍加练习,就被推选出来当了教练。

    接着,又特地去请十九连的那四名职工来当艺术顾问,加以指导。

    现在,教练和顾问都有了,队员也选拔上来了。

    下一步,就是订做腰鼓。

    这个投入可不少,腰鼓队正式队员加替补队员一共八十人,外加上老师,光腰鼓就要准备八十多套。

    这么大一笔支出从哪里来?

    另外,去哪里做这么多腰鼓?

    学校里开会一讨论,就有老师想出了一个点子。

    十九连演出队不是有两对腰鼓吗?可以拿那个做样子,改成适合学生们的小腰鼓,然后让营部出面,发动连队的木工房比葫芦画瓢,不就做出来了?

    与会人员一听,纷纷表示赞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天上午,张校长就带着辅导员一起去了营部。他们找到吕营长做了工作汇报。吕营长考虑了一下,说开会研究一下,争取明天就给予答复。

    营部的效率很高。

    当天下午,就有了结果。

    这个设计任务,就交给了十九连的木工房,要求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做出样品来。验收合格后,学校里就下单子,而这笔支出由营部从宣传费里调拨。

    张校长和张辅导员听到消息,都松了口气。

    这个腰鼓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可接下来,细细一想,万一木工房做不出来怎么办?

    张辅导员一着急,突然了想起了那个大名鼎鼎的“小木匠”。于是,就跑到营部,向吕营长推荐了一下三连的木工房,说是里面有一个能工巧匠,厉害得很。

    她一直以为那个“小木匠”在木工房里工作,要不然人家为啥都叫他“小木匠”?

    吕营长一听,也对。

    多一个渠道,更保险一点。

    再说,等到下单时,一个连队的木工房也忙不过来。不过,考虑到材料和质量,订购牛皮的时候,要统一标准,否则做出的腰鼓会出现偏差。

    张辅导员点头称是,还是吕营长考虑得周到。

    殊不知,最后还是做出了两种鼓来。

    当然,这是后话。

    *

    春天里的欢乐多。

    黎元元在玩耍的同时,也没忘了学习。读书会上,她和邓萧哥哥一起听听讲座,看看杂志,谈谈感想。而她的写作计划,也继续进行着。

    现在,她搞的这个“副业”,已经有了第二笔收入。

    在三月中旬,邓萧收到了邮局发来的汇款单,是《少年文艺》出版社邮寄过来的那笔稿费。那时,田爸爸正好要骑车去场部,想到照相馆里看看。她就把那张汇款单和两枚私章都交给了田爸爸,拜托爸爸给代领一下。

    田爸爸从场部回来后,就把那九毛五分钱给了元元。可元元一转手,就塞给了王妈妈,把王妈妈高兴得眼泪差点落下来,于是就答应元元,帮她保管着。

    日子

    分卷阅读146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